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侯學長出生於1935年,四川成都人🦸🏻,195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暖氣通風專業,1958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內蒙古建築設計院。1980年來到合肥,就職於安徽省建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1995年退休🍽,曾擔任院副總工程師🧛🏼♂️。
劉思雄學長出生於1934年,安徽蕪湖人,畢業於人才輩出的蕪湖一中,195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暖氣通風專業🥳,與王桂侯學長是同班同學。1958年畢業後,與王桂侯學長一起被分派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內蒙古建築學院任教,1980年回到合肥後,先後就職於科學島等離子體所、安徽省建設廳🍌、安徽省規劃院等🌵,從安徽省規劃院黨委書記職位上退休✊。

王桂侯學長(左)與劉思雄學長(右)
今年是王桂侯學長和劉思雄學長畢業61周年,61年彈指一揮間🤭,他們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耄耋老人,他們從同窗伴讀變成了相守夫妻,他們曾一起在血與火的年代中洗禮,也曾在火紅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奉獻,半個多世紀的攜手,每一縷白發都訴說著一個故事,每一道皺紋都能看見對方的影子……
書香門第的“知二代”,圓夢清華
王桂侯學長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輩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我的伯父王國輔,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我的父親王國樹是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的學生,後留學美國康乃爾大學,我的叔父王季岡留學比利時學習航空,我的姑父張東泉也是清華學堂畢業,後留學美國💆🏿♀️,與孫立人將軍是同學,所以我從小就受到父輩們的影響📑,對清華‘並不陌生’,後來高考我就選擇了清華0️⃣,也算是圓了我的清華夢”。

1953年王桂侯學長入學照片
說到從成都去北京上大學,王桂侯學長激動的說🟦:“太難了,交通特別不方便,我記得我是和當時考上北京各大學的同學一起出發的,我們先是坐敞篷汽車從成都到寶雞🥒,將近8天才到寶雞,然後趕往西安,從西安坐火車再到北京🤐,真是跋山涉水,風雨兼程”。
“到了清華園🧙🏼♀️,我就拿著姑母臨行前給我的一封信,去意昂体育平台的圖書館找陳竹隱先生💂🏽♀️,她是朱自清先生的夫人,和我母親🤚、姑母是成都女子師範學院的同學⛱,我在清華的五年學習生涯,一直受到陳先生的照顧,至今都非常感謝她,懷念她”🚵🏻♂️💊。
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後💂🏼♀️,王桂侯學長學習更加刻苦🫱🏽,依然是一個學霸。“大學五年🧑🏼🎄,我們一共學習了33門功課🉐,我只有一門功課是3分(5分製),平均分是4.5分,畢業時獲得了優秀畢業生的榮譽”,王桂侯學長一臉驕傲的說,“好成績的取得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那時候我擔任團支部組織委員🚣🏽♀️,所以常常要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如果熄燈後就到路燈下甚至在廁所裏做習題”😕。
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的意義不平凡
1958年,王桂侯學長和劉思雄學長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我是真正的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我,畢業以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報效祖國👨🦯,回報人民👷🏽♂️,所以畢業後我選擇服從祖國的安排,到邊疆去,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後來我們就一起被分配到了呼和浩特🦝,她進了內蒙古建築設計院,我進了內蒙古建築學院當老師”,劉思雄學長回憶道💸👮🏽。

王桂侯學長與劉思雄學長的畢業證
在內蒙古🏋🏼,一待就是19年,直到劉思雄學長因為胃部手術(胃被切除五分之四),實在沒有辦法堅持🎦🛑,才選擇回到安徽省🔹,幾經周折最後穩定在合肥🧘🏽♀️。
回想起曾經奮鬥的青春歲月,王桂侯學長感嘆道🔎:“我在母校學習到的最重要的一條工作和生活經驗就是‘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別人,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我在工作中⏪,每一個項目都力求做到最好🙋🏽♂️,審查圖紙盡量不漏掉任何一個細節,25本的工作筆記就是最好的證明”♑️🕵🏻♂️。
劉思雄學長在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目光裏充滿了堅定,“我的一生工作了37年,由於身體原因👇🏿👳🏿♂️,沒有完成清華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標,我先後在7家單位工作,工作很平凡,既沒有高官厚祿🤦🏽♂️,也沒有什麽豐功偉績,但我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無愧於祖國對我的培養”。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80後”清華人依然在路上
王桂侯學長信奉的人生格言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酷愛讀書的王桂侯學長現在每天還會在書房裏讀書,各國名著王桂侯學長都是信口拈來🏌🏼。退休以後🧗🏻♂️,王桂侯學長擁有了大量的時間👳🏿♂️👩🏼💼,她又愛上了旅行,“國內除了西北、新疆、西藏沒有去過,其他省的一些著名景點我都去過🎼,我每年還會出國遊🟫,目前已經走遍了五大洲——亞🤖、非、歐🚈、美🤏🏽、澳的30多個國家”。王桂侯學長旅行喜歡自己做攻略,每天回到酒店會把當天的照片進行簡單的整理🧑🏽🔬、並且會撰寫一個簡單的遊記提要,等到回國後再進行詳細的寫作。

王桂侯學長旅遊時所拍照片
今年83歲的王桂侯學長🤣,目前正在寫一本小冊子《塵世浮生》🐠,主要介紹自己家世🧍♂️、親人👧🏼、成長故事以及文集和遊記👩🏿🍳,這本相當於回憶錄的小冊子🧈,承載著王桂侯學長最幸福🪳、美好的回憶。時光清淺🐥,歲月靜好,“80後”的王桂侯學長依然在路上🧔。
訪談的最後🏷🤛🏻,劉思雄學長告訴我們,“我們班當時有50人,走到最後的只有‘2對’,我們就是其中的1對”🌅,說著話,王桂侯學長笑著看著他,仿佛在看曾經的那個少年。有一個細節讓我感動非常😀,我發現王桂侯學長說話的音量比一般的老人大很多,原來是因為劉思雄學長的聽力不好,所以王桂侯學長在日常生活中練就了一個“鐵肺”。

王桂侯學長與劉思雄學長合影
相濡以沫👮🏼,相伴到老,假如你在人群中看不見我👨🏼⚖️,那我就站在高處讓你看見,假如你在年老時聽不見我,那我就提高音量讓你聽見,沒有海誓山盟,只有相守共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