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陳來🦹🏽‍♂️💷:讀書的意義

2019-02-22 | 意昂体育平台國學院院長 陳來 | 來源 《人民日報》2019-02-19 |

歷經幾千年的文化陶養,讀書已經成為多數讀書人的“生活方式”。修身的首要一條就是讀書,讀書在於明理🌩。如果從中國思想史來看,讀書跟“學習”有密切關系,“學習”和“讀書”很早以前就成為中國文化中備受關註的問題,有關的討論也就變成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傳統。

哲學家對讀書的理解,往往不是關註讀書的種類,或是讀書的方法🧑🏿‍🚀,而是關註讀書的意義。從哲學的觀點來看,讀書的意義,不僅要從個體的知識需要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讀書作為人類歷史性活動的實踐來理解,從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需要來理解。文字和書寫的發明,其重要性在於👨🏽‍🦲,從此人類的經驗可以超越面對面的授受而廣泛傳遞。於是😚👨🏼‍⚕️,書成為記載人類經驗的載體👱🏿‍♂️,閱讀、書寫成為人類經驗、知識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積、傳承🧒🏻🎏、增長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傳薪火”🍇,知識與智慧的薪火相傳,端賴於書寫的文字,於是讀書成為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中國古人早就重視讀書。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學習者的一生、讀書人的一生。“韋編三絕”“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孔子熱愛讀書🤦🏻‍♂️、勤奮讀書的生動寫照🤸🏼💂🏿‍♀️。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而“儒”最廣義的所指,就是“讀書人”。讀書人在中國傳統社會裏受到高度尊敬,是中華文明崇尚讀書的一種表現,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色。

雖然讀書也曾被一些人當作求取功名🪥、財富的階梯💫,但應看到🧙‍♀️,歷經幾千年的文化陶養,讀書已成為多數讀書人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讀書本身就成為目的,成為享受。中國文化史上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恐怕指的就是讀書之樂吧🧛🏼!顏回是孔子唯一認定的“好學”的弟子📺,所以👨🏿‍🎤,至少讀書是這種孔顏之“樂”的重要部分👨‍🦼‍➡️。在當代讀書人中,人文學者讀書大概最接近於以“無功利”的美學態度讀書,也比較接近以讀書為樂的古風⚠️。

現代人讀書無非兩種🏯,讀專業之書和讀非專業之書。有一種說法,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我以為,讀非專業的書,大可“好讀書✡️🤟🏻,不求甚解”;而讀專業的書👨‍👨‍👧,則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馬遷的話說,應該“好學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書要求不同的讀法🚢👤,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讀書習慣,沒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讀中國文化的經典🧙🏼,這裏我推薦宋代大儒朱熹的讀書訣:“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這裏講的主要是讀經典之書的方法,也就是把讀書作為修養自己心性的一種活動❄️。這雖然是古代哲學家的讀書觀和讀書法🐦,但同樣值得今人思考。

讀書與修身有著密切關系🦟,修身的首要一條就是讀書。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朱熹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存在分歧。理學認為要成聖賢既要讀書又要修身,脫離讀書去修身或脫離修身去讀書,都不可取💂🏼‍♂️;而心學則認為,要成聖賢,只要修身,增進心性修養就可以了,讀書是沒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為聖賢,是兩條辦法還是一條辦法,就構成了從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現在看來🦸🏼‍♀️,光讀書並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質,但如果不讀書,僅僅從事心性修養,那麽道德發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為如果對社會、人以及人際關系的認識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礎上,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而要達到理性的自覺和明澈🧑🏻‍🍼🥦,就離不開讀書。

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生理的軀體,而是人的各種行為的綜合載體。修身實際上是指如何使一個人的身體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但是👨‍🦼‍➡️,這個提法本身尚未進入心理層面🗽,比如𓀆,一個人雖然行為上服從了🏊🏿,但心裏未必認可◼️。所以,在儒學經典《大學》裏,又強調“正心誠意”,意即行為背後的動機也應與行為遵守的規範相一致🤤。這樣👷‍♀️,一個人的行為和人格就比較穩定,“修身”也就從外在的行為進入到內在的道德心理層面👩🏿‍🔧。正心修身還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壞性的情緒排除掉😤,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中,如果我們能學會動中求靜,則對社會以及我們個人的身心都有益處。“養德養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緒,都是從人有一個“小我”開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𓀙,危害性的情緒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養👮🏼‍♂️、人格完善和自己的發展融為一體。讀書也是一種練功,是一個收心去雜念的過程。要讀書,就要凝神靜慮,致心一處。有些人光讀些“大全”“技巧”之類的實用書籍,這是生存的需要🎒,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在一個註重人格全面發展的社會中🍚,只讀那些能賺錢的書,畢竟是淺薄的。人們應該多讀一些對人類的生命處境加以關懷和思考的書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學作品👳‍♂️。

