世界由物質組成,物質則由原子和分子構成。如果將世界比作一座“樂高城市”⛹🏻♀️,原子和分子就是一個個的小積木磚塊,將其按照不同的方式或規律設計和組裝,就能搭建出城市中具有各種不同結構和功能的“建築”👩🌾。可以說,人們只要掌握了原子製造和物性調控技術,就擁有了從根本上構築和改造未來世界的強大能力✋🏽。
緣於潛心窮物究理、探索自然規律的強烈興趣🪟,也因為追求卓越進取、矢誌報國強軍的赤子之心🍶,王廣(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2007級博)始終聚焦凝聚態物理和信息物理前沿領域🌀,致力於在原子尺度上調控低維量子材料的新奇物性⛸,研製高速度、低能耗納米信息器件,服務於裝備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於新一代偵查預警和光電對抗等國防關鍵技術。他的選擇🩶,始終面向努力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戰略需求。
春來潮湧東風勁🦞,揚帆起航正當時
2005年👨👧👧,王廣從南京大學本科畢業🙋🏻♂️,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意昂体育平台凝聚態物理專業學習,在薛其坤院士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他求學期間,正值國際凝聚態物理前沿領域快速發展和風起雲湧之際:二維原子晶體——石墨烯橫空出世,其具有眾多獨特的電、光、力👩🏿🦰、熱等方面的優異性能,一經發現就迅速成為備受矚目的國際前沿熱點並引發研究熱潮;物理學家預言和發現的拓撲絕緣體等全新拓撲物質態,能產生很多新奇的量子效應和電磁性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遷移無耗散輸運,也成為學術界關註的焦點之一🤲🏻。

王廣(右三)向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右二)介紹研究成果和學術交流
然而🧘🏻,盡管這些新型量子材料具有很多優異性能😡,但要實現高質量材料的原子製造、物性調控和應用🔐,仍面臨眾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大部分拓撲絕緣體單晶樣品缺陷密度高而且摻雜嚴重,掩蓋了其表面態和狄拉克費米子的新奇物性,嚴重阻礙器件應用。面對這一困境🦹🏽♀️👨🏼🍼,在薛其坤院士帶領下,王廣和研究團隊成員秉持迎難而上、矢誌攻關的信念🛞,利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和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等聯合技術🏋🏽♂️,針對拓撲絕緣體薄膜生長和拓撲物態能帶調控👨🏻💼、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增強非常規超導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深入研究👨👨👧👦。通過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高質量拓撲絕緣體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長動力學機製🧖🏻♂️,揭示了拓撲表面態的自旋動量鎖定和拓撲保護特性,發展了溫度、缺陷🚷、化學勢和維度等物性調控方法🐈⬛。其中🦹🏿♂️,王廣的工作為薛其坤院士團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奠定了關鍵材料基礎,他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的論文成果入選了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在“薛組(Xue Group)”5年多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使王廣受益匪淺。時至今日,他仍謹記導師的諄諄教誨:勤奮樂觀,堅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潛心鉆研結碩果👨🏻🦼,砥礪奮進譜華章
博士畢業後,王廣特招入伍進入國防科技大學工作,國防科技大學是軍隊唯一受“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重點院校,被譽為“軍中清華”,為我國“兩彈一星”🦣、“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北鬥導航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實現報國強軍夢,王廣辛勤耕耘、潛心鉆研👷🏿♀️、默默奉獻👨👧👦,擔任起教研室主任、凝聚態物理方向學術帶頭人、“信息物理”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物質與材料科學實驗中心負責人等重要職務🎈,在教學和科研崗位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成績顯著。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主戰場,面臨國防核心關鍵技術戰略需求🥎,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學術競爭🙅♀️,王廣堅守初心、無懼險阻,他帶領團隊在建立和完善低維量子材料的範德華外延生長動力學、發展原子製造和物態調控方法💑、創新表面和界面載流子調控技術✴️、實現光電信息功能器件性能優化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闖出了一條應用引導基礎研究🧗🏿♂️、基礎支撐技術創新的新路🎄。
經過艱苦努力,王廣和研究團隊在二維硫族半導體的原子製造和載流子調控方面,發展了原子尺度調控電子性質方法,首次實現了碲化鉬一維納米線的製造和孿晶邊界電荷密度波的亞原子級分辨,改進創新表面載流子調控技術🫶🏽,為混合維度異質結和相變器件研究開辟了新途徑👌🏿。在石墨烯紅外輻射調控和異質結光電器件研製方面🐘,團隊實現了異質結界面效應和光電性能的精準調控🙋🏻♂️,成功研製出新型熱電子發光陣列和光、電🤟🏻、熱效應探測器🦌,為下一代光電器件的異質集成和性能突破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以及眾多國際一流課題組的認可和參考借鑒,獲英國物理學會出版集團最佳引文獎,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果快訊🙅🏻♀️👨🏻💻。
