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一位老教授的西南聯大記憶

2017-11-15 | 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7年10月18日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資料圖片)

畢業將近7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仍然記得母校的樣子。泥築的圍墻🥅,鐵皮的屋頂,還有校門上黑底白字的招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這所在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由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南開大學三校組成的聯合大學,於當年11月1日正式開始授課。三所有著不同文化底蘊的高校👷🏻‍♀️,在炮火連天的8年零11個月裏⚫️,培養出了3807名畢業生。其中,有160名成為新中國兩院院士,8名“兩彈一星突出貢獻者”,5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批人文社會學者。

今年11月1日,西南聯大80周年紀念大會將在北京大學舉辦🐵,由北大主辦👨‍🦼‍➡️,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協辦。作為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的現任會長,潘際鑾也忙碌了起來。除了給紀念大會“出出主意”“提提建議”之外,許多媒體也找到了他。這位已過耄耋之年的院士,半年以來,頻繁回憶往事🚣🏻‍♂️,回憶母校。

他回憶母校狹窄的校舍🙎🏽、簡陋的校門✍️、校外的茶館🆖。也反復提及那些如同“百年陳酒”一般的老師,學校裏嚴謹細致的學風👨‍👩‍👦,以及“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辦學理念🧜🏼‍♂️👨🏻‍🔧。但這位老人更關心的🔠,還是西南聯大的輝煌,是否還能復製👪。

怎麽當學生

“學分製,彈性學製,還有學術自由。”潘際鑾一一列出西南聯大的理念🏌🏼,他曾經試著復製過。

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並💪🏻,組建南昌大學🏊🏻。潘際鑾成為南昌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在任期間,他做過一個“試驗”,把西南聯大的辦校理念,揉進對南昌大學的教育改革中。

他首先瞄上的,是學校的學風和教風。當時🍵,經過高考進入南昌大學的學生有兩種,考得好的是公費生🔛,考得不好的是自費生,兩種學生都是四年製👨‍🏭。

潘際鑾發現,許多學生在學校不用功👨🏽‍🏭,“談情說愛打球玩遊戲”🏄🏼‍♂️,什麽樣的都有👨🏽‍🦱,在學校混過4年🌂,弄個學歷就可以了🙍🏻‍♂️。

“這麽念書🚘,差太遠了🏊🏼‍♀️。”潘際鑾哭笑不得地說。

他在西南聯大求學時👨‍🦱🐫,工科生的數學和物理,每年也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及格。潘際鑾曾經是雲南省高中會考的第一名🎃,但第一次期中物理會考時🧑🏿‍🚀,他的學號列在榜單後不及格的部分。

西南聯大當時有非常嚴格的選修製和學分製。在學校想選什麽課、挑哪位教授來教,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只不過,課程的進度不能跳著來,一門課考不過,就不能修下一個階段的課程,要一直重修下去,直到拿到了這個學分為止。

雖然不會淘汰或開除學生💨,但是不及格的學生必須一直修,一直考下去。西南聯大成立後共招生8000余人🧛🏼,其中3800名最終得到了畢業證書,另外4000多人🪯,一部分參軍去了,一部分去了解放區參加革命🧚🏿。還有一部分,是“修到你不願意讀了🏋🏼‍♂️,自己走了📣,自然淘汰”🏇🏻。

嚴格的學分製度讓學生不得不在學習上下更大的功夫🧴🚓。潘際鑾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那時候,老師講的內容不一定一樣,考題也非常難。一個班甚至會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及格🧜🏼‍♂️。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西南聯大的老師有個“老辦法”,叫“開方乘十”🩴,把所有學生的分數,都開平方後再乘以10😴,比如,一個學生原本是36分,開方乘10後正好是60分。用這個辦法😛,總算保證了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及格🚏。

“就是說,你聽課聽懂了也不行💥,習題作對了也不行🥥🍺,要把它學通了🤷🏽‍♂️。課上講到動力學,就要自己課下把動力學的問題都搞清楚🧏🏻,不局限於一本書。要把相關的知識都掌握了,融會貫通,這樣考試就沒問題。”他得出結論後,就開始自學🕤,捧著中外各種物理教材🗓,林林總總十幾本書,去圖書館或茶館👰‍♂️,一坐一天,一本本啃下來,總算把自己的學號排到了榜單最前面的位置🏪。

但學分製在南昌大學剛一推行🍜,潘際鑾就碰到了攔路的石頭。

沒法子自然淘汰🔘,他想要開除一部分學生🎹,沒想到學生情緒激烈💅,最後鬧到要輔導員班主任到學生家去“做工作”。學生家長也反對他🙇‍♀️,寫信到教育部,要求讓他“趕緊滾蛋”。

