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座談會在商務印書館舉行🚴♂️。這套歷經15年🌹,涵蓋72卷冊的《錢鐘書手稿集》終成完璧——
錢鐘書外文筆記手稿

《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書影資料圖片
24日,《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座談會在商務印書館舉行。錢鐘書是我國享譽海內外的當代著名學者和作家,一生酷愛讀書,數十年的學術生涯留下了數量驚人的讀書筆記。這些筆記體現了錢鐘書竭盡畢生精力讀書🐞、思考、做學問的學者人格,也是他留給後世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
2000年🧑🏽🎨,錢鐘書夫人、文學家楊絳與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將錢鐘書的全部讀書筆記匯編為《錢鐘書手稿集》💋,分《容安館劄記》《中文筆記》《外文筆記》三個部分😭。《容安館劄記》(全3冊)、《中文筆記》(全20冊)已先後於2003年和2011年出版。《外文筆記》的篇幅相當於前兩部分的總和,是現存錢鐘書讀書筆記中分量最重🤌🏼、內容最豐富、價值最可觀的部分,約計35000頁,共211個筆記本💾,涉及7種西方語言,題材包括哲學、語言學、文學作品等眾多領域。《外文筆記》在編纂過程中,由外國專家根據原稿的形製、書寫時間👠、內容📸🧑🏼✈️,分為6輯。第一輯於2014年4月出版。2015年底《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全48冊,附一冊)全部出齊。與此同時🦽,這套歷經15年,涵蓋72卷冊的《錢鐘書手稿集》也終成完璧🚲。
完美再現手稿風貌
許多人說,錢鐘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麽“神”。正如楊絳所言🕘,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很多,也不易遺忘。
錢鐘書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讀書時養成的👨🏿🚒。因為圖書館的圖書不外借,到那裏去讀書🙆🏿♂️,只準攜帶筆記本和鉛筆,書上不準留下任何痕跡,只能邊讀邊記。從此,錢鐘書讀書做筆記成了習慣。他的讀書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這些筆記用鐵箱、木箱、紙箱甚至麻袋來裝💬。錢鐘書去世後👔,讀書筆記由楊絳精心保管,並進行了清點和整理👼。錢鐘書年輕時就是攻讀和講授外國文學的,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國文學的閱讀和研究🐝,寫下了大量的筆記,其中積累了很多材料和理念🚪,更有將古今中外的書籍互相比較參證,融會貫通所獲得的心得,總想有朝一日能夠整理條貫,用英文寫一部論外國文學的著作🏥,但始終未能如願。對他來說🧑🚀,這些筆記或許“沒用了”,但楊絳始終認為🖊:“他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的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事實上🥂,《外文筆記》不僅是錢鐘書讀書治學的重要資料👩🎓🪇,也是至今罕見的保存完整的現代學術大師治學研究方面的珍貴史料。《外文筆記》數十年被錢鐘書、楊絳夫婦寶於篋內,後又悉數捐藏於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其真實面目得見者極少,這次影印出版對學術界的意義不言自明👉🏿😫。
心血凝成的文化橋梁
錢鐘書年輕時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後,就肆意讀書💁♀️。他對英國文學研究已有基礎,又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同時也攻讀德國文學、意大利文學的歷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細讀,並勤勤謹謹地做筆記。這樣,他又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的文學基礎。因此,《外文筆記》是《錢鐘書手稿集》中分量最重的部分。這部使用了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七種西方語言,涉及4000余種外文圖書、期刊的筆記💂🏻♂️,體現了錢鐘書深厚的學術修養🍚,也體現了老一輩學者對學術研究純粹而執著的熱忱🎼。因為錢鐘書的筆記常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很難編排🛞。2012年,楊絳請來通曉多國語言且在此之前曾為《外文筆記》做過初步整理的德國漢學家莫芝宜佳和她的丈夫莫律祺,共同承擔起編纂《外文筆記》這項艱巨的任務。
讀到《外文筆記》的專家學者,無不被錢鐘書的學問深深打動,對筆記中體現的厚積薄發🤭、關註細節的治學方法予以極高的評價。莫芝宜佳認為👳🏼♀️:“錢先生與他的歐洲同行一樣對古代文學史和當代文學史都感興趣。不同的是🚝,他尤其對比較文學情有獨鐘⛸,要以西方文學為‘鏡鑒’。而且,因為錢先生在中國文學和歐洲文學兩方面的知識都很淵博,所以其學識深遠,就是西方學者也很難比得上。”學者陸谷孫說:“錢鐘書的《外文筆記》可算是大學問家讀書時第一手的‘實時’(real-time)觀感記錄,其中有些或許已經寫入《管錐編》等著作,更多的可能來不及整理而散落至今🧏🏿♂️,不為人知。應該說,出版錢先生的《外文筆記》對後學愛書和讀書方法方面的啟示,也是巨大的👩🏻🚒🕶。”《外文筆記》的出版,是傳承愛讀書、好讀書精神的起點,是激勵後輩學者不斷探索鉆研的鞭策👨👨👧👧。
《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的出版🧒🏽,還將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貢獻出積極的力量。莫芝宜佳稱贊它“像一座‘萬裏長橋’,把中國與世界聯系在一起”👌🏼。《外文筆記》這部由前輩學者的智慧和心血凝結而成的文化橋梁🌳,必將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