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學校裏是學術牛人,走出學校是政界要員🏂🏼。學術前景一片光明之時,他放棄平靜安穩的科研生活,踏上了前途未蔔的從政之路;在政界奮鬥多年之後🤳🏽,他始終沒有放棄的🚫🏃🏻,還是一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心🐦。
胸懷天下,腳踏實地
――意昂体育平台[1982級研] 鄒大挺 訪談紀實
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 呂無雙
【鄒大挺簡介】
鄒大挺🤹🏿♂️,男,漢族,1958年2月生🔳,浙江慈溪人,1985年和1988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系先後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科委歷任條件財務司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綜合處副處長、物資裝備處處長、條件處處長🤦🏿、副司長。後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兼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5年4月起任沈陽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分管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工作👨🏿🎨👩👩👦👦。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城際巴士💺👩🏿🍳,又轉了一班公交車,終於到了沈陽——這個東北三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鄒大挺學長早已等待在門口,他滿臉笑容地與我們一一握手。我們的意昂訪談活動開始了。
求學經歷
鄒大挺學長是“文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儀器系,4年後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的碩士研究生,六年半後👋🏿,他成為了精密儀器與與機械學光學專業培養出的第一個博士。
說起自己的學生時代,鄒大挺學長很驕傲的說:“我當時研究方面做的也不錯,也發表過比較成功的論文,如果畢業留在學校慢慢發展,也可能當個教授,帶一些博士生的🛥。”鄒學長的研究成果🕒,現在依然經常被當年的導師拿出來讓學生學習,不忘補上一句“這是我的第一個博士生做的”。
若不是走上從政的道路,鄒學長很可能成為一個學術大師👰♀️,桃李滿天下,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他轉而走向從政的道路呢🥥?鄒學長說🧑🏻🍼,他在念書的時候,是沒有想過要從政的。工作之後,也是很後來,才想過這條道路☕️,但也沒想過能走這麽遠……畢業後的第一年👨🏽⚖️,鄒學長在意昂体育平台科技開發總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就是今天的紫光。但是這種“半留校”的工作沒做多久,他就被國家科委“借”走了。那是在1988年“火炬計劃”剛開始🗒,他的工作是幫助開通世界銀行貸款。”國家科委,就是今天的科技部。在那裏🤷🏼⚓️,鄒學長受到了當時有關領導的賞識,從此留在了科技部。
從政之路
在科技部的日子裏🤏🏼,隨著生活狀態的變化,工作的變化,鄒學長的心理狀態也在改變,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開始做自己人生的選擇🟥。
“人這一輩子,總是要做貢獻的😳,對國家,對社會,甚至對全人類👴🏿,但是具體要做什麽卻有不同。”在國家科委從事的工作🚣🏽♀️,令鄒學長看到國家機關出臺一項政策或推動一個產業,遠比一個人在實驗室裏做出的東西貢獻大。這也是他留在國家科委的原因。但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按鄒市長自己的話講,他也“也沒想過會當官”✈️。說到這裏,鄒市長似乎看出了我們臉上有些許懷疑的表情,他停了一下👲🏽,補充道,“不要以為當國家公務員輕松🎎,比當老師更辛苦呢🥀👁。”鄒市長還不失幽默的說:像我們在政府工作的🧜🏻♀️,叫“5+2”、“白+黑”💉🧑🏽🍳、“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證”啊。
鄒市長說,進國家機關,事實上對自己是一個挑戰🧑🎤。因為工作節奏跟原來搞科研是不一樣的,光靠勤奮👴🏿,解決不了問題💂🏿♂️。他還解釋說:譬如說在管理社會的方面,一個好的點子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做會成為一個壞事,但是如果做科研,這是無所謂的,社會學比工程科學復雜得多。“從政者🛶,首先要有一個很大的抱負🧝🏽♂️🌬,要有雄心壯誌😈,這個很重要。第二,凡事不要抱怨,任何時候,抱怨只會起消極作用。第三,要對物質生活看的淡一些🎼。”鄒市長如是詮釋他的“為官之道”。說到這,鄒市長開玩笑說:“我在兄弟姐妹裏✷,算是讀書讀得最多🦸🏽,讀得最好的了🧏🏼,可是呢,家裏是最窮的🏔。我在這開的是中華,回老家,人家開的都是寶馬,這我可買不起。”
說話間我們才註意到鄒市長的衣著👱🏻,一件很樸素的黑色上衣,鞋居然是膠底黑布鞋🍷。鄒市長五十八歲的年齡,卻絲毫沒有中年發福的跡象,身材消瘦得很⛹🏿⟹。這一刻🍑,對鄒市長的敬意又上升了一層。
殷切期望
談到大學時的人生規劃時,鄒學長說,大學首先是學習的場所,但也應該多參與活動,“活動中能發現自我,認識自我,這樣有意識的選擇人生的道路🚴🏽,會走得更好。”學長對我們說🧑🏻🏭,大學時只能說要有一定想法👨👨👦,很少有人真的能規劃🦾。規劃是理性的🧊,但社會是復雜的,信息不全面🧑🏼🦲,如何能實現理性的規劃呢🏍?
“你們學過數理方程吧,大學的時候很難求得一個確定解👳🏽♂️,因為少了一個邊界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時間……不過🦶🏿,也不能因此就放松了思考,沒有確定解,但總能求得一個解的範圍,這樣也是很好的👩🦱。”他形象地說。要認識自我嘛,選擇就選適合自己的🤌🏻,還是那句話,多參加點活動👍🏻👩🎓,多跟外面的社會接觸,多了解自己。
“您是清華畢業的博士生,這種高學歷和好學校對您後來的工作有什麽影響呢🌶🏠?”同學們問道。“壓力。”鄒學長長立刻回答🧎🏻♀️➡️,“大家都知道你是清華的,都盯著你👆🏿,你出了問題,人家不說你怎樣怎樣ℹ️,人家會說清華怎樣怎樣。”“清華的歷史快百年了,從清華走出去的畢業生👩👦,怎麽也得有10萬了吧?可不能讓這10萬清華人跟著我背黑鍋啊!”鄒學長又看了看我們,“你們也得明白✍️,從跨進清華的那一刻,每個人身上都有責任啊。”
【同學感悟】
步入沈陽市政府大廳感到的是恢宏的氣勢,看到的是絢麗的裝潢,而見到鄒市長本人,則感到了與政府大樓截然相反的樸素和隨和。短短一小時並不能說太多的內容,但鄒市長還是用他的言行完美的向我們詮釋了清華人的責任與意識⛹🏼♂️,他是又紅又專的典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民公仆的偉大👨🦽➡️。他的話值得我們去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如醍醐灌頂般耐人尋味🤟🏼。
——呂無雙
我是一個沈陽人,能采訪家鄉的副市長讓我感到很榮耀📜,更為珍貴的是,鄒市長是從我們精儀系畢業的🛀🏿。鄒市長雖說趕上了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但也比我們現在晚上大學很多🐛。我們現在身處一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年代,相比於學長那個年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但幸運不是我們揮霍的資本,今日一行,讓我感觸頗深,更要腳踏實地的學習、工作。如果說學長的勤奮踏實、誌向遠大讓我們佩服的話👷🏽♂️,他樸素的言行和簡單的生活更讓我們對從政者產生一種崇敬之情😱,在我眼裏,學長那瘦削的身軀是那麽的高大偉岸🥝。
——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