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為中國造12種火箭,今天是他99歲生日!兩彈元勛王希季,中國有您,幸甚👩‍🚒!

2020-08-25 | 來源 公號“北洋之家”2020年7月26日 |

今天✭,是一位老人99歲的生日,

他叫王希季,

這件事或許算不上是新聞,

更不會霸占頭條或者熱搜🤜🏼🔗,

但北洋君想說🏮,

他值得所有中國人的感謝和祝福🖕🏿🎎!

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僅有3人在世🔨,

91歲的孫家棟,

91歲的周光召,

今天99歲壽辰的王希季,

是目前在世的“兩彈元勛”中

最年長的一位🙇🏿‍♂️🍶!

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會堂,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表彰大會𓀔。

當78歲的王希季,

聽到表彰詞中介紹自己

為中國航天發展做出的貢獻時👨🏽‍⚖️,

老人突然眼圈泛紅,

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

“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

主要研製名單中,

都沒出現過他的名字👨🏻‍🔧,

長達29年的埋頭苦幹👩🏻‍🦳、默默無聞✫,

他為中國運載火箭的

奠基性貢獻一直鮮為人知……

今天🏃🏻‍♂️✋,7月26日,

在王希季老人99歲生日這天,

北洋君想告訴大家♡,

他是中國第一枚

探空火箭技術負責人👨‍🦰,

他是中國第一枚

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總體方案設計者🪟,

他是中國第一顆

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在中國的18種型號火箭中🙋🏻‍♀️,

有12種是他擔任負責人設計研製出來的!

NO.1

雲南白族天才少年

立誌“工業救國”

1921年👨🏻‍🦱🤸🏽‍♀️,王希季降生在雲南昆明

一個富有的白族家庭👩🏿‍🏫。

和爸爸去看戲、聽媽媽講故事,

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然而,在他十歲那年,

1931年長江水災,

父親經營的貨物全部在武漢泡了湯,

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債臺高築。

小小年紀,

他品嘗到了“家道中落”的味道,

也激發了他從此奮發讀書🍭。

幾年後,

王希季凸顯出天才少年的氣質,

小學畢業會考拿了全市第一,

初中三年把學校圖書館的書看了個遍🕖,

踢足球,是學校當仁不讓的前鋒,

遊泳,更是出了名的“浪裏白條”。

高中才上了一年,

剛滿17歲的他,

就被老師同學“慫恿”去考大學,

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是,

王希季竟然一下子就考上了當時

中國最著名的學府🧜🏻,

西南聯合大學!

這一年,跟王希季一同

考入西南聯大的

還有楊振寧和許淵沖🖌!

當時😕,給這些大一的新生

一起上國文課的老師都是大家:

聞一多、朱自清、陳夢家……

還有錢鍾書先生🔞,

當時給他們上課時才28歲,

戴一副黑色大眼鏡,

說一口流利的標準倫敦音💆。

王希季在西南聯大的學籍卡

最讓王希季難忘的是👩‍👩‍👧‍👦,

機械學大師劉仙洲先生給他的“零分”

在一次測驗中,

劉仙洲先生給出題目,

要求計算準確到小數點以下三位數。

王希季舉起計算尺刷刷刷就算完了,

因為沒有筆算📝👷🏿‍♀️,

小數點第三位錯了。

90多歲時,說起這個“零蛋”

王希季對老師的教誨還牢記在心:

“劉先生給了我零分🧍‍♂️,讓我終身受益🤭。

搞工程的人必須要堅持零缺陷。

我考試中的小數點下三位就是缺陷👇。

如果有缺陷,工程就會變成零。”

盡管西南聯大 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

但條件不是一般艱苦:

宿舍四處漏風⛹🏻‍♂️,米飯裏夾著沙子。

1940年🤰🏼,日本侵略軍占領越南後,

飛機對昆明進行狂轟濫炸,

西南聯大更是重點被炸的對象!

