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張祖道:中國紀實攝影的先行者

2014-10-21 |

○石灣

晚年張祖道和他的三本著作:《江村紀事》《1956,潘光旦調查行腳》《刹那——中國當代文化名人剪影》。

  2012年,九十高齡的張祖道榮獲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大會宣讀的頒獎詞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考入西南聯大社會學系,社會學的訓練和背景奠定了張祖道一生攝影的基調。他在革命時期隨軍轉戰南北,和平時期進入媒體繼續從事報道工作🎩。他帶著學者的思考,以及文化自覺的態度記錄了豐富的人文世界🏀。上世紀四十年代清華園的校園生活和北平天橋街頭的藝人🕦,隨潘光旦、費孝通學術調查拍攝的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文獻,以及眾多的文化名人影像,都是中國攝影史上的珍品。他是中國紀實攝影的先行者👩🏽。”

自我退休後,養成了晚睡的習慣。104日晚,在廳裏看完中網女雙決賽電視實況轉播,就已十一點半鐘了🤏🏽🧑‍🦱,早在裏屋躺下的妻子對我說:“你今天就別上網了,早點回你屋休息吧。”我“嗯”了一聲🍲,但洗漱後想到也許還有文友新發來的電子郵件需要回復,就進書房打開了電腦。呀,還真的有一個新郵件:《刹那——中國當代文化名人剪影》。我打開文件一看,標題下的說明文字把我驚呆了♤:“驚聞西南聯大張祖道先生仙逝,特別製作了一組音樂幻燈片,以茲紀念🕜。本片根據張先生原作製作,為紀念片之一👶。”這組音樂幻燈片共選用了十六幅張祖道拍攝的文化名人的照片,其中包括齊白石、梁思成😸、林徽音、費孝通👩🏿‍🎓、周揚、夏衍、老舍、梅蘭芳、劉開渠、吳祖光、新鳳霞、艾青🤴❤️‍🔥、徐遲、田間、黃永玉等文化名人。最為罕見的一幅,竟然是前清慈禧太後禦前女官、中國近現代第一個女舞蹈家裕容齡⚈。裕容齡生於1882年。這幅照片攝於19574月🏊,裕容齡當時已七十五歲🤰🏽,我想,也許這就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了,彌足珍貴🕧。這組音樂幻燈片配的是劉半農作詞、趙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深情、沉郁的男低音催人淚下🧑🏼‍🍼。看完這組音樂幻燈片,我立即給友人作了回復:“謝謝您給我發來張祖道拍攝的一組文化名人照片。張是我在《新觀察》時的老同事,他離休後還與我有過合作與交往🧂。我竟然不知他在8月逝世了。他是一個值得我敬重和懷念的人。”

費孝通先生 (張祖道 攝)

梅蘭芳先生 (張祖道 攝)

在張祖道的攝影作品中,彌足珍貴的一幅是前清慈禧太後禦前女官、中國近現代第一個女舞蹈家裕容齡。這幅照片攝於19574月💁‍♂️,裕容齡當時已七十五歲⏱,也許,這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了。

  我是1980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調入中國作家協會參與《新觀察》復刊的籌備工作的🧘‍♂️。我報到後,在編輯部裏唯一認識的人💃🏽,就是張祖道。這是因為“文革”中我倆都曾下放在文化部團泊窪“五·七幹校”勞動改造。當時他在由中國攝影家協會組成的二連,我則在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和中國戲曲研究會組成的三連🏬,雖在田間幹活和開全校大會時常能碰面,但因那時從不談各自原先從事的專業,所以僅是一般的認識而已🏊‍♂️。《新觀察》復刊前,歸隊的男編輯記者只有五人。除張祖道而外,還有盧盛法(費枝)🎙、朱行、潘德潤、許法新🆓。他們五位中💁🏽‍♂️,其中四位互相稱呼都是老盧🦵🏿、老朱、老潘、老許,唯獨稱呼張祖道為“老道”,讓我們幾個不明就裏的新編輯記者以為他是“道士”出身。後來我才打聽到,之所以習慣叫他“老道”🎍,不只是他名字中有個“道”字,更因為他出道比其他老同事要早得多👨🏼‍🦳。

