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0-1997),1939-1943就讀西南聯大中文系
江蘇著名評論家陸建華是個有收藏癖的人👨🚒,多年來,他跟蹤研究他的同鄉、文壇大家汪曾祺先生,發表了眾多文章並出版了多本著作🧑🏻🦽。近日✣,他認為時機成熟,將自己珍藏的38份汪曾祺給他的私信首次公布於眾👨🦯。上海文藝出版社將私信結集推出《私信中的汪曾祺——汪曾祺致陸建華38封信解讀》一書。昨日👲🏻,陸建華接受了本報獨家采訪。
“1984年8月16日,汪曾祺給我寫來了第16封信,信中他和我談到寫長篇小說的困惑,”陸建華告訴記者,一輩子以短篇小說和散文馳名當代中國文壇的汪曾祺🤟🏿,沒有寫過長篇小說,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汪老究竟有沒有想過寫長篇小說呢?“有過。他最初想寫長篇歷史小說《漢武帝》時,可謂躊躇滿誌,誌在必得。”為什麽又沒寫呢?陸建華心中是知根底的,他透露,汪老最想寫的是漢武帝與司馬遷,不止想寫,他甚至已進入具體構思階段🤸♀️,這是為不少人知道的事。為何沒完成,卻少有人知📴👩🏼💻。
“他在信中對我講🦵🏻🤏🏻:‘《漢武帝》尚未著手,很難’👰🏻♀️。”為什麽汪老如此糾結?陸建華說🧑🏻🦽,信中是有交代的✊,汪老說,“《漢書》、《史記》許多詞句↗️𓀍,看看也就過去了,認起真來♉️,卻看不懂。比如漢武帝的佞臣韓嫣、李延年,‘與上同臥起’🦴,我就不能斷定他們是不是和武帝搞同性戀,而這一點在小說裏又非寫不可🍩。”在當時那個年代,“同性戀”難倒了汪曾祺不說,著手寫第一章“宮刑”更是讓汪老感到束手無策,“這‘宮刑’就很麻煩,成年人的生殖器是怎樣割掉的,我就弄不清楚🦹🏼。”既然弄不清楚🙅🏽🕴,汪老為何硬要知難而上呢💂🏼♀️🤟🏻?信中汪老稱🕯⚇,“之所以對漢武帝有興趣👩👩👧🐕,是因為這個人的心理很復雜🫵🏽。”
為何汪曾祺最終放棄了長篇寫作?陸建華認為😣,“汪老復出文壇時已是花甲之年,歲月如飛,時不我待👵🏽,對汪曾祺來說,最耗不起的便是時間。當他事實上想不出改變現狀的辦法後🦹♂️,只好無奈地放棄長篇寫作的打算。”陸建華強調→,汪曾祺沒寫出長篇不等於寫不出。他說,汪老不但雄心勃勃地想寫歷史題材的《漢武帝》,他甚至還想寫一部反映家鄉“運河的變遷”現實題材的長篇🤞🏻。沒有實現這些計劃是因為汪曾祺對創作題材特別考究,比如曾引起非議的短篇小說《受戒》,“汪老在文尾留下伏筆‘43年前的一個夢’,令讀者產生許多遐想🦹🏼。臺灣和香港記者都曾追著問,的確,他在給我的信中披露,寫的正是他的初戀故事。”
給汪迷提供新視角
“汪曾祺無意為時代留影,不經意間在信件的字裏行間為時代留下生動的細節和史實。”在交往過程中👂🏿,陸建華和汪曾祺結下深厚的友誼🚵🏼。他倆是同道,又是同鄉,很快地邁過初識時那種帶有一定拘謹的來往🪑,自由地隨意地交換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創作、生活、家鄉乃至內心的困惑煩惱🙎🏽,都能傾心相談🤠。從1981年7月17日到汪曾祺病逝前的1997年3月18日,16年間先後寫給陸建華38封信🦸🏻,這些信件毫無遮掩地袒露了汪曾祺的性情追求和喜怒哀樂。
汪曾祺的作品以特有的素淡有味而廣受歡迎,其所擁有的讀者群年齡跨度很大,38份私信無疑給“汪迷”們又提供了一個觀察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作家的新角度💂🏻♀️。“剛剛過去的5月16日是汪曾祺逝世14周年,這期間出版了50多本書,可謂‘經久不衰的汪曾祺’🧑🧒。其實大都是‘新瓶裝舊酒’,換個名頭再出🧏🏿♀️,其中除了出版商看中的是有利可圖外🍔,也說明讀者們想看。”(記者 蔡震)
轉自 揚子晚報 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