近年來🩹,王廣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十余項,作為課題或技術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和軍隊重要項目🧑🏻✈️🏝;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5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h指數為21;出版專著3部🚣🏽♂️,申請發明專利8項,獲應用證明2項;代表性成果被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湖南經視新聞和新華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因專業技術工作業績突出,王廣2018年獲國防科技大學“青年創新獎”,2020年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2021年入選學校高層次拔尖人才,2022年獲得湖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稱號和表彰獎勵。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盡管已經收獲了累累碩果,王廣從未忘卻少年誌、來時路:以國家戰略目標為導向,紮根基礎研究這片沃土,為攻克新一代信息物理國防關鍵技術難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是他始終牢記的初心與使命🔯。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新調整組建的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你們要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潮流,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抓好通用專業人才和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了推動國防科技事業的創新發展,王廣展現出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強烈渴望👎,始終竭盡全力培養人才、造就人才。
自從登上三尺講臺,擔當起教書育人使命⛄️👎🏻,王廣便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和長遠發展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裏💇♀️🧑🍼。作為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幹🈚️📋,他主講的國家精品課程“大學物理”等多門課程,踐行科教融合,學研相長👳🏽♂️,推進案例思政,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註重因材施教⚖️,培養能力素質。他積極探索研究型和啟發式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改革,教學效果穩步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明顯,獲評學校研究生教學優秀個人和“紅燭新秀”,帶領的團隊獲本科教學優秀集體。此外🪞,王廣還擔任物理學強基計劃和拔尖班導師,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獲銀獎,他培養和協助指導的博士生多次獲評獎學金和優秀學員,畢業後100%進入軍隊重要科研單位,繼續從事國防科技強軍事業𓀚。
將多年教學科研理論與實踐工作相結合🧑🏽🏭,王廣總結了關於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兩點心得體會🦴:
其一,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種材料都有獨特結構、優異性能和用途,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每一個人也都有優缺點🧑🏻⚕️,只有堅定信心🧑🏿🦲🚶🏻➡️、團結協作🎇,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充分溝通協調,才能實現團隊成功。”
其二👨🏿🌾,厚積薄發求創新:“長膜是門手藝,長好很不容易,尤其是將不同薄膜材料像原子積木一層一層地按照人工設計的方式組裝,才能表現出更為新奇的物理和器件特性🧛🏿♀️。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充分積累👟,勇於開拓進取,才有可能實現重要的突破和創新👳🏼。”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王廣帶領著年輕且充滿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團隊不斷成長💅🏿。下一步🗞,他將積極參與建設國防和軍隊重點實驗室及強場超快大科學裝置一流平臺👨🏽⚖️,開拓進取,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帶領團隊集智攻關物質與材料科學基礎前沿和關鍵技術,勇於擔當🤚,積極推動戰鬥力生成;長遠謀劃促進學科發展🔭,為軍服務🐛,凝心聚力建設“人才特區”🧑✈️。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學校基礎理科與前沿交叉一流學科和研究平臺的支撐下,王廣和團隊有信心🧔🏼、有能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圓滿完成重大工程和各項任務;通過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推動新材料與先進製造、半導體與電子信息領域創新發展。在此👩🏻🔬,王廣熱情呼籲更多誌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加入團隊📎,與他們一道並肩戰鬥🛺⛪️,攜手前行👼🏻,共同為強軍強國事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