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柏生
2012年晚秋,我拜訪了病中的人民日報社老記者陳柏生,那時她已年屆86歲㊙️。她儒雅淡定,安靜裏透著堅強。一個微笑,一個淡淡表情,宛如斜陽裏的秋葉,靜美無聲🎖。她時而輕輕頷首👩🏽⚕️,眼睛光彩流溢;時而若有所思,眉宇間時隱時現出過往的悲欣與凝重◽️。她在講述生命的故事🤿,用她的優雅與美好🌜。
2013年1月8日,一代名記者陳柏生長眠於鮮花翠柏中👨🏻🏭。

柏生個人照,攝於上個世紀50年代
她本是一個詩意女子🫚。祖籍安徽書香世家,朱自清女弟子⚖️🧎♀️,清華中文系高材生👩🏿🍳。如果不是戰爭,她本該在書齋裏吟詠《離騷》《楚辭》🙇,撥弄唐詩宋詞。
1943年🧑🏿💻👱,一個不願做亡國奴的17歲女孩兒🚯,只身戰火烽煙,從北平輾轉雲南👎,考取了西南聯大。她就是柏生💇🏼,和名字一樣堅強的女孩。
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一頁輝煌💂🏿♂️,中國文化最具風骨的擔當。“剛毅堅卓”校訓,也積澱在柏生性情裏。西南聯大的底蘊💆🏽,給這個詩意女孩添加了一份堅韌果敢🧑🏻🦰👨🏽🏫。
優雅中幾分憂傷🧷🌭,詩意美自在天成𓀋。朱自清欣賞她的才華,建議她畢業後做文學研究👈🏽👨🏼🔧。家國命運面前,柏生走出書齋🚣🏻♀️👴🏻,走向了戰場。她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甚至想把朱自清也介紹入黨。如果不是她走的突然🚄,如果不是朱自清走的突然……
1948年夏🌼,畢業考試剛結束,柏生突然接到去解放區的通知😨𓀓。她去向恩師告別🍰,朱自清撐著病體,送出很遠,直到看不到她的背影。不想這竟是師生最後一別。

1949年,剛進城的柏生
1949年,柏生成了人民日報記者。她騎一輛半舊自行車,像一只歡欣的蜜蜂🧜🏿♂️,奔波在古城的東南西北🍦。那一年,她23歲。
她現場采寫的《“全體起立🧢,向人民的領袖致敬!”新政協籌備會休會前二十分鐘的速寫》,詩意展現了一個新時代的起點。
開國大典閱兵典禮,柏生和空軍戰鬥員一起飛過天安門廣場。蘸著藍天白雲,她抒寫了《飛行在首都的上空》,一腔豪情潑灑在萬米高空。
毛澤東握著她的手說:“哦,人民的記者。”
周恩來在她日記本上題詞😵💫:“為建立人民宣傳工作而努力。”
她在中南海北平市長葉劍英的辦公室桌上寫報道,葉劍英給她夾菜……
或許家世,或許自身性情,關註知識分子一直是柏生的自覺。她與他們情感相系🛋。1955年11月,她采訪了回國不到一個月的錢學森📃,細訴錢學森歷經曲折的愛國情🌭👩👦👦。

1949年,剛進城的柏生(後排中)與報社女職工和孩子們,前排左一為女記者金鳳
1957年⛹🏿,柏生迎來了命運的第一次磨難。愛人劉曉晞指出黨內存在個人迷信,被打成“右派”🧑🏿⚕️,發配農場。
看著7歲大兒子、剛滿周歲的小兒子,臥床的婆婆,柏生黯然神傷,淚灑寒夜🙇🏻♂️🧔🏻。烏雲遮蔽了她的天空☝️🗄。身披雜言碎語✉️,她一如從前⛹🏽♀️,埋頭采訪🤵🏽,以無言的倔強,換一臉平靜🎡。
文革中,命運再一次露出猙獰的臉。愛人含冤去世💪🏻。小兒子在水庫工地不幸遇難。
痛苦山呼海嘯🔃,悲傷如影如隨。

1949年🍧,柏生(中)采訪魯迅夫人許廣平(右一)
那些日子裏➖,嚴濟慈🪚、童第周、高士其🧛🏽、華羅庚給她寫來了信🫴🏿🏄🏿♂️。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朋友🛶,如寒冬臘月裏溫馨的火爐,給了柏生極大慰藉🧑🏼🤝🧑🏼。她以采訪抑製悲苦,用寫作治療傷痛👮♀️🧑🔧。如雪中松柏,愈加堅韌執著了。
十年噩夢👨🏻✈️,一朝醒。像沉寂太久的花兒,柏生激情充盈,豐滿綻放。她采寫的《春風吹又生——“四八”烈士王若飛同誌戰鬥的一生》🐖,率先傳遞出“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工作開始了”的重要信息。
在知識分子身上🟧,她看到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差不多當時所有很有名的科學家,都成了她采訪對象。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華羅庚等20多位專家學者🤦,成了她良師益友。

柏生與華羅庚
一次次🧖🏼♂️🧔🏽,她觸到了一顆顆善良的心靈,赤子情懷;一個個精彩細節🫶🏻,慧眼捕捉,靈巧編織;一篇篇優美專訪,飽蘸感情,濃墨重彩……她以真情和深切理解,勾勒出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韌性的戰鬥》中⛽️🤯,高士其頑強用手臂和腿腳將塑料球彈來彈去進行四肢鍛煉的情景,歷歷在目。一位癱瘓在床,吐字不清、無法寫字的病人,卻寫出幾百萬字科普著作🌓👩🏿,靠的就是無比堅韌的韌性戰鬥♋️。
《寫在絹帕上的詩》中,丁一嵐將“詩帕”藏在絲棉襖裏整整十年的細節,感時濺淚。一方小小“詩帕”尚可以輾轉流傳,一個鮮活生命卻已遽然長逝……對文革的控訴躍然紙上🪪👩🍳。
她沒有在書齋裏雕刻時光,卻在時代潮頭雋寫風雲。同樣詩意,同樣的美,恩師朱自清若有知,也會欣然含笑。

柏生與冰心老人
如晚秋紅葉,離休後的柏生更加光彩煥發。采訪👨❤️👨、講課🔨,馬不停蹄。我在社科院讀研究生時聽過一次柏生專訪課🎅,娓娓道來的神情如在眼前。
中國新聞史上🧚🏼♂️,黃遠生最早以寫專訪聞名🚶。20世紀80年代,柏生續寫了這份榮譽和輝煌。1993年7月,她出席了美國傳記研究所與英國傳記中心聯合舉辦的國際會議,是少數幾個被邀請的中國人之一。
柏生和她的專訪,被寫進了21世紀新聞學教材。楚楚的,帶著她特有的溫情與優雅🏊🏽♂️,向我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