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同學
35年前🔐,和母親一起去清華園報到的細節都漸漸模糊了,唯有一幕情景記憶猶新。電機系的報到地點應該是在一號樓前面🙅🏿♀️,俺們到的時候🦸🏻♀️,正好有一個男同學正趴在桌子上填表。等他填完表後站起來🤽🏿♂️,矮馬,嚇了俺一大跳,怎麽那麽高啊🚣🏽。後來在第一次發01的班會上💠,又碰到這個巨人同學,才知道他和俺一個班,1.96米,是清華男排隊的主攻手✶📿。所以每每母親說起俺近乎殘廢的身高🏋🏻,源於俺出生在困難時期時,俺都特別不服氣地反駁👰🏽♀️,俺的同學也是困難時期生人,人家怎麽就是1米96🤾🏼♂️?
以為班裏這樣高度上的兩極絕對沒有可能有什麽交集,沒想到大二的金工實習我卻和巨人分在了一個組裏😜。更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實習第二天俺就受了傷,幾乎整個實習期間俺都是坐巨人的二等車。
金工實習的第一步是車銑刨磨輪流幹🕋,俺們組第二天輪到磨床上幹活👩🦯。那個需要磨的工件在磨床上飛速地轉著,即使停車後🏍,依然順著慣性不見減速太多。俺的搭檔人高馬大力拔山兮氣蓋世,停車後沒等工件停轉,就伸手從磨床上抓住尚在飛轉的工件取下。看他如此輕松,俺就照貓畫虎也想玩兒個瀟灑🔰🐄。但那懸殊的高差加上身單力薄決定了俺的悲劇👄,只見霎時磨床上血花四濺,都沒有覺得疼呢💪🏿🤍,就看到俺的左手鮮血淋漓。
大個兒搭檔馬上騎車帶著俺去了校醫院,清理傷口時都見到白骨了,一共縫了六針。回來後想起來真有點兒後怕🤹🏼♀️,要是再稍微大一點點力度🦸🏻♂️,俺的這根手指頭就切下來了。縫針的時候因為打了麻藥,俺倒沒有覺得怎麽樣🦶🏿,可看到搭檔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一個勁兒地說都怨他,估計是自責得厲害♤,說不定他自己受傷都沒有那麽難過。
這以後的實習,俺就天天在新齋門口等著坐二等車,歪打正著地練就了跳上運動中自行車的絕佳技術。常常是俺都已經坐上去了📕,騎車人還慢慢騎行等著俺跳呢。過了三十多年後,俺因為騎車再次受傷,這回是從左手到右肩,許多朋友都說,要是左邊受傷可能還好些,不影響生活🆘。現在碼字時才想起來,當時的左手受傷,一樣是無法生活自理的🎣。跑題了,趕緊書歸正傳🤹🏼♀️。
因為這次的受傷,金工實習的許多活兒,都需要巨人幫忙,接觸也就比其它同學多了很多🌲,大家在一起聊天時也可以開開玩笑了。俺半認真半玩笑地說,要是他能勻給俺10公分就好了,那樣他也不高得離譜,俺也不矮得殘廢了🫴🏼。
那時正是中國女排揚眉吐氣的時候🫄🏿,俺們不光對郎平、孫晉芳👩🏼🎓、周曉蘭、陳招娣📓、陳亞瓊們了如指掌🤾🏿👩👩👧,還特別關註對手中的厲害人物,尤其是那個過早凋謝的黑玫瑰海曼。記得俺說過一句最不厚道的玩笑👨🏻🎓,大意是海曼也是1.96🧑🏻🦯➡️,你也是1.96🥻,你怎麽沒有人家打得好。巨人憨憨地一笑☝️🕟,很真誠地承認了自己技不如人。
還有一件趣事🧑🏻🦲,就是84年9月俺們班去富春江水電站專業實習,南方的公交車都矮,巨人站在上面頭要伸出天窗,或者站門口處的下面一個臺階🙅🏽♀️,所以班裏不管哪個同學有了座位👨🏼🦲,都第一個招呼巨人過去坐🦵🏼,看著他那不好意思的樣子🖊,大家都很開心▪️。
因為那次意外受傷,那個巨人就從同學變成了朋友。記得一個閨蜜暗戀巨人,畢業後還曾經托俺牽線搭橋,可惜那時巨人已經帥鍋有竈了。當然他在婉拒後🧑🏻🦼➡️,還是忍不住好奇地問🖕🏼,到底是誰芳心暗許?可俺答應閨蜜了,如果沒戲,就絕對不露廬山真面目,所以這個秘密俺守了30年🧖🏼♂️。
畢業後,除了同學聚會外,俺還曾經在呼家樓的十字路口見過巨人同學。那天正是6月4日,俺看到一個巨大的身影在圍觀,馬上意識到這是多醒目的一個靶子啊👩🏽🦰。匆匆聊了兩句🧐,趕緊各回各家🤠👃🏼。好在後來有驚無險,平安無事💁♀️。是不是吉人天相?