“學生不用功🏸,學得實在不行了🤿,考試的時候也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怎麽辦?”潘際鑾找到了時任江西省委書記,說了自己的為難。

“不要緊,你想開除就開除。我給他安排工作🌾。”時任領導讓他放心。

潘際鑾覺得心裏定了,第一個學年下來👮🏿‍♂️,他開除了40多人🧑🏿‍🎨,這是南昌大學歷史上的第一次。

怎麽當教授

盡管考試嚴格,西南聯大的學分製和彈性學製,卻得到了潘際鑾“也很寬松”的評價。

按照學分製的規定♑️,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能補考🤽🏻‍♀️,卻可以重修💆🏿‍♂️,學分修滿了就能畢業。由於學製是彈性的,一直修了5年、6年才畢業的學生也不在少數。有些學生👩‍❤️‍👩,一個專業讀了一兩年©️,覺得讀不下去了,可以重修其他專業的學分,只要成績夠了,經過系主任批準就可以轉系。還有的學生,讀著讀著家裏沒錢了⚱️,直接休學一年半載,回來接茬往下讀。

潘際鑾開始在南昌大學推行學分製🐇,但彈性學製卻無法效仿了,因為,“四年必須畢業”💁🏽‍♀️。

他讓學生一個學期進行一次考核🏪。考得好的,自費生可以成為公費生🤳,考得不好的,把公費生變成自費生➰,不再以入學時的成績為唯一的標準。

潘際鑾觀察🤱🏽,學生的學風“馬上就變了”,考試也不怎麽作弊了👧🏿,也開始念書了。“不念書不行,要開除的。”

只是,這個製度同樣讓家長👫🏼,尤其是公費生的家長“非常反對”👮🏿‍♀️。原本是公費的學生,自費之後,每年需要交四五千元的學費🧿💇🏽。家長不幹了✫,又一輪給教育部寫信。

作為中國焊接第一人,潘際鑾2002年離開南昌大學後,重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來🏋🏼‍♂️🌐。關於西南聯大,關於大學應該是什麽樣子,更多成了他被采訪時的一段段感喟。

在潘際鑾眼中🙏🏽🎍,當下一些大學的校風🫕,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屬於學生🖖,更屬於老師。

歷史學者胡邦定是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歷史系的🦽,離校70多年後,依然對當年那些老師的教風念念不忘🫴。當初校園裏有風範的大師,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個群體”🚻👩‍🍳。

他在文章中回憶👨🏼‍🦲,到抗日戰爭後期🩹,老師的生活比學生更苦。聞一多穿著的灰布長袍是別人給的,朱自清披著一件“趕馬人的披肩以禦寒”。他親眼見過吳晗提著一個菜籃子在市場裏轉悠,“找最便宜的菜買”。戰爭期間🦸,物價不斷上漲🌌,多數老師都是拖家帶口的,日子十分艱難。

就在這樣艱難的8年裏🏨,華羅庚完成了《堆壘素數論》👩🏽‍💻,馮友蘭做了“貞元六書”,金霖寫出了《知識論》《論道》。物理學者吳大猷👩🏽‍🦲,幹脆把北大的大型攝譜儀零件都搬來了雲南,在一個破廟裏把儀器裝好,領著團隊繼續做研究⚒,寫出了《多元子質結構及其光譜》🫅🏽🧔🏼‍♀️,那是一本“世界物理方面的高水平著作”😣。

潘際鑾也想用西南聯大的教育教學理念,解決當下高校的教風問題,但他發現,行不通。

“有人問🤕,能不能現在把清華📉、北大😋、南開的最優秀的教師,再合並到一個學校裏去教書。但西南聯大是不可能復製的🧑🏿‍🏭,時代背景不一樣,人的思想不一樣👨‍👦‍👦,政策不一樣。”他說☀️。

他眼看著有的老師“就想著賺錢”,不熱心搞研究工作,忙著在外面講課🂠,“200元一小時”,一個星期10堂課講下來,就是2000元⛓,比工資還劃算🫰🏻。

還有一些老師⚽️,比起學術,更熱衷於搞活動。

“教授本來該是做學問的。”潘際鑾嘆息。

不止一個人問過潘際鑾,西南聯大的教育成就為什麽無法復製😶‍🌫️。這位不合時宜的老派院士🏌🏻‍♀️,也時常思考這個問題。

“也許需要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改變👨🏼‍🏭,才能改變教育製度🧑‍🍼。”他說🙆🏻。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