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然並非天文學家,然而科學家的敏銳觀察力使她無意間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觀💆🏻♂️🧚🏿♀️: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後在東方出現的一顆慧星。】
讀科學家的傳記,我們固然對他們在某個科學領域作出的前所未有的發現及特殊貢獻感興趣,但是感動我們✍🏽、給人印象難忘的🧗,往往是一些別的東西⛲️💍,比如他們在選擇職業的思考🦶🏿,在研究過程中堅持的思維方式,他們在逆境中的淡定以及他們的人生哲學,等等🫕。這些,都是發人深思的,我想應當歸之為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吧⟹。
讀《何澤慧傳》(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孫漢城、劉曉、錢思進編著,該社同時出版《何澤慧文選與紀念文集》),我就有這種印象。掩卷之余,揮之不去的一個細節一直在眼前重現🧄:
那是“十年浩劫”的歲月🤸🏿♀️,何澤慧(1914~2011)和丈夫錢三強🌋,這一對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學家也難逃厄運,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扣上很多駭人聽聞的政治帽子,遭到批鬥🤦🏽,抄了家,三個孩子下鄉插隊……1969年冬,他們夫婦雙雙進了二機部在陜西合陽的五七幹校勞動👩🏽💼。書中寫道:錢三強什麽活兒都幹,養豬、施肥、鋤地、打場🦸🏻♀️,何澤慧身體老弱🙇🏼♀️,分配她看場、打鐘、看水的活兒。身處逆境的她心胸坦蕩🤺,處之泰然,不僅認真做好分配的活兒👩🏽🦳,這位科學家還在黃土高原上找到了探索宇宙的樂趣🏇🏻。
夜深人靜時,當其他人進入夢鄉,在荒涼的山梁上🙅🏿♂️,只有何澤慧一個人仰望著滿天星鬥。
她雖然並非天文學家👩🏻🦰,然而科學家的敏銳觀察力使她無意間捕捉到一次天文奇觀:這就是1970年3月20日前後在東方出現的一顆慧星。何澤慧懷著濃厚興趣逐日跟蹤觀測,用北鬥星座(可能是指大熊星座)和仙後座對這顆慧星進行定位,記下它的運動軌跡是橢圓形的🧝🏻♀️,初步判斷它是一顆長周期或者是不再回歸的慧星。何澤慧把她的“發現”悄悄告訴錢三強,錢三強也加入觀測行列,並在日記本上作了觀測記錄😤↖️。她還給農村插隊的孩子們寫信,孩子們也證實了母親的觀察👷♂️。多年後🧍🏻💅,何澤慧進一步證實,她當年觀測的這顆慧星是南非天文學家貝內特1969年12月28日用望遠鏡在離南天極僅24度位置發現的,命名為“貝內特”慧星,是20世紀最壯觀的大慧星之一🙆🏼♂️。
這件事發生在何澤慧身處逆境之時,體現了這位女科學家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寵辱不驚的高尚品格以及對科學探索的熱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生於1914年的何澤慧受家庭影響💬,立誌於獻身科學的宏大理想🕣,在當年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舉動,在那個歧視婦女⚜️👩🏽💻、纏足、童養媳仍然盛行的舊中國👧🏻,她以優異成績考上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一件女性解放的實例🔸,而且在她求學期間,清華物理系一些著名教授也有重男輕女的陳舊觀念🗳,對女生學物理持反對態度。為此何澤慧據理力爭💁♂️,終於說服了系主任,並以優異成績爭取到繼續學下去的權利🥬。這是何澤慧人生的第一個勝利,以實際行動爭取到男女平等的權利。
1938年🚗,24歲的何澤慧到德國留學📠,進入柏林高等工業學院技術物理系從事彈道研究🚐🖼。這個系對外保密,一般不接受外國人學習✡️。何澤慧找到系主任克裏茨教授,因為克裏茨曾在中國兵工總署工作過,當克裏茨拒絕何澤慧的請求時,她動情地說:“你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我們軍工署的顧問♢,幫我們打日本侵略者。我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這裏來學這個專業🧑🧒,你為什麽不收我呢💂🏼?”克裏茨無言可對🫵,終於被眼前的小女子的愛國熱忱打動了,何澤慧成了該系第一個外國留學生。
她之所以選擇彈道學專業,目的很明確☸️: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ℹ️。
何澤慧的科學生涯最光輝的一章,是她到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居裏實驗室🚵,與錢三強一道🧛♀️,發現鈾核的三分裂變和四分裂變現象,他們還解釋了反應機製,並預言裂片的質量分布。這些重大發現,由他們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約裏奧在巴黎國際快訊會議宣布,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物理學上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從此,三分裂和四分裂的現象為各國科學界所知🧑🏻⚕️。
何澤慧自1948年與錢三強一道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投入新中國的核物理研究和涉及兩彈一星的科研,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她始終是默默奉獻,從不張揚,直到暮年仍堅持工作,正如王大珩院士所言👨🦽:“春光明媚日初起👨🏻🍳,背著書包上班去👩🏿🦱🎉,尊詢大娘年幾許👨🦯,九十高齡有童趣。”永葆童心🤹♂️,終生奉獻,這也是何澤慧的人格魅力吧!
2003年9月20日,在科技日報社舉行的郭梅尼從事新聞工作50周年座談會上🤱🏼,我有幸見到89歲的何澤慧院士。
從她身上,我看到中國女性的偉大🙈、堅韌和自強不息8️⃣🦏,她和許多女科學家如林巧稚、謝希德、屠呦呦一樣🪺👨👦,不愧是中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