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機械系取得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學位🏄🏼,陳國權學長卻選擇到經管學院任教,開展了一段看似不可能的職業生涯——
追求卓越,在優秀中更優秀
——意昂体育平台[1985級] 陳國權 訪談紀實
機械工程系 楊達康 林曉暉 潘浩威
【陳國權簡介】
陳國權🧑🏿🏫,男𓀊,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1985級學生,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𓀍,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他在組織行為學領域成績斐然,為我國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領域第一個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的學者👩❤️💋👩。
機械工程系學生培養有著這樣一個特色,在加強機械大類的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實行寬口徑專業教育🪷,致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本著這樣的育人理念,機械系走出了許許多多的相對比較“特別”的工科畢業生🙇♀️。他們選擇了投身其他領域🧓🏿,尋找更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那麽,對於他們來說,清華的培養教會他們什麽,機械系的學習經歷又究竟留給他們什麽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采訪了現任教於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的陳國權教授💘。
九年學業,追求卓越
1985年🫥,陳國權學長從湖南考到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開始了他在清華園的學習生涯❓。從氣候濕潤的南方來到略顯幹燥的北方,17歲的少年需要適應的不僅是環境上的改變🦸🏻♀️,更是心態上的改變。清華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學子,每一個人都是當地的佼佼者,形成了緊張的競爭氛圍💆🏽♂️,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陳國權學長很好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將高中時刻苦努力的學習習慣堅持了下來。
在他的記憶中,讀書的時間仿佛總是覺得不夠,甚至到周末都沒有絲毫放松🧑🏻🦯➡️。就是憑著這份拼勁,陳國權學長的學業成績很優秀,一直保持系裏第一。當時清華本科是五年製的,陳國權學長僅用了四年就完成了本科學業,並成為該班唯一獲得“4+2本碩連讀”試點機會的學生🎸。兩年後,他順利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又僅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原本四年製的博士學業。在清華的九年裏,每一個階段陳國權學長都是快人一步🧑🏿🍼。這種火箭般的驚人速度首先得益於清華老師們的適心培養,更與學長的個人努力分不開🪂。陳國權學長在回憶求學歲月時說,雖然生活很忙碌🐴,但樂在其中。
采訪中我們發現🦛🪈,學長並不像大多數中年人那樣身體發福,相反,他看上去很年輕🈲,身體很強壯。陳國權學長告訴我們,這得益於當時清華的體育鍛煉機製🐏。那時候✋🏿😉,學長堅持每天下午從宿舍七號樓出發,跑步穿過圓明園,再返回清華。現在雖然經過了一段歲月的磨礪🔃👌🏽,但在學長身上我們仍能清晰看到清華精神留下的光輝痕跡🤛👏🏻。
清華學業雖然繁重🤹🏿♀️,陳國權學長並沒有放棄大學校園裏多姿多彩的生活🚼。清華各院系的男女比例差別很大,而學長所在的班就沒有女生🙎♀️,現在俗稱“和尚班”。正是這種窘迫的狀況促使他們班級男生更多地與其他院系、其他學校聯合活動,很好地鍛煉了交流溝通能力♣︎😓。陳國權學長笑稱,雖無女生🙇🏼,但生活仍然是豐富多彩。
高強度的學習,強健的體魄🙍🏻,過硬的能力🧝🏼♂️,和與周圍人堅固的情誼🧑🏼💼,共同造就了我們面前的陳國權學長,一位追求卓越,在優秀中更優秀的清華機械系學子。
迎接挑戰,投身經管
陳國權學長博士畢業後,年僅26歲的他選擇了留校任教,但投身的經管學院看起來卻與機械專業相去甚遠🏃🏻♀️。現在,學長已成為經管學院的一名教授,成為組織行為學方面的大師了。
對於當時那看似不尋常的選擇,陳國權學長說🏊🏼♂️,到經管學院任教其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機遇性🚭👲🏻。早在本科期間,他就對經管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畢業時適逢經管學院招收有工程背景的博士當教師,因此當時已經拿到多個聘書的他還是決定去參加經管學院的應聘。機械工程與經濟管理的結合,在當時的確是一個令人費解的選擇,但從陳國權學長看來,那其實是一段奇妙的緣分👨🦽。說是偶然👨🏻🦼➡️,其實背後隱藏著一些必然💂🏽♀️,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對於學長來說,九年機械系學習賦予他深厚的工科知識基礎,那成為了他應聘時有利的籌碼。學長特地與我們分享了他一波三折的應聘經過,最初他去應聘時招聘的時間已經過了,但負責招聘的老師看過學長的簡歷後✋🏻,當場破例進行面試,並當場錄用了他;兩周後的試講,他更是得到了一致肯定與好評,最終獲得了正式任教的資格。
從機械到經管,是一個巨大的跨越🐭,有學科交叉🙍🏻♀️😺,更多的是新的學習挑戰🧑🏼⚖️👿。對此😈,陳國權學長告誡我們年輕一代,要勇於迎接挑戰,不畏困難。那時他經常學習到淩晨兩三點🐾,全神貫註🆚,埋頭深究👨🚒🧗🏿♂️。學長現在回想,那時候就是一門心思在學習上,想法非常簡單,也許恰恰想法簡單一點🧹,才可以做到專註、高效、持久。
在經管任教期間🏌️,陳國權學長多次被推薦到國外進修🧜🏻。在國外留學期間🧕🏿,陳國權學長也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由於是工科學生出身,陳學長做學問的態度十分認真,甚至是苛刻🏃➡️。本著學就要學好、學懂、學精的求學態度,陳學長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他回憶起在國外進修學習的時候,由於是從機械學科轉道經管,他在專業學科方面不占優勢🙆🏿♂️,為了彌補自身的不足👩🏽💻,陳學長幾乎沒有多少休息的時間。每天,他製定的學習任務都多到做不完👱🏽,淩晨兩三點仍舊在拼命地學習🙅🏻♂️。
