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逝世25周年的日子✌🏻。25年前的6月12日💂♂️,華羅庚教授在日本東京大學做學術報告時🦞,突然倒在了講壇上——戰士戰死在戰場,科學家倒在了講臺上,一代數學大師用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謝幕,這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
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華羅庚的親傳弟子、親朋好友和家人(多數是德高望重的院士、數學家)於2010年6月12日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會聚一堂🏪,共同回憶華老生平的點點滴滴🥽。人民網和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進行了全程網絡視頻直播。
以下是會議的文字實錄。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25年前的今天,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不幸辭世。25年過去了🖐🏼,華老為之奮鬥一生的數學事業蓬勃發展♔,當新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們在國際講壇嶄露頭角🫵🏻,當中國的數學向數學大國向數學強國邁進的時候,當中國的數學家在我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作用時,我們不應該忘記已故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為此做出的傑出的貢獻。
今天,華羅庚先生的家屬,教過的學生💻,以及青年學生們共聚一堂,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共同緬懷華老。現在請允許我介紹今天蒞臨主會場的嘉賓🤍🎄。他們是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躍飛研究員,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數學系統科學研究院王元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楊樂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萬哲先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陸啟鏗院士、越民義教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李國傑院士,中國科學院華羅庚應用數學與信息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德莊教授,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計雷教授,中央財經大學管理工程學院院長陳德泉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顏基義教授,華羅庚先生之兒子華光教授🤱🏽。參加今天會議的還有華老的親友科大5811班意昂,讓我們對他們的蒞臨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會議我們在中國科技大學還設立了分會場👨🏿🎤👩🏽🎤,參加出席分會場科技大學的領導有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葉向東教授。現在我們有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躍飛研究員致開幕詞🏋🏿♂️,大家歡迎。
[王躍飛]: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我們相聚與此📫,共同緬懷一代數學大師國人楷模華羅庚先生🧑🏻🦳。1985年6月12日🫔,也就是25年前的今天,華老應邀在日本東京大學做學術報告🤶🏽。在他做完報告的時候🏋🏽,突然就倒在了講臺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謝幕,實現了他一心為人民,慷慨之此生為祖國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豪邁誓言🦞。6月12日成為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日子🧏♀️。今天在座的嘉賓中有華老的學生、故友、家人和許多著名數學家👩🏿🔧,有來自相關單位的領導,同事和同學們,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感謝。
作為享譽世界的傑出數學家,華老一生奮鬥不息,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我國數學研究事業☔️,他的多復變數論等堪稱學術界的楷模,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致力於數學為國民經濟服務👩❤️👨🤽🏽♂️,並為此做出重大貢獻。在華老生命最後20年💭,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廣數學應用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別是雙法👍🏼,優法、運籌法的推廣和應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今年恰好是華老誕辰100周年🪬,從年初到今年年底🧑🏼💻🥟,我們研究院配合上級有關單位🪥,聯合兄弟院所,相關機構和新聞媒體單位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我們在深切懷念華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繼承華老的科學精神🦻🏻,學術思想和愛國情懷,學習華老留給我們寶貴而豐富的精神遺產,深刻學習感受他對我國科學事業↘️,數學事業發展的奉獻精神和殷切期待。
