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休幹部、74年黨齡老黨員黃大用同誌
黃大用,原名何祚融,1925年出生於上海。1943年2月考入西南聯大,同年7月保送至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45年投筆從戎參加抗戰🦹🏻♂️,是西南聯大立碑紀念的834名抗戰學生之一。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青年同盟”🫱🏽,參與反美抗暴遊行以及“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194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參加天津解放的接管工作,1956年調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離休。2015年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2019年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2021年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亂世飄搖中的家國情懷
據上海女作家宋路霞著作《上海灘豪門望族》記載,黃大用的家族是當時上海十大豪門家族之一🍚。他的高祖在清代是從二品官員江蘇布政使,曾祖父是揚州何園(寄嘯山莊)園主🕊,祖父是清光緒庚寅科二甲第六名進士、翰林🏄🏻。
高祖何俊是清道光年間三甲第一名進士點翰林,最初在工部管理河道水利🤩,曾因協助林則徐辦妥“祥符大工”(奮戰八個月👣,解除了黃河決堤造成開封被洪水圍困面臨滅頂之災的危險)😏,後逐步升任江蘇布政使🤛🏿、護理江蘇巡撫。

揚州何園(寄嘯山莊)
曾祖何維鍵在湖北任漢口道臺兼管江漢關海關,曾與英國駐漢口領事進行鬥爭以維護國家主權〰️,後因不滿清廷屈從洋人而辭官隱退🤵🏼♂️,以鹽票經商聚資在揚州擴建園林,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詩意✯,取名“寄嘯山莊”(現稱何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公園之一、國家AAAA級風景園林)🧜🏽♀️,寄托自己對清廷的不滿之情⇨。在揚州奉母十八年後,1901年又受姻親張之洞主張“洋務運動”影響,投資滬上金融、實業、教育事業等🎬,走上了一條從封建紳商向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者轉型的道路。
祖父何聲灝中進士點翰林後🩷🔭,同高祖一道被譽為“祖孫翰林”🩼。民國時期原在上海,後於 1935年率子孫遷回揚州“寄嘯山莊”居住,何祚融時年十歲,也隨家居住在寄嘯山莊。
百年前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雖然推翻了舊中國的封建王朝,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社會經濟停滯。在何祚融幼時於上海讀書的年代👋🏼🚣♀️,外灘的公園門口掛著的牌子上寫的是“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極大地刺激著中國人的心靈🩸。
何祚融兄弟幾人自幼就熟知“班超投筆從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抵抗清兵”等典故,何祚融小學四年級時便與哥哥一起謁拜古代愛國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從小學起兄弟幾人就在心中埋下了報效國家的種子🦅。

何家兄弟
1937年11月日寇在淞滬戰爭後侵占上海🦥,繼續向南京、揚州等地進攻。時已74歲的祖父何聲灝率全家分批離開揚州逃難👨🏼🔧,包括嫡孫何祚融與外孫女王承書(後為我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濃縮鈾提取技術總負責人)。何祚融也由此開始了一生曲折而不凡的經歷。
逃難的苦痛記憶深深地烙印在12歲的何祚融腦海裏,八十多年至今不曾忘記。據他回憶,逃難的路途十分兇險,由揚州到武漢📿,二十余人乘一葉孤舟在湍急的長江上劃行👩👧👦,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渦🚣🏻♀️,幸好上天眷顧,遇到一艘輪船,苦苦哀求之下,一家人才得以搭上輪船,擠在裝草料的船艙內,幾經周折到達武漢。在漢口又遇見日軍飛機轟炸🤱🏻,前後兩條街都被炸了💃🏼,就這樣提心吊膽地在漢口暫住了八個月。
在第三個月的時候,家裏發生了一件大事,十六歲的二哥何祚熙(後來是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瞞住家裏報名參加了國民黨的戰時幹部訓練團🙅🏽♀️,被錄取參軍🧍,誌在抗日報國🧘🏻。臨別之際,他才告訴祖父和父親,兩位長輩念其年齡尚小,百般勸阻,二哥說:“你們從小就給我們講投筆從戎、精忠報國、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現在眼看日寇侵華卻不讓我走✣,我做不到!”當年何祚融才十二歲,這件事👩🏽🚒,對他觸動極深,每每憶及🏃🏻♀️,泣不成聲。
山河破碎尋找報國路
二哥離家五個月後🙋🏻,日軍占領了武漢,何家老小再逃到廣西桂林☎,在桂林待了三個月,日軍頻繁轟炸桂林,十二月由桂林到達廣東湛江,由湛江乘坐一艘運豬的船到香港🤴🏻,再由香港乘船往上海,租住在上海租界🖖🏿,結束了一年的逃難之旅。
在上海,何祚融入讀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因連年顛沛流離從未學過英語✈️🏇🏻,剛開始作業只得32分,到學年結束,勤學的何祚融英語竟然達到90多分。1941年初中畢業,就在這一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東吳大學附屬中學被強製停課🥨,亡國滅種的危機感愈發強烈。何祚融心中憤懣又徒喚奈何。

