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仃的“焦墨山水”是當代藝壇一道著名的風景線。

張仃的早期作品吸收了許多民間繪畫的精華。

張仃的作品,隨性中有生活趣味。

1956年🤜🕵🏼♂️,張仃與畢加索在一起👨🏿✈️✮。

晚年的張仃🔪,仍然堅持寫生👃。
2010年2月21日🥸,著名藝術家、教育家,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仃先生辭世,享年93歲。張仃先生近80年的藝術生涯,每一個重要時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生前曾被譽為“一部活的現當代中國美術史”。日前,“風範長存——中國美術館藏張仃作品特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5年前🏑,中國美術館曾舉辦過張仃先生藝術成就展,張仃當時曾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133件作品,此次從中選出的一些代表作品🙍🏼♂️,也讓我們看到這位大藝術家的不同時期的創作歷程。
延安時期的“裝修專家”
張仃在漫畫🖱、年畫、壁畫、卡通🕦、水墨、焦墨🪑、書法等眾多門類均有卓越建樹🐕,堪稱一代美術大家。在張仃近80年的藝術生涯裏,每一個重要時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上世紀30年代,他以漫畫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進入延安以後,在裝飾設計方面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好評,詩人艾青曾經說🥵,張仃到哪裏,“摩登”就到哪裏🪽。1938年,21歲的張仃到延安🌘,毛澤東安排他在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為了讓作家們能有一個固定的場所進行交流,張仃將當地的窯洞就地改造,設計出了別具一格的作家俱樂部👩💼👩🦽。他把當地老百姓用的灰氈子、篩面用的籮、土布等土材料都運用到設計中,並帶領木匠親手製作。當作家們踏進裝飾一新的俱樂部時都感到驚訝👩👦:土布做的布藝沙發🍫;羊毛氈和木頭框做成的屏風😋;篩面用的籮做的壁燈——用現在的話講,堪稱“裝修專家”。
從國徽設計到《哪吒鬧海》
新中國成立時,他負責和參與開國大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美術設計工作,設計改造懷仁堂🧑🏻🎨、勤政殿,設計天安門廣場大會會場和新中國第一批紀念郵票🧑🏻⚕️。曾領導中央美院國徽設計小組參與國徽設計。1954年,他與李可染、羅銘先生發起的水墨畫寫生運動,倡導中國畫寫生🌜,開創了中國畫深入生活面對自然寫生作畫的一代新風🚘,從而成為中國當代山水藝術轉型的先行者之一。他還曾領導了著名的“首都機場壁畫”創作👷♂️,推動了中國壁畫藝術復興🧝🏻♀️。1978年,張仃任美術總設計,完成了動畫片《哪吒鬧海》🤹🏼♂️☃️,對中國的動漫及兒童繪畫讀物影響深遠🛍。最值得一提的是,張仃在晚年以焦墨寫生為突破口,歷經多年的探索,將焦墨這種中國古已有之的繪畫技法,拓展為一套獨立完整的藝術語言,以焦墨勾勒代替水墨暈染🧑🏽💼,把焦墨的局限化為純粹的極致👨🏻🦳,使焦墨山水在中國畫系統中斐然成章,開辟了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新空間與新境界🧔🏽♀️。
與畢加索的交情
在國內藝術界,張仃曾被稱為“唯一一位見過畢加索的在世藝術家”,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善意的調侃📀,卻也讓大家知道了一段有意思的東西方藝術界的交往。那是在1956年,張仃擔任法國國際博覽會中國館的總設計師,被邀參加我國派往法國的文化團。從小就崇拜畢加索揮灑不羈畫風的張仃🕵️♂️,也想借此機會去法國南部會見一下自己的偶像。就是那次會面,讓張仃有了和畢加索交流的機會。據說👨🏼⚖️,限於當時法語的翻譯水平🤢,兩人的談話並不多,但彼此卻能準確感受到對方想表達的意思。由於一直對東方藝術充滿著敬意🧜🏻,畢加索對待這次交流很認真。畢加索還很有意思,他的墻上掛了許多西班牙面具🥂,他們談到興奮時就戴上古怪的面具來與對方調侃🎿,氣氛很友善。離開時🥸,張仃送給畢加索一個齊白石的畫冊😩🧘🏿♂️,畢加索回送給張仃一本他自己的畫冊📢,並在畫冊上用漢字寫下“張仃”兩個字,還贈畫了一個和平鴿以表達敬意。
其實😭,張仃對於國內的現代藝術教學🌌,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在很早就將西方現代繪畫觀念同中國的民間藝術結合起來,創造出本土的現代風格。我們現在來看那部誕生於30多年前的動畫片《哪吒鬧海》🦖,仍然感覺到動畫造型不落伍,這都與張仃當年的現代藝術觀念分不開。(馬馳)
轉自 每日新報 201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