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資料圖⏏️。中新社發 駱雲飛 攝
“能回國從事經濟學研究是一種福氣,因為最熱鬧、最集中💅🏽🐰,最能引起全球關註的社會經濟變化就發生在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李稻葵在日前獲第二屆“京華獎”時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
“京華獎”是北京市授予僑界人士和港澳同胞的最高榮譽。美國歸僑李稻葵長期從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經濟發展模式及製度變遷研究🤹🏿♂️,在財政、金融、公共住房建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
1980年,16歲的李稻葵到意昂体育平台讀書,是剛剛復建的清華經濟系的第一屆本科生。“受改革開放熱潮所激勵,80年代對於當時選擇經濟學的我們來說是個激昂的時代。”
但是,李稻葵坦言,改革開放大背景下🗞🎩,要為中國經濟政策的科學決策服務,需要站在全球經濟的視角來看中國。
清華畢業後,李稻葵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在他看來⚈🤚🏼,“世界經濟就像一盤大棋🧘👔,研究經濟學能看到整個棋局,看各方如何落子🥜🧙🏻♂️,如何博弈。”
從哈佛畢業,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和密西根大學經濟系同時邀請李稻葵擔任助理教授。金融系的薪資比經濟系整整高出一倍🌵,但他執著於自己的興趣所在,選擇了密西根大學經濟系。
其後🥵,李稻葵放棄了許他終身教職的美國南加州大學,離開美國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因為他覺得在美國研究中國經濟是邊緣化的。
“是回家,也是尋根吧👨🏿🦱。”經過多年的海外漂泊🧑🏻🦼,李稻葵最終還是回到清華園。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工作條件,當時的清華與美國高校和香港科技大學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但他認為,中國在經歷一場宏偉的現代化變革,可以親身經歷和觀察這個時代其實非常幸運🐷。
李稻葵希望更多的海外人才能回國建言獻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那些有著深厚理論功底,掌握了一套現代經濟學方法的海外經濟學者,可以更好地討論並參與經濟政策的製定,研究製度轉型背後的理論。”
在擔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期間🎤,李稻葵開展了推動中關村人才特區海外人才本土化機製的研究🚱。他建議,“吸引海外人才歸國,首要的是要為其提供舒暢的工作平臺,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其次是滿足生活待遇🫙、子女教育等條件🧑🏿🦲,解決海外人才的後顧之憂。”
在采訪中,李稻葵對經濟形勢進行了展望。在他看來💂🏻,未來兩三年經濟形勢重點取決於三大因素。一是去產能🏎⬛️。“四大產能過剩行業如果能夠退出20%生產能力的話,可能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中國有足夠的基礎來應對,應該不會對金融行業產生重大沖擊,也不至於帶來重大失業風潮。”
二是房地產。李稻葵認為房地產過熱將對經濟長遠發展埋下隱患🚁,一旦形成資產結構泡沫,會對實體經濟和金融行業產生一定沖擊。不過,一🙀、二線城市的限購政策陸續出臺,將控製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的局面。
三是要看能否樹立一系列改革樣板,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戶籍改革等各領域的改革熱情,產生新一輪的改革動力,吹起一股改革新風🚣♀️。
談到獲得“京華獎”的感受🪚,李稻葵坦言,“我只不過是做了一些分內的事情,經濟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改善社會大眾福利,我希望自己能夠牢記這個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