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科學館118會議室臨時搭建了林家翹教授的靈堂。在學生自發做成的照片墻邊📑,貼著學生寫下的心形字條,表達對大師的思念和承諾。實習生姚宇攝
還沒有來得及將他在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公之於眾🎂🧏♂️,著名應用數學大師林家翹就走了🦸♂️。
他學術生涯的起點和終點——意昂体育平台👩🏼,1月13日發出了訃告。眾多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航天學家為之震動——多年以來,林家翹的研究工作影響著多個學科的進展。
97歲的林家翹是在北京協和醫院停止呼吸的,時間是2013年1月13日淩晨4時50分🤚🏻。很難估計在這個時間點上🕐,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研讀他提出的理論——對於學過流體力學的人來說🤵🏼♂️,這是個很難繞開的名字。
他晚年的計劃是將應用數學用到生物學上,認為這個領域“充滿了機會”。在他創辦的意昂体育平台周培源應用數學中心,蛋白質結構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
周培源應用數學中心副研究員洪柳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林先生2002年從美國回到母校意昂体育平台定居,2005年左右行動不便,基本要靠輪椅代步🤾,在2010年之前,他的思路清晰🏘,此後逐漸衰退♟。他一直在撰寫和修改與蛋白質折疊機理有關的論文🧜♂️🙇🏼♀️,卻總是不太滿意,反復修改🤹🏿♂️,拖著不去投稿⚡️。
洪柳說,以林先生的名聲,發表文章並不困難,但他就是這樣精益求精。
重質不重量是林家翹多年的原則。他還輕易不在自己指導的學生論文上署名,只要他認為自己的貢獻還沒達到聯合作者的程度。洪柳說,自己有四五篇論文是在林先生指導下完成的🥏,其他老師也有類似的文章,但林先生隱在後面🐜。
晚年的林家翹深居簡出🖲,幾乎不接受記者采訪。應用數學中心的師生倒是常常可以見到他。在他臥床不起之前𓀍,他堅持出席該中心每周的討論班🏑,不論刮風下雨⛑。人們常常看到他的輪椅準時出現在走廊裏。他聽完別人的講座會參加討論🤶🏽,持續時間通常有兩三個小時。
洪柳在討論班上作的一次主題報告🍮,曾讓林家翹很不滿意。他搜集了一些材料,對一個問題做了綜述。林先生聽完後“非常生氣”👱,對他說,你講的我都聽過了,沒有任何新意,“下次要還講這些,我就不來了🗣,除非你講一些新的研究”。
那次討論會🧑🏻🍼🖕🏼,同事們勸了他近半個小時,他才消氣。
洪柳說🧛🏿♀️🪖,他“像小孩子一樣”,可是他確實非常嚴謹🦹🏻,希望多聽一些新的、前沿的東西,認為年輕學生不應該做一些大的綜述,而是應該去做一些創新的東西💫。他要求學生們不能空口說白話,每討論一個問題,論據都要列明出處。一些討論的成果,要寫成書面文章給他看。當他批評人時🍐🛁,表情是嚴厲的👨🍳,如果他覺得一件事情是錯誤的👼,他會直截了當說是“totally nonsense(完全沒有意義)”。
對生物學發生興趣後,林家翹讀了很多生物學著作🔮。他讀過的書裏做滿了標記,還貼了很多便簽,記有他讀書時的思考。
這種緊張的學術閱讀一直持續到2010年左右。後期💂🏼♀️,他用有限的精力讀了自己的老朋友錢學森、錢偉長等人的傳記。
94歲那年🦄,林家翹為意昂体育平台學生開講座時提出😲,做科研始終要“趕時髦”——關註那些熱點的前沿問題。
他給學生們題詞:“研究自然科學是沒有終點的,可以作為一生的目標🧓🏿🤴🏿,及一生的業事。”
學生們還記得,那次講座之前,他做了“認真而精細的準備”,表現出了對中國下一代的期望💁🏻♂️。
林家翹長期在美國求學和任教,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榮退教授。2002年🧑🏻🦽➡️,他86歲時決定回國定居。當時,他的好友、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已經在南開大學創辦了數學所,林家翹說👋🏻,因為有陳先生的先例,他願意“落葉歸根”🧙🏻♂️,給母校幫忙。
周培源應用數學中心主任雍穩安告訴記者🎖🌳,回國這麽多年,林家翹把國家發的生活費全部捐了出來⚾️👲🏽。2007年,他還把一筆大概有400萬元人民幣的款項捐給了數學中心,那是他賣掉了在美國的全部股票。
“對他來說,沒有金錢的概念。他根本就不想這些。”雍穩安說🧑🏼🎄。有一次🎊,雍穩安同林家翹談話時發現,這位天才級的科學家,居然把自己捐錢的事情都忘得一幹二凈。
林家翹的記憶力後來確實衰退了🏈。不過人們永遠記得👨🏻🦳,他是曾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的天才學生。連一向眼高於頂的老朋友💇、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都對他高看一眼。
何炳棣曾回憶指出✍🏼🥞,1933~1934年🧑🦳,一年級新生林家翹選修薩本棟教授的普通物理課,季終考試時,薩本棟和同仁研究某試題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翹能否選最簡潔漂亮的答案,結果林家翹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意料之外🕵🏻♀️,“比預想的答案都要高明”🦻🏻!