在今天的紀念活動中,我們研究院聯合了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網絡科普聯盟辦公室,科學時報等單位,通過公眾報道,在線訪談的形式☀️,緬懷華老,並通過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科學網等多家網絡媒體向全國轉播,在此對相關單位和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也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後🌞,希望通過今天的充分報道,能夠表達我們對華老的深切懷念🧝♀️,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了解感受一代宗師華羅庚先生,使他的精神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王躍飛書記🧑🌾,下面有請中國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葉向東教授講話🤷🏼。
[葉向東]🙆🏽♂️:尊敬的各位前輩🙅🏿,各位同事,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的高尚品質,並借此機會讓一代數學宗師華羅庚先生的寶貴精神遺產得以傳承,並進一步發揚光大。華羅庚先生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多復變函數論等創始人和開拓者。他一生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其研究成果舉世矚目🐯,他在致力於數學研究的同時🈵,也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還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生產相結合的道路🙇🏿♂️,將數學理念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華羅庚先生在中國科大工作期間,創造性的提出了“一條龍”教學方法🔄,開拓了一條培養數學人才的創新之路,中國科大的創建和發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為我國科技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華羅庚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先生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先生之功山高水長,先生永遠活在中國科大全體師生的心中🤸🏻。
最後👈🏽,我謹代表中國科大衷心的祝願紀念華羅庚先生逝世25周年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主持人]🕛:1952年,王元院士從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在華羅庚先生的指導下🎭,從事數論研究,從此他與華老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合作了33年,王元花9年的時間,為華羅庚先生編寫了傳記,可以說他是對華老了解最為深刻的幾個學生之一。下面我們有請王元院士與我們一同重溫華老的人生書卷,大家歡迎。
[王元]:尊敬的各位來賓🛡,早晨好。今年是華羅庚先生百年華誕🫐,也是他仙逝25周年。
華先生於1931年去意昂体育平台任數學系圖書管理員,那時中國的現代數學研究剛剛起步,研究方向集中於局部微分幾何與級數求和👨🏿🌾🙇🏿,再加上一點其他的零星研究。
華先生則以數論為研究方向,至1935年🧔♂️,他就進入了當時堆壘數論研究主流,即哈代、利特爾伍德與拉馬努金圓法,及維諾格拉多夫指數和估計方法等當時世界最深刻的數學研究領域之一。他勇於攀登👨🍳,在當時的中國,實屬奇跡。
華先生的數論研究以1940年其著作《堆壘素數論》的完成而告一段落。這時他感到維氏關於外爾和估計方法已很少繼續改進的前景。如果仍然研究數論,很可能學術生命就實際上結束了。雖然他已是著名的數論學家,但仍然結束了數論研究,另起爐竈👵🏽,將矩陣幾何🧛🏿、自守函數🔁🚛、典型群與多復變函數論放在一起研究👈🏼,目標為將代數學與函數論的一些經典結果推廣到矩陣空間,這一研究是將矩陣看成點的推廣👚,需要不同的工具與方法。這就使他的數學研究出現了新局面,誠如丘成桐先生指出的,華羅庚的多復變函數論研究比國外同類研究早了十年💧。這不僅說明華先生勇於攀登,而且工作是超前的,在中國這樣的環境裏達到這一成就🍴,實為奇談。
從1958年開始,“左”的一套風行。中國沒有應用數學傳統,數學家如何使他們的工作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大家茫茫然🦂,束手無策。作為中國數學的領導人,華先生承受的壓力更為沉重。面對這種形勢,他不顧年已半百👨🏻🦱,毅然跟年輕人一道🧑🦯,探索應用數學研究的多種途徑🍸。他學習與研究過礦業學家與地理學家估計礦藏能量與坡地面積的方法,他到中國的工業部門,特別是運輸部門去普及過線性規劃,他還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數論在多重積分近似計算中的應用👎🏿,取得了一些成績與經驗。由於這些方面的成果難於在中國廣泛推廣與使用🚣,所以華先生仍不停地思考數學直接而又廣泛地服務於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的途徑。
從1965年開始🆔🫳🏿,華先生毅然去中國工業部門普及“雙法”,即統籌法與優選法。所謂統籌法,即國外的CPM與PERT,優選法即斐波那契法與黃金分割法🖖,他將“雙法”加以通俗講述,寫成了幾乎不用數學語言表述的“平話”小冊子,使一般工程技術人員,甚至工人都能懂🧙🏿⏮。他不顧作為一個大數學家的身份及年老多病0️⃣,十多年來⏯,幾乎走遍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為工人演講🤲🏽,指導他們將“雙法”用於生產👨🏿🔧,充分表現了華先生將國家與人民利益置於高於一切的地位🥎,及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華先生將尋求中國數學獨立於世界之林視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雖然為了這一目的⛩🈵,在他生前屢受挫折,但他從未放棄過努力。他很反感那種不談真才實學,以虛名🔛、頭銜、學位等作為取士的標準🥫。早在1936年🎾,在劍橋大學時,華先生就沒有刻意追求“博士”學位,而是盡量抓緊時間做研究,學習各方面知識🥢🏋🏻♂️,力求取得真才實學以報效國家。
華先生一貫重視培養與提拔年輕數學家,中國好幾代數學家都曾得益於他的教誨⏺🧚🏻,他還用簡潔的語言將他的治學經驗🕗,著文告訴廣大的青年。
華先生是十分愛國的☸️。作為伊利諾依大學的終身教授,1950年他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厚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回國,擔當起了發展中國數學的領導重任。華先生曾得到過中國幾位前輩數學家的提拔與幫助🧜🏽♀️。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他還得到了黨領導對他的保護與關心➝,對此他是感激銘心,試圖盡量回報的。特別可貴的是在那些政治運動中🎁,他都受到了無理的攻擊,甚至“批鬥”🚢,但他從來沒有為了“保護”自己而去誣陷其他人。這些都充分顯示了他高尚的個人品質🍠👴🏼。