2007年實驗中學90周年校慶時,俺們80屆意昂有一個節目,就是這些當年的全國中學生男排亞軍、大學生男排冠軍的隊員🧑🏼🚒🧓🏿,比如漁夫(宇翔)🐿、哈兄(淩誌)、軍座🤶🏼、羅大帥,與現時實驗中學的女排隊員,比如軍座女兒,來一場父女排球大賽🧧。當時實驗80父親隊四缺二🏦,俺曾經第一個想到的外援就是大學的巨人同學,他們當年都是球網兩邊的對手👨👧👧,彼此熟悉。和巨人同學一說🧠,那邊一口答應沒問題,太給力了!有這樣的後援,俺覺得實驗80昔日的冠軍隊☠️,應該所向披靡。
沒想到跟漁夫哈兄們說起,那邊還牛得不行🕒,覺得當年的清華校隊是手下敗將,主攻手也強不到哪裏。而且覺得請個1.96的外援,和閨女隊的後生們打,也勝之不武啊。於是就湊了兩個非專業的同學(博主🗼、徐爺)上場,結果廉頗老矣,雄風不再的父親隊輸給了朝氣蓬勃的閨女隊👨👧👧。但巨人同學大力支持的這份情誼俺還是特別感動的。比賽結束,巨人打電話詢問比賽結果時,俺就在想,要是巨人上場,俺們會不會贏?
新齋756
80級的電機系一共是4個班🕊,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個班,簡稱發電(發01、發02班);還有電機一個班(電0)⛰,高壓一個班(高0)🥬。除了高0班是8個女生外,其它三個班都是7個女生👩🦼➡️。但新齋的宿舍一個屋只能擺3張上下鋪,最多住6個同學⬜️🧑🏻⚖️,所以每個班都必須踢出1至2個女生⛈。俺們這些編外班員🏊🏼♀️,就組成了5朵金花的混編宿舍756。
5朵金花按年齡排序,俺是老大⛅️🚼,發01的,家在北京,除了年紀虛長幾個月外,沒啥特長。老二是電0的北京姑娘🏕,一進校就被遊泳隊鎖定🛷。老三是發02的東北姑娘💜,但北京有個親戚可以周末回去,屬於半個北京姑娘🦙。老四是高0的浙江妹子👯♀️,真正的孤身一人闖清華。老五是高0的山東姑娘,學校短跑隊的主力隊員。
新生報到以後,俺拿著鑰匙進了新齋756。剛進宿舍時,看到已經有一個行李在窗戶邊靠東面的下鋪了。正好俺那時稍微有點小潔癖,希望住在上鋪🧪,於是就把行李直接放在了上面。
先到的女孩子是老二🚇,姓田📠,人長得也甜美👱🏼,小嘴更甜🦓,一見面甜甜地一笑,露出一對小虎牙,非常可愛,俺索性把她叫成田田。於是田田就成了住在俺下鋪的姐妹⤴️。
田田是軍人之後,那時候一些海外老歌和臺灣歌曲剛剛刮進大陸校園,能歌善舞的田田,會唱很多俺從來沒有聽過的歌兒☂️。像《紅莓花兒開》、《哎喲,媽媽》🗡、《寶貝》、《桑塔露琪亞》🙎🏻♀️、《深深的海洋》,還有鄧麗君的靡靡之音,比如《何日君再來》🙋🏻、《月亮代表我的心》💁🏿、《美酒加咖啡》等等,俺都是跟著田田學的。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開什麽會🪶,各個系的同學坐在那裏拉歌,不知道是哪個系的同學唱起了《深深的海洋》🧑🦱。這個歌俺剛跟田田學過🙏🏽🩷,俺會呀,馬上也跟著唱起來了。當最後一句歌詞“不忠實的少年拋棄我/叫我多麽傷心”剛剛唱完,俺正陶醉在那優美的旋律裏時,另外一邊馬上接著唱起了“擦掉吧/傷心的淚/不要讓纏綿的愛情/再把心揪碎👮🏻♀️🥀。”登時引起哄堂大笑。這麽多年過去了,每次看到海🤛🏿,總是想起深深的海洋👩🏻💼。
