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著名植物生理學家🙌🏻、農業科學家🙍♀️、教育家婁成後院士(簡稱婁老,下同)因病故逝👶🏼。消息傳來,吳征鎰院士(簡稱吳老🕣🐲,下同)為失去一位學長兼師友而深感悲痛🛒,思之良久,一日矚告要為婁老的仙逝表達哀悼和懷念,故以自身所歷記下婁老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二三事👍🏻,回憶婁老對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工作的指導🧔🏻♂️、幫助和關懷,緬懷婁老德高望重的品格。
“十年動亂”進行到四人幫倒臺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歡欣鼓舞,揚眉吐氣🚵♀️。“十年動亂”中👨👦📏,從“革命群眾”向“走資派”奪權開始,接著就是“工宣隊”和軍代表的進駐,每天開不完的批鬥會👍🏻🏛、鬥私會和學習會🤞🏻,科研人員始終是處於被批鬥、教育和改造的地位😰,鬧得人們不知所從。“四人幫”倒臺是偉大的勝利🦁,郭沫若院長說:“科學的春天來到了”🔚。
“十年動亂”期間,昆明植物研究所被歸屬於雲南省,改為雲南植物研究所🚴♀️🪥。如今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研究所叫什麽名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科研不能丟,科學知識不能少。已被“解放”了的吳征鎰被恢復任所“革委會”主任,他深知經歷了十年動亂的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都懷著對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望,要不失時機地想辦法來滿足科研人員的需要。1978年🤷🏽♂️,他與時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的婁老聯系🎩,希望能來昆明為科研人員講學🏃♀️➡️,即得允諾,由夫人祝宗嶺陪同來到昆明🦸🏽♂️。那時,我幸被派為服務婁老講學事宜,與婁老夫婦多有接觸,對婁老為人處事印象深刻🆓。
婁老是1932年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畢業的,是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四級的畢業生💝。吳老1933年才進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算起來婁老是吳老的大學長🏎。婁老的夫人祝宗嶺是一位植物生理學的教授,也是他的賢內助😶🌫️,婁老來昆明講學,她為他準備資料🖖🏻🤥,同時照顧其生活起居。他來到昆明先到我們所的圖書館看書,收集資料🚴,看到圖書館內有英文版的英國大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𓀌。昆明植物研究所有這樣的藏書🧿,讓他感到十分高興,十分贊許昆明植物所領導在藏書上的遠見。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始編於1929年,以後幾乎是每年出修訂版🏂🏽,至1964年💇♀️,已經是第三十一版了🙇🏿♂️,昆明植物研究所1967年購入的是1964年的23卷原版🖖🏿。1980年,時任副所長的張敖羅批準購入1973~1974年版的ENCYCLOPAEDIA BRITANNICA(30卷),在當時有這樣的藏書是罕見的事。
婁老1932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學士學位👨🏿🎓,1934年獲嶺南大學理學院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9~1949年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植物生理室副教授、教授🧍🏻♀️,期間於1946~1948年到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49年,在北京農業大學(今之中國農業大學)任教。在西南聯大時期🧑🏼💼,他與吳老曾同在昆明大普吉的意昂体育平台農科所渡過一段時光🧦,吳老敬他為師長。婁老是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尤以對植物感應性的研究見長,首先發現植物組織內通過細胞連絲實現的“細胞間電偶聯現象”🛍️,他和吳素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08~1979)一道在植物的體細胞中發現“核穿壁運動”,提出胞間連絲表現的可控性、開放性與封閉性新概念。他在昆明植物所主要講述植物細胞間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的問題,闡述植物的“庫”與“源”的關系問題。為了使大家易懂,他讓我準備一些蔥作實驗品,把蔥放於陰涼處🛀,數日後蔥葉由綠變黃,用此例講述植物“源”與“庫”之間的關系,讓大家直觀地理解“源”與“庫”的關系。
婁老還為大家講述植物體篩管內有機物運轉和植物運動器官的膨壓運動問題,指出這些生理活動中有微管🫵🏻🍤、微絲的參與,植物界也存在類似動物的“神經-肌肉”機製,這是他對植物感應性和植物對環境變化適應性研究的新思路✸。
婁老是著名農學家,此次也向我們介紹了與農業有關的研究情況:一是應用生長調節劑進行蔬菜(白菜、蒜薹等)儲藏保鮮調控研究的情況;二是介紹結合我國實際推行覆蓋免耕的實踐研究情況;三是介紹除草劑的應用情況。讓我們新增不少科學知識。
講學歷時一月許🥗,讓我們了解了不少植物生理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方向、新思路。他的講授是那樣認真👩🎤,那樣嚴謹📚🥼,那樣通俗易懂,彰顯一位科學大家的風範👨🏼🎓。我所的植物生理研究室👨🏽🦱🛜,在段金玉主任的組織領導下,不失時機地從傳統的植物礦物營養生理研究向生物技術方面邁進,開展起水稻🩼、小麥的花粉單培體育種、植物組織培養和種苗快繁、單細胞融合以及植物毒蛋白、植物運載體Ti質粒🧝🏿📴、抗煙草花葉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在雲南省起到率先的示範作用💎,並取得一批新品種📱、新技術的成果。1979年👨🏻💻,雲南大學曲仲湘教授到我所開會時,看到植物生理研究室開展的這些新研究,很高興地贊許說🤽🏼♀️:“植物所新生了”。這些成果中包含著婁老為我們奠下的理論知識基礎。
歷史在不斷前進🦸🏽,科學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擴大。然而,婁老給我們留下的嚴謹👫🏻、認真的學風🩳,卻依然未變,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工作者攀登科學高峰🪁。(呂春朝)
轉自 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9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