華先生的一生就是一本大書,值得我們永遠認真地學習。謝謝。
[主持人]:華羅庚先生在日本逝世時,楊樂院士時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當他和他的同事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心情異常沉痛。25年過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繼承華羅庚先生的遺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下面我們有請楊樂院士講話🧏🏼♂️。他的題目是《緬懷與回憶華羅庚教授》🦶🏿,大家歡迎。
[楊樂]:各位來賓⛪️,各位同仁,今天是6月12號。整整25年前的今天👨🏼⚖️,我覺得有件事情還是記憶非常深刻。那就是中國的一代巨星華羅庚教授突然逝世💂🏼♂️。那天晚上,到了很晚的時候,大概是十一二點,電話鈴聲驟然響起,黨委書記通知這樣一件非常突然的事情。我覺得我當時聽到以後,極其驚愕👨👦。而且在那幾天時間中間,包括到機場去接華羅庚先生的骨灰以及後來舉行告別儀式,我覺得我都一直在這樣一種很愕然的情緒中間不能自拔,因為這個對中國數學界確實是一個晴天霹靂🕞。
我記得我還是在中學裏的時候🦵🏻,就聽說過華老的事跡,很多同學們有的時候談起,看到了一些報紙上或者期刊上的一些文章🧑🏿🔬🙍🏼♀️,介紹華羅庚的非常傳奇性的一些事跡。
第一次見到華老,是我進入北京大學1956年一年級的時候。系裏請華老來給大家做通俗演講🪦,這個時候見到了華老。華老當然講的非常風趣,很具體🏢,包含的內容也很深刻🛫,其中有些內容我覺得到現在也還能記住。他說,你們要隨時隨地發現數學問題,比如說一個汽車牌照的號碼,他說到底這是不是素數,或者說這是不是若幹個素數的平方和呀,他能提出這樣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到了三年級以後🧑🏻🎨,念完三年以後,要分專門化了👏🏽🤵🏻♂️。那時候有很多領域,但是當時我們同學中間一批成績很出色的同學🐋,都向往念函數論🛻。其中我覺得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華老的影響。我們分到函數論專門化以後,20多個同學還專門跟華老約了到他在數學所的原來那個樓中間412的那個辦公室,我們圍坐在他的身邊,聽他講學習函數論的意義和方法。我覺得感到非常親切。
但是真正跟華老有比較多的接觸是1962年,分到數學所以後。那一年❄️,華老招了幾個多復變的研究生,都是我們北大的同學。因為我和張廣厚是熊先生的研究生,在同一個函數論研究室,所以當華老有的時候把他的研究生約去來談學習上的一些情況,就是打基礎的時候🏄🏿♂️,有的時候也順帶把我和張廣厚叫去,我記得我們剛到所裏,他就希望我們打好基礎👨🏼💼。
我覺得華老對青年人的提攜是非常突出的。當我們剛到數學所的時候,就聽到他的一些傳說➜。說他在討論班上要求青年人演講的時候非常之嚴謹,不斷的提問題,而且問題常常一個程式跟著另外一個程式。到最後有些學生就覺得⏰🛣,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通俗的稱為“掛黑板”。但是我們62年到數學所以後👨🏿🔧,我覺得這種情況就已經比較少了。可能華老也是開始年齡更大一點👐🏽👨🏼🍳,對年輕人更加多的是支持和鼓勵。他常常說,我是希望年輕人站在我的肩膀上向上攀登。華老勉勵年輕人提出學習要十分勤奮🥲。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人家花一個鐘點做的事情,學的東西👨👩👧👦,他說我花兩個鐘點來做📇,他說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家一個鐘點做的事情🧎🏻,我20分鐘就可以做出來,就因為前面打下了這麽的功夫👳🏻♀️。
華老當年學習是很勤奮和努力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90年代的時候,錢偉長先生曾經到我們院來💁🏿,約了元老,跟我們談過一次😑。他在談話中間就談到他當年在清華學習的時候的事情🉑。他是1931年秋天入學,入學不久🍊,就“九·一八”事變了,他原來在中小學階段讀過一段時間的詩書⚓️,原來想進大學以後學中文和歷史🧟♂️,到學校以後遇上“九·一八”他就改變了這個方向,他想改成學物理,當然非常困難👨🏿🏫。因為他中學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遇到很多困難。他說他非常勤奮,每天早晨五點鐘起來,他說他當時以為他是全清華最用功,最刻苦的一個人了。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還有人比他更用功😡🔻,那就是華老🤽🏼,華羅庚⛰。他說他每天早晨五點鐘起來,但是華老每天早晨四點半就開始學習了。這就是一個例子說明華老當年他的勤奮,對年輕人他也是用這種精神來鼓勵的。他還提出🤳🏽,年輕人要學習前人已有的知識🧆,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再提高。他說他在清華學習的時候🦸🏿,比如說學習復變函數。他說他認真學🐻❄️🆘,後來他就覺得,他證明了一些新定理,可是再繼續往前深入的學習發現,他證明的定理原來就是個系定理。所以他說要有好的條件👨🏿🌾,要很好的學習前人的東西,他說如果他是留在原地的話🫅🏿🦴,就不可能有學術上那麽高的造就。他說得益有清華和劍橋這麽好的條件😟,其實他本人的努力是更加主要的。
華老還對我們說🧛🏽♂️,如果年輕人學生向你提問題的時候,要跟學生一起來做。而不是把學生提的問題拿回去😕,經過晚上的解答,第二天把非常漂亮🚕,非常完整的一個答案來給學生🗺。他說跟學生一起做👨🎤,學生就發現,原來這個老師或者專家也不是天才🦶🏿,他拿到這個問題以後,也不是一下子腦子裏就有了很完整很漂亮的答案,可能一開始也感到惶恐🧌,無處下手🦔,也感到中間可能有曲折👈🏽,他說種種情況都可能發生。這樣就讓這個讓學生有深切的了解到🧑🏻🏭,原來自己並不是那麽愚蠢🧘🏻,遇到這個問題都不會了♧,老師和專家拿到這個東西以後,也照樣的會有遇到曲折、遇到障礙、遇到困難的地方💪🏻。
當改革開放以後😐🚓,社會上宣傳我和張廣厚。後來過了不久,華老見到我和張廣厚🥜,他跟我們說了一件事情。他說當時他在哈爾濱期間,有醫生和護士就問他🤴🏿,說報上宣傳的楊樂🏊♀️💆🏽、張廣厚是不是你的學生🖕。他說不是,他們是我的師弟,我們有共同的老師熊慶來先生。當然這是華老和對我和張廣厚非常的抬舉👩🔬,也是希望提攜我們的一種表現。我在79年3月份,中國數學會在杭州舉行理事會會議🚁。當時也是剛改革開放不久,浙江省的科協💍,就在杭州的一個很大的劇場舉行對年輕人的報告會,鼓勵年輕人學習。當時華老、蘇老等等這些人都參加了。在前一半由這些老先生做一些簡短的講話🐦🔥。休息以後,會議安排請我做一個關於學習具體的一個報告🤸🏽♂️。到中間這些老先生退場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華老就跟我說💂🏼♂️,說這兒就交給你了🗓😮,我當時就覺得,華老對年輕人👨🏻🦲🩸,哪怕那時候到場的實際上主要是一些中學生🖖🏿🤚🏿,也是非常關心的🦸🏻,希望他們好好成長的。
