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高莽懷念錢鐘書👨‍👩‍👦:不能或缺的人

2010-11-19 |

錢鐘書先生是當代中國學貫中西的著名學者🧙🏿‍♀️。長期以來🔋,他秉承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博學多能,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長篇小說《圍城》🧂,風格幽默,比喻精辟,充滿著智慧和哲理🛹,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曾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的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立足於中國傳統文獻🎣,又廣泛汲取西方文明精華🖖🏽,融會貫通,博大精深,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文化洵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體系💁🏻🧑‍🦱,在世界文化中應有其不可或替的重要位置。

在錢鐘書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本報特刊發著名學者、翻譯家高莽先生文章,以紀念和緬懷錢鐘書先生。

《錢鐘書老人漫畫像》高莽 畫

  錢鐘書先生逝世已經12周年了。

  時間過得飛快,他那閃光的思維,他那風趣的交談,他那碩大的額頭,他那謎一般的目光和微笑……仍然閃耀在我眼前,響徹在耳際,銘刻在心中🤞🏽🏊‍♀️。

  錢老是位大學者🤽,知識淵博,學貫中西,非我所能闡述♠︎。只因工作關系,有幸與他有過接觸。回憶那點滴往事同樣富有深遠的意義,讓人永念不忘🫰🏽。

  分不開的組合體

  錢先生是一位思想家、大學者👨🏽‍🎓。他用一生的努力,揭示著證明著一個個真理。中外古今,哲學🏋🏿‍♀️、藝術、文學被打通融匯,通感、靈性🫃🏼、詩畫的命題也清晰明白。淹博的學識,準確的譬喻🤵‍♀️,透徹的論證,從過去、現在到將來♠️,都被人心悅誠服地認同⚙️☂️。他的結論將不斷地得到人們的重復驗證。

  他的夫人楊絳(楊季康)先生,是一位藝術家、文學家👳、翻譯家💨。她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筆🤦🏿‍♀️,創造出許彥成、姚宓👩🏻‍💻、李君玉、張婉如等一群人物🚴🏽🛝,在是與不是👌🏼,似與不似之間漫步,也得與方鴻漸比肩而立🛷。楊先生把小癩子、唐·吉訶德、吉爾布拉斯等外國文學神壇上的一些人物帶進神州大地。

  錢先生與楊先生是一個分不開的組合體。無論探討深淵的學術問題,還是處理平凡的日常瑣事🪇,二人總是合商共議🤷🏽‍♀️👨🏼‍💼。

  他們從大學相識,在幾十年的漫長人生道路上,不管風吹浪打,命運如何擺布,他們榮辱與共,同舟共濟🤸🏻‍♂️🖼。

  錢楊是同道是知音。1941年,錢先生出版《寫在人生邊上》一書,扉頁上特註明👩‍👩‍👧‍👧:“贈予季康👝。”他的《圍城》也是獻給楊絳的。是楊絳不斷地督促👍,替他擋了許多事,讓他省出寶貴時間,使他在繁忙中完成這部傳世奇書。40年後🧜🏻‍♀️,楊絳回憶錢先生創作《圍城》的過程時說,他們二人每天晚上在一起閱讀他寫成的稿子:“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𓀛🈶,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我不用說明笑什麽🧑🏻‍💻,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後他就告訴我下一段打算寫什麽,我就急切地等著看他怎麽寫。”

  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做到心照不宣,相互理解👩🏿‍🦲。錢先生再版《圍城》,楊先生在一位熱心友人的再三慫恿下寫了一篇記述他寫作那部小說時的歷史背景與經過⛹🏿。文章寫好後,放了3年🥹,才予發表。她說:“我既不稱贊🦈,也不批評👰🏽‍♂️,只據事紀實。”錢先生認為楊先生的記述“沒有失真”👷🏼‍♀️。她的《記錢鐘書與〈圍城〉》一文🕵️‍♀️,是研究錢先生小說創作的極有價值的第一手文獻。

