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吳階平:畢生詮釋“好醫生”

2011-03-17 |

吳階平組照 (資料照片)

94歲老人吳階平平靜地走了,一如他一慣的平和淡然🚶🏻‍♂️。一位醫者,給無數患者帶去健康,讓許多籠罩愁雲的家庭重拾歡笑。他大醫精誠,博愛仁心。人們尊稱他是新中國醫學界的權威人物,而他自己,畢生最看重“吳大夫”這個普通稱謂。

吳階平兄弟四人皆為名醫

1917122,吳階平出生於江蘇省常州武進縣。父親為他取名“階平”,是希望他走一次逢山有路的平坦人生。他很幸運,在那個戰火頻頻的年代,卻降生在一個溫暖、開明的大家庭中。父親吳敬儀是民國時期一位精明強幹🈺、思想活躍的實業家✊🏿。童年的吳階平一直跟隨父親輾轉各地,父親不僅灌輸給他讀書做人的道理,還有意教他為人處事的方法。

吳階平10歲前接受的是私塾教育, 16歲中學畢業時,父親為他選定了從醫的道路。父親認為,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孩子們不能做官,因為官場太腐敗;也不能經商,因為社會太黑暗;要吃飯一定要學技術,而學工學理也都用不上,只有學醫,不僅治病救人,還能保證自己不失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於是,在吳階平之前,他的姐夫以及大哥吳瑞萍均畢業於協和,在吳階平之後,兩個弟弟,吳蔚然👨🏿‍🎓、吳安然也進入了協和,吳家成為國內罕見的名醫世家——吳瑞萍、吳階平、吳蔚然、吳安然分別是兒科、泌尿科、外科、免疫學專家。

醫學研究從自己摘除一只腎萌發

吳階平在協和醫學院學習期間,由於學習過分緊張,睡眠不足,在升入三年級不久就因患腎結核,摘除右腎📍。康復後他就開始關註這樣一個問題,一側腎切除之後,另一側腎的代償性生長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一關註貫穿他今後的醫學實踐。

1942年初他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這時,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全體教職員工被迫撤離被日軍占領的協和醫學院。一批協和的名醫、教授,應中央醫院(今北京人民醫院)之聘,並帶去一批青年醫生,吳階平就是其中之一。當年的中央醫院,就成為中國人自力創辦的第一所綜合醫院🤿。吳階平在該院任住院醫師兩年半、住院總醫師一年、外科主治醫師半年,他自稱:“我的外科基本訓練就是在這裏得到的🫂。”這時,在世界著名華裔泌尿科專家謝元甫教授的引導下,他開始對泌尿外科產生興趣🧑‍🦼‍➡️。

1947,吳階平被選送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進修👩🏼‍🔬。導師是現代腫瘤內分泌治療的奠基人、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哈金斯教授👩‍🔬。一年多的進修使吳階平學到了哈金斯教授的科學研究方法,同時吳階平在臨床上不俗的表現也令老師十分贊賞。進修結束時,哈金斯百般挽留🫷🏽。面對優厚的待遇和設備完善的辦公條件,吳階平毅然謝絕。1948121日吳階平飛回祖國。1949年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

他做了國內第一例腎移植手術

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吳階平的醫學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解放初,吳階平在北醫第一附屬醫院外科病房附設三張病床,收治泌尿外科患者,上世紀50年代初期協和醫院恢復,他協同虞頌庭重建泌尿外科,開始了他創建新中國自己的泌尿外科的事業。

我國的第一例腎移植手術在19603,主刀醫生便是吳階平🚿🔮。1964,他在友誼醫院建立泌尿外科,上世紀70年代又在友誼醫院建立腎移植基地。

以前被診斷為“雙側腎結核”,意味著腎功能受損,而吳階平根據大量資料和臨床實例,發現在診斷為雙側腎結核的患者中,約有15%實際只是單側腎結核。這些患者雖有雙側腎結核症狀,但只是一側腎結核影響到另一側而已,對側的腎由於膀胱結核性攣縮或輸尿管下端狹窄引起輸尿管積水和腎積水,因而喪失功能。他提出“腎結核對側腎積水”這一新概念,這一新的診斷區分,使得一部分患者有了治愈的希望。吳階平在理論上和臨床工作中把雙腎結核與腎結核對側腎積水區別開來,並製訂了切實可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他這一創見是泌尿外科學一項突破性進展,1954年初發表了《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的學術論文,迅速得到重視和廣泛應用,使全國數以千計的病人得到挽救。我國目前資歷最老的泌尿外科專家王以敬在《泌尿外科學》中高度評價了吳階平的科研成果𓀈。吳階平的專題論文在俄文雜誌上發表以後,蘇聯醫學界很快報道了類似的病例🥲。這一切,都奠定了年輕的吳階平在中國醫學界的地位。

善於從臨床中獲得重大醫學發現

吳階平特別重視臨床實踐,不放過臨床醫療中的任何異常。1960年吳階平遇到一例臨床診斷為“嗜鉻細胞瘤”,而手術表明並無腫瘤,只發現髓質增生6️⃣。

吳階平沒有放過這一偶然發現,他遍查內分泌學專著,都沒有找到這種疾病存在的根據,但他執著地認為,此症雖屬罕見,但不容忽視🖖🏼。於是,他註意在臨床中認真收集這方面的病例,1960年至1976年的16年中,他共收集到17個病例🏝🙎‍♂️。其實,在收集病例的過程中,在經歷3個病例之後,他就已經能夠做到手術前即診斷為髓質增生🫷。