另外就是華老對學術交流也非常重視🕙,我還記得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華老帶一個數學代表團到美國去訪問✍🏻😨。訪問完了🧺,華老又留在那兒繼續到一些美國的大學去👌🏻,一共訪問了五個月🫷🏿。回來以後,他就提出來,他說一些文藝表演的團體到國外,或者到外地進行了演出以後,回來要有一個匯報演出🤟🏻。他說我們現在也改革開放幾年了,很多人也出過國了,做過學術演講了🤵🏽,也看到國外的一些情況了🚍,他說我們是不是也來一個匯報演出呢?在他的提議之下🏊🏿♀️,他就約了一些數學界的同仁到中國科技大學。
華老在那兒呆了四個星期,1981年大概春天的時候,他呆了四個星期。他約了王元先生🧻、我、張廣厚還有數學界的許多學者到那兒去,每個人都做演講。我記得我做演講的一次,華老也在場🍟。當時改革開放不久🤵🏼,我就覺得在給科技大學的一些聽眾♠︎🂠,其中也有比較多的是研究生或者是年輕學者。所以我盡量講一點他們能夠聽懂的一些內容,演講的內容就是能夠把程度稍微壓低一點。其中我還講到,因為要希望達到這個目的,我中間有一個方面的證明🧑🏽🎄,用到一個不等式。當然這個不等式確實類型也有些特別,也還有點意思💃,我也提到寫了這個不等式🌬。演講完了🎨,看到華老他自己在紙上把這個不等式寫下來,而且他還琢磨了大概有一個多鐘點🚖,琢磨這個不等式到底是什麽含義。而且他還希望能給出一個他的證明👩🏿🚀,因為這個不等式類型比較特殊,不那麽長,不那麽好像能夠司空見慣的🙍🏿♀️🪭。所以他花了一個多鐘點考慮這個問題。事後他得到一個證明,而且他跟我說,他說數學的學術演講🔮𓀅,很多內容不是所有的聽眾都知道的,他說我聽學術演講也是這樣,但是我要抓住我聽懂的東西,而且非常認真的來思考。這就是華老,我覺得他對學術交流非常嚴肅和認真的態度💵。
當然關於涉及到這些方面的事情還比較多。比如說七十年代末,1979年,我到美國的一個大學訪問兩個多月的時候👀。有一次在走廊裏,一位數學系的教授🟧,就叫住我,他說你認識華羅庚嗎🕵🏻♀️?我說當然,他說他是華羅庚教授當年1940年代末期在伊利諾依大學當教授的時候🥠,他說我是那兒的學生。所以他看到我大概是一個中國學生,他馬上就想到中國,就聯想起華老來。當然這樣的事例還比較多💷。其實像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確實中國數學因為經過了二十年的在封閉的環境之下,尤其是文革十年與外界的完全隔絕,中國數學確實在那時候水平不理想🕞,而且在世界上的影響可以說沒有什麽♖,但是華老是一個例外。華老的著作依然是在各地的數學系的圖書館裏🥰📚。華老在中國🏌🏻♀️,數學的近代史上,我覺得水平是最突出、貢獻最大的一位數學家,我們現在紀念他,有非常偉大的意義🏖。因為現在的絕大多數中青年的學者🧏♂️,可能都沒有跟華老接觸過。
所以我們要宣揚華老的這種對對待數學研究🤧、對待培育年輕人才、對待學術交流的精神,以他為榜樣🫵🏽,我們齊心協力,努力奮鬥,使得中國成為一個國際上的數學強國。
[主持人]:1950年,華羅庚教授歸國後,重新登上意昂体育平台講壇,教授廣義相對論,當時萬哲先給華老做助教,下面請萬哲先給我們講述華老在清華的點點滴滴👰🏼,他的題目是《憶華羅庚老師1950年回到清華園執教》👶🏻。大家歡迎🍤。
[萬哲先]👎🏽🧑🏼🍼:各位老師,各位來賓😲,今天我們在這裏紀念華羅庚老師逝世25周。首先使我們想到,在新中國成立不到半年🚣🏼♀️,1950年3月,華羅庚老師懷著滿腔愛國熱情,舍棄了美國大學裏活躍的科研環境和優越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回到清華園執教。他這一愛國行動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贊揚和意昂体育平台師生的熱烈歡迎。在學期開始的時候⚗️🥙,那時候華老師還沒有回國🏋️♀️,一般是在2月,2月初或者是1月底的時候🐋,意昂体育平台的註冊課已經宣布了,宣布的課程表已經有。就是數學系那時候清華叫算學系,算學系有初等數論和廣義矩陣論兩門課。這兩門課的授課老師都是華羅庚。華老師回到清華園已經3月份了🌻,已經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很快就走上了課堂💼。他當時是非常興奮的,因為教了幾年外國學生👨🏽✈️,現在回來教自己國內的學生👨🏼🏫,而他們的程度又非常之好🦨,是讓他贊不絕口的,當時初等數論的學生都很優秀,他一再稱贊這些學生非常好◻️。這些上課的學生當然更是興奮了💇🏼,有一位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給他們講課🏊♂️,而講課又非常之清晰。重點突出🏋️,引人入勝,深入淺出🤦🏽♀️,而且富有啟發性,所以學生更是非常興奮的。我當時很幸運的被系裏指定作為廣義矩陣論課程的助教,從而有了直接跟華羅庚老師學習並在他指導下做研究的機會🤷🏽。
當時有初等數論這個課📹🕒,在廣義矩陣論這門課第一節的課程,華羅庚老師就列出了這門課的提綱。他特別強調,整個講課計劃完成以後,會給許多數學分支以新的面貌。華老師的這個講課提綱把學生過去學過的、還沒有學過的許多知識都用矩陣這個工具做了起來👩🏼🍼,並且指出了發展前途。學生聽了大開眼界,頗受啟發🧗🏼,而且獲益非常多的。這個學期,就是華老師剛回國的這個學期👐🏿,是1950年的上半年這個學期🥭❕,他除了開兩門課,給學生講兩門課之外🐚🥌,他還組織了清華算學系的綜合討論班,請系內和校外的一些數學家來演講⚓️,來介紹他們的工作。另外當時清華數學系的學生🧑🏽🦳,自發的組織了一些小型的討論班,華老師就把這些小型班稱之為“嬰兒討論班”👩🏻💻,他覺得是小孩,但是他對嬰兒討論班也是非常喜愛的🧙🏽🧑🏼🚀,他親自來參加嬰兒討論班,而在討論班上跟學生一起討論,來進行指導。同時清華數學系的布告牌裏,就多了一樣東西了,就是數學問題解答,華老師過一段時間就出一個題目🤛🏽,叫數學問題解答,大家都可以來回答這些問題,組織了這樣許多的活動,就使得清華算學系的學術活動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比以前就活躍很多了。
1950年的下半年,華羅庚老師當時已經被指定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但是1950到1951年這個學年他仍然在意昂体育平台講授廣義矩陣論這個課,他一面講課,一面帶學生做研究🧑🏻🎨。這樣學生既學了知識🙎,又學會了做研究,收獲很大🦩。他和他學生的工作,被國外的數學家稱為“典型群中國學派”的工作☸️👱🏿♂️。1975年訪華的美國數學家代表團回國以後🐥,寫了一個報告🙄,當時舉了中國五項很重要的成就🫳🏽👩🏼🦳。其中有一項就是華羅庚老師典型群的工作。華老師在課堂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對研究工作要求也是很高的。他經常強調的要選有意義的問題做🕞,要有新的想法,要創造💣,而不要畫葫蘆。一旦學生有了新的想法,得到了點滴的成果😁,他就鼓勵,另一方面,他又告誡學生不要眼高手低,只要練好紮實的基本功,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踏踏實實的工作,收獲就會到來👩🎓。