  我珍藏著楊先生寫給我的一封信。信是楊先生寫的,而信封是錢先生的手筆🍘。可見他們連寫信時也在一起。

  楊先生是錢先生的理發員。錢先生是楊先生的書法老師。年逾七旬的楊先生拿起毛筆練字。她請錢先生當教員,錢先生慨然接受🔩,但提出嚴格要求:學生每天必須交作業,由他判分👰🏿,認真改正🤸🏿‍♂️。楊先生向我展示過她的大字本,得意地指給我錢先生判過的地方🧔🏽‍♂️。錢先生的審批一絲不苟✝️,或判圈兒或打杠子🥠。楊先生嫌錢先生畫的圈不圓,找到一支筆管,讓他蘸印泥在筆劃寫得好的地方打上標記。楊先生想多爭幾個紅圈兒🈯️。錢先生了解楊先生的心理,故意調侃她,找更多運筆差些的地方打上杠子。二位老人童心不泯,感情純真無瑕。

  錢楊觀點相同🎢、語言相近🧖🏽‍♀️、誌趣相投,彼此絕對信賴🤙🏼,在任何情況下都相互支持與贊同。十年“文革”浩劫期間,我們都是當時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人🦁🧖🏽‍♂️。錢先生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受到無端的攻擊與誣陷。楊先生全力衛護他🍰,安慰他。造反派把忿怒灑在楊絳頭上,批鬥她給錢鐘書通風報信。楊絳沒有感到屈辱👩‍🦰,反而認為值得自豪。這位看起來弱不經風的女性用堅定的語氣說🩰,她是通風報信了👨🏿‍🔧,因為她能擔保“錢鐘書的事我都知道”🫃🏻,而且“敢於為他的行動負責”🫙!她的聲音不高,每句話卻擲地有聲🐼🦹🏽‍♀️,震撼人心。這種崇高的表現,遠非每一對夫婦能夠做到🤸🏼‍♂️。

  錢先生臥病住院期間🪧,楊先生幫助他解脫痛苦,給予安慰🏄🏿‍♀️。“鐘書仍重病。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前,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這是楊先生在1995518日信中的話。話中的深情🏄🏻‍♂️,令任何人都不能不為之感動🚙👩‍🦳。多麽偉大的女性!多麽崇高的聲音!如今🧙🏽‍♀️🤴🏼,錢先生確實在她之前走了,他的先走也許使她在精神上有些慰藉。錯了次序,二老如何是好?

  錢楊二位先生是受過西方教育的人,但他們保持並發揚了中華民族夫妻關系的傳統美德。他們是我們後人永遠應當學習的榜樣。

  楊先生在許多散文中寫了錢鐘書🍞🦹🏽、父親、姑姑👳🏽‍♀️🧒🏿、妹妹和許多普通的人,他們都已成了眾口樂道的熟人,但讓人最不能忘卻的是她筆下的女兒——錢瑗。

  錢楊二老創作的最滿意的“人物”是他們的獨生女——錢瑗,認為她才是他們的“生平傑作”。錢楊二人在英國留學時生了錢瑗👨‍🦰。錢瑗自幼曉通英文⛹🏽。回國後🆓,又在北京師範大學學了俄文🧝🏻‍♀️。她的外語才能精湛,她的學識淵博,她的目光敏銳堅定,在大學任教時勇於創新,開創“文體學”課程,在教學與科研方面作出重大貢獻👨‍👨‍👧‍👦。不幸的是,她早於父親一年辭世。

