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的機構,基本上是長沙臨大的原狀,行政上仍以三校校長和秘書主任組成的常務委員會為最高行政領導機構。但是,張伯苓長期在重慶👨🏼✈️,蔣夢麟也不常來昆明,所以⛈,實際上常委會只有梅貽琦和楊振聲兩位先生🤜🏼,擔子當然重一些🚛。
楊振聲先生在西南聯大的諸項工作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把白話文引進了大學的課堂,可謂開風氣之先。1938年西南聯大成立了大一國文委員會,在楊先生的主持下,開始了編選具有西南聯大特色的《大一國文課本》的工作🛶。這冊課本把反映新文學運動業績的現代文學作品——散文🦟、小說、戲劇文學引進大學國文教材☂️,是在中國現代教育史和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為編好這個課本💇🏿♂️🧎,楊振聲先生頂著當時教育當局嚴重的復古傾向壓力🥑,發揚民主,發動全體任課教師推薦篇目,幾經斟酌🚘、討論⛓️💥,並在使用中不斷總結🪻、增刪,至1942年才定稿。學校對大一國文非常重視,將其規定為全校一年級的共同必修課。1944年又另編一冊《西南聯合大學大一國文習作參考文選》作為補充教材👨🎨,裏面不僅有1942年西南聯大《大一國文課本》中的文章🟤,還增選了胡適、魯迅🦻🏽、徐誌摩、冰心👮🏻♂️、宗白華🧑🏿⚕️、朱光潛、梁宗岱等人的名篇。
楊振聲先生在西南聯大擔任過的課程有:1.大一國文,2.現代中國文學🧔,3.現代中國文學討論及習作,4.文學概論🎙🧙♂️,5.漢魏六朝詩👷🏼♂️,6.陶謝詩,7.文學名著選讀及試譯👷🏿♂️,8.傳記文學(評介古今中外名人傳記中的名著)。他主講的“現代中國文學”🎒,不僅對中文系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還受到不少外系學生的歡迎。身為新文學運動先鋒的他,講起當年的情景自然有些激動,而學生聽起來則感到十分親切、生動。課程中評介重要作家👶🏽、作品占很大部分,如魯迅、茅盾、郁達夫、蔣光慈等作家的一些代表作👩🏻🦯➡️🏊🏻♂️。楊先生以作家和心理分析學專家的獨到見解深入淺出地討論作家生平、思想傾向,學生們既感到新鮮又深化了對作家作品的領悟👩🏿🎤。一位意昂回憶道:“先生的教學方法是全新的,每次上課都由先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大家討論。例如🧟:學習魯迅的《狂人日記》,他便提出為什麽魯迅說他寫的《狂人日記》‘比果戈理的憂憤深廣,不如尼采的《超人》渺茫’🥬?學習《阿Q正傳》時🫰,他便提出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哪些表現?是怎樣形成的等等。讓大家自由討論,然後先生再針對同學討論中提出的問題議論開去。他分析作品提到理論高度👘,我們好像在上文學理論課,當他進行藝術分析時🤳🏻,又像聽他談自己的創作經驗,很有啟發🤿。討論後跟著要交習作,討論小說交小說🤜🏻,討論散文交散文,訓練很嚴密,要求很高😮💨。作業批改更詳盡,每次作業都批改得密密麻麻,有時為了示範,先生還替我們加上幾行,碰到有人寫出較好的習作,先生便把它推薦到期刊雜誌上發表。”
楊振聲先生在發揚學術民主方面堪稱典範,他在指導畢業生做論文時,只啟發,不灌輸,即使是學生的觀點與自己不同,也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學生。有一位學生的論文題目為《曹禺〈雷雨〉、〈日出〉試論》,因以前他從未寫過長篇論文👩👩👧👦,心裏有點“虛”,提綱改了又改才送上去🪸。楊先生看出了這一點,約這位同學到他的住處🦖,一口氣談了兩三個鐘頭,從曹禺的家庭出身、教養🦸🏻、《雷雨》《日出》寫作經過以及時人的評論👋🏻👩🏿🚒,都詳細講過。他還告訴這位學生曹禺很喜歡契訶夫的戲劇🎇🤎,讓這位學生也找幾本契訶夫的書來讀讀🔼♤,可惜聯大圖書館裏連一本也沒有🫷🏻。楊先生知道後,托人到雲南大學圖書館借來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和《三姊妹》,並說雲大圖書館只有這兩本,不妨揣摩一下🤷🏿♂️。論文導師替學生借參考書,使許多同學羨慕不已。這位學生的觀點跟導師的意見並不一致🤥,學生感到有些為難,提出可否考慮另改題目🌟?楊先生聽後馬上說,導師是指導你做論文,並不要求你的觀點跟導師的觀點完全一致✸,只要能言之成理就行💳。文貴創新😵💫,就是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是人雲亦雲🤸♂️。你的論文題目不必改🍺,有些觀點一時考慮不成熟🧙🏼♂️🎥,你也可以保留🧑🏻🔬,如果現在班上還有人喜歡做同樣題目,我也願意指導。各抒己見,這樣學術才能有所發展🤛。楊先生把五四科學與民主的氣氛和追求個性的學術傳統帶到了西南聯大⛔️。
為了擴大新文學的影響🤏🏿,楊振聲先生鼎力舉薦著名作家沈從文到西南聯大任教,這在當時的校委會和中文系還是很有阻力的。但是現在回眸看去,確實是一步好棋🙉,楊先生為中文系物色了一位好的指導習作的老師,使學生們很受益👨🏻🦯➡️。人們稱贊這是楊先生的明智創舉💿。因為,當時聯大雖然新文學名流薈萃,但教的都是學術性的課,他們的新文學活動和影響在課堂之外🧑🏭。沈先生則以“作家”而非“學者”的身份被楊先生引薦來聯大任教,他教的課程是新文學的歷史和語體文的寫作♧,楊先生真是慧眼識珠。
在西南聯大期間,楊振聲先生在教學與行政工作之余🧑✈️,仍時有雜文✊、評論與小說發表,雖然為數不多,但反映了他身在大後方,卻心系前線🥪🤸🏿♂️,反對侵略戰爭的鮮明立場。1943年發表的《荒島上的故事》中塑造的女英雄,表現了中國人民誓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具有十分感人的藝術力量🧖🏼,在當時國統區的小說中受到了好評🦤。
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