1951年秋天,到1952年初🧙♀️,和1956年秋天和1957年初🧑,那時候他已經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擔任所長的工作了。他還在數學研究所組織典型群討論班🕊,後來指示我把這個工作繼續做下去。當時他在清華講課一共寫了六章,我跟著又寫了六章,總共12章👨🏿🎨,主要大部分的內容,討論典型群,所以在63年就以典型群書出版了。另外他在清華講初等數論的講義是他在昆明的講初等數論的講義,後來又在數學研究所又講了一次,後來數論導引前六章,那個稿子就是昆明的稿子,在清華又講了一遍。後來在數學所講👂🏽,後來續寫了一些,後來出版了他數論導引的書。《典型群》這個書,我就想說一下🍙,在國內影響是很大的,很快就絕版了,但是讀者很需要,我知道的有一個學校🥷🏻,一個不太大的學校。那裏有幾位教授👨🏽💼,他們想要念這個書,找不到這個書怎麽辦呢🧟?就用掃描,掃描到蠟紙上再印出來,印了好幾冊✊,不是賣的書,非賣品,不知道多少冊,可見大家很需要⤴️,想方設法的把它弄到。現在科學出版社🚴,我們院的華羅庚重點實驗室已經編製出版了《華羅庚文集》這些書都在裏面👩🏻🦼,我想這件事情一定很受到讀者的歡迎的🤌🏻。
今年是華老師誕生100周年,逝世25周年,我想出版華羅庚老師的文集應該是對他很好的紀念,謝謝大家。
[主持人]:1950年,當時陸啟鏗院士是中山大學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聽了華老在中山大學的學術報告後,他找到了華先生,要做他的學生,跟他做研究🍳👨🏻🍼,並把自己的文章呈交給華老🎴🛗。1950年陸先生畢業留校,51年華老把他從中山大學調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從其陸啟鏗院士成了華老的學生。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下面我們有請陸啟鏗先生做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大家歡迎。
[陸啟鏗]:“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這不是我的提法。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東京大學講壇上倒下去的第二天,聯邦德國在波恩的馬普數學研究所通告牌上✶,根據所長Hirzebruch的指示,掛上了華羅庚的照片,並且把聯邦德國一家主要報紙的有關報道剪貼在其下面。報道說🦹🏽♂️,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去世。這是德國人對他的評價🦺。
當時我正在那個所訪問,我想有不少數學家的成就並不亞於華羅庚,為什麽那個報紙把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稱號給了華羅庚呢🏖?我想這大概他們認為,華裔數學家的學術成就多數在國外🌐,很多人定居在國外,加入外國籍,唯獨華羅庚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便沒有猶豫,沒有觀望,毅然攜全家從美國繞道回國,把40歲以後的後半生,完全貢獻於新中國的數學科學事業。正如美國《科學》雜誌期刊上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篇文章所說:“他🕠,就是華羅庚👶🏻,形成了中國的數學。他與祖國共患難,同甘苦𓀛,贏得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崇敬”✬📆。
上述《科學》的文章還說🟣,他就是華羅庚,在中國人民的地位🧑🦲,有如愛因斯坦之在美國。我想這並不是說華羅庚的科學成就堪與愛因斯坦相比🤝。但是在美國大多數人民並不知道相對論是什麽東西👩🏽💼,但是他們為愛因斯坦的人格魅力所感動。中國的廣大人民也一樣,他們為華羅庚拖著病殘之軀👴🏽,走遍中國,到工廠🤸♂️,礦山、油田🙍🏽、農村,深入群眾,為的是祖國建設盡自己的力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精神所感動。
我曾經訪問過六七個國家,那裏的華僑對華羅庚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的🙋。1980年,我跟著華老到香港參加東南亞數學會會議😍,到了那天起,香港各個大報紙每天都登華羅庚的消息。有一次通俗性的演講,會場爆滿🎥,大多數聽眾也只能從電視上來看,香港的著名人士雖然不是數學家,也都請他,不做數學的人,也請他,宴請華老為榮。
下面的一張照片就是香港的船王宴請華羅庚,我也跟著沾光了👩👧。不但外國的數學家和我談話時♠️,都知道華羅庚✣,就是有些不以數學為專業的科學家🌰,也知道中國有個華羅庚👳🏿♂️。這個照片就是1980年參加東南亞數學雙年會🧑🏿💼,這是陳省身,這是船王🧛🏼,這是華老🤟🏼,這是我和谷超豪🧑🏽🎨。
華羅庚在國際數學界有很高的聲譽🎲🐤,198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是第一個國內獲得美國院士的人😽。這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人民日報》登載這個消息的時候🧑🦽➡️,報道只有一小豆腐塊那麽大,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地方👩🏿🦲。同時同一版登在頭條半欄篇幅報告我國解放後到美國留學得到第一個博士學位。我很生氣,因此組織了數學所的老同誌,在友誼賓館請華羅庚吃飯☞,表示祝賀。這個是照片,是吃飯的時候🚥,那都是我們自己掏錢,不能報銷,就是請華老吃飯。
上面說過,華羅庚在國外有很大的聲望,我作為他的學生跟助手,每次邀請國外專家訪問的時候,必先征求他的意見,得到批準之後,才以他的名義出邀請,否則以我的無名之輩邀請就很困難了。國外邀請我去訪問,恐怕也是沖著華老和我的原因🪩。伍鴻熙在78年到數學所講學時,在醫院中見到華羅庚,領導接見時他不在場⛹🏻🏊🏽,由專人拍攝的照片沒有華老,就不要了🧑🏻🦽➡️。丘成桐與肖蔭堂79年到數學所講學時,華羅庚在英文訪問,所有只有他們和我的合影,華老不在📕。以後許多國內外著名數學家來訪問數學所🪛,如普林斯頓研究所所長Wolf💸👣,馬普數學研究所所長HirzebruchABorel,Grauer雖然也見到華羅庚🪲,但是沒有留下照片,他照片很少。他們有些人見到華老了,法國高等研究所所長Kuiper等來訪🕑,都沒有見到華老,原因都是在國外。下面是一張華老1981年在杭州劉莊主持的國際多副便函數杭州會議的照片,很難得🌯。這是和德國⛹🏻👳🏼♂️、美國,很多人都去了✭🤜🏼。
