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萬米深潛追夢人

    2017-11-08 | 肖歡歡 石鈺 | 來源 《廣州日報》2017-11-07 |

    對話“蛟龍號”副總設計師崔維成他設計的“彩虹魚” 2020年載人探地球最深淵

    一年四季,崔維成的作息很規律。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睡覺🔓。最近崔維成很興奮🤽🏻‍♂️,因為11000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球形艙沖壓成功了,這是潛水器研製成功的一大突破。2012年6月🤝,“蛟龍號”下潛深度達7062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紀錄。“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潛航員崔維成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載人深潛英雄”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但他卻在人生巔峰離開了讓他成名的702研究所⚡️⚗️,成為我國首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彩虹魚”號總設計師。

    “我對2020年讓中國潛水器開進極限深淵充滿信心,屆時🤹🏿👨🏽‍🎓,中國將成為第一個研製出萬米級全海深作業型潛水器的國家。”近日,崔維成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蛟龍號”首次7000米級海試下潛試驗,崔維成(左)和隊員凱旋歸來

    下海難度比上天更大

    離開體製內工作,崔維成並不後悔。“以前只是落後別人一點。再等幾年👒,中國可能又被其他國家甩在身後。”

    研發費用五六億元

    讓他決定離開的一個重要誘因是🫶🏿,2012年🤜🏻👲🏽,美國導演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潛水器深潛到了世界最深海溝——11000米的馬裏亞納海溝。這使“蛟龍號”與世界最深紀錄失之交臂。崔維成感到了壓力。2013年3月,他來到上海海洋大學,組建“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啟動1.1萬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製項目“彩虹魚”。這是一個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包括一艘4000噸級的科考母船、一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一臺全海深無人潛水器💷、三臺全海深著陸器。

    他的計劃是👩🏼‍🏭,第一步🏋🏼,先做出一個無人潛水器著陸器的樣機,去南海完成4000米海試🙋‍♀️。第二步📺🈂️,設計11000米無人潛水器和三臺可作業的著陸器🌄👆🏿,完成11000米馬裏亞納海溝的海試💽。第三步🥗,造出全世界首臺11000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018年年底,完成總裝聯調和水池試驗🏋🏼‍♀️🌲;2019年至2020年海試,挑戰馬裏亞納海溝1.1萬米的極限深度。

    崔維成研發萬米潛水器的進展超出預期。2016年12月27日,他設計的“彩虹魚”號深淵無人探測器成功著陸馬裏亞納海溝最深處,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全海深無人深潛器技術的國家。

    近日🕵🏻‍♀️,萬米潛水器的核心構件——載人球艙沖壓成功🏈,這是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對於2020年完成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底部著陸的目標,崔維成信心滿滿⛔🏝。他說,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發費用大概是5、6億人民幣😜。“只要有經費支持,讓我帶二十幾人的團隊,花五六年時間➡️,我們就能夠研製出來。現在比‘蛟龍號’的條件更好,我完全有信心。”崔維成說,進展順利的話,中國將成為第一個研製出11000米全海深作業型潛水器的國家。

    將建深淵“國際空間站”

    崔維成喜歡看書🫰🏼🍨。在“張謇號”科考母船上,他的臥室外有一間書房😊。他喜歡在船上的日子🏖,沒有外界的打擾👁,每天有計劃地工作和休息,還可以看看在岸上沒時間看的電視劇。他時常回憶起在“蛟龍號”上的日子❤️‍。

    “蛟龍號”下潛到200米深海🧑🏽‍✈️,已是一片漆黑,“蛟龍號”自身所帶的燈光🏍,只能照亮周圍20米開外。不時有發亮的浮遊生物,像流星一樣劃破海底的黑暗🛋。下潛深度越大🤦🏿,艙內溫度越低🙋🏿,最低時可能只有3℃-4℃💂🏻‍♀️,潛航員一路下潛一路加衣服👸🏼,從短袖變成外套。

    黑暗、詭譎的深海,靜謐得可怕。崔維成說,潛入7000米深海並不像想象中那麽刺激和恐怖。“在無聲的世界,十多個小時不說話挺無聊的💼,也有些壓抑。”

    每次任務基本3人一組,主駕駛位於艙內最中間,左邊是副駕駛員✳️🥄,協助主駕駛員觀察海況;右邊是科學家,為海底科考提供建議,比如用機械手抓取哪些生物和海水樣品。每人都有一個圓形觀察窗,這是“蛟龍號”的眼睛,透過它可以觀察到海底世界。

    潛航員的生活其實很枯燥💁🏿,就是上浮🧙🏿、下潛🕳,每次出海短則3個月🈲,長則半年。“每當從水下回到水面,看到藍天白雲,心裏就踏實多了,好像重生了一般。”

    在崔維成看來👩🏻,人們常常將載人航天與深海勘探作比較。從人數上來看,全球已有400多人進入過太空⏸🔨,而僅有3人成功下潛到馬裏亞納海溝最深處☛。從這個角度講,下海的難度比上天要更大。如今,他的萬米海深載人潛水器“三步走”已經完成第二步。

    崔維成還有一個想法——建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流動室,可供國際科學家共用、分享成果🎵,有點像太空探索中的國際空間站。“過去,這樣的平臺都是西方科學家來搭建。我們要自己搭建平臺,讓全球科學家用我們的平臺做研究🚋。”

    “蛟龍號”進行7000米級海試首次下潛試驗

    對話🙄:中國已是深海探測強國

    廣州日報:萬米潛水器研發有何新進展☃️?