如果從中國思想史來看,讀書跟“學習”亦有密切關系🥼。中國思想有一個特點🧑🏻‍🦰👨🏼‍🍼,就是“學習”和“讀書”很早以前就成為中國文化中備受關註的問題,相關討論也就變成中國思想史的一個傳統。《論語》一上來就講“學而時習之”😰,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為孔子的思想體系,如果從倫理道德觀念來講,“仁”是最主要的🦶🏻👰🏻,但若從整體上來講,從後來的學術發展的爭論來講🤸🏽,其核心觀念則是“學”。雖然孔子時代的“學”是“六藝”✩,但也得承認,在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傳統是重視讀書🚑、重視學習的。孔子堪稱好學的典範,他最重視🪶、評價最高的一個德行就是“好學”⛅️。孔子說,忠信的人很多🐡,十裏之地就能找到忠信的人,但是要想找到一個好學之人🪜,卻並不容易。整個“論語體系”裏,孔子把“好學”當成一個非常難得的德行。從這個角度來講,孔子應該是我們學習文化的一個奠基人,這麽說並不誇張🦸🏽‍♂️。

到了宋代,重視讀書和學習的文化得到加強。朱子的出現把孔子的傳統大大加強了,因為朱子講“格物致知”🫴🏿,“格物”歸根結底就是讀書🔻。從整體上來講,朱子學這個龐大的體系,有一個基本的背景📱🎅,就是學習。朱子的哲學就是為學習的精神、學習的必要性、在學習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個哲學論證🙋🏽。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中,從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調是強調學習🥘、強調讀書👕🕺🏼。

今天要建構學習型社會🧂,就不能不追溯到我們自己的學習文化和讀書傳統。在這方面我們有先天的優勢。其實在民間也是一樣,明清以來🤕😔,“讀書人”在基層社會裏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讀書人,所以“讀書”和“讀書人”在中國文化中很受重視。

我註意到📼,好的傳記作品能對年輕人起到興起👴🏼、立誌的作用。很多前輩學者往往從讀優秀傳記中受益,這一點給我們帶來啟發👨🏻‍🔬📻。馮友蘭先生是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據他自己講♘😧,青年時對他影響特別大的是富蘭克林的自傳——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總之🎰,回過頭來看🤛,這些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不僅僅因為他們讀了大量的經典著作——經典著作當然是他們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東西,但在另一方面👩🏽‍🎓🌬,確立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是那些特別能夠激勵他們🗾、對他們有興起之功🤽🏼‍♀️,尤其是對青年人非常有益的優秀人物的傳記🍻↩️。出版界可以多關註一下這個現象,不僅僅把中外經典圖書印出來給大家閱讀,還要把那些激發今人為遠大理想而奮鬥的典型人物介紹出來,優秀傳記作品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

此外,需要發掘經典閱讀的實踐形式👪。現在提倡“經典重讀”“書香社會”🌕,這些追求非常好🐷,但不能局限在書齋裏讀書。經典閱讀的方式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我認識一批四五十歲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讀傳統經典,比如他們自己編選了一本王陽明的書信小冊子🙌,加上一點簡單註釋🤌🏼,就開始讀,然後把心得體會發布出來,一起討論交流,而且還強調學以致用。這些人中有的人在經營企業,是很忙碌的😊,卻仍然發奮讀書,而且讀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養👥。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留心觀察,還可以註意到這個時代湧現出來的更多的讀書方式🧓,這方面是我們以往關註不夠的🥞,卻應納入到“經典重讀”的思考裏邊來👂🏽。


相關新聞

  • 192018.11

    陳來:給馮友蘭先生當助手瑣憶

    1985年我博士畢業以後,系裏就安排我給馮先生當助手💅,系裏安排是一年🤫,這一年算我的工作量。一年結束以後,馮先生說:“你還是接著給我做助手吧”。我說:“....

  • 182010.05
  • 192023.04

    馮友蘭:一個“中國特色”的哲學家如何思考世界

    20世紀80年代,陳來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時,曾師從張岱年和馮友蘭。幾年後🦙,博士畢業,他遵從系裏安排🚵🏿,為馮友蘭先生提供學術幫助。這工作一幹就是5年💔,直至1990年馮友蘭去世前☠️,陳來都常伴其左右🔞。最近,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在北京大學開啟首...

  • 052018.12

    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陳寅恪藏書故事

    在江西近代史上,很少有家族能與義寧陳氏“一門三代五傑”相提並論。從陳寶箴、陳三立到陳衡恪👈🏿、陳隆恪👨🏽‍⚕️😭、寅恪兄弟,陳氏家族譜寫了別樣的輝煌傳奇;從某種意義而....

  • 012018.11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10月30日晚,科學史家、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教授🤾🏻‍♀️、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題為“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的主題演講

  • 282010.10
  • 052024.03

    明體達用 固本興新——從一封新見信函看任繼愈的學術傳承與創新

    任繼愈(1916—2009),山東平原人🤳,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1941年研究生畢業於西南聯大,後任教於西南聯大🧈、北京大學。1964年至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此後任該所名譽所長🤭。1987年至2005年,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隨後任該館名譽館長直至逝世☑️🫷🏿。曾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等職。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老子繹讀》等,主要論著收入十卷本《...

  • 132016.06

    讀書為何,為何讀書

    在錢鍾書《外文筆記》前,我們可以真正體會一下“讀書”二字🧑🏻‍🚀。

  • 212021.04

    讀書與學畫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12016.06

    陳寅恪讀書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 不盡信書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誌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𓀄,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