中華之大🧑🏿‍🎨,

已安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年輕的王希季

親眼目睹國土被踐踏得支離破碎👇🏽,

親眼看到同胞被炸得血肉模糊,

悲憤交加的他立誌成為“人傑”👩‍🦼‍➡️。

他和老師同學們一起

高唱著校歌“千秋恥,終當雪”💏,

希望將來為民族建設出力✋🏼,

讓中國變得強大起來,

擺脫這種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

從那時起,“工業救國”的夢想

在他的心裏萌芽。

他想成為一名電力工程師,

為家鄉雲南建設一家相當規模的發電廠。

1942年,王希季從西南聯大畢業,

面對國家需要,

他暫時擱置了自己當電力工程師的夢想,

選擇到兵工廠工作🧑🏽‍🍳。

1947年,中國抗戰勝利兩年後𓀛,

他又重拾自己的夢想,

辭別未婚妻聶秀芳

踏上了去美國的留學之路。

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

王希季選擇攻讀燃料及動力專業碩士學位,

為將來回國建設發電廠積蓄力量🏑。

為了盡快積累實戰經驗🧑🏽‍🍼,

每天下午3點上完最後一節課,

王希季就到電廠去實習,

他從鍋爐工、加水工、電工、主機工🤘,

一直幹到領班,

每天在工廠幹滿八個小時,

忙到淩晨一兩點才能躺下。

1948年🤶🏿,王希季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生宿舍

兩年後💆🏿,王希季不僅順利拿到了

動力專業和燃料專業的碩士學位🥴,

在電廠也能獨當一面🎙💂🏿‍♂️!

就在他考慮是否繼續在美國

攻讀博士學位時🙋🏽,

《紐約時報》上刊登的兩張照片

讓他頓時淚流滿面:

一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張是解放軍露宿上海街頭。

解放軍露宿上海街頭

這兩張照片讓他萬分震撼⏳。

經歷過軍閥混戰、日寇侵略的王希季

難掩激動之情🫅🏿🕕,

攥著報紙的雙手甚至有些顫抖🧑🏼‍🏭,

也就是在那一刻,

28歲的他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擇👨‍🍼:

放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回到祖國,

為新中國建設大型發電廠!

NO.2

中國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在上海郊區的稻田裏騰空而起!

1950年3月,

王希季同幾十名中國留學生

一起踏上了駛往祖國的

“克裏弗蘭總統號”🤶,

這其中🙋🏻,就有核物理學家朱光亞,

地質學家李四光和夫人許淑彬,

數學家華羅庚。

1950年,王希季留學回國途中在“克裏弗蘭總統號”郵輪上

他們面朝大海🏃‍♂️‍➡️、對著祖國的方向,

放聲歌唱。

正是在這次海上旅行之際,

華羅庚寫下著名的

《致全體中國留學生的公開信》,

向海外留學生發出回國的號召👈🏼:

“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

歸去來兮!”

王希季回國之後,

先後在多所高校任教🤴🏽。

1958年11月,他突然接到通知:

到保密單位——上海機電設計院報到。

當時,王希季已經是熱電廠發電領域的專家,

自己的科研項目即將出成果。

面對這個未知的新任務,

他著實有些為難,

但在國家發展與個人前途面前🌝,

他還是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

報到之後他才被告知,

自己即將從事的保密任務

是為新中國研製運載火箭,

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

只有37歲的他被任命為技術負責人,

負責火箭和衛星的總體設計。

十幾年來搞火力發電專業,

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箭的王希季有點蒙。

但他很快意識到🧟,

造出自己的火箭是國家戰略,

國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目標!

殘酷的現實還是給了他當頭一棒🍞!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新中國“一窮二白”,

在國際上又被西方國家孤立和封鎖。

沒有火箭方面的專業知識,

沒有技術資料👩‍👩‍👧‍👦,

沒有國際援助🦹🏽‍♀️,

王希季帶領的是一批缺乏技術背景🚶‍♀️‍➡️🤽🏿‍♀️,

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年輕人,

艱難可想而知。

缺乏技術,

他晚上找資料自己先學,

白天給年輕人講課;

沒有電子計算機✝️,

他就帶著團隊用計算尺、手搖計算器,

甚至幹脆撥算盤珠子。

然而🫕,王希季眼下最大的難題🗼,

是經費緊缺,

當時處於“三年困難時期”,

設計院連個發動機實驗室都沒有👊🏽。

一天,同事們看到王希季站在廁所前不停地用手比劃著什麽,

正當所有人都疑惑不解時🚽,

王希季突然高興地對大家說🩵:

“就是這裏了!

