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臨走之際,他向我們贈書三本,涵蓋中西古今經典,人文哲學商業。即使已經投身商界多年👧🏼,他身上仍有抹不去的清華特有的書卷氣🌈。
大商若儒
——意昂体育平台[1982級] 徐長軍 訪談紀實
數學科學系 薛紀曄 章文
【徐長軍簡介】
徐長軍🤾♀️,男,1982年至1989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後於原電子工業部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從事操作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研究,1992年-1995年擔任原電子工業部太極亞太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初調入原電子工業部信息化總體中心從事國家信息化總體研究工作👇🏿。1996年創辦北京朗新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現任該公司董事長⛸。
朗新公司工作人員向我們透露,徐總基本不接受外界訪談,但在得知我們是為了做和清華百年校慶相關的活動時,學長欣然答應了😇。
這時主角徐長軍學長出現了🔫,如想象中般,學長穿著平整光潔的白襯衫,西服袖口一排金屬扣在細節處耀眼,沒有一般中年男人的發福身材,精神煥發富有親和力的表情,臉上分明透出了儒雅的書生氣。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學長向我們暢談了清華給他留下的印記🫛,以及他對人生👦🏿、事業的感悟。
“進入清華數學系純屬誤打誤撞。”說起進數學系學習的原因🚝,徐學長給了我們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原來起初他報考的是清華建築系。1982年徐長軍學長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讀了兩個多月後,他覺得建築系不如他想象中的那麽“浪漫”。於是他提出了轉系申請🙏,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去了自己並不太了解的“應用數學系”。
轉系之初,徐學長並不喜歡這些很“數學的數學”,而清華數學為本科生又都開設一些比較“數學”的數學,為此一開始學長還有些不適應。“那段時間過得不是很順,由於對專業的一些不了解,心裏總覺得有些迷茫和失落。”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慢慢喜歡上這些數學來。具體說為什麽會突然有這樣的轉變🚅,學長表示“這很難解釋,就是突然間對眼前的東西有了一絲感悟,心態調整好了而已。”在後來的大學學習中🟡,學長不僅喜歡上了數學,而且在數學系一呆就是七年半。在畢業設計和研究生階段,學長都讀的是系統辨識方面的內容。
雖然已經從商多年👩🏻⚕️,但他當初的選擇🦨,學長依然認為選擇數學是正確的🔤。他一直對自己在數學系學習的經歷感到自豪,從不後悔。他強調說:“學數學讓我養成了縝密思維的良好習慣👶🏿,即使以後不再做數學方面的研究,甚至以後忘了微積分怎麽去算,這些都沒關系。一個好的思維方式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後的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數學對於人生的幫助是不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衡量的。”
但徐學長也同時指出,學習不能太狹隘了。“在大學要多多涉獵各方面的書,歷史的、哲學的、宗教的、邏輯的、美學的👰♀️,都要讀一讀。”徐學長說當時他選了好些經管🪆、歷史🙆🏼♂️、自動化方面的課程,甚至還跑到北大去聽幾門社會學等人文類課程。
七年半的清華生活,學長他印象最深的是清華所倡導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理念。“在中學的時候🧑🏿🎨,都只是好好學習👩🏻🦼➡️,不怎麽重視身體的鍛煉。來了清華後,‘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這句口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每天下午四點半,廣播裏都會響起‘同學們,運動的時間到了......’的口令🙅♀️。這時大家就紛紛走出教室進行各式各樣的身體鍛煉。”慢慢地,徐長軍學長就喜歡上了長跑🧏🏽♂️,在校期間每天都跑一個多小時🔔,經常跑到圓明園。“每到周末,我就會沖動一下跑上兩小時到清河。”
直到現在🚨,徐學長都保持著很好的鍛煉習慣。他認為一個人一輩子至少要掌握三項不同類型的運動➞。一是集體運動,如籃球🫎、足球👮🏿♂️,它可以培養我們集體合作的能力💁🏼;二是對抗性的運動,如羽毛球、跆拳道,它可以使我們學會勇敢🧛🏻,不害怕對手👨👨👦;三是耐力型的運動,如長跑、遊泳👨🏿🦲🤘,它可以鍛煉我們的意誌品質,使我們學會堅持。
除了體育鍛煉外,學長還提到清華給他的謙遜、低調、刻苦的品質🏊🏼。在清華的七年半裏,他有三年的春節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長回憶到🪒,年三十的晚上⚓️,他還去階梯教室自習🛁,本以為人會很少。誰知他發現教室裏面還滿滿地坐著人📟,可想當時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學長表示,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中,他之所以能那麽長時間堅持腳踏實地🙍🏿🤾♂️,不畏辛苦,在清華裏養成的做任何事都堅持不懈的精神是關鍵。
