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我校四級老學長婁成後院士逝世

2009-10-20 |

我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農業科學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六、七屆委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婁成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1016日淩晨1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婁成後教授原籍浙江紹興,1911127日出生於天津。1932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理學學士學位👨🏼‍🔬,1934年獲嶺南大學理學院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9-1949年歷任意昂体育平台植物生理室副教授🧸、教授💭,期間於1946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48年回國。1949年至今,任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歷任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副校長。1982-1992年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擔任學部委員和生物學部常委多年⛈™️。2001年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婁成後教授還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學會和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曾擔任《植物生理學報》編委並主持《植物學報》工作👩🏿‍⚖️。

婁成後教授從事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工作70余年🀄️,對我國農業科學🏂🏼,特別是植物生理學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我國植物生理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婁成後教授年輕時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終生從事植物感應性研究,在植物感受外界變化,通過體內化學與電波信使傳遞啟動其生長發育中的反應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了植物組織內通過胞間連絲實現的“細胞間電偶聯現象”,並在植物的體細胞中發現“核穿壁運動”,提出了胞間連絲表現的可控態、開放態與封閉態的新概念👄,這一有關細胞間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受到國際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在植物生理學百科全書和許多專論中被詳細引述並被譽之為生物學上的重大發現。婁成後教授還在植物電生理學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提出了植物體內普遍存在電化學波傳遞的現象🚶,並對植物中電波傳遞的主要途徑🤹🏿‍♀️、傳遞的方式以及生理效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的研究還證實了植物體篩管內有機物運轉、植物的運動器官的膨壓運動等生理活動中有微管、微絲的參與,由此提出植物界存在類似動物的“神經-肌肉”機製📺,為研究植物感應性和植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開辟了新的思路。

婁成後教授不僅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還特別重視科學研究在我國農業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即與京郊農民合作👰🏻‍♂️,用2,4-D等生長素類物質誘導番茄的單性結實🏄‍♂️,利用生長調節劑進行冬貯白菜👩🏽、蒜苔貯藏保鮮調控🪫,開創了我國生長調節劑應用的先河。他曾主持全國化學除草工作,兩度獲得國家獎。他根據我國人均耕地少的國情🖤🫃🏻,從60年代開始進行育苗移栽實驗與示範,推行半旱育秧、旱育秧和工廠化育秧;倡導了簡便易行的育苗移栽聯合作業。70年代末🛬,婁成後教授在全國各級農業會議上,提出改良傳統作業💁🏼、試行殘茬覆蓋減耕的倡議,並在校內成立工作組,由北京市農場局協作👨🏼‍🔧,建成全套機械化作業🚟,在所屬農場內獲得大面積的兩茬豐收,陸續在各地推廣,發展出不同的覆蓋免耕方式,並撰寫了《現代農業的免耕法》。作為國家攀登計劃項目“主要農作物高產高效抗逆的生理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他主持了有關單位的聯合攻關,取得多項成果。婁成後教授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於生產,在化學除草、蔬菜貯藏保鮮🦹🏼、農田覆蓋免耕、旱區農業、育苗移栽等方面🌷,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婁成後教授在他的科研生涯中共撰寫研究文章近300篇🔢,編寫專業書籍10余本。他在九十歲高齡後仍然創新無盡、筆耕不輟、教誨不止,為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由於婁成後教授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創新成果和對農業的突出貢獻,他獲得多項獎勵:1980年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植物體內有機物運輸的新理論)⚰️,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植物的細胞間連絡與細胞內含物的再分配),1995年獲亞洲農業發展基金獎和中華農業科教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生命科學獎🫸🏽,1997年獲陳嘉庚獎。

婁成後教授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並行,教學與研究兼作🥹,教書與育人結合的原則,幾十年如一日,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堅持給學生講課,培養、指導研究生。他主講的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電生理學🫷🏼、高級植物生理學等課程內容豐富、邏輯嚴密🧑‍🦯🧑🏽‍✈️,富有感染力👨🏽‍🦰,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編寫的《植物生理學》教材受到各高校的一致好評🥷,至今仍是該學科經典教材之一。1984年他組織校內外專家率先以專題組合的形式為研究生開設了“旱作農業現代化”課程📅👆🏻,培養研究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為研究生從大農業的角度和更寬的視野👨🏽‍💼,認識我國農業的特點👨🏿‍🔧,樹立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服務的理念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出版了《我國北方旱區農業現代化》教材,成為我校開設綜合專題研究生課程的典範💼。在數十年的教學過程中婁成後教授桃李滿天下,除了大量的本科生外,培養出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近百名,遍布國內外科研、教學和生產領域🤸🏿‍♀️,很多人已經成為行業骨幹和學術帶頭人🪩。

婁成後教授每天縱觀世界👨🏿‍🏭、關註國事、嘔心為農。2008年🎉,已經97歲高齡的婁成後教授得知我國南方發生嚴重的冰雪災害,夜不能寐,焦慮萬分,召集老師們商討對策,並及時向中央提出實施以“育苗移栽”為措施的災後應急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認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他不僅天天收看地震災區救災報道,思索災後重建和農業恢復等問題🍨,還拿出萬元捐給災區,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就是在最後生病住院期間,他依然在不斷思考🚯、寫作,和前來探望的老師、學生討論研究問題。

婁成後教授厚德博學🛬,勇於創新,心系“三農”😶,憂國憂民,鞠躬盡瘁,奮鬥終生。他公正無私,嚴於律己,為人謙和🚲,樂於助人,德高望重🌸,堪稱楷模。他始終熱愛祖國,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改革開放政策,為我國的教育和農業科研事業、為我國的農業發展付出了終生努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導師💥、好同事、好朋友,是我國科學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損失。他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婁成後教授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轉自 中國農大新聞網 2009年10月19

相關新聞

  • 182009.09
  • 082009.09
  • 112009.09
  • 032010.03
  • 042011.01
  • 022009.06

    趙石老學長逝世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石老學長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12日在沈陽逝世,享年95歲。

  • 112009.07

    我校1934屆老學長季羨林先生逝世

    2008年8月2日,溫家寶總理看望季羨林學長。意昂体育平台1934屆意昂季羨林學長於今晨八時五十分左右在北京301醫院病逝。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

  • 112020.08
  • 152024.05

    常印佛院士逝世

    5月13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礦床地質學家,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常印佛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歲。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生於江蘇泰興👩‍💼,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6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1952年8月參加工作。歷任地質部321地質隊、華東地質局技術員、工程師🧑🏻‍🏭,安徽省地礦局321隊技術負責人♥️、總工程師,安徽省地礦局副局長...

  • 292021.03

    緬懷!謝毓元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𓀑。謝毓元,1924年4月19日生於北京🧒🏽。194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61年獲蘇聯科學院天然有機化合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謝毓元,主要從事創新藥物研究,在血吸蟲病藥物,金屬中毒解毒藥物,放射性核素促排藥物👩🏽‍🏫,震顫麻痹症藥物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研究並發現了一些效果優良...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