廁所前面的這幾平方米空間,

足夠咱們建一個推進劑供應系統的液流實驗室了!”

不僅把廁所改造成實驗室,

王希季還帶著大家當起泥瓦匠🥀👱🏿,

把一個日軍廢棄的舊碉堡

生生改裝成火箭發動機試車臺。

他們想遍了辦法克服困難:

控製火箭頭體分離的定時裝置,

是用一個7元的鬧鐘改裝的;

火箭點火裝置是用手電筒的燈絲

裹上硝化棉製成的🗓。

火箭終於到了最後的發射階段,

他們又遇到了難題,

沒有發射場!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

這樣的困難王希季也用土辦法解決了:

把稻田當做發射場;

沒吊車,

用轆轤絞車把火箭吊上發射架;

沒打壓泵🍜,

就用打氣筒打壓,

給火箭加燃燒劑、助推劑💗;

沒有自動的遙測定向天線🎙,

就靠幾個人用手轉動天線來跟蹤火箭🔗;

沒有指揮所,

王希季坐在用麻袋堆積而成的“司令部”裏👷🏼‍♀️;

沒步話機也沒電話👩‍✈️,

他就扯著嗓子大聲喊……

用麻袋堆起來的探空火箭發射指揮所

1960年2月19日,

王希季和他的團隊🙅🏽,

在上海郊區的一處稻田裏💆🏿‍♀️,

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

“T-7M”。

雖然它的飛行高度只有短短的8公裏,

卻是中國航天史上的裏程碑,

標誌著中國奔向太空的征程

邁出關鍵的一步。

1960年4月29日,T-7M探空火箭發射和回收成功後,王希季(第二排左八)與錢學森(第二排左九)等在火箭發射架前合影

成功發射四個月後,

毛澤東在上海參觀時激動地說:

“了不起呀,8公裏也了不起!

我們就要這樣,

8公裏、20公裏🧑🏿‍✈️🧛🏽‍♀️、200公裏地搞下去!

搞它個天翻地覆🙆‍♀️!”

整整60年後🅿️,

我們回過頭再看這次有些不可思議的裏程碑式的火箭發射👂🏿,

既替他們驕傲又有些心酸⏸,

這真的是只有中國人才能創造的奇跡!

NO.3

為新中國總體設計

第一枚運載火箭

第一枚返回式衛星

在之後的幾年裏🏜,

在王希季的帶領下,

中國的一系列探空火箭陸續研製成功👨‍👩‍👦。

1965年兩彈基本完成之後,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任務提上日程💅🏼🤽🏻,

一項極為重要的使命落在王希季的肩上:

主持中國第一枚

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總體方案論證和設計工作。

這一年,王希季任職的

上海機電設計院遷往北京

更名為七機部第八設計院,

承擔衛星運載火箭的總體任務🚸,

他本人被任命為該院的總設計師🏂🏽。

王希季一家從上海來到北京

面對國家賦予的重任,

王希季深知🎥,

製定一個符合國情的可行技術方案才是關鍵🚵🏽,

無數個不眠之夜之後🦑👤,

他創造性地將導彈技術與探空火箭技術相結合🍂,

提出了“長征一號”的

總體設計方案🚰。

就在王希季

帶領團隊整整奮戰兩年之後👩‍🚒,

就在“長征一號”研製攻克了關鍵技術🪙,

走到取得勝利的關口時,

國家對王希季又有了新的安排:

將“長征一號”總體任務

移交給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院),

擔任返回式遙感衛星的總設計師。

從探空火箭到長征一號,

將近十年的時間🏡,

王希季硬是把自己從一個火電專家

變成運載火箭專家🌆,

眼看到了收獲勝利的時刻,

卻要離開火箭事業,

進入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再一次接受全新的挑戰。

對任何人來說,

這都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曾有記者采訪他🚱💎:

這個時候讓您來移交,

您舍得嗎🙇🏽‍♀️?