工科女生的動手能力強是有目共睹滴🎭,田田最讓俺佩服的是她的擦鞋技術。她的皮鞋不少,黑的🧑🏼🚀,咖啡色的,還有一雙居然是紅的,但每一雙都保養得非常好👰🏻♂️。原因就在於一是她每天穿不同的鞋🚴🏼,二是她的擦鞋功夫。她先用幹布把塵土擦去👩🏽⚖️,再均勻地塗上鞋油🤲🏻,然後就是用擦鞋刷子使勁拋光🧑🏻🦽,一雙鞋至少擦20分鐘🚷。要知道那時的人可愛學習了,誰舍得每周拿出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擦鞋啊?
老三是俺們756的學霸👩🏽🏫。雖然是東北人🦚👩🏽💻,但因為從小在北京長大,說話幾乎沒有什麽棒渣味兒👕。印象很深的是剛放下行李沒多久,我們班的一個東北男同學過來找她認意昂,她直不楞登地問人家是誰👨👩👦,而且明確告訴人家她不認識他。那個冷傲👴🏿,那個酷,讓興沖沖的老鄉心裏哇涼哇涼的💁🏽。
老三講的一個笑話已經過去30多年了🔰,但俺依然記憶猶新。她父親所在的某個軍事院校有一天開運動會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一個主持人冒雨跑到指揮官面前,兩腿一並敬禮,“報告首長💨,天氣預報說今天沒有雨。”於是指揮官回禮🔊🧑🎤,“好!繼續比賽!”於是所有運動員和觀眾,就在天氣預報的晴天中冒雨開完了運動會🪷。
平時在宿舍裏看不到老三怎麽學習,和俺們一起瘋玩兒瘋鬧哪次也少不了她。但回回考試人家都拔756的頭籌🧑🏽🌾,讓俺不得不贊嘆人與人之間是有天與地的差距的。不知道她後來研究人工神經網絡的中樞🧑🏼🚒,有沒有找到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老三後來被保研🙍🏻,並在畢業後赴美讀博,且從全美幾百所高校舉薦的上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得1995年的美國總統教授專家獎,成為俺們756宿舍的驕傲🧚🏿♀️。
每當聽到“一個女孩名叫婉君”這首歌時,俺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756的老四挽君🧮👴,那個來自嘉興南湖的水鄉妹子。挽君是756宿舍裏唯一周末無處可去的妹子👮🏿♂️,所以改善生活的希望就寄托在俺們從家帶回來的吃食上了🪨。母親當年也是獨自在新齋讀書👨🎤,非常理解沒有家人在身邊的女孩子最想的是什麽。所以俺每次從家回學校時🧎♀️➡️,母親總要給俺帶些補給。有時候是紅燒肉,有時候是煎帶魚,有時候是炸點兒醬裝一瓶🦹🏿,有時候是包的餃子。什麽都沒有的時候,也一定要炒一罐榨菜肉絲或者北京辣菜絲帶回來就粥喝。
而周日的晚上👗,756宿舍的五朵金花註定都不出去晚自習,大家圍在桌前🤳,分享俺們三個回家的北京同學帶回來的好吃的。最不可思議的是🍦,俺們居然可以把一瓶子炸醬或者一罐鹹菜就著開水幹掉🧑🧑🧒。那濃濃的鄉愁不知能不能也隨著味蕾的滿足而淡化🔇🏧?