  錢瑗的逝世🤹🏿‍♂️,是父母最大的悲痛🕶。楊先生沒肯把這一噩耗告訴病中的錢老🔸,自己在心中擔負了一切悲哀。但她在後來寫成的《我們仨》中記述了錢瑗在家中的地位。書中洋溢著家庭三人——錢老🧚🏽‍♂️、楊老和錢瑗的深情。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錢楊二老談及錢瑗訪問英國回來後,向父母介紹了國外使用電腦的情況,說英國用電腦儲存莎士比亞資料與查閱資料的各種功能🏄🏻‍♀️。錢先生立刻意識到這一新鮮事物的意義,便建議中國文學研究所成立電腦組,即後來的社科院直屬下的計算機室🧑🏿‍🎨,希望其走向世界。

  如今錢瑗這位不同尋常的才女先於父母走了📣,深深敬愛她的師生們在北師大園內一棵雪松下留了她的一捧骨灰✊🏽,成為後來學子悼念的場所🪟。

  為錢楊二老畫像

  楊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我在《世界文學》雜誌編輯部,為了處理一些稿件🏋🏻,有時需要請教楊先生。那時錢先生在中國文學研究所任職,經常來看望楊先生。兩位學者總在一起,形影不離📽,令人羨慕與贊嘆。

  我一直想把他們畫出來,不是畫單獨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在一起🕘🙍🏼‍♂️。

  “文革”期間,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紛紛被趕到河南信陽去走“五七”道路,聽任軍宣隊擺布,今天蓋房子、修豬圈,明天開批鬥會💠、抓“516”🤷🏽‍♀️。這些知識分子什麽都可以去幹,就是不讓他們真正研究學問。

  政治運動第一🙋。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圈在幹校院內的知識分子除有限幾種政治書報之外,什麽也不許看。他們被強製地與書隔緣。不看書,不了解外部世界🤼‍♂️,還稱得起什麽知識分子?🪃!天長日久,軍宣隊抓“516”沒勁了,批鬥會也開得有氣無力了。那一陣晚飯後📚,接受改造的知識分子們三三兩兩地到幹校附近的野外去散步。活動天地不大🖖🏼,迎面總會遇見熟人。我常常看到錢楊二老的身影👨🏽‍🦱。在眾人當中只有他們顯得無比親密🧛🏿,因為大多數人的感情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已被扼殺了👩‍🏭。他們二人的影像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有一天🧑🏽‍🎄,我在自己的床鋪上,興之所至,默畫了他們的背影。誇大了錢先生的笨拙可笑的體態和楊先生親昵的嬌小身姿👭🏻🧏🏿‍♂️。二人並肩漫步🦋,滿身人情味👨🏻‍🦯🎞。朋友們傳看,認為畫中抓住了他們的特點。不知何人把那幅漫畫拿給了錢楊二位。我得知後真有些害怕👧,怕惹得二老不高興,怕說我醜化了他們👇🏿,更怕上綱上線說我宣揚資產階級愛情觀,給自己惹來新的麻煩🧅。我心中犯嘀咕,因為早在1950年✊🏻,《文藝報》就以6個版面載文專門批判過我的漫畫🧝🏽‍♂️,說我醜化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我心有余悸。後來同事欒貴明告訴我:二老看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贊了幾句🏟。

  改革開放伊始,意識形態氣氛寬松了,我又給錢楊二位先生畫了幾幅速寫像和漫畫像。漫畫像曾刊載在《南方周末》上,有些地方報刊還轉載了👮🏿‍♀️👸🏼。我將自己畫的幾位文學前輩的漫畫像送給二老聽取意見。楊先生告訴我:何其芳的形象畫像最好🧎🏻‍♂️。其次是俞平伯。她的畫像比錢鐘書的好。她還指出🚆:畫的她和錢先生都“偏向美化”,絆住了我的畫筆🪿。這裏需要做一點說明。自從我因漫畫挨批以後,再不敢畫漫畫。隨著一場又一場政治運動的開展,我學乖了,只美化不醜化。有一次🧗🏼,我媽媽對我說🐽:“你畫男人時🫱🏿,畫得年輕一點;畫女人時,畫得漂亮一點。”她的話甚靈🧙‍♀️,每次按她的信條作畫時往往博得被畫人的肯定和贊美。這話傳到了錢楊二老耳中🧏🏽‍♀️。有一天,欒貴明告訴我🫴:“有人說:按你媽媽的話畫下去🖖🏻,畫不出真正的藝術作品來。”他沒有指明“有人”是誰,但我可以想像這話出自何人之口。這也正是為什麽二老肯定我的漫畫而否定我的美化的原因。我很感激二老一針見血的批評。他們的話,我銘記在心。可惜長期的禁錮使我已放不開手腳了。