在醫療界,醫生在臨床工作中能夠確定某一種疾病的存在,被公認為對醫學具有重大貢獻。吳階平對於髓質增生疾病的發現,被衛生部授予科技成果甲等獎。1977年他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了有關這17個病例的報告🧑‍🔬。其中只有一例是錯誤診斷;其他16例病例或者治愈,或者治療效果較好,病情有顯著改善。這16例均有病理資料👨🏿‍🚒。16例中有一部分曾先在其他醫院診治,均被診斷為“嗜鉻細胞瘤”。1978年他又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發表了他的專題報告。1979年美國《泌尿外科年鑒》選入了這篇英文報告,摘要刊出,給予很高評價,國際醫學界正式承認吳階平的這項創見。19839月他參加在聯邦德國舉行的國際外科學會第30屆大會,並擔任大會副主席,在會上作了“腎上腺髓質增生15例長期隨診”報告🌓。此項隨診復查工作一直延續到1985,無一例演變為嗜鉻細胞瘤。

上世紀70年代,他還設計了特殊的導管改進前列腺增生的手術,使經膀胱前列腺切除術的出血量大為減少,手術時間縮短,被稱為“吳氏導管”,並在國內推廣。科研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平生最看重伯樂獎

人們說,吳階平是一代名醫,而他一生中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醫療教學上。他的教學生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了。

他不提倡學生讀死書,死讀書,他很欣賞培根(Bacon 15611626)的警句:“學問本身並不教給人如何運用它,運用學問的智慧在學問之外,靠觀察體會才能得到”。他經常結合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啟發學生,說明解決一切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能來自實踐,否則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從實踐總結出來的知識,更不能掌握這些知識為自己所用。他說:“實踐🧑‍🦰、思考、知識的自覺結合至關重要。三者缺一不可。”1987,北京醫科大學向吳階平頒發了首屆“伯樂獎”榮譽證書和閃光的銀鼎。吳階平興奮地表達自己的感想:“我平生獲得的獎勵不只一種,但我最重視的是北京醫科大學授予我的第一個‘伯樂獎’👨🏼‍🦱🥃。”

當年,吳階平在籌辦“北二醫”的時候,在醫院尚在建設中時,吳階平已經開始貫徹他的教學要與臨床緊密結合的辦學方針,先讓教師去各個醫院參觀🏂🏽、學習,了解醫院裏到底需要什麽樣的醫生,然後根據實際需要培養學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北二醫”的學生已遍布北京市的各大醫院,並擔任了重要的領導職務。

幾十年過去了,他的學生仍然記得當年課堂上的情形:身材不高的吳階平在講桌後站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學,全場立刻靜下來。他講課效率高,講得生動、具體,中心思想突出,思維邏輯嚴密,語言精煉富有哲理,引人入勝。學生們人人愛聽,認為有趣,易懂、好記🙍‍♂️。

臨床醫生們最愛跟吳階平一起查病房,聽他主持病例討論會。和講課一樣,他啟發誘導並鼓勵大家多思考多探討。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吳階平經常能從哪怕是一份常見病的病例記錄或是一張普通的X光片上,發現和提出不尋常的問題,給人新的啟示。這樣的活動常常是座無虛席,氣氛十分活躍,同行和後輩都很受益🫰🏻。

吳階平領導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國聞名的,幾十年來培育了大批來進修深造的各地醫生和研究人員,先後百余人成了各自單位的骨幹,有些已卓有貢獻。

作為一名醫學教育專家,吳階平一直對醫學教育工作非常關註。總結自己幾十年的經驗,他告訴年輕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醫德,負責的精神,高度的同情心,還要有精湛的醫術和服務的藝術🧘🏻。”他經常在日理萬機中抽出時間去大學作演講、撰寫文章,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迅速成長🧑‍🦱、進步👨‍🎓。

他特別重視“服務的藝術”

作為醫生,吳老的言行,深刻地詮釋了“大夫”這個普通稱謂的內涵。他的醫術精湛毋庸置疑,而他細心體會病人的痛苦、家屬的心情的點點滴滴,為醫生與患者之間,增添了許多溫情和理解☪️。而這對病人,卻是無論多高的醫術,再昂貴的藥物也無法達到的“心療”效果。

吳階平主張醫生除了專業知識,還要懂得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他特別強調,醫生首先要有過硬的醫術,其次就要講究服務的藝術,醫生要善於發揮病人的積極性,取得家屬的合作,以便很好的提高治療效果,利於病人的康復📝。

吳階平身邊的學生們,對他的“講話藝術”十分欽佩👱🏽‍♂️。每當在醫療活動中,與患者溝通不暢時,他們常常會請出他們的老師來做說服工作,而每每經吳老一番條分縷析地講解,患者和家屬就如春風化雨般釋然了。

吳階平一生有多重身份。他是醫生,又是教育家,他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特別是他與周恩來總理的接觸與交流廣為人知。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後來他又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主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吳階平就成為我國“醫療外交”中特殊的“大使”;他曾為朝鮮的金日成主席,印尼總統蘇加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等都治過病。他先後榮獲美國醫師學院榮譽院士、比利時皇家醫學科學院國外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名譽院士、美國泌尿外科學會榮譽會員、香港外科醫師學院院士👨🏿‍🍼、國際外科學會榮譽會員💽、香港中文大學授予的榮譽理學博士等稱號🫱🏿。

從這些遊刃有余的角色轉換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吳階平高超的醫術,更看到他的為醫為人,他的“語言藝術”,正是他“醫者仁心”的寫照,他用一生的努力,詮釋著“好醫生”的內涵。而美好的心靈,也把作為醫生的吳階平的人生演義得豐富多彩🏭。在為他舉辦的從醫60周年紀念活動上,人們將“國之大醫”的稱號送給他,作為一代名醫,無論醫術還是醫德,吳階平都當之無愧。(金振蓉)

轉自 光明日報 2011316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