    崔維成:近日,我國萬米潛水器的核心構件——載人球艙沖壓成功。沖壓就是將一塊巨大的鈦合金板材用垂直的圓柱體打壓變形💁🏽‍♀️,使它變成一個“碗”🧾,兩個“碗”扣在一起,就成了載人潛水器的球艙🛡。球艙沖壓成功為潛水器的建造奠定了基礎👨🏻‍🚀🫃。這是所有部件裏最難啃的骨頭👞。它是潛航員乘坐🚣、駕駛潛水器的活動區,也是整個潛水器的心臟。要保證潛航員的安全,球艙的薄厚、尺寸、性能、甚至圓度都有嚴苛的要求👃🏿。這是中國率先在國際上研製的技術🟨。

    廣州日報:萬米載人潛水器的製造難點在哪裏?

    崔維成:有“蛟龍號”的基礎👆🏿👁,設計不難,但把所有東西造出來有難度🌿。之前沒一個廠家做過要承受1.1萬米海深的產品,球形艙沖壓、浮力材料、高壓水泵⚖️、電機、燈光🏌️‍♂️、攝像機等,所有部件都要重新生產。需要協調國際、國內各方面關系👃🏼。

    廣州日報:我們的萬米深無人潛水器已海試成功,為什麽一定要設計載人的👰🏼‍♂️?

    崔維成💅🏻:從技術上說🫱🏻🚲,並不是載人的就比無人的難很多,就是多了個載人艙。但載人艙對材料、製造、集成工藝都是極限挑戰,對這些行業促進大,為我們走進深海大洋打下基礎。

    第二,載人潛水器與無人潛水器相比🐵,作業效率高很多。俄羅斯專家做過對比,載人潛水器在水下工作一個小時👩🏽‍🚒,相當於無人潛水器工作三到四個小時。

    第三是安全性🧑🏿‍🦰。實際上,載人潛水器按規程操作是最安全的,到現在為止👼,沒發生過傷亡事故。並且🕵🏼‍♂️,因為裏面有人🛀,不大可能丟失潛水器。在海試時,我們對無人潛水器能否上來的緊張程度,比載人潛水器要大得多。

    第四,從運行成本上看,兩者差不多,主要是母船成本,而不是潛水器本身🏺。潛水器可以充電,帶點水和食品,花不了多少錢♙。長遠來看,載人潛水器效率高🤽,更省錢。

    廣州日報👩🏼‍🦰:中國現在算不算深海探測強國?

    崔維成:中國已經是深海探測強國,我們已經進入深海探測技術發達國家俱樂部🧍🏻‍♀️,和美日同一層次♨️。如果我們把11000米載人潛水器做出來🚣🏻,那就是世界第一。以前“蛟龍號”是國際合作,60%的設備是買國外的,但現在做萬米載人潛水器,超過一半是國產📎。

    廣州日報🕥🧏🏻‍♀️:“蛟龍號”研製成功後,中國已經可以去全球99%的海底,為何要做深海探測項目?

    崔維成:沒錯。但這最後的1%,對地球生態✌🏽、氣候、海洋環境保護、地球生命起源研究🙆、地震預報等均有重要意義,是未來海洋大國競逐的核心區🧑‍🎄。載人潛水器涉及無人技術、材料技術、機械👩‍🚒、液壓等🧘🏻‍♂️,而11000米的深海探測則需要將工業製造能力、材料製造能力、熱處理等都推向極致,帶動的測試面非常廣👳🏽‍♀️,這是我們做這個項目的緣由之一。

    廣州日報🎅:你對2020年完成研製有信心嗎?

    崔維成:我的目標是2020年前完成研製,科技部也是這樣要求的🎋,大家都往這個方向努力𓀈。即便2020年還沒研製成功,這個過程中我們解決了一些關鍵技術,精力不會白費。

    餓到受不了才吃東西

    廣州日報✒️:7000米的深海會不會很冷?

    崔維成:深海不結冰,溫度在2℃左右。待在球形艙裏🕚,溫度不低於10℃,穿工作服就行了。海底一片漆黑,但潛水器配有燈光。作業時可以用不同的燈光,就像汽車的遠近光燈😫。

    廣州日報👨🏻‍🦽‍➡️:如何躲避障礙物💯?