黃大用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何祚融一心想要報國,於是想到了二哥🍐,他給二哥寫了封信,信中說道:“現在我的歲數已經和你離開家時一樣了,小鳥要展翅,不能一直呆在籠子裏。”礙於環境,他不能明言,但字裏行間透露出不願受日軍統治急於報國又報國無門的心情🦁。二哥收到信,很快就回信支持弟弟的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決定效仿二哥離家出走,尋求報國之路。當時正值戰亂,十七歲的少年獨自從敵占區的東南沿海輾轉到西南邊陲的雲南昆明,要途經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貴州等七八個省,穿越半個中國☁️,歷時五十多天,還要通過中日軍事對峙的封鎖線,但他就這樣一直堅持著往昆明去🫔,他相信到了大後方,一定有機會能夠實現報國的理想👨🏻🔬。
一腔熱血投筆從戎
1943年,何祚融在昆明正好趕上西南聯大招生。因為時局需要,考試比較重視英語,考題要求是寫關於“家”的作文,寫成之後,要求翻譯成英文,這正好與何祚融的身世經歷相符,且英語又是他的強項⚃🔳,因此順利地通過考試,成為西南聯大的學子👥。
1944年↔️,日軍又發動豫湘桂戰役🧑🏼🦳,戰火燒到了昆明的邊緣🛀🏽。西南聯大的學生貼出大字報,希望能夠為國家獻出一份力量,要求從軍。他和所有的熱血青年一樣🦍🤹🏼♀️,也在思考如何保家衛國,正在這時何祚融看到一則戰時招聘英語翻譯的啟事🍿。他從學校出發🪅🌒,二十分鐘就到了戰時招聘地,恰巧考核官就是西南聯大的老師💁♀️,他掏出自己的學生證,老師一看,二話沒說就通過了👬🏼→。
就這樣,他加入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外事局組織的譯員訓練班,還參加了步兵訓練營。在訓練營中,他學會了使用作戰武器🧚🏼♀️,包括卡賓槍🐦、沖鋒槍等👕。1945年2月,他進入協同中國軍隊抗日的美軍後勤部工作,主要任務是隨美軍後勤部人員對彈藥和糧食等軍用物資進行籌措★、儲備⚰️、管理與供應🍸,為軍事任務提供物質保障,並任翻譯官🧏🏻♂️,被授予少校軍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舉國歡慶,參加抗日的學生又回到了母校——西南聯大👨🏻🦽➡️。當時,西南聯大三千學子中有一千余人從軍,其中834人的名字被鐫刻在了紀念碑上,他們的精神代代傳承👇🏼💁,其中就有何祚融。
再回清華 光榮入黨
1945年12月1日,震驚中外的“一二·一”事件爆發,國民黨軍政部所屬第二軍官總隊和特務暴徒數百人🔚,圍攻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校👊🏿,屠殺了四名師生,20多人受傷。廣大師生群情激奮,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領導下爆發了國統區第一次大規模的反內戰👩🏽🦲👩🏿🔧、爭民主的群眾運動。
這是何祚融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正是在這次學生運動中,何祚融那份真摯的愛國之情和青年學生的熱血讓組織另眼相看,在西南聯大復歸北上前夕的1946年5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的外圍組織“中國民主青年同盟”🫲🏿。