  學者的書房

  1986年夏天一個上午,我代表《世界文學》雜誌去錢先生家邀稿👨🏽‍🔬👫。我當時還懷抱著一顆私心,想趁機觀賞一下這兩位滿腹經綸👊🏼、國內外遐邇聞名的大學者的書房🐝。

  三裏河。小樓的三層💎。錢楊兩位的寓所。我準時走進了他們的家門🚈。

  錢楊二老諳通多種西語👩🏻‍🏫,著述中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名篇。據專家考證👨🏽‍🏫,僅《管錐編》一書中就引證了幾千名文人的話,提到近萬篇作品。我相信這樣兩位大學者的家裏到處會是書。他們家就是書的世界:軟皮線裝的中文古籍🙍🏼,硬皮燙金的厚實洋書,大本小本,無所不有👵🏻。主人即使不讓我翻閱🌒,用眼睛瞄一瞄書脊也很過癮🍩。

  我們在客廳裏談完了工作🥥。我怯怯地提出想參觀一下他們書房的希望。二位老人笑了❔。錢先生當時坐在一張寫字臺的後邊。他扭頭看看背後的兩個書櫃,意思:這就是我的書房。楊先生可能怕我不信,還領我參觀了一下他們寢室📽、女兒的房間,還有一間作為餐室的小房間。水泥地面沒有什麽裝修。每個房間都有幾本書,但不多🤾🏻‍♀️。

  其實,客廳就是書房。他們家中就那麽些書,好像主要是字典一類的工具書,少得驚人😀。我感到愕然。

  也許正是這種意外的情形使我突然領悟到一個真理:真正的學者不僅博覽群書,更善於啟動頭腦的全部功能𓀘。知識不是在書櫃上👨🏽‍🦲,書本裏,而是像電腦似的儲存在自己的頭腦裏。他們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只要需要,呼之即出,寫作時信手拈來。錢先生和楊先生就是這種大學者👋🏿,他們的女兒也有這種才能。這是常年苦心鉆研的成果♥️。

  錢楊二老似乎沒有藏書的習慣。不過我從他們的著作中知道,他們沒有書又活不下去。楊先生在《幹校六記》中記錄了他們二人這樣一段對話🤾‍♀️。

  “默存(即錢先生——筆者註)過菜園,我指著窩棚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

  默存認真想了一下說👸🏻:‘沒有書。’

  真的🤾🏼‍♂️,什麽物質享受,全都罷得🦹🏿;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

  “沒有書卻不好過日子”——這是楊先生也是錢先生的肺腑之言。

  我在他們的書房裏仿佛受了一次理智上的洗禮🦸🏿‍♂️🥘。認識到真知不在於藏書多少🙎🏿‍♀️⛏,而在於書房主人的內心充實🚵🏽‍♂️🚑。錢楊二位和他們的女兒不用書籍裝點自己的房間,沒有讓成堆的書籍擠掉生活的空間,更沒有讓現成的書籍束縛住自己的意識。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了頭腦的清醒和內心的自由👩🏻‍✈️♘。

  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作品,無論是鴻篇巨著、學術研究、散文詩詞,還是翻譯名著,含金量極高。