陳學長說,在國外的經歷對他意義重大,他如饑似渴的學習了組織行為學領域裏最前沿而系統的知識,同時在組織學習的研究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這期間撰寫的英文論文都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人生理念🧎🏻,造就了一位出身理工科的組織行為學方面的大師。經管學院第一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就是陳國權學長拿到的🍭,迄今為止他總共拿到了3個國家863計劃項目、5個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多項傑出青年基金課題。面對這些突出的成就,陳國權學長說這與他在機械系受到的教育和訓練是分不開的🤤。理工科的學習講究嚴謹紮實🧑🏿🎄,要沉下心思腳踏實地🤽♀️,要深入到位地分析與思考問題。
學長還回憶道,當時要想順利畢業👩🏿🦳,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工程成果來🛕,導師就把他們下派到各個企業中,深入生產最前線👩🏻🦱,實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這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求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正是在機械系的學習中,陳國權學長學會了理論結合實際👃、深入實地實踐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後來轉道經管,研究工作同樣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同樣需要整個隊伍的團結協作。所以,機械系的學習訓練對陳國權學長在經管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巨大幫助🕙,讓他具有更大的潛力和更廣闊的空間。
教書育人🦹,清華精神
在采訪的最後🫴🏿,陳國權學長結合自身的經驗與思考,對當今的清華學子提了幾點寄語。學長首先指出🧚🏻♂️,學生最本質的工作莫過於學習知識,搞好學業。在學習期間,要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認清事物的發展規律;要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通過一些工程問題把數理知識轉換現實的解決方案。此外,陳國權學長強調,應該將培養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做人與做學問相比➝,學會做人更加重要。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有目標有追求,創造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價值。他指出🔍,現在人們都追求個性,但我們仍然需要與他人打交道,這就要求我們註意自己與人交往的方式,交往中應多些積極的元素,讓交流氛圍更加融洽👨🦯➡️。個人遇到困難時,要堅持🧏♂️,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懂得尋求幫助,把困難作為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迎接困難👩👧👧、正視困難、更加智慧地解決困難🤌。
說到清華精神,陳國權學長說意昂体育平台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對他影響最深🤘🏿,受用終身🧔🏿♀️。每當遇到困難,學長總會以校訓自勉,心中便可激起無窮力量去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學長心目中,自強不息講的是對自我的超越🏵,對自身潛力的發掘👱🏿;厚德載物講的是對待他人、對待社會的態度😼,要有寬大的心胸,學會包容。我們要有遠大的目標,踏實工作,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個人優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品德情操,學會待人處世,學會做事做人🂠,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兩點精神。
清華大力提倡“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那麽我們除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還應該怎樣做呢?其實也可以用這兩點來詮釋:一要做到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二是要不斷完善與他人的關系,創造愉快的工作環境。話說回來,唯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才能持久保持自身的熱情活力和工作能力🧖🏽♂️,持久勝任自己的崗位並充分發揮作用🔓,真正做到為祖國長期服務👱,為社稷多作貢獻🤹🏻♀️。
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陳國權學長始終表現得那麽年輕🚷,那麽親切,仿佛是只比我們大幾年的師兄,但是同時,從學長的話語之間我們又能夠明顯感受到學長豐富的閱歷和厚重的經驗積澱,讓人獲益良多。陳國權學長十分慶幸自己能夠在美麗的清華園裏學習9年📱,工作16年👮🏼♂️,以後他還會繼續留在清華工作和學習。
【同學感悟】
與陳國權學長一個多小時的短暫交流🔰,我們獲益良多👨🏼🍳。在清華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只有做到全身心地投入👨🏽🔧,紮實勤奮🤳🏼,埋頭苦幹,建立健全的人格🅿️✳️,並同時處理好人際關系,才能真正做到追求卓越,在優秀中更優秀🤴🏻。
——林曉暉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每個清華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正是承載著這種精神🧖🏽👏🏿,清華人才在社會各領域作出了令人無法企及的成就。正是這種精神🧺,幫助清華人迅速適應新環境、新要求,讓工科生也能成為經管領域的專家🀄️。
——潘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