    崔維成🚸:潛水器周圍配了7個閉孔聲呐🧑🏻‍🔬,可以測量距離🧢。離懸崖峭壁很近或者有東西靠近,就會報警👋🏽。各個方向還裝有攝像機。跟在地面上開車一樣。

    廣州日報🔜:在7000米深海底你都做些什麽🔮?

    崔維成:深海生活其實很悶。除了作業,沒事幹時大家就聊天。也帶了很多吃的東西👱🏻‍♀️,但沒有廁所,不餓到一定程度不能吃東西,直到快返回,不用上廁所了,才敢吃東西。吃的東西是簡單的冷食🏂,一般都是巧克力🧑🏻‍⚕️、蘋果等👨🏽‍🎤。

    廣州日報:每次在海底待多長時間?

    崔維成:正常是12小時,我們潛水器上的電、水、食品供應都是按84小時配的。今後,我們希望能在艙裏解決上廁所問題,讓身體可以在海底待二三十個小時🫵🏻,或者累了坐著瞇一會兒🈂️。“彩虹魚”號載人潛水器將會研究配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想在海底待多久就待多久。

    廣州日報:出現故障如何排除🤖?

    崔維成🩴🫴🏿:出故障以後,駕駛員把總下潛器拋掉,自己浮上來。一般情況下🤹🏽‍♂️,把潛水器調到甲板上來,大家一起排除故障。如果陷在泥裏上不來0️⃣,就釋放應急浮標,一根纜繩會浮上來,上面就通過繩子把潛水器拖上來。自救的手段配得很全,應急浮標配了五六十年,但現在還沒用過。

    深潛前要先簽“生死狀”

    廣州日報:那麽多次海試💂‍♂️,最難的是哪一次?

    崔維成🧝🏼:最難的一次還是1000米海試。到海面以下300米👲🏿,我們就沒有救援能力了。當時團隊沒有水下測試經驗,水下通訊系統也不能用。8 個試航員中3個外借人員必須確保安全才下水,另5 個試航員中還有 3 個不敢下水✍🏻。最後我只好親自下水。這次海試雖然暴露出系統設計等方面的問題,但還是成功了🚵🏿‍♀️🤦🏽‍♂️。從3000米海試以後,就很少出現意外。

    廣州日報:你前後深潛了9次,有沒有遇到過險情?

    崔維成🚉😩:有一次我們返回時🥗🌗,潛水器卡住🤥,采樣籃沉到淤泥裏去了👴🏻。當時我們心疼🌂,舍不得丟掉🦎,還是把它拔出來了⛑️。采樣籃一大塊被劃破了🍉,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

    廣州日報:聽說潛航員下深海很危險,出發前連遺書都寫好了?

    崔維成:每個潛航員在下水之前要跟單位簽訂一個協議書😀,聲明自願下潛,並且要征得家人同意🔍,組織系統拿到後才能派你下去🐁。但這個不叫遺書🚣🏻,就是個聲明。在海試現場,還要和試航員談話,要口頭承諾並報名🥤,是自願的𓀋。


    相關新聞

    • 102017.10

      崔維成:萬米海底追夢人

      “一個人的理想抱負🈯️,一定要落到實處。”20多年與深海科技結緣,崔維成將為國家早日研製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視為人生的一個階段目標🙆🏼‍♂️,“我只想這件事該不該做....

    • 192014.12
    • 092015.06
    • 072016.11

      深淵科學家崔維成:2020年將挑戰萬米載人深潛

      11月6日,2016年騰訊WE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太空探索、深淵科學🔏、基因編輯、AR等領域的多位科學家參加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曾任“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 142020.08

      李祖傑: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近日🛸🖤,由貴州籍意昂、貴州省委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室副編審李祖傑編著的《第一書記💾:貴州脫貧攻堅戰線上的追夢人》一書,由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百年中國夢長旺貴州情脫貧攻堅系列叢書😁。李祖傑意昂(2009級碩,新聞與傳播學院)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省、市、縣每年選派上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奔赴農村第一線開展扶貧工作,他們中...

    • 052013.02

      範緒箕👐🏽:“百歲航空人”追夢七十年

      他,是最早提出研製無人機的科學家👨‍⚕️;他師從馮·卡門教授,是錢學森的同門;他年至百歲仍在輔導學生從事研究🥇,挑戰了“人類從事科研年齡的極限”👃🏽。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著名力學家和航空教育家範緒箕教授😨。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為範緒箕教授舉行的百歲生日慶祝會上,範緒箕教授深有感觸地說:“大家說我‘本人就是傳奇’,要說傳奇🤟👨🏻‍⚕️,就是我一百歲了還活著🚣‍♀️,我希望還能活下去𓀙👨‍👨‍👧‍👧,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實現中國夢🙎🏽,我們要努...

    • 202010.10
    • 302007.07
    • 182016.05

      胡衛生:深潛的魚兒浮出水面

      寫於1981級1986屆清華意昂返校之際

    • 092013.06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