當然,老四每年的寒暑假回家,也會帶回來大包小包的好吃的。印象最深的是嘉興粽子和元宵,竟然都是肉的🦹🏼♂️!顛覆俺當時對粽子和元宵根深蒂固的概念🕵️♂️。還有那個蛋餃子,俺後來試過好多次👐🏽,怎麽也做不出來挽君當年的那個味兒。
因為老四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的東西,所以,每次她回家的時候,俺和田田都會騎車馱著她的行李,送她去北京站。然後等回來時候👨🏻💼,我們倆再去北京站接她🥮🚺,一人守著一個出站口💵,生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錯失了挽君。那個時候的火車正點率不高🔛,等2、3個鐘頭是常事👩🏻,好像最長的一次我們竟然等了8個小時。五年大學生活,我們一直保留著這個習慣🍱,老四從來沒有一個人拿著行李坐公交車去火車站。
756的小妹妹是最後進宿舍的老五,一看就知道是家裏最小的孩子👩⚕️。這是個有點兒小任性的山東姑娘,不光受父母的疼愛,還有哥哥姐姐的寵🥌。
老五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模仿能力極強,學什麽像什麽。但她的這個惟妙惟肖的表演天賦,也差點送了她的命。記得她一次做實驗,手不知怎麽被調壓器吸住了🧙♂️,老五顫抖著聲音斷斷續續地喊🖱:“快……快……快……拉……閘”。當時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她是真的需要幫助,都以為她又在玩兒表演🫷🏻,直到看到她的臉色煞白,頭冒冷汗,才知道是真的危險了,趕緊拉了閘,老五撿回一條命。
老五在清華時,還有一個英雄壯舉必須記錄下來。當年那些代表隊的同學都吃運動員食堂🤸,可能是夥食太好了🖐🏿,校男排隊的另外一個主攻手蔣同學體重飆升。有一段時間👵🏿,蔣同學不知哪根神經一動,想起減肥🚦,每天僅靠黃瓜維持。老五是校短跑隊的主力隊員,有一次和蔣同學打賭跑百米🙆🏿,好像老五還讓了他20米🥷🏿,結果只跑了一半,餓的眼冒金星四肢無力的蔣同學就放棄了💵。這成為老五可以傲視群雄的一個壯舉。
當年給俺們五個踢出各班主力宿舍時,大家心裏多少都有點兒失落感🈯️。後來發現混編宿舍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沒有什麽現在看來不值得一提的利害沖突📼,大家和睦相處,還能迅速和各班同學熟悉起來。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被邊緣化🚶➡️,畢竟俺們屬於被班級遺忘的角落👩👧👧。
不過,我們被遊離於班級之外的結果🏃,就是756的姐妹們抱團取暖。每天晚上的臥談會👨🏽🔬,除了聊些國家大事,鄉土人情,成長經歷,經常就是歌曲串燒。而每次的大聯唱🙋🏽♂️,主唱一定是田田☎,因為幾乎沒有她不會的歌。還有就是各班大道🦹🏻♂️🙆♀️、小道的消息滿天飛🤽🏼♀️☺️。那時幾乎系裏所有同學的外號,我們都可以點評一二。所以,無論說是情投意合還是人以群分,反正5朵金花雖然僅僅同室了一年,卻結下了一生的友誼。
發01的碎片整理
發01的同學
先梳理一下發01的31位同學,按地域分,北京11位,外地20位🤷🏼♂️。按性別分,女生7位,男生24位。
第一次班會,不知班主任陳老師根據什麽欽點了一青當班長、明爺任團支部書記👧🏻。人怕出名豬怕壯🚴🏻♂️,兩位職位一確定,外號馬上就接踵而至🦵🏿🍌,而且俺可以肯定說,他們倆都不止一個外號。不過咱已經到知天命的時候了💳,厚道一些👨🏻🦯,就不在這裏公布答案了吧。