  從電腦到蒼頡

  錢先生沒有電腦,自己也不使用電腦。他的女兒錢瑗在國外時接觸到電腦後,把這一科學新技術告訴了父親。錢老立刻深明電腦的作用和發展前途,便大力倡導電腦事業,並多方予以支持。每次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開會,他必然要抽出時間了解一下計算機室使用電腦的工作。他不肯擔任任何單位的“顧問”,唯獨計算機室例外‼️。他不僅接受了“顧問”的委任,而且時時過問計算機室的事業。

  為了發展電腦事業,使其有效地為中國文學研究服務,錢先生沒有少費心血。他以其不尋常的思辨方法提出把我國文學史中的精品全唐詩全部輸入電腦⬅️,進而解決如何查閱的問題🏊🏼,用何種數據格式🚐🦻🏻,怎樣通過一個字能調出全詩等等🧙🏿‍♀️。錢先生在編製程序上的意見成為計算機室的指導思想。錢先生的指示具體🧑🏻‍✈️🚤、有遠見👯‍♀️🤏🏼,使電腦工作者都感到驚奇😭。在他的指導下,《全唐詩》等課題,獲得了科研工作國家科技進步獎💂🏻‍♀️。成為當時使用電腦處理中國古典文獻的先行隊伍。錢先生的原則指導💪🏿,是迄今為止解決這個領域的基本原則👉🏿。這不禁使我聯想起𓀉,早在1946年《圍城》中首次使用“電視”這個中文詞。20世紀90年代末期,他在病中,為中文古文獻的數字化成果,又起了一個準確而響亮的名字——“電書(Telebook)”👨🏼‍🎨,這也必為世人所認可。

  錢先生在經濟上對電腦工作者也予以支持。他幾次將自己的稿費👨‍❤️‍💋‍👨,如《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等作品的稿費🛌🏻,全部支持了這項事業。

  由錢先生提議,1992年社科院計算機室曾在汕頭舉行過中文電腦研討會💆🏻‍♀️。國內外有六七十人參加研討會🐕‍🦺,成績斐然,新聞媒介有所報道。

  1993年準備再舉行一次研討會🍺。總結前次研討會的經驗👩🏻‍🎓,代表們可以攜帶自己的作品來參加會議。對參賽的作品還準備進行評比,並向成績突出的前10名頒發獎狀等。錢先生建議設立“蒼頡獎”🎑,因為中文電腦的作用頗似蒼頡造字。為了突出前3名🧑🏻‍🦯🆗,還建議另加獎品。籌委會考慮再三⏱,決定前3名增獎國畫一幅,請錢先生在畫上題字🐘🔧,以示重視👩‍🚀。錢先生同意了。

  由於種種原因🤵🏼‍♀️🅰️,研討會沒有開成。然而錢先生的題字對鼓勵中國電腦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中文電腦研討會籌委會讓我來完成作為獎品的3幅畫。我畫了3種不同的蒼頡像,我想為蒼頡畫像寫幾句話。於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字,可是自己沒有足夠的把握,交給欒貴明修改🤷‍♂️。我沒有想到欒貴明又把這段文字呈送錢先生審閱🥽🦾。如果我早知道他這樣做,我會用一張好紙👳🏻,規規矩矩地把題字寫出來。

  過了幾天,欒貴明打電話找我🥾,說有要事相商。我匆匆來到他的辦公室。他面無表情地把我的文字還給我。我的心砰砰在跳👨🏼‍🌾。“你看吧!”他說📲。當我打開那張紙時,發現句句有改動。他說:“你細細看看。”當我仔細看了以後,認出那是錢先生的字跡💻。我一下子怔住了♡,接著高興地叫了起來👈🏿。他黝黑的臉上這時才露出憋了很久的喜悅。這麽一般的文字🦡,竟請錢先生浪費精力與時間去改,我深感內疚🔦。

  錢先生改後的文字是:

  “蒼頡造字,歷史傳說由來久矣🛎👨🏽‍🍼。雖屬神話🏩,而其實質蘊含開拓與創造之旨。所謂蒼頡其人者🦔👩🏼‍🏫,觀日月山川之形,察鳥獸蟲豸之痕跡,觸類啟悟🧖🏼,獲得表達思維之記號或方式🧑🏽‍🌾。於是漢字萌生⛰,混沌轉為清晰📫,人之知力征服自然👱🏿‍♂️,能使‘天雨粟,鬼夜哭’,人類文明於是乎始。偉哉蒼頡!”