1985年,我在德國正等著華老訪問日本之後到德國接受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的稱號時,他在講壇上倒下去了🐹👷♂️。國外的報紙是這樣評論的,“正如一個將軍在戰場上倒下一樣的光榮”。華老從一開始便註意在數學研究所建立一個優良的學風🧑💻,我自1951年有幸成為華老的學生,那時候中國很落後,在七十年代跟他交流,那時候比較黑白👌🏻,這是新華社的一個記者照的。華老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他最初叫我報告R.Fueter寫的模函數論,我都是事先戰戰兢兢小心準備,每一個細節都演算過,以防他問起來♐️。縱然如此,他還問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經常吊在黑板上,十分狼狽。
開始的時候我很不好受,面子上很難過,後來我覺得訓練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什麽是嚴謹與嚴密,以及把一個復雜的定理證明🚵🏿♀️,分析為各個要素並找出關鍵的所在。就是在這本書中🤶🏼,我發現了其中有些頁有黃土斑斑的汙點。我問華老為什麽書那麽臟,他說西南聯大躲空襲的時候,在防空洞看書,一個炸彈掉下來,把防空洞炸塌,連人帶書埋在土裏🫴,他在飛機轟炸的時候還能專心看書🙅♂️,那種雷打不動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動。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陸先生。在華老的眾多弟子中🧑🏽💼,越民義教授是與華老接觸較多的學生之一🎈,下面我們有請越民義先生跟我們講華老的二三事🦹♀️,他報告的題目是回憶華羅庚老師二三事。歡迎。
[越民義]:很抱歉沒有講稿✋🏽🤳🏿,通知我來講華先生的幾件事情🧑🏼🚀,我就想,盡管這些事情是小事🫱🏿🧷,但是對於我終身各方面有很深的影響,我講一講華先生在工作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我覺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1953年🧑🏼🎓🧎🏻♀️➡️、52年,當時匈牙利一個數學家到中國來訪問🦣,當時報告結束後,一個中國的數學家提出了一個不等式。瑞利說他沒做出來,後來瑞利把這個不等式寫在黑板上,讓我去做。當時我參加了🏬,因為當時數學所人很少,沒有幾個人🤜🏼,我看到不等式,但是我沒放在心上。華先生把這個不等式給做了,然後把他寫的關於不等式的證明稿子,有一個恒定式🥡,把手稿交給我🏑,問我有沒有錯。我看了以後,沒有看出錯誤👩🦳。其實在我心裏想☄️,華先生解決問題不會有錯。所以我就把華先生手稿交給瑞利了,說這個證明沒錯📗。華先生是星期六的時候給我的,到第二天,星期天我們出去玩去了,後來星期日的晚上華先生就問我,他說那個證明是錯的,我沒看出來。
後來星期天晚上🎯,華先生花了一個晚上,把這個證明寫出來了,給了一個正確的證明。當時華先生很不高興,他就說你把錯誤的證明給了瑞利🫡,讓外國人看你們中國人什麽水平🧚🏽♂️,他說你丟臉不丟臉啊🎅🏻。後來這個事情就把我叫去🥾,說這是影響國家的名聲的事情。我說這個事情一方面我本人沒做出來🕘,後來這個證明華先生證明錯了👷🏽♀️。當時我想第一條,我能力很差,證明這個是錯的我沒看出來,第二,我對工作不負責任🕢,華先生交給我看,我沒仔細看,我工作很不負責任🧘🏿。第三,這個事情不是一個小的事情,因為你要給外國人➖,對中國數學家是有影響的事情0️⃣☄️,所以我想這件事情,對我影響很深。這件事情在我心裏面,以後工作裏面🙇🏿♀️,我就註意,到底這個東西有沒有錯,那個東西我根本沒有認真看,所以這件事情盡管是小事情🙍♂️,但是工作的態度各方面給我很大的教訓,對我影響很深,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情就是華先生講初等數論。他把一篇文章給我了🕵🏿♂️,文章給我之後,他讓我寫講義,他星期一的時候講課,我寫了,寫了之後,星期一的時候我交給他🧎🎖。他一去講課一看,寫的不成樣子,沒法講了。當時聽眾很多,有二三十個人,華先生當時很生氣,就把稿子扔在地上,他說我這個沒法子講。當時我算是助研🧎🏻♀️➡️,是講師。他把講稿都扔在地上了,我很生氣❕,當時就不幹了✧。華先生到下午把我找去,他把講義簡化,從裏面挑出幾個東西出來🤸🏿,這麽安排🏄🏼♂️。這個文章讓人家一看就很清楚,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中間那一段單獨很多東西挑出來🦻🏿。我一看果然🧓🏽,如果這麽寫出文章來🦜,就很清楚。這個事情給我很大教訓,我以後寫東西🌝,都要讓人看起來很清楚⇒🚕。文章寫出來一看順理成章,看起來沒什麽困難🧑🏽🍳,實際上花了他很大的功夫。我講華先生給我一個,教我這麽寫文章,這也是很大的教訓,影響也很深🌘。一直到現在🌔,我馬上90歲了,但是我現在寫東西很註意👊🏽,這就表現出來,讓讀者很容易接受,這對我影響很深🤙🏽。
第三件事情是講課。一般講課講得不清楚,怎麽把課組織好。我聽華先生的課確實講得好,他把很復雜的東西一條條解說🙆♂️🚴🏼,講得順理成章,很清楚,而且能把重點突出來,給我很深的印象。我們做一些工作😂,我跟著華先生,我也搞了好幾年了🤐,但是我聽華先生講,我感覺我很多地方不足沒有發現⛄️,應該好好的學習,所以我一直到現在要讀書要學習👲🏽🧚♂️,寫的東西也好🪙,我都要看看👩,我是不是真正理解這個東西。
華先生這個人對感情非常重⛲️。我們兩個人去參加一個老先生的遺體告別👨🦰,北大的教授🏦。當時已經告別了🧖🏻,我同華先生去了,華先生他在前面走,我在後面,出來的時候🔶,我們一起走,繞著一圈就出來了👩🦲。我看見華先生當時滿臉的眼淚,很傷心的👭🏼。華先生作為老師,對他學生的感情𓀐,我覺得非常深厚,讓我自己感到我對人是不是有這種感情。我講這些事情是我親身體會,我感覺華先生有很多很多優點,因為這幾件事情對我影響很深刻🥅🥩,讓我講講和華先生交往🙇🏼🐓,我就講這些,感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越先生🏙,1956年華羅庚先生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主任,華先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籌備工作中,為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成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院士來為我們做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華老與中國計算機事業的誕生》🤬,大家歡迎。
[李國傑]🏂:各位老前輩,各位來賓🤏🏽,上午好,剛剛主席已經介紹了👸🏻,大家都知道華羅庚是一個最偉大的數學家,但是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對於中國計算機事業誕生🎨,華老是一個奠基人和主要的創始人。在我們計算所成立50周年的時候😊,我們出了一本書✂️,我的導師夏培肅寫了一篇文章——《華羅庚與中國計算技術》。我是代夏培肅院士來給大家講一下。