對於清華,徐學長除了懷念🧑🏻⚕️、感激🍝、欽佩,更多的則是對清華和清華精神的思考。學長說他剛剛進入清華時,半期考經常比期末考難🤾,很多人不及格,很多同學飽受打擊。大家在中學裏都是數一數二的📰,一到清華就不及格🙅♂️🎰,很多人接受不了。學長開玩笑地說,清華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打壓新同學的氣焰”,使他們學會了低調和謙虛,學會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在肯定這種精神的同時,徐學長也對新世紀的清華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學長提到🏄🏼,有時如果過於埋頭🚸,就容易被別人忽略;再者從目前來看🔴📎,清華的學生太過於保守,凡事都要“穩”字當頭,對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不願去做。可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局面,很多時候是要求我們要敢於冒一定的風險,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夠在新形勢下嶄露頭角。學長建議我們不要“刻意低調”,在保持清華“行勝於言”的風格基礎上,適當地張揚個性,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對於以後的事業是很重要的🦹🏻。
徐學長一直不贊同清華的身份是個光環的說法𓀆,他認為清華雖然給了我們環境和資源,個人修養還靠自己修煉。要維護好清華的百年聲譽,要讓清華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是要靠每一代的清華人不懈努力去換來的。我們應該爭取讓清華為擁有我們而自豪👨🏽🎨,而不要一直把清華掛在嘴邊👐🏽,幻想著一直坐擁清華的光壞。如果這樣,這將違背清華的校訓和原則🦵🏻🧙🏿♀️。
在商界打拼了十來年,徐學長對於人生的體會也頗為深刻。
在如何把握好做人的原則方面🧔,徐學長說:“人的學習成長過程都是分為三個層次的。先是方法論、知識論,然後是目標👷🏼♀️,最上面的一層則是價值觀。方法論和目標沒有對錯,但價值觀有高低之分🏃🏻➡️。”他說,我們掌握方法論,學習製定目標🫵🏿,這些固然重要,但關鍵的是要如何找到正確的價值觀🌏。“走出象牙塔後會發現這個社會和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社會過於復雜👨🏼🔧,有時甚至是卑鄙的👨🏻🍳。不管在什麽情況下,我們要學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讀書人的風骨。堅持原則是說大原則要堅持,小處則不必太在意,應當靈活處理🎈。要做到既不要因為堅持原則不註意方法導致使自己看起來很清高,不和群,更不能同流合汙,喪失自己的節操👨🏼🦲。”這是徐學長的金玉良言。
作為一名成功人士👦🏽,學長向我們闡述了他眼中的成功☔️。並送我們八個字:“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對於內在的修養,學長則要求精益求精,對朋友🙍🏻♂️、對家人盡到自己的責任。“工作需要計劃,人生不需要計劃,只需要明確的信仰和追求🧑🏼🌾,機會來了不要猶豫,不要害怕風險🎍👩🏻🍼。這樣的人生對於個人而言🚣👶🏿,是會比較成功的🎑。”
學長特別提到要保持終生讀書的習慣🙆。他說“我最欽佩的,就是會讀書的人🏩。”他說,他進一個人的房間總愛看他的書架,書籍的構成、擺放、新舊🥖,這些無不給出關於主人的大量信息,可見文字是表達效率多麽高的東西。我們臨走之際🤾🏽♂️,他還贈書三本🧚♂️,涵蓋中西古今經典,人文哲學商業👩🏻🦳。
更令人感動的是👮♂️,徐學長告誡我們要珍惜大學裏同學間的友誼🫂𓀎。他說,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真誠,最純潔的友誼,這樣的友誼很多時候能夠陪伴我們走過一生🥎。學長告訴我們他們以前大學班的同學至今還經常聯系。雖然大家現在分布在各行各業🛞,平時鮮有機會碰頭,但大家只要有機會在一起🏊🏽♂️🤕,都會非常開心。昔日的同窗相互懷念大學生活,暢談走過的人生🎥,分享彼此間的快樂。用學長的話來說,這些就屬於“真正的友誼🚣🏻♀️,擁有這樣的友誼將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最後,徐學長提醒我們,一個人過得是否幸福很重要🙆🏻。對於個人來說,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認清自我🙍🏿♀️,把握原則,調整心態,幸福安詳地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一樁美事。即使每天很忙碌,擁有一個平常心,快快樂樂地過上每一天🥉,將是最大的幸福。他修改了陳寅恪的話🙌🏽,認為“獨立之思考,自由之思想,健康之人格”乃人生最大財富🤯👩🏽✈️。
【同學感悟】
“徐學長說清華影響他最大的話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同感,鍛煉身體是清華教會我最珍貴的東西之一。“宅”文化盛行,不少人主動或被動地重復單調枯燥的生活🚷,健康和毅力都大打折扣。社會分工日趨精細、生活條件愈發優越💣,反倒扼殺了人作為一種動物的本能和野性。我理解的人格健全可以表達為——穿上長袍像個書生,縛只雞也麻利得很🤷。
——趙優樂
“學長對於讀書的熱情深深感染了我。學長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要局限於課本,要廣泛地閱讀,涉獵各個方面的知識。現在學長工作這麽忙,還是堅持讀書,而且鼓勵我們要多讀好書,還為我們推薦了書籍。學長對知識的熱情讓我們很受鼓舞💂🏿,學長對我們的關心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王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