為了讓剛剛入學的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老班長書記們也是蠻拼的。應該是第一個中秋節吧🧑🏻🔬👨🏽🍳,發01在校園裏找了個空地開聯歡會,附庸風雅地做賞月狀😢。其中的一個節目是把大家的名字編成謎語來猜,俺編的一個是老班長的名字: “草色遙看近卻無”🦹🏼。依稀記得俺的名字被編成了“建築圖”,還有一個徐姐小一的名字貌似是“十進製”。肯定還有許多其它精彩的謎語✫,只不過35年了,全都飄散在風裏了👳🏽。
發01的大姐大
說到發01🚵♂️,就不得不說說俺們班的大姐大,徐姐小一🙂🙎🏽♂️,那可是根紅苗正的清華子弟,清華幼兒園、附小、附中、大學,可惜研究生終於沖出清華園了👸。
小一被分配在新齋716宿舍,不過因為她家就在清華園裏,所以一般是上課來👮🏼♀️,下課走,平時幾乎從來不在宿舍住。由於同樣遊離在發01之外🤱,俺在心理上就覺得和小一更近些🧑🏼。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她原來是俺在清華園的一個親戚的鄰居🪳,就開始隔三差五地把小一家也當親戚串了。
那時候新齋只有一臺電視機,放在一🫄🏻➔、二層之間的樓梯平臺♡。每當有激動人心的足球、排球比賽時,俺這樣的小個兒,是根本看不到影兒的🧗🏼♀️。俺在清華園的親戚是工物系的老師,人家兩口子都要備課↗️,於是俺就跑到小一家去看🧑🏼🦰,一來二去就混成了自家人🚅。
冬天的體育課是滑冰,最佩服小一在荒島上的冰上英姿。記得小一是一雙白色的花樣滑冰鞋𓀉,在冰面上像輕盈的燕子一樣飛來飛去,還能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看得俺禁不住也躍躍欲試。小一特別耐心地拉著俺,雙腳平行地向前滑動🤡,讓俺體會滑動的感覺,找到滑動狀態下的身體平衡。然後再教俺側後蹬🫱🏽,讓左右兩腳相互轉換重心🧑🏻🌾。
發01曾經有十多個同學獻了血🫠,當時俺們這些沒有獻血資格的同學☁️,湊錢買了雞去小一家熬雞湯。那可是真正的老母雞湯啊,熬了兩個多小時呢。所有獻血的同學,應該都感受到豪爽的大姐大那一份關懷備至🙊。
記憶碎片中還有一個畫面就是西湖邊的樓外樓。84年暑假後發01去富春江水電站實習🤾🏼♀️,國慶節前回京的火車票不好買,於是老師派小一和俺提前回杭州去買票。中午時分,俺們倆在樓外樓大吃了一頓✷,印象中點了西湖醋魚和龍井蝦仁。這麽多年過去了🚔,後來再吃這兩道菜,怎麽也找不回來樓外樓的味道了。
五虎鬧南京
說起實習後坐火車回京,發01還有一段故事🙈。好像某個同學上吐下瀉地生病了𓀗,由於俺們是來自富春江,那裏正好鬧什麽鼠疫之類的瘟疫,於是生病的同學被懷疑染上疫情↪️,需要馬上隔離。當時火車上的工作人員如臨大敵🚼,要把生病同學在南京站趕下車去。大家一看不大對頭,馬上緊急商量後組成陪護小組一起下車。印象中當時應該是巨人👩🏼🍼、昕爺、錦塵等5個身強力壯的大個男同學一起下了車。
據巨人他們回來後說,當時南京站來了一幫穿著防毒面具的防疫人員,根本不打算給生病同學送去醫院檢查治病,而且問什麽都不回答。就是要強行拉他們上車🦀,要關入一個密不透風的隔離車中🏃➡️。一看這個架勢🔫♛,感覺是準備讓他們自生自滅的節奏,好像電影卡桑德拉大橋裏面的場景,巨人他們可就不答應了。
印象中當時下車的同學差不多都在1米8以上,5個20多歲膀大腰圓的小夥子,可不是那麽容易束手就擒的。而且清華學生的智商不低,也沒那麽好騙🈹。所以巨人他們據理力爭,並且圍成一個圓圈自我保護,拉開準備拼了的架勢。