他回答:我從沒考慮這些!

面對國家戰略和個人利益😻,

王希季再一次毫不猶豫

服從國家需要👩‍💼!

1970年4月24日21時34分,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

在“長征1號”運載火箭的巨大轟鳴中,

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

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

然而👨‍👨‍👧‍👧,在萬眾矚目、舉國歡騰的時刻,

王希季錯過了在發射基地

主持發射的光榮時刻📞!

此刻👳🏽,他正埋頭於一項新的難題😋:

就連美國也一連失敗了12次的

返回式衛星!

1975年11月26日🏥🙇🏽‍♀️,

在“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五年後,

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尖兵一號”穿雲破霧,

順利升空。

當人們都沉浸在衛星發射成功的喜悅中時🩸,

王希季卻提著行李趕到了衛星測控中心,

他要等待那顆衛星返回地面,

發射試驗才可以宣告成功。

三天以後,

當天空中出現那頂紅白相間的降落傘♦︎,

王希季已經是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

1975年,我國第一個返回式衛星成功回收

“尖兵一號”的回收成功🗓,

使得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

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和航天光學遙感技術的國家🧙🏽‍♀️!

在上世紀80年代😎,

我國先後成功發射8顆返回式衛星,

其中有6 顆是王希季負責研製的。

上世紀90年代,王希季在衛星總裝現場

正是因為王希季又一次的為國家需要“轉行”🧞,

正是因為他深藏功與名🔤,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

長征一號和東方紅一號的主要研製名單中,

都沒出現過他的名字……

直到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表彰大會,

當已經78歲的他站在人民大會堂🧍🏻‍♀️,

人們才知道,

這個不起眼的白發老人🧂,

為中國航天所做的奠基性貢獻🤕!

“祖國沒有忘記我👩🏽‍🚀🥀!”

已經78歲的王老突然紅了眼圈💟😁。

他不止一次地說:

我沒想到🏌🏿🪮,

我真的沒想到……

NO.4

99歲生日快樂

中國,有您,幸甚✍🏿!

2003年10月15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5號載人飛船,

楊利偉實現了中國人千年來夢寐以求的飛天之夢🗞⭐️。

然而鮮有人知,

在中國研製載人航天器的論證階段💆🏽‍♀️,

曾經有過一場激烈的、力量懸殊的爭論。

當時🪝,處於弱勢一方的主要人物,

就是王希季🤐!

20世紀90年代,王希季與任新民(右)、梁思禮(左)在一起

上世紀90年代,

中國研製宇宙飛船的工作啟動,

當時,在飛行器的選擇上🙋🏻,

大多數人選擇了價格昂貴的航天飛機🫅🏿。

70多歲的王希季,

堅持從中國發展的實際出發💨,

近乎是以非常強硬的態度

堅決反對中國選擇航天飛機🦸‍♂️,

堅持以宇宙飛船器起步。

他毫不留情地說🧛🏽‍♂️:

航天飛機是美國發展走的一個彎路!

他甚至在會上放話:

我們不能拿老百姓

這麽多銅板來這麽幹👩🏼‍🏫!