張祖道1922年生於湖南瀏陽,1945年入西南聯大社會學系就讀👩🏽‍🔬,師從潘光旦、費孝通,後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社會學系。194923日🚵🏽‍♀️,他親歷了北平和平解放,拍下了人民解放軍舉行的入城儀式。隨後參軍南下,在《前線畫報》當記者,與新華社資深記者穆青一起工作💠。1952年起任《新觀察》雜誌攝影記者。在《新觀察》雜誌,張祖道幹了兩件一直為同事和他本人津津樂道的事情。第一件是1956年,社會學領軍人物潘光旦到湘鄂川一帶進行實地調查,認別土家族。那時土家作為單一的民族還沒有得到確認,被外界認為是瑤族、苗族或者是漢族⚂。潘光旦向《新觀察》雜誌點將,要他的高足張祖道隨同前往拍攝照片,並許諾此行的文章將在《新觀察》上獨家發表💂🏼。張祖道高興地領受了任務🚻🎭,隨恩師調查了六十五天,路過十八個縣市🫏,行程七千多公裏💽,沿途拍攝了大量的風土人情。他感慨道:“我不僅耳濡目染,從潘光旦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也領悟到攝影是觀察🧔🏽、調查↕️、見證事物的方式🚴🏽,社會學的調查態度就是老老實實🔃,盡可能做到全面客觀👩‍🌾◼️。今後,我一定要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拍照🧎‍➡️。”可以說🧑‍🏫,這句話貫穿了他整個的攝影生涯。第二件是他的另一位恩師費孝通,決定於19575月重訪成就自己學術高峰的老家江蘇省吳江縣江村,特邀他一同前往🤾🏽。費先生對他說:“你就專心拍攝,我不提什麽要求🗝,就拍村子裏農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這次圓滿完成拍攝任務回來🌉,費先生的《重訪江村》一文就在19576月的《新觀察》第十一🥞、十二期上發表💁‍♀️,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幸的是,費先生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一文🍣,不久就被打成了“大右派”👇。不僅《重訪江村》終止了連載,而且《新觀察》雜誌也成了反右運動的重災區,隨後被迫停刊。到19821月🤤🎼,平反改正後的費先生第四次訪問江村,張祖道又趕赴吳江,師生倆再度合作。返京後〽️,費先生在江村所寫的《漫談養兔》一文就在《新觀察》半月刊當年的第五期上發表🛌🏽💬,配發的三張照片當然又是張祖道所攝。此後不久🐝,費孝道先後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了。但他一旦有了新作🧛‍♂️📣,總是讓愛徒張祖道親自去取,交由《新觀察》雜誌發表✡︎。因此,盡管張祖道在雜誌社一直是個連組長都未當過的“大頭兵”,但在同行們的心目中,他絕對是個真正的“無冕之王”。

我的學生張祖道在清華社會學系學習的時候已經初步掌握了攝影,結合他學習的社會調查方法,拍到一些如天橋等北京社會的平民生活👨🏻‍⚕️。

  五十年代中期,祖道又隨潘光旦老師進行土家族地區的實地民族社會調查👨‍🏭,並伴同我多次去蘇州吳江的江村調查。

  祖道以其五十多年的攝影實踐🌬,稱得上是一名田野調查的攝影者🥻,攝影的田野調查者👩🏿‍🎤。

  是為賀。

費孝通 2003329

時年九十三歲

  作為資深記者,張祖道對我們幾個新來乍到的年輕編輯十分關心,時常來問我們,有什麽采編的文章需要他用圖片配合?一開始我在文藝組🧑🏼‍🦲,兼管體育方面的稿件。因當時中國女排在爭奪奧運會代表權的比賽和南京國際邀請賽中🧑🏻,力挫了日本👸🏼、韓國和美國女排,大振國威🧨,而中國女排教練袁偉民又是我高中同學,我就順利地到國家體委組到了一篇題為《中國女排》的長篇報道。我告訴張祖道後,他立即去體委拍回來了袁偉民和十二位隊員的照片♕🫶🏽。他的工作做得十分細致🏡,在照片下方標出了每個隊員的排號🎳、年齡和身高。如郎平照片下標的是:(1號)🫃🏼、19歲👩🏼‍💻😺、身高1.84米➙。這應該是國內媒體全面報道中國女排崛起的第一篇文圖並茂的文章🦸🏽‍♂️,令我至今難忘。接下來我與張祖道的合作,是采訪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幾十場演出,他都是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趕場子,拍下了近千張舞臺演出照片。我采寫的《歌聲唱徹月兒圓——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巡禮》在1980年《新觀察》第八期上刊出時🛡,除封二用了他拍攝的哈薩克族舞蹈《刁羊》外,文章只配發了兩幅照片:蒙古族獨舞《鷹》和朝鮮族的《淘米舞》👈🏽。我很有些歉意地對他說:“您辛辛苦苦拍了幾十個膠卷,只刊用了三張照片🔽🕴🏻,真對不起您🧚🏼‍♀️。”未料,他笑道:“全國五十多個少數民族的舞蹈節目,要不是有這次會演,我怎麽拍得全呀?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將來💅,這些未刊用的照片☔️,都是寶貴的資料啊👥!我過去是學社會學的,就是對拍攝這樣紀實性的作品感興趣⏳。”

