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陶(1969精儀)
王少階,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曾任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現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正電子與正電子素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清華學子到知名的正電子物理學家
王少階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上世紀50年代正是國際上原子能技術突飛猛進、人造衛星上天的年代,尚在武漢一中上高中的王少階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掌握尖端科學🧎♂️➡️👨🔧,為國爭光🤵♀️。196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他深愛清華園優良的學習環境,更被清華優良的校風所激勵。他惜時如金,勤學好問,成績優秀。60年代初👨🍼,老校長蔣南翔提出在清華建設政治輔導員🔰、因材施教學生、體育代表隊和文藝社團“四支代表隊”。其中因材施教學生就是業務學習尖子,被譽為攀登科學高峰的登山隊👨🏻🌾🛌。從大二起,王少階就被選拔為因材施教對象。教授的專門指導,提前進入實驗室👩,參加真刀真槍畢業設計和科研工作,使他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為後來進入世界物理學前沿打下堅實基礎🥘。

王少階學長
1968年夏,在“文革”的特殊歷史背景下🪡,王少階被分配到鐵道部門🦛,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喚醒了他對本專業的熱愛與渴望之情🧝🏼♀️。1978年他返回久別的故鄉✬,在武漢大學任教,從事原子核物理學的教學科研👩🌾👱🏼♀️。1979年春,他先後到北大、清華、高能所、原子能院等十余單位調研核物理的新發展與新動向,並選定在國際上剛起步的新興核技術——正電子湮沒作為研究方向💇🏿♀️,並從此與正電子結下一世之緣。面對全新學科,他刻苦鉆研原著,掌握相關原理和實驗技術🤪,並在當年武大慶祝建國30周年學術會上作了“正電子湮沒及其應用”的報告𓀄。緊接著於1981年就發表了第一篇用正電子研究金屬缺陷的論文,1982年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批資助,1985年參加了在新德裏召開的國際正電子會議並擔任分會主席🧑🧑🧒🧒。隨後,多次受邀任美國密蘇裏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訪問教授、瑞士國家核研究所客座科學家☠️,從事合作研究。他十分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正電子研究中。但他時刻提醒自己的根在中國,每次出訪都按期回國🙇🏿♂️,並將國際上先進的學術思想和實驗技術帶回國內,在武漢大學建成了一流正電子實驗室。
在科研上,他一直致力於用正電子湮沒研究凝聚態和材料科學的某些前沿領域,努力發展一種原位、無損、精確測量材料中納米尺度缺陷大小、濃度及其分布的新技術。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和湖北省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數十項,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40余篇。他主持的項目於1989年、1997年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王少階從講師、副教授一路走來,於1988年春被破格提拔為教授,又於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原子核物理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此外🧖🏼,除了上世紀80年代擔任武漢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外,還先後任湖北省核學會理事長🧑🏿🍼,中國核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
勇攀科技高峰,潛心於正電子研究30年的王少階贏得了國際正電子學界的好評🧙🏿♀️。1997—2006年,他受邀任國際正電子湮沒顧問委員會委員,2002年起至今任國際正電子與正電子素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僅一人)👩🏼🎨。2008年5月,他任會議主席的“第九屆國際正電子與正電子素化學會議”在武漢大學成功舉辦;同年,他主編的兩本專著《應用正電子譜學》和Positron and Positronium Chemistry出版🐫。
從知名教授到湖北省副省長
上世紀90年代中,他從全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中脫穎而出,成為黨外副省長候選人。1996年元月起出任省長助理,1997年5月當選為副省長,分管全省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計劃生育以及地震局和知識產權局等10個政府部門。由學者轉換為官員🐝,工作領域變了,地位變了,如何適應?王少階說:“在政府工作與做學問一樣,同樣需要科學嚴謹、實事求是。關鍵在於認真學習,勤奮工作。努力做到不辱使命,無愧我心🛼。”
上任伊始,他碰到的第一件難事就是湖北學生上大學難,錄取率低🧚🏿♀️。湖北高教資源雖然豐富,但“八五”期間高校招生比例卻低於全國。為扭轉這一局面,他認真調研並與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討,分析原因。認識到湖北高教現狀是:部屬院校多,省屬高校少;武漢高校多,地市高校少🦓;普通高校多,職業學院少。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王少階率先提出盡快在全省每個地級市建設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等職業學院🥄。經過幾年努力,這一目標在他任期內基本實現🚴🏻♂️,大大改善了湖北高等教育的結構和布局,為今後高教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湖北學生上大學難的問題也極大緩解。此外,高校筒子樓改造,後勤社會化改革等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2000年11月,國務院在湖北召開現場會,有關部委💂🏼♂️、各省市領導和近百所高校校長齊聚武漢☂️,王少階代表湖北省作了大會發言💓,介紹經驗,受到國家領導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許。
為了實施科教興鄂戰略🏌🏼,王少階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工廠企業🧹♕,與科技工作者、企業家探討加快湖北發展的新思路。通過調研認識到🤸🏽♀️,要充分發揮湖北科技資源優勢,就要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突破口。他積極謀劃,於1996年10月成功召開全省首次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會議,負責組織起草《關於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幹意見》,出臺一系列扶持和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措施🤲,並以省委省政府名義發布👉🏿。還進一步理順管理體製👚🕗,加快全省高新開發區的建立和發展。除原有武漢和襄樊兩個國家級高新區外,又先後建成黃石磁湖、荊州玉橋👔🔅、鄂州葛店、十堰白浪及孝感等6個省級高新區🧑🏽🦳。1998年⚂,武漢東湖開發區建立了國家級“湖北軟件產業基地”🧫,2000年📹,建立了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並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醫藥👩🏿🌾、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四大產業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的年均增速達到34.6%,成為促進湖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現在,湖北省特別是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高新技術產值已高達數千億,為湖北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湖北是楚文化的故鄉,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但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可供展出的場所,包括越王勾踐劍和曾侯乙編鐘等國寶級文物也只能常年存放於倉庫中。王少階與文化部門共同研究,決定把建設省博物館作為重中之重。1998年省政府投資一千萬,進行編鐘館整修和布展,並於1999年1月順利開館。他又趁熱打鐵🩵,提出盡快建設省博物館計劃,親自到國家文物局、發改委等單位匯報,得到國家八千萬撥款支持。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集現代化和荊楚特色的博物館終於矗立在東湖之濱💩。每年都有數百萬觀眾在這裏觀看編鐘、欣賞樂舞➗,領略古老而燦爛的楚文化。