  遵照錢先生的意見,我把這段題詞寫成了條幅。籌委會又把這段文字印在專供會議參加者用的T恤衫上💇🏼‍♂️。

  錢先生改動的題詞是對祖先造字的評價🛄,也是歷史的記錄。

  錢先生在3幅蒼頡畫像上都題了字。對一幅畫題字他感到不滿意👸🏽,於是在另一張小塊宣紙上重寫了兩遍,蓋了章,並囑咐田奕裝裱時用後題的字代替原畫上的字。但我覺得挖補錢先生的題字🦔🧺,可能會招來別人的懷疑,甚至不明作品的真偽。我建議重畫一幅,麻煩錢先生再題。

  錢先生後來題的字💂🏽‍♀️🚴🏿‍♀️,保留在我手中。我常常拿出那塊不大的宣紙思考🌽。有一天🗿,頭腦裏忽然閃現一個念頭,何不借用錢先生的字,補畫成小品呢?於是🌎,我把那張小紙按題字分成兩塊🤩,在每一塊上又畫了兩種很小的蒼頡像。一幅是蒼頡在觀看龜甲圖案,一幅是蒼頡站在荒原中思考。在後一幅小畫上我有意把他畫成類似耶穌🌮。我想,蒼頡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決不亞於耶穌。我還利用錢先生試筆時留下的未寫完的字作為草叢上飛舞的昆蟲。

  過了一陣,我覺得小畫還有情趣,便把原畫拍成照片👨,寄給楊先生,如楊先生願意,可拿給錢先生看一看。我想這類趣事或許能給病中的老人帶來些愉快🤚🏽。當時錢先生正在醫院治療💂🏿。1995518日,楊先生寄給我一封信🎈:“收到來信並附照片🌾,已帶往醫院給鐘書看🦟。他十分欣賞你的兩幅小畫以及‘草叢上飛舞的昆蟲’。”

  捧讀楊先生的來信,控製不住自己的激動,熱淚奪眶而出。默默祝錢先生早日康復。

  錢先生的風範

  錢老著作被譯成了很多國家的文字🌁,但他從不以此炫耀自己🤗♥︎。

  記得蘇聯著名漢學家索羅金有次來我家🧝🏿‍♂️,談及錢先生及其著述。他很想見一見錢先生👩🏽‍✈️。我知道錢先生晚年極力回避接待外國學者🐀,但在索羅金懇求下👨‍👨‍👦‍👦,我壯著膽子給錢老打了電話,沒有想到他居然慨然允諾。

  索羅金跟我說🕍:他很欣賞錢鐘書小說中充滿幽默、諷刺和對知識分子同情的描寫🍁。他說♏️,自1947年《圍城》單行本問世以後,中國曾多次再版,說明它高度的文學成就。他認為小說在寫作上既吸收了西方心理描寫也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技巧👆🏻。作者對主人公的未來命運的關懷令人遐想。

  索羅金將《圍城》譯成俄文出版了。

  索羅金認為小說中的方鴻漸在某種程度上像是中國某個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的重復。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如學位的獲得🙅🏻‍♀️☛。從歐洲回國以後,他在省城和上海任教🤵🏼‍♀️,和一般知識分子交往。最後一切希望破滅。他認為主人公始終生活在“圍城”裏,因為他看不到能指導他沖出圍城的人。