一生堅持尊重客觀規律的“倔老頭”王希季贏了🧑‍🧒,

最終引領著中國載人航天從飛船起步,

所以才有了神舟系列飛船💃🏿,

才有了楊利偉、翟誌剛等

一批批宇航員順利飛天、遨遊太空。

80多歲之後🧖🏼‍♂️,

他提出“天疆”的概念🏌🏻‍♀️🤷🏽‍♂️,

認為太空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部分⚧。

他不顧自己的身體🫔,

不辭辛苦地東奔西走,

盡力闡述航天技術

對我國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的深遠意義。

2013年11月5日,92歲的王希季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咨詢評估會上發言

90多歲時👦,他依然活躍在辦公室✴️,

仍然不知疲倦地

為中國航天發展思考、研究,

仍然不知疲倦地為中國航天發展獻計獻策,

滿頭白發的他,

手邊總是拿著一個小本子🚴🏻,

那上面記錄著

密密麻麻的科研數據……

2019年12月27日𓀛,

中國大推力火箭長征5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

北鬥第55顆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成↙️🙎。

而就在幾天前,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人開啟了探索火星的征程🕰!

今天是99歲航天元老⛳️、兩彈功勛王希季的生日👨🏻‍💻,

對於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來說

天問一號,

是共和國送給他最好的生日禮物!

從1950年回到祖國👳🏿‍♂️,

整整70年過去了🍶,

王希季,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航天每一個重要時刻🧘🏿‍♀️,

陪著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有到強!

今天🏋🏿‍♀️,當我們一次次沉浸在

中國科技事業

取得巨大成功的喜悅中時🧚🏻,

不能忘記王老,

不能忘記用一生的心血為國鑄核盾🥡、

讓中國挺直脊梁,

為中國找到開天的路,

在浩瀚宇宙🏫、蒼茫太空鑲嵌中國星辰的

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直到今天👩‍🍼🔽,

99歲的王希季仍堅守著他的初心、

踐行著他的誓言:

我願做太空的鋪路石!

世紀報國路,

笑看雲起時!

今天,讓我們所有人一起,

把最最美好的祝福🧚🏿‍♀️、最最真誠的感謝👴🏿,

全部送給99歲的王希季🚵🏻‍♂️:

王老,祝您生日快樂,

中國,有您,幸甚!

中國人,有您,幸甚!


相關新聞

  • 262021.07

    百歲院士王希季:中國航天“拓荒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國目前在世的“兩彈一星”元勛中最年長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來100歲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國第一枚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研製、提出我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研製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與中國共產黨同歲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國家需要,所以我回來了時間倒回到1950年3月。一個陽光明媚、海風拂面的上午,駛向東方的“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甲板上,幾十名中國...

  • 262021.07

    與黨同齡的“百歲國寶”王希季,祝您生日快樂!

    1999年,國家頒授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如今僅有3人在世:92歲的孫家棟,92歲的周光召,年紀最大的🌿,今天滿100歲🍞。他就是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王希季。

  • 112016.05

    “兩彈一星”功勛獲得者王希季🪨:94歲仍是“創客”

    王希季👷🏿‍♂️,雲南大理人☆。中國運載火箭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942年西南聯合大學學士。1949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1965年🤰,王希季受命主持我國....

  • 032023.04

    王希季🙎🏻‍♀️:中國航天事業的“ 鋪路石 ”

    王希季,白族🙎‍♂️🌹,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航天專家🌾,一生致力於中國航天空間技術的研究、發展,尤其在衛星返回關鍵技術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貢獻🌒🏭。曾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等職,負責完成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設計,並首發成功。他兩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並於1999 年榮獲“兩彈一...

  • 052019.08

    一個白族科學家的初心使命——記“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王希季

    提起“兩彈一星”,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等科學家。1999年,78歲的王希季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人們才逐漸認識了這位中國航....

  • 042022.07

    “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生平事跡展在中國科技館展出

    中國科技館7月1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我願以身許國”——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跡展當天起在該館正式展出🚼。2022年是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55周年,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誕辰115周年🛻。王淦昌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與開拓者,慣性約束聚變的首倡者🎓,...

  • 152009.01
  • 102021.11

    與黨同齡的“百歲國寶”王希季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82019.05

    “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在中國科大開展

    今年是郭永懷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科大博物館舉辦此特展,以紀念郭永懷為國家科教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深切緬懷先生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激勵青年師生樹立....

  • 292016.02

    他讓高端服務器有了“中國造”——記中國服務器領域首位院士王恩東

    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當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成為我國服務器領域的首位院士。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