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18時35分✊🏽,葉篤正因病在中國北京逝世,享年98歲🏄♂️。

“中國的天氣預報要在物理、數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今後🤸♀️👶🏿,天有不測風雲的時代該在中國結束了。” 首張手繪巨幅天氣圖掛到墻上後,葉篤正指著圖紙說
“個人離不開群眾,榮譽歸於大家,要感謝舞臺🎙,因為舞臺是大家給的➿;要感謝大家,因為單人唱不成戲,配角甚至更光彩……” 葉篤正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人物簡介】
葉篤正 1916年生於天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原所長🤷🏻♀️。1940年獲西南聯大理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浙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度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貢獻】
從事地球科學研究70余年🥲,貢獻包括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創立大氣運動的適應理論,在天氣預報業務上有重要應用🚵🏽;開拓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提出有序人類活動🙍🏽🍳、適應氣候變化理論框架等一系列科學思想👰🏻♂️。
“我這個人呢🏦,不能閑著👩🏿🦲,總得想要新東西。”在一次接受采訪中,葉篤正這麽說自己。
進入90歲後🩹,葉篤正仍一直忙著科研工作🙆🏼,他的單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一直為他保留著辦公室,每周一、三、五🎼,他都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直到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斷斷續續住院🔄。
即使在最後的時日🏃🏻➡️,老先生還在關心科研👆🏿。
“我們每次去看他,盡量不想讓工作的事打擾他,但他不願意,一定要聽工作的事。” 葉篤正的學生之一,中科院東亞區域氣候環境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嚴中偉回憶,最近一兩個月探訪老師時,老人已經不太能說話,聽力也不行了⤴️,學生們就把項目進展寫下來,展示給老先生看,“告訴他有進展了♠️,他就滿意了。”
16日晚,嚴中偉和葉篤正的家屬🗓,以及另外幾名學生陪伴老先生走完生命最後一刻。
道臺之子
放棄物理選擇氣象學
葉篤正1916年出生於天津的一個前清道臺家中,也正是這一年,中國有了第一份現代意義上的氣象記錄🙆♂️。
葉家共15個子女,葉篤正排名老七。
道臺父親不買新學堂的賬,認為《四書》《五經》這些傳統的東西🦸🏿,是必須要學習的♡⟹,因此在14歲考入南開中學之前,葉篤正和其他兄弟一樣,一直接受的是私塾教育。
在這種教育下☃️,葉家兄弟出了不少科學文化名人🧑🤝🧑,哥哥葉篤義是著名民主人士,民盟主要領導者🏄♂️、組織者之一,另一位哥哥葉篤莊是著名學者🚭,《物種起源》的中文譯者。
1935年,葉篤正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兩年後,在乒乓球臺邊結識了學長錢三強,在這位日後影響中國的核物理學家的勸說下,葉篤正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物理專業🧑🎄,選擇了對國家更為實用的氣象學✮⏲。
1945年👩🏼🦰,葉篤正前往美國,師從世界著名氣象和海洋學家羅斯貝。羅斯貝後來成為葉篤正的崇拜對象。
碩士博士都師從葉篤正的黃剛說,“葉老最受益的就是羅斯貝的治學精神,在中國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但在國外,老師講的同時學生會經常打斷老師☔️,提出質疑🧑🏼🔧。羅斯貝重視事實🫐,一切都從事實出發,他總是朝前看,視野很寬🙀,不是就事論事來討論一個具體的問題。”
這種治學方式後來也延續到了葉篤正身上。
在學生們的印象裏✷🧎♂️,葉篤正一直堅持自然科學要以事實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這樣的字眼,如果有誰的論文中出現類似推論,都會立刻劃掉♔。
學科基石
擴大大氣科學科研隊伍
1949年💧,葉篤正結束在美國的學業,他的博士論文引起了美國氣象界的關註,並借此獲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當時👩👩👧👦,美國一個大學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
1950年,葉篤正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投身新中國的氣象事業,回到祖國時,國家領導人在廣州接船👨🏻🌾,葉篤正後來說這是讓他最感動的時候🦛。
回國後,葉篤正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門北魏胡同的一間破房子裏⛹🏽♂️,開始了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的最早工作🖍,彼時👩🏼🎤,工作站裏連一張像樣的天氣圖都沒有。
作為新中國建國後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葉篤正回國後一直致力於擴大我國大氣科學的科研隊伍🟦𓀆。
“文革”時期,葉篤正被打入牛棚幹活🧑🏼🔧,但他仍沒有後悔回國的決定🪒。
1984年,美國氣象學家馬隆向葉篤正抱怨,他想在美國展開全球變化的研究,但根本無法展開。“我立刻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答應和美國科學家共同展開這項工作。”葉篤正在一次訪談中對媒體說。
美國難做,中國同樣難🧑🏻🏭。“沒人、沒錢、沒基礎、沒設備……更要面對人們的誤解和排斥👏🏿。”他說。
嚴中偉回憶🤣,當時在院士大會上😞🏊🏿♂️,有院士反對全球變化的研究👵🏿:中國的事情都沒搞好😎,還搞全球的?