1946年清華復歸北上🕴,回到北平🎅🏻,何祚融回上海見到朝思暮想的家人,10月到北平終於回到了復址後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繼續學習。
在清華學習期間👨🏽🍳,何祚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47年5月20日🧜🏻,在國民黨發動內戰的背景下,他參加了“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遊行🍊。學生們大喊“清華復員軍人不打內戰🌂!”走在西單的時候,西單的市民都招手鼓掌👼🏿。經歷了昆明和北平的一系列學生運動,再加上二哥親身的經歷,何祚融對國民黨的本質看得更加清楚,對於共產黨更加向往,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對時局、對中國的看法,就是跟著共產黨走!”
與此同時,清華的地下黨組織也時刻關註著這位進步的學生,註意到他在學生運動中的種種表現。一天🤽,在食堂就餐之際,地下黨員張治公就試探著問他是否願意加入共產黨,這讓向往共產黨已久的他興奮不已🧑🦼➡️,回去後回顧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歷,鄭重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1947年9月18日👶🏼,這對何祚融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這個日子🆑,恰恰是喚醒中華民族危機意識的時刻,和自己的入黨日聯系在了一起,將國家和個人也聯系在了一起💂🏼♂️。18日晚上,張治公帶著何祚融到意昂体育平台體育館門口,他至今都清楚地記得他們坐在臺階上🏂🏿,念著入黨誓詞宣誓®️,最後張治公對何祚融說:“你參加共產黨了。”他緊緊握住張治公的手,熱淚盈眶。
為了保密需要🏋️♂️,應組織的要求🧑🏿💼,何祚融改名為“黃大用”🚴🏼。他說👌:“因為我的母親姓黃,於是我就改名姓黃了💅🏻,黃大用這個名字一直跟我到現在,用了一輩子。”
迎接曙光 參與接管天津
1949年1月🤚💂♀️,天津解放。中央讓這批從華北出來的學生黨員參與接管平津兩地。因為從北京出來的學生較多,大多數人都選擇去接管北京🌈🌩,這樣天津的幹部十分缺乏🧞,為了大局黃大用便自願地報名參加接管天津📝。
根據上級安排,黃大用先是被分配在天津市教育局,但是他始終希望多和工人接觸🤜,深入社會基層生活,不想幹純行政工作,於是遞交了多次報告🛝,終於如願調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工業管理處下屬電工北廠(即現電纜廠前身)👋🏽,任黨支部副書記🪤。

上任的第一時間,他就收集了全廠人員的檔案👷🏽♂️🚂,這為後來肅清該廠國民黨反動團夥奠定了基礎🤘,並保證了該廠安全生產運營任務。與此同時,他積極宣傳我黨政策🙍🏻♂️,迅速組織工人生產,1950年7月🕠,所在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6個模範黨支部之一𓀂。與當時在工廠裏搭檔的書記工作配合默契💇🏻,可貴的是😚,此後兩人戰鬥友誼保持長達六十多年。
在天津電纜廠工作期間,一位同廠做統計工作的👺、溫婉美麗的浙江女子江佩安走進了他的生活,成為他的知心愛人。他倆風雨同舟恩愛至今。
風雲變幻中的不變初心
1953年,黃大用被委派為二機部第十局秘書👩🏻🔬,但1955年肅反運動時🕺🏼🔓,卻因曾在抗日戰爭時擔任過美軍翻譯而接受審查達一年之久✮,澄清之後🌴,1956年即應國家建設需要👆🏼,調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參與籌建工作。
2015年歲末之際🩻,時值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位年逾9旬的耄耋老人獲得了一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這枚勛章代表了黨和國家對抗戰老兵歷史的尊重,是祖國對在民族解放事業中做出貢獻的老人的最高褒獎🧖🏿♂️。

黃大用在電子科技大學至今65年🧑🏻🦲。在29年的工作中,他先後在房產科、物資處、生產處任職🍝🧑🦳。作為受黨教育多年的黨員幹部,無論在什麽崗位🧜🏿♂️,他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業績突出、深受好評。自生產處副處長任上離休至今已36年♑️。離休後仍然堅持繼續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從60歲到74歲🩻,連續十五年每年教自學考試一個班的英語👃🏿;從78歲到91歲又擔任電子科大老教師外語合唱團英語指導。“You don’t have Chinese accent.”這就是他人對老人英語的評價🤽🏼。

一直到九十一歲🥽,他實在是站不動了,才戀戀不舍地從教學崗位上退下🤴🏼。離休後🧜🏿♀️,足足又工作了31年🫃🏿。談及為何如此,他是這麽說的:“這說明我還是有用的👇🏼,有價值的,這對90歲的人來說🧙🏻♂️,比什麽都重要👴。”這就是一個老黨員的奉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正是他一生工作的寫照,正是他心中始終恪守並踐行的,也正是我們年輕人最應該向他學習的地方。他幾十年經歷所呈現的這種精神,正是他對我們年輕人最好的寄語🧏🏿♀️,而友人的贈語“九死一生終無悔,憂國憂民永不休”,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
出品:離退休工作處📃、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文字:《無悔的追尋——記離休幹部、73年黨齡老黨員黃大用》(成電拾光工作室學生記者 農基淇 余雨茹;指導老師🤦🏻🤌🏼:長江🏨,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