  索羅金說:這部小說不僅博得了好評,與此同時也遭到保守派的攻擊🏮,左派批評他沒有思想性。歷史最後證明它不僅是中國的一部文學傑作🙅👩🏽‍🏭,也是20世紀世界文學名篇➜。

  我記得有一次錢先生風趣地說:索羅金的俄譯本竟比原著第一次在國內重印早5個月🍸。錢先生精通英🧝🏿‍♂️、法、德、意、拉丁等多種文字,可惜不懂俄文#️⃣,否則他也許會對俄譯本有所評論🙀。

  錢先生適當的身材🛤,戴著一幅深度近視鏡🧜🏻,整天躲在書房裏作學問。我每次去看望老人𓀍,他總是一把硬木椅,擺在對面,認真諦聽我講話🤷🏻‍♂️,從來不打斷言者的思路。這讓我十分不安🐁,覺得不應該占用老先生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其實錢先生喜歡交談😸,一出口🚵‍♀️,語必驚周圍。他臉上總是浮著會心的微笑,他身邊總有楊絳的陪伴。

  從“五七”幹校回京以後,錢先生格外珍惜時間,他覺得白白浪費的光陰太多了🧒🏽。他有很多學術課題待深入探討與解決。因此👠,他謝絕采訪,電視臺請他上鏡頭,他退避三舍,社科院決定為一批老學者們錄像🙍🏿‍♀️,他婉言回避🧶。

  有一次,聽錢先生談作家的使命🤲🏿。他說,作家要能抵製任何誘惑👩🏻‍🚒,要有一支善於表達自己思想的筆,然後拍了拍我肩頭。他看著我茫然的表情🦶🏽,想到我可能沒有理解他的意思🙇🏽,便加了一句解釋:“鐵肩擔道義◽️。”然後概括地說三個詞:

  頭腦。筆🧑‍🍼🖍。骨氣。

  《世界文學》雜誌準備刊出一篇外國人贊揚錢先生的文章🧙🏿‍♂️。錢先生得知後,希望我們不要登載🦹🏼。他說:“你們若一定堅持自己的編輯計劃👨🏻‍🎤,我意改成一條小消息就算了。”要求在《世界文學》上刊出自己的譯作或評論自己作品的譯者大有人在,而建議不刊登的人只有錢老。

  我與錢先生接觸有限,但每次都能聽到一些精辟的見解。

  有一次,錢先生談到“開放”政策🫸🏿。他說👆🏿:“開放的政策有兩種。一種是殖民地式的;另一種是有主見的。所謂殖民地式的開放政策🦔,就是外國說什麽好👩‍✈️,就跟著人家說什麽好。我們要施行的開放政策要有氣魄,有自己的觀點。”

  錢先生80壽辰時,有一些單位要為他祝壽🕐。先生聞訊後,堅決不同意🛝。錢先生講過一句極富哲理的話🤘🏽:“老去增年是減年🔶◾️。”他還提過一件事🛠,有人準備為他父親開紀念會,被他婉言辭謝。同時,他給朋友寫信🧞,說🅾️:“何苦來呢!找些不三不四的閑人,說些不痛不癢的廢話📃,花些不明不白的冤錢。”這是真理👨🏼‍🎨,是實話,更是人生的觀點。可是他的話被人給捅出去🕕,又被人誤傳。其實這句話有普遍意義🛻🐣,真正做到需要有膽識。

  錢先生臨終的遺願是🤦🏻‍♀️:遺體只要兩三個親友送送,不舉行任何儀式👡,懇退花籃花圈,不留骨灰。忠貞的伴侶楊先生嚴格地執行了錢先生的要求。

  19981221日🕛,楊先生帶著幾位親友在火化爐前鞠躬3次,不聲不響地送走了這位20世紀的偉大學者。

  錢鐘書先生走了🧘🏿,但他的學術成果與為人的風範永遠地留在人間。(高莽)

轉自 中國藝術報 20101116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