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 2008年11月15日

龍永圖對話神舟一號到五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右一)
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空間技術專家👨🏭,擔任“神舟”一號到五號飛船總設計師🏋🏽🙅🏻♀️,“神舟”六號🐕🦺、七號飛船總設計師顧問🐈⬛👨🏿🦳。
195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院系調整後於1957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戚發軔傾其五十余年心血投身於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曾歷任過“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東方紅二號”衛星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風雲二號”衛星氣象工程副總設計師🫱🏼,“東方紅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烽火”一號衛星通信工程總設計師等。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問天🐬,是今年繼北京奧運會之後,舉世關註的又一焦點,當三位航天英雄奏響飛天路上的壯麗凱歌踏出返回艙艙門時🧑🏽⚕️,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在三位英雄的成功與榮耀背後,凝聚著我國幾代航天人多年奮鬥的艱辛,他們是推動“神舟”前行的幕後英雄,戚發軔作為“神舟”七號飛船總設計師顧問,就是其中一位。
關註過央視“神七”問天直播節目的觀眾可能對這位滿頭銀發、面容和藹的老者並不陌生,當時擔任演播室嘉賓的戚發軔曾細致的為觀眾講解了關於航天飛船的情況,主持人白巖松恭敬的稱呼他為“戚老”。時隔不久,10月10日上午😖,戚發軔應邀來到《論道》現場🔸,參加關於“理性飛天夢”節目的錄製🔛,記者也因此得以走近采訪這位已經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嘔心瀝血了五十余年的老者,並且恭敬的稱呼他一聲“戚老”。
兒時的夢想
距離節目開始錄製前的近一小時,戚老來到現場,他是為了參加這天上午節目的錄製在前一天晚上專程從酒泉趕回來的。化妝間裏🍙,準備停當的戚老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周圍的工作人員正為節目的錄製進行著最後的準備工作,戚老在這樣稍顯嘈雜的環境裏,沉靜的陷入了對兒時的回憶。那是一段遙遠的🧗,沉重卻催人奮進的記憶。
戚發軔,1933年出生於遼寧省復縣,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在東北地區利用前清廢帝溥儀建立了一個偽滿洲國🔬,進而在這裏實行了前後長達十數年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身為亡國奴的壓迫和屈辱。幼年時期的戚發軔在侵略者的奴化教育下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當時對身份的認知在於只知道自己是滿洲國人,是這裏的二等公民。1938年,5歲的戚發軔隨家人遷居至大連,在這裏繼續著他的亡國奴生活🦸🏽♂️,直至1945年蘇軍解放大連🧙,從此戚發軔才真正知道原來自己是中國人👨🏿🔧。這一時期的苦難生活使年幼的心靈懵懂中感受到受日本侵略者統治的屈辱,所以當少年戚發軔在目睹了美軍的轟炸機前來轟炸時,日本的飛機因為達不到美軍轟炸機的高度竟然無力阻攔的情景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於是,1952年高中畢業的戚發軔報考大學時選擇了航空專業𓀑,戚老說他這一生一共就填報過這麽一次誌願🧙🏻♂️,而他的三個誌願選項都填報的航空專業。當時正值全國院系調整🫸🏽,全部航空系都集中在北京,戚發軔先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後轉入北京航空學院,在當時求學環境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為了兒時的夢想🏊♀️,他毅然堅持將學業念完🐄🤷🏿♀️。
與神舟結緣
1957年,大學畢業的戚發軔沒有按照最初的設想去造飛機🏈,而是被分配到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為研製導彈🚠、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雖然距離夢想有些偏差🙎🏽,戚發軔還是欣然服從了分配,決定從這裏開啟事業的第一步。但是說到導彈研究,對於甚至連導彈都沒有見過的戚發軔他們而言完全是一個陌生領域,於是時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親自執起教鞭從《導彈概論》開始向這些門外漢講授導彈的專業知識。
我國第一枚導彈的研製是從仿造蘇聯提供的教學和科研彈開始的,年輕的戚發軔也參與其中👨🦼,但是當研製工作進行到最後階段時,中蘇之間開始了關於意識形態領域的大論戰🚶🏻➡️,赫魯曉夫下令全面停止對中國的援助,撤走全部蘇聯專家,研製工作陷入了困境😦。但是在這段艱難的歲月中,包括戚發軔在內的我國航天人迎難而上🤘,最終用蘇聯專家認為會爆炸的中國自己生產的國產燃料成功的發射了中國航天人自己製造出來第一枚仿製導彈⛹🏻♂️,人們將它命名為“東風一號”。此後,戚發軔又先後參與研製了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導彈👳🏼♀️,原子彈與導彈“兩彈結合”試驗以及我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結構和總體設計👨🏼🔧。