早在1947年和1948年🏌🏽♀️,華羅庚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院♓️🥇,不是普林斯頓大學🤵🏻♂️,就是高級研究院,這個研究院並不屬於普林斯頓大學。華羅庚在數學上的造詣和成就受到馮·諾依曼的贊賞🍴。他讓華羅庚參觀了他的實驗室,並且和華羅庚討論了有關學術的問題,華羅庚心裏開始盤算著回國以後在中國開展電子計算機的工作,華羅庚1950年2月回國的,他下決心回國🤴🏿,而且還動員留學生回國,他的家成為動員留學生回國的一個場所,華羅庚回國途中就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這封信在留學生中間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我的導師夏先生當時在英國留學🪲,他讀的這個信以後十分感動,也增強了學成回國的決心🪴。
華羅庚回國以後,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在華羅庚領導下的數學研究所開展了純數學的研究,還開展了理論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華羅庚念念不忘在中國要開展電子計算機的研究,華羅庚不愧是一位有遠見的科學家,在當時很多人還不知道計算機為何物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計算機是科學發展新的生長點,並且積極的倡導和組織了這方面的工作。
1952年🕴🏻🧑🏻🔬,全國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華羅庚在意昂体育平台的電機系物色了三個人去研究計算機🤏🏻🥮,有一個就是夏老師🧜♂️,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的科研小組🧒🏿🔝,這麽說中國計算機的歷史是1952年就開始了。這個計算機小組在華羅庚的領導下,逐漸的成長壯大,成為了一個具有活力和有能力承擔重擔的小組。1956年春,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國家製定了我國科學12年的遠景規劃,計算技術屬於被規劃之列,華羅庚擔任了計算技術規劃組的組長👱🏽♂️,這次規劃對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起步確定了正確的原則👦🏼,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有利的指導思想🏋🏻。我最近也在做,後來把規劃拿來看一下,那時候關於計算機技術裏面文字並不長🤣,估計兩三百字🕵🏻,但是那段話很有遠見🧑🏭,不僅講了造計算機🔂🚇,而且要搞機器翻譯💇🏿♂️,這都是後來很多年以後的事情☆。
作為計算技術規劃組組長,華羅庚在這次規劃中發揮了很好的領導作用🧺,規劃組的成員有26名各方面的專家,他們對一些重大的問題意見有分歧,另外還有擔任顧問蘇聯專家,華羅庚在規劃過程中,他組織專家從而很好的完成了規劃任務👨✈️,規劃組曾經討論過很多十分關鍵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發展我國計算機技術,首先依靠蘇聯還是依靠我們自己🙌🙋🏿。當時蘇聯認為中國研究計算機的條件還不成熟🥨,最好送一支隊伍到蘇聯去,在蘇聯的幫助下研究計算機,連人帶計算機一起帶回來🖖🏼。華羅庚聽了大家討論以後,最後思想統一了🥟,我們應該立足於國內🔋,送出去的只是少數人,在國內可以比較快的培養更多的大批的專家人員👩🏻🎤,所以在國內研究計算機👩⚖️😮💨,可以更好的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計算機設計隊伍,計算機工業生產隊伍,計算機應用隊伍和管理隊伍👱♀️。
第二🕵🏼♀️,如何在國內開展計算機。當時有很多人主張,很多單位同時開展研究,遍地開花了👇。後來華羅庚提出了“先集中後分散”這六個字🧽,得到了規劃自大多數人的支持。這個意見成為製定規劃的一個原則,這一點我覺得到現在還有益處。這個做法還是應該學習當年的經驗🫶🏽,先集中後分散。計算技術的規劃🧢,從1954年4月開始6月,其中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先集中🧔♀️,後分散,再一個是引進蘇聯先進技術👷🏽♂️👩🏽🏭。
第三,大力培養新生力量。華羅庚在規劃過程中表現出的領導才能和正確的鮮明的立場💁♂️,使得規劃組的成員十分欽佩👩🏽🏫,領導部門征求對未來的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的意見時🎧,大家都認為🤶🏿,很合適。華羅庚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籌備組的工作,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計算研究所的籌備上,他千方百計落實各方面的任務🧚⚖️,1956年5月19號🙆♀️,他組織了籌備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籌備委員會從此開始工作,關於研究所的房子問題,華羅庚為了使大樓能早日建成,煞費苦心,親自組織了各種方案,對大樓的施工他也抓得很緊。1956年夏天,華羅庚親自抓訓練班的工作,計算機訓練班和計算數學訓練班👂。1956年10月開學☂️,一共有142位學員🤷🏼。1956年至1957年派到蘇聯去的考察團,實習隊,研究生大學生陸續派出了。他們動身之前,華羅庚都親自給他們鼓勵。這是當時他們出國華羅庚到機場送行的照片。在研究所內🫱🏼,開展了規劃問題的研究,籌建了實驗室和實驗工廠,購買了儀器設備和資料,聘請了蘇聯專家,這些都是在華羅庚領導下舉行的,在他的號召下,馮康等自願的從數學所到計算技術研究所。他協調了各個單位之間的關系👴🏽,使研究所在籌備之間,成為團結奮進𓀅👩🏼🎨,熱氣騰騰的研究所,他準備為我國計算技術發揮更大作用的時候。
但是十分不幸的是,1957年他成為重點的批判對象,從此以後他沒有過問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事情了。但是他對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貢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李國傑院士。史濟懷教授當年也聽過華老的課💫,後來跟華老一起工作多年👨⚕️,對華老的教學思想非常了解的😺,下面我們有請史濟懷教授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深切懷念華羅庚教授,大家歡迎🦜。