為了實現湖北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王少階思考著加快湖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藝團體改革問題。通過調研認識到要有個抓手🤠🪯,有個平臺,而申辦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就是一個重要契機🎹。2000年秋🧙🏻♀️,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正在南京如火如荼舉行,王少階帶領文化廳的同誌主動找到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提出由湖北主辦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的申請🎥,並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大力支持。最後🟡,湖北以良好的文化基礎和要把八藝節辦成“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先進理念而榮獲舉辦權🤸🏽。籌備八藝節也是湖北文化改革與發展最快的幾年。2002年省政府一次性撥款兩千多萬,支持省級文藝團體創作🤳🏽。承擔主會場的武漢市投資七億元建成琴臺大劇院。經過幾年精心準備,八藝節於2007年11月在湖北成功舉行,不僅有眾多湖北文藝節目獲獎❤️,更是全省人民的一次文化盛宴,受到全國文藝界的好評。
從無黨派到民建中央副主席
2000年12月,由時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介紹💼,王少階加入民建。2002年6月當選為民建湖北省主委,同年12月當選為民建中央副主席。作為參政黨的領導人🎹,他高度重視參政黨自身建設,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不斷創新參政議政形式,努力提高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的水平。
2003年12月,由王少階倡議👩🏼🎓、組織,由民建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論壇”在武漢舉行。成思危、吳敬璉等一批著名經濟學家及企業家出席大會並作精彩講演🫠,來自全國近千代表參加了大會🤹🏼。特別是在項目展示會上😍👍🏼,推介了2000個招商項目,簽訂合作項目協議金額62.88億元。這個論壇後改名為“非公經濟發展論壇”,從武漢到昆明、合肥、廈門♍️、重慶、南寧、沈陽和西安,已成功舉辦八屆,已成為民建的著名品牌。2006年5月,由王少階倡議並組織,由民建中央和湖北省政協共同主辦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武漢開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出席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榕明作重要講話👩🏽💻🧑🏻🤝🧑🏻,來自全國各省市職業教育界代表登壇論道,各抒己見👳♂️。大會緊扣“職業教育新形勢、新環境、新機遇、新發展”主題👊🏻,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借此會議東風😓,推動成立了以王少階任主任的湖北中華職教社。
2003年1月👄,王少階當選為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同年3月任全國政協常委,2008年3月又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他十分珍視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就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幾年來,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數十篇大會發言和提案,就義務教育、三農問題、環境保護、民營經濟👱🏻、社會保障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每年3月的全國政協全會在北京召開,委員的大會發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兩千多名委員齊聚一堂👨🏽🔬,共商國事。由於大會口頭發言人數有限🌄🐽,機會十分難得🦘。王少階曾於2004🚣🏿♀️、2009和2010年三次登上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講臺作大會發言,題目分別是:“切實增強財政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應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應著力提高統計數據的公信力”。農業雖不是他的強項➝,但在政府和政協工作期間經常下鄉,最讓他憂心的就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深感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他認為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把農村作為擴內需的重要市場,把農民作為保民生的重點☘️。他將這些想法寫成文稿,並被選為2009年的大會發言🥉。他2010年3月的發言則十分坦率地指出當前我國統計工作中的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並就提高統計數據公信力提出四點建議🧑🏿💻。由於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建議具體📁🚣🏽,操作性強,他的發言獲得與會者長時間的掌聲,並被眾多媒體廣為轉載。
此外,王少階也非常關註義務教育、中部崛起、環境保護等。2003年3月🚵🏽♂️🪡,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後的第一個提案就是關於在中西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保障教師工資和免收學雜費、書本費的建議。2004年,他又帶隊到南水北調水源區進行調研,為確保庫區經濟發展和水源清潔建言。在擔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後✌🏼,他為水資源保護🏌🏼♀️😣、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以及加快我國核電發展等進行了大量調研☂️,並提交多份提案🛌。
教授出身的王少階🪄🏎,坦誠👖、熱情、謙遜。他與共和國同行🦶🏼,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成長。他奉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圭臬🧕🏿,又以“不辱使命🪢,無愧我心”為信條,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踐行著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