但葉篤正堅持自己的看法:全球變暖和人類活動關系密切🏤,如果我們不做,等著對方來說我們,等著對方來談判,就會被動挨打🌁,必須主動出擊。
火爆先生
因學生蘸口水翻書發火
在嚴中偉看來,葉篤正不同於其他老師的最大特點,就是他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獨立做科研🏃。
“我們當時每個禮拜都要向他匯報科研的進展,老師最反感的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他回憶👆🏻🙇,有的學生問老師自己該做什麽🚎,葉先生就批評✝️:你是博士生🛺,必須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不是我讓你做你才做的,你不是給老師打工的。
這種方式讓學生一開始很難受,“當時很痛苦,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很難,很多學生被罵哭過,”嚴中偉說,但經歷過這段難受的過程後,就能體會到好處,葉先生的學生,畢業後很快就能獨立展開工作,申請項目👨🏽💻。
葉篤正早期的學生🐘,我國第一個完成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科考的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高登義也領教過老先生的“厲害”——老師治學嚴謹到了“人見人怕”的程度🥿。
一次,高登義被喊入葉篤正的辦公室📯🍷。此時,老師正對一名女生發脾氣👲🏻🥡,她在翻閱老師從國外帶回的英文雜誌時🤰🏼,習慣性地蘸一下口水翻頁👩🏻🚀,被葉先生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這樣的資料國內只有一份💊,翻壞後怎麽辦?
輪到高登義時7️⃣,葉先生劈頭就問👩🏼🌾🙍🏼♀️,“馬和牛能相加嗎?”
被老師這麽一問,高登義才想起來,一個月前交給老師的一份計算公式中,不小心把N的平方寫錯了🎩💕。
自覺辛苦的高登義聽到老師的批評,心理也有點不舒服🦂。葉篤正看他沒說話🛅,就告誡他🔥,公式要拿到計算機處計算🫲🏽🤸🏿♀️,當時要用計算機得排隊幾個小時,花錢才能等到,小錯誤“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國家的錢。”
“老師這麽一說,我就服氣了🧑🏿🏭。”高登義說👩🏻🎓。
老頭的童心
棄單間和學生一起辦公
雖然對學生很嚴格👨🏿⚕️⚙️,但在平時🖊,葉篤正卻對學生十分愛護,喜歡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據媒體報道,單位本來為葉篤正安排了一個單獨的辦公室,可葉老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辦公桌搬到了學生的辦公室裏🕐🏄🏽♂️。
“所有的老先生中,葉老是最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的。”高登義曾是所裏乒乓球隊的隊員,每次打球的時候👶🏽,葉老總會來看,還和他討論怎麽發球😵。
“後來我問先生,你怎麽那麽喜歡乒乓球🦺😨,先生說,你還不知道🧘🏼3️⃣?我原來在南開大學時,可是天津乒乓球隊的⏱。”
學生們沒有收入💇🏽♂️,作為老師,葉老經常請學生去家裏吃飯。
嚴中偉說,葉篤正喜歡和年輕人討論問題👨🏼🔬,甚至希望年輕人能夠反駁他,挑戰他🐹。
這一點,高登義也深有體會。有一次,葉篤正和另外兩名前輩在科研上發生了爭論,作為晚輩的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葉老思考後認為有道理👇,很高興地接受了。
學術之外,葉篤正也喜歡就國際形勢🤲🏼🗝、社會熱點問題和年輕人討論。
有一年👲🏽,一本關於周恩來總理的書剛剛出版問世,書中的一些觀點和評價與傳統的評價相悖💦,這對原本十分敬重周總理的葉篤正產生了一些影響🛖🫵🏼。
在葉老家裏,高登義和老師就這些評價發生了爭論,“我說🧳,你看一個人得看一生🐑。爭到最後,葉夫人也參與了,最後老師還是同意了我的觀點。”
高登義說,只要老師覺得是有道理的,都能采納,但在沒想通之前,不會輕易同意📜。
(金煜)
轉自《新京報》2013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