[史濟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𓀋,今天是華羅庚教授逝世25周年的紀念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的教師們回憶起50多年前,華羅庚教授為創立科大數學系付出的辛勤勞動,都心存感激之情👨🦽。1958年為加速培養我國的尖端科學技術人才✊🏿,經黨中央批準🦸🏻♀️,由中國科學院創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成立,華羅庚教授被任命為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的系主任。他除了領導數學系的組建工作外,還親自為58級的學生講授高等數學課,他一直認為,數學是一個整體,人為地把基礎課一門一門分開來教不好💉🤼♀️,主張把技術課放在一起教,後來大家把這種教法稱為“一條龍教學法”💵。在華羅庚的總構思下😁,還設置了其他課程,作為一條龍的組成部分🫂,上哪些課,由誰來上👎🏿,都由華羅庚先生親自安排,例如高等數學由華先生和王元先生一起上,線代數由萬哲先上🦶🏽,概率論由陳希如上🦹♂️,真是名士薈萃,風格各異,受華羅庚教授的影響👩🏻🔬,1959年關找直先生,1960年吳文俊先生為數學系講課的時候,都采用了一條龍的教學法,他們各有各的特色,為數學系培養了眾多的傑出人才。
1961年4月,華羅庚先生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同時還兼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從此華羅庚先生工作重心從數學所轉移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62年華羅庚把他在數學所招收的研究生帶到科大來培養👳🏿♂️,他們成為科大數學系的第一批研究生,50年來,科大數學系取得的成績和華羅庚等老一輩數學家傾註的心血是分不開的🍟。華羅庚教授是國際一流的知名數學家🧒🏽,他的研究工作領域十分寬長,他在代數,數論👏🏽🤑,矩陣集合,多復變函數論等多個領域都做出了十分傑出的工作,對這些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學過復變函數論的人都知道,柯西積分公式在復變函數論中至關重要的。在多個復變數函數理論中,柯西積分公式要復雜得多🧏🏻♀️。多圓柱柯西積分公式是什麽樣子🧑🧒🧒,都不知道🧗🏼,人們一直不知道柯西積分公式是什麽樣子🥷🏿,到了1964年國外有人得到球上的柯西積分公式。他的專著《多復變函數論中的典型域調和分析》一書中,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其他深刻的工作↩️。這本書58年由科學出版社用中文出版,63年在英國數學會就把譯成英文的美國出版。
在研究工作方面🧑🏻🦯➡️,華先生經常教導學生們不要好高騖遠🧑🦱,要一步一個腳印,他經常告誡學生💁🏼♀️,做學問必須從123到N再到無窮,也就是說,你連一維的事都沒有搞清楚,就不要去搞2維3維的,等到2維3維搞清楚再搞N維的😉,N維搞清楚了再去做無窮論🐈,他的一本名著《從單位圓談起》,正是按這個線索來寫的,從單位圓盤上莫比烏斯變換談起,逐步展開👩🏻🦽➡️,延伸到偏微分方程👮🏻。廣義函數等好幾個領域。華羅庚教授1964和1981年先後在科大舉辦兩次綜合討論班。所謂綜合討論班就是不分學科,只要是有意義的數學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研究👆🏼💖。當然這樣的討論班只有大師級的人才能掌握。81年來參加討論班的不少是院士級的,華先生不僅要求解決問題,而且在方法上要越簡單越好🤙🏻,記得當時有一個問題,最後歸結到證明三角不等式🫱🏿,華先生仍然非常認真的讓大家把問題做到底➖,盡管這已經是中學數學知識範圍內的事了。
華先生是自學成才的傑出數學家,他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除了他天賦過人以外,刻苦努力🌰、勤奮異常是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1992年我在美國普渡大學訪問的時,當時遇到80高齡華羅庚教授當時在清華時的好朋友徐顯休教授,他向我講起了好幾件華羅庚青年時代的勤奮化學的事例🈺。他說華先生的第一篇投往國外的英文論文是他幫助修改的,因為華先生自學的🧑🧑🧒🧒,他第一次寫英文文章不太通順🧔🏼,但通過刻苦學習,不僅英文文章寫得很好,而且還能用德文發表文章❎。他表示非常欽佩👨🏻🦼。1937—1938年由中華文化基金會資助😉👨🏼🔬,華先生去英文劍橋大學留學🔈,師從當時國際知名的數學家哈代教授。徐先生說👦🏽,華先生到劍橋剛幾天,哈代就對華先生說,你的著作很多✤,完成一篇好的論文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同意的話,我想你一年以內可以完成博士學位,華先生回答說🫦,謝謝你的好意🎚,我只有兩年研究的時間👨🏽🏭,自然要多寫一些有價值的論文🦁,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縟節,太浪費時間了,哈氏聽了以後大感意外的說♌️,東方來的人🐐,不希罕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你還是第一個人🐜,所以華先生始終是一位沒有博士學位的大數學家,徐先生還告訴我💛,抗戰期間華先生來西南聯大教書,當時條件十分困難🙋🏼♀️,他們住在農家樓上,樓下飼養著豬狗牛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華先生能安之若素💥,在多方面做出了傑出的工作🏋🏻♀️。華先生的刻苦勤奮,由此可見一斑。
華羅庚教授熱愛自己的祖國🔻🙍🏼♀️,50年他放棄了在伊利諾依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毅然率領全家返回剛成立的新中國,雖然在以後的若幹年中他受過不少委屈,但是他仍然全身心的撲在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上,我們現在不能想象🥕,如果不是華羅庚先生當年回國🦝,中國現在的數論、代數、多復變這些領域將會是一個什麽樣子👩🏽🎓。
去年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科大數學系合作🚂,在科大成立了一個以華羅庚名字命名的華羅庚班,在08和09級各有30名學生,由科大的老師給他們講授基礎課🔐,四年級的時候他們將去數學院學習,這個班的學生采用滾動的方式💁♂️,每年調整一次,成績差的學生退出😐,補進成績優秀的學生,使這個班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成績也是最優秀的🔤,目前這個班的學生在華羅庚先生的鼓舞下,學習都非常刻苦♥️。我們相信🕗,在數學院和科大的老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華羅庚班一定能取得成功,我想這是對華羅庚先生最好的紀念。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