當戚發軔在火箭研製領域愈來愈得心應手時,1968年2月,專門負責衛星研製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當時負責衛星總體工作的孫家棟“點將”,與另外17人一起(人稱“航天十八勇士”),經聶榮臻元帥親自批準調入研究院,成為自行研製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之一。從這時起🗾,戚發軔的工作正式從火箭研製轉向衛星研製,這一年🚆,戚發軔三十五歲。隨著我國把重點轉向資源👷🏻♀️、氣象♨️、通訊💐、返回式衛星的研製,戚發軔先後擔任東方紅二號衛星,東方紅三號衛星等多顆衛星的總設計師👩🏻🔧。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戚發軔被任命為其中的核心工程“神舟”號飛船的總設計師,這一年,他五十九歲。擔任飛船總設計師意味著已近花甲之年的戚發軔需要再次開辟新領域,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戚發軔依然選擇服從分配🤲,挑起了這副重擔👩🏿🚀,從此結下了與“神舟”號十六年的不解之緣。
生命高於一切
在演播室門前的走廊上👨🏼⚖️,戚老與龍永圖部長迎面而遇🙋🏽♂️,短暫的寒暄過後,龍永圖部長提醒即將參加節目的戚老領口的扣子沒有扣上👳🏿♂️,戚老憨然一笑著說:“我經常不註意衣服上的細節📂。”隨即又一臉嚴肅的說🖌:“航天工程可不能這樣,細節決定成敗。”
曾經遭遇的挫折至今仍然刻骨銘心🏜🧚🏼♂️,那是1994年🐿,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研製過程中發生的事故🎢。衛星臨發射前要從基地轉走,正在測試間聽匯報的戚發軔突然看到紅光一閃接著聽到巨大的爆炸聲🧜🏼♂️,他意識到是衛星出事了📍🧗🏿♀️。衛星爆炸的威力掀掉了整個廠房蓋🔍🧀,還造成人員傷亡🙆🏽♀️,這次事故使戚發軔永生難忘,在此後的航天工程中,時刻提醒航天人堅守“生命高於一切”的信條。
在戚發軔半個多世紀的航天生涯中🌜,他經歷了許多個“我國第一”,我國第一枚仿製導彈,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導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等等🛡。在一次次成功創造航天歷史背後,凝聚的是幾代航天人無數次的探索與試驗,不僅是巨大的物質消耗👰🏿,更承擔著航天人的心血甚至是生命,所以對於他們而言🪇,每一次的發射都是失敗不起。
在被問到對哪次“神舟”號發射最難忘時,戚老說這要算得上“神舟”一號,當時是幾個老頭帶著一群年輕人𓀋,許多人懷疑這樣一個團隊難以完成任務👝,對於第一次執行任務的戚發軔來說👅,心中也是充滿了未知。雖然心中是惴惴的不確定👛,發射的結果卻是讓人滿意的,在隨後幾次飛船發射中愈發充滿自信🆗👵。在擔任“神舟”號總設計師的第十一個年頭,七十歲的戚發軔帶領著我國航天人成功的將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實現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如今他已經可以放心的將總設計師的重擔交付給年輕一代的航天人去承擔。
夢想的傳承
化妝間裏,當主持人同戚老進行節目錄製前的最後溝通時稱戚老“中國載人航天之父”,戚老馬上糾正說,他不贊同這種說法,航天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事業,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不能將取得的成就歸功與某一個人。當年錢學森給他們上課時講過“航天不是靠一個人,要靠一大堆人”。
經歷過祖國的災難和動蕩的老一輩航天人對祖國懷有一種深沉的熱愛,就是這種愛🤳🏼,激勵著他們無論在多麽艱難的環境中都要執著的投身於我國航天事業的建設👩🏼🏫。戚老說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批留洋科學家爭相回國實現航天報國理想,無論條件多麽艱苦也不減工作的熱情。即使在文革時期政治上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依然能夠堅持從事科學研究🚙🔬,即使是在九十年代經濟轉型時期身處“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的尷尬境地🤹🏽♂️,依然從未動搖。就是這樣的愛國熱情成為幾代航天人壯大祖國航天事業的夢想代代傳承的不竭動力🎏。
為了實現幾代人的飛天夢想,戚發軔忙碌於“神舟”五號的研製工作🧜🏽♂️,很少有時間與家人相處🧖♂️,在得知妻子身患肺癌晚期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也因為工作繁忙不能時刻呆在妻子身邊。當“神舟”五號終於順利完成發射任務返回地面的時候,他的妻子已經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在成功的榮譽背後留下的是對妻子永遠的遺憾。所以戚老常說,“神舟”五號發射的時候是他最難過的時候,因為將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是他與妻子的共同心願🌒,當這個願望終於實現的時候,妻子卻不能與他一同見證🔝✢。
如今🫐,戚老已愈古稀之年,他將航天事業的廣闊空間留給年輕一代航天人去暢遊⛈,自己更多的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為我國培養航天事業後繼人才,將老一代傳承下來的發揚壯大祖國航天事業的夢想代代傳承下去𓀓。
相關鏈接:
神舟飛船系列回眸🧽:
神舟一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舟二號:是中國發射的第二艘實驗飛船,它也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航天飛船,飛船的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部分組成。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零分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舟三號📸:是中國發射的第三艘無人實驗飛船🍅,這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舟四號💆🏼♀️:是中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淩晨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第二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首次宇航員出艙活動。
發射時間: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