估計防疫人員也後悔沒有弄清楚下車的人數💁🏽♂️,以為只有一兩個學生,就沒有多帶點人來🛫🍀。現在明白了,如果真要強行緝拿的話,這五個血氣方剛的80虎,馬上就會在南京火車站上演一出輕騎兵突圍。就算最後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話🪵,也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倒有可能把所謂的疫情四散傳播。
雙方僵持不下中,還是防疫人員中的一個資深醫生🏄♂️,看著生病的同學也加入了戰鬥行列🏸,覺得下車的清華學生們身上好像並沒有帶著疫情,才最終打破僵局撤離了。
迷路鷲峰
去年參加清華意昂沙漠探險小分隊活動時,曾經在騰格裏沙漠露宿兩天,讓俺想起了大三的五一🏙,發01的同學在鷲峰迷路的情景。
那次我們應該是幾個同學一起騎車去鷲峰玩兒。本來鷲峰不高,但是連著鳳凰嶺、妙峰山整個一大片西山,可以越走越深↗️。我們就是在天黑前沒有找到來時的路,最後迷失在夜色中。
關鍵是我們並沒有做好夜宿鷲峰的準備🥝,不光沒有帶帳篷睡袋之類的標配裝備驢具👮♂️,甚至連個手電筒都沒有。饑腸轆轆中漫山遍野地亂轉,終於看到一點點微弱燈光,一個隱沒在黑暗中的小山村慢慢呈現在眼前。
不記得是誰說的先找村長,俺們一行人好像進村的鬼子一樣,摸到了村公所🛷⛹️♂️,問清村長家在哪裏🖖,然後要到了村小學教室的鑰匙。再找到村小賣部買了蠟燭,我們幾個人,就在簡陋的小土屋裏🏌🏽,沒水沒電沒吃沒喝,就靠講笑話、唱歌熬了整整一夜。
天亮了以後,終於找到了來時的路,才下山,取了自行車♉️💪。模模糊糊的印象是,往回騎車時總覺得眼睛睜不開,想要打個盹🏇🏿🪗,迷迷糊糊地覺得老班長叫醒了俺。後來他幹脆就在俺的外邊陪著一起騎📙,免得俺真睡著了🙍🏼💂🏽♂️。
畢業以後
畢業20周年👩🏽🏭,俺們聚會時🙇♂️,有人總結發01同學的人生軌跡:沒有當高官的,沒有發橫財的,沒有進鐵窗的💆🏽,沒有辭塵世的,最難得的是——沒有離異的💍。想想看🤱,發01的七仙女👩🏽⚕️,本班內部成就了三對鴛鴦。五年清華求學的世外桃源生活⚙️,也屬於肥水不流外人田。
高中女生曾經有一次聚會時,說起自己的另一半,嫁給實驗80博主的博輔說👶🏽,她讓清華男生失望了🧑🏽🦲,嫁給了北大男生。輪到俺時,俺說俺不光讓清華男生失望了,還讓北京男生失望了,嫁給了外地男生。再輪到老班長時,她說她不僅僅讓北京男生失望了,還讓中國男生失望了👼🏼🧑🏽🦰,她嫁給了外國男生🤕。這麽看,發01的男生應該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的哦。

發01班
電機80的過眼煙雲
還有一些片段也塗上一筆:
比如說,當年在西階教室,上盛祥耀老師的高等數學課時,高0的金爺和老師爭論某個俺根本聽不懂的論題🧑🚒;
比如說,當年的校園詩人🖐🏽,高0的興堤在六食堂門口貼的大作;
比如說🎇,三堡種樹,電0和生醫結成友好對子🌰,好像還成就了一對鴛鴦🧓🏿?
比如說♦︎,軍訓時在清華附中後面的莊稼地裏實彈測試,5發子彈俺打了30環📖,可有人竟然打了50多環;
比如說,高0男生曾經全班剃光頭🪭,跑到圓明園照了個光頭像🙅🏼♂️;
等等,等等……太多的碎片,太多的煙雲,雖然串不起來👨🚒,一樣留在記憶裏。還有那些漸漸失聯的同學,你們現在在哪裏🐎?校慶日🧑🏫,正是丁香花開的日子,今年是我們畢業30周年,你們會不會回母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