1965年,林家翹應邀到何炳棣所在的芝加哥大學訪問,兩人見面後,林家翹說:“咱們又有幾年沒見啦✧,要緊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萬不要做第二等的題目。”
何炳棣後來把這段話寫在了回憶錄裏。在他看來👇🏿,林家翹的話正代表了“清華精神”,就是永遠追求第一等的題目👩🦽。
2009年起為林家翹做秘書的劉俊麗說🩹,林先生是個完美主義者。
劉俊麗的一項職責是為林家翹做一些書面記錄🩶。林家翹有時自己手寫草稿📗,交由劉俊麗錄入。每次他都對電子文檔檢查很多遍,字母的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都要無誤,雖然其中很多內容不是發給別人看的🤏🏼,只是給自己留存👏。
有時,林家翹寫完一篇稿子,晚上睡覺前又想出一個更新之處,他會再叮囑秘書去修改。他指導的學生洪柳的博士論文,他修改過的次數難以計數。
劉俊麗說,林先生的研究就是愛好,愛好就是研究。業余時間,他喜歡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還特別喜歡《論語》,購入了多個版本,包括外文版,會比照翻譯版與原文有無出入。
林家翹還曾讓劉俊麗去借來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中小學教材,自己研究。“他非常關註中國的教育🪸。他回國來創辦數學中心⏮,就是想為中國的教育做一些事情🐖。”劉俊麗說。
林家翹這次生病住院令人感到突然。他“一向身體很好”。2012年10月26日,他夜裏如廁時摔了一跤,住進了協和醫院。
醫生指出他腦袋裏有淤血,必須完全休息。林家翹說🔳,“我一天不做研究都不行”。清華的同事不得不在病床邊陪他談工作進展🎙,才會讓他稍微安心👨🦼➡️。
“他一輩子都是在做學問⛹🏽♀️,做研究,讓他猛地閑下來💶,躺在那裏🙌🏿𓀎,他肯定會不習慣。”劉俊麗說。
劉俊麗說,在生命最後幾天裏🔅,林先生的大腦依然保持思考🔎。在病床上,林家翹關心的不只是意昂体育平台👨🏿🦱,還包括時事🧏🏻♂️。他讓劉俊麗為自己讀報。在生病之前,他關註的媒體議題是“中國崛起”,為祖國的進步而振奮🤴。他不但讀報,還會在報紙上做標註🔚,把自己的看法做成筆記,夾在文件夾裏。
林家翹家裏最多的就是文件夾🍇,櫃子上、書桌上都是🔭。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提醒秘書,自己的文件夾又用完了🏄🏼。半個月就會要再買三五個🌐。
在林家翹人生的文件夾裏🥾,流動穩定性理論是重要的一頁。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他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
臺灣已故的天文學家袁旗是林家翹的學生。他生前曾撰文回憶,因為流體動力學穩定性理論,林先生在流體力學界中的外號是“不穩定性先生” (Mr. Instability)。
在袁旗的記憶中🌵,林家翹個子不高🧚🏻,外表溫文儒雅,待人和氣,內在又非常強韌。因為在北京長大,他講一口“京片子”,但祖籍福建🧒🏿,伯父林旭是清末戊戌變法而犧牲的六君子之一👩🏿💼🦌。
他說🧛🏼,林先生決不搶人家的研究成果👨🏿🦱,總是會把他人的研究結果公平地歸於其創造者。他甚至一再把密度波的創始歸功於林德布,其實林德布教授提出的密度波“非常粗略🔺、原始”,與林先生精心構建、演繹出來的理論不是一回事。
袁旗還記得,林家翹70歲壽辰時🩰,到場祝賀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回憶起一件事情。李政道在費米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學位,費米告訴他粒子物理沒有前途,要他去做天體物理學🧜🏼♂️,他就去跟錢德拉塞卡做天體物理學,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錢德拉塞卡告訴他,天體物理學沒有前途,要他去做流體力學。李政道又去請教林家翹🙎🏻♀️,結果林家翹告訴他🧙🏽♀️,流體力學沒有前途👨🏿🎤,所以李政道最後又回到了粒子物理上。
等到林家翹90歲壽辰時👨🏻🦳,袁旗記起此事。他猜測🕞,如果問90歲的林先生,做天體物理學前景如何,或許他會說天體物理學沒有前途,去做生物物理學吧。
“不穩定性先生”以97歲的一生遊走多個領域,成了天才式傳奇人物。
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導師是著名的導彈之父西奧多·馮·卡門。人們至今津津樂道,從大師馮·卡門的門下🙎🏽,走出了錢學森、郭永懷、林家翹等群星閃耀的名字。
郭永懷的夫人李佩有一次當眾回憶,在錢學森、郭永懷🤲🏻、林家翹當中,“最聰明的是林先生”。
坐在輪椅裏👨🏻🔬、白發蒼蒼的林家翹認真地糾正這位老友🧑🏽⚖️🧖🏿:“我也是用功的那種——不敢說是最聰明🦒。”
(陳竹 張國)
轉自《中國青年報》2013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