為有機會常到外地走走,采寫一些反映經濟改革的報告文學,1981年下半年,經主動請纓🫛,我調到通訊報道組當記者🤷🏻‍♂️👨‍🚒,接受的第一次任務🩸,就是去甘肅省武都專區采訪農村改革的“大包幹”💂🏼‍♂️。臨行前,張祖道對我說🛕:“山區路陡坡險,要不是我已年近花甲,實在跑不動了🎑,不然我一定陪你去采訪。”接著他又問我,“你會拍照嗎?”我說🔻:“像我這樣農村出身的大學畢業生,連結婚照都沒有錢去拍一張🂠,哪買得起照相機這樣的奢侈品啊🚄!”他告訴我,他在西南聯大時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起初也買不起照相機,總是借同學的一臺折疊式的皮老虎相機試手。直到抗戰勝利一年後🥳,才在王府井淘到了一臺老式的蔡司依康舊相機👩‍🎓。不料第二天就拍下了北平學生抗議美軍暴行大遊行的場面🧑🏼‍🌾。後來🦼,又用這臺舊相機記錄了194923日解放軍入城的全過程,和北平和平解放大會掛起的第一版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講完這些,他說🦞:“我們攝影美術組有幾臺淘汰下來的舊相機,你帶一臺去采訪吧🧎‍➡️,拍照的基本要領不難學🌜,我來教你🔇。”他手把手教了幾次🍩,當我初步掌握拍攝技巧之後🧑🏼‍🍼,他又囑咐我說:“你一定要註意觀察生活,千萬不要讓人家擺姿勢,喊什麽‘一🦶🏻、二、三🧝🏼‍♂️,茄子’👋🏿,要學會在瞬間抓拍真實的場景🚴🏽‍♂️。”那次🤾🏽,我從甘肅、陜西采訪回來,寫了三篇報告文學在《新觀察》上發表,所配照片都是我自己拍的。張祖道為我沖卷洗印時說✵:“你初學乍練,拍成這樣就不錯了。關鍵是你若不帶相機🚼,到那些窮鄉僻壤去采仿🧑🏻‍🦯,誰能為你提供這些真實紀錄農村改革的照片呀🗝!”

葉淺予先生 (張祖道 攝)

  1990年,北京有家雜誌改刊🧔🏻,臨時聘我去當主編,搭班子時🆗,我就想到了已在1987年離休的張祖道🤾‍♀️,到他家去請他出山。那天🦪,他讓我看了他家的無價之寶🙆🏼‍♀️👋🏻:一只金絲楠木箱子。這只箱子是那年隨潘光旦先生去作社會調查時花七元錢買的🤹🏻‍♀️。他近半個世紀來拍攝的照片底板和資料卡片🏄🏿‍♂️,全都裝在這箱子裏邊。他說📽,你需要用什麽樣的老照片,我立馬就能找出來▪️🧑‍🦱。當我說到雜誌改刊號上準備發一篇題為《毒品犯罪的死灰復燃》時,他就說:“你沒見過舊社會的人抽鴉片煙吧?我有一張這一場景的照片🤱🏿,現在就可以給你找出來。”辦刊期間,他還和我一同到中關村去采訪。望著林立的高樓大廈👑,他感慨道:“1949年前😪,這裏還是郊外的一個破舊的小村莊。我家裏還有當年拍攝的中關村照片哩!”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我應邀到中關村去看一個展覽,見到中關村管委會的宣傳幹部,問他們有沒有半個世紀前中關村的老照片🦸🏻‍♂️。他回答說沒有。我就把張祖道的聯系方式告訴了他🧑🏿‍🦲。他連聲說:“這樣的老照片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太感謝您提供的這個重要信息了。”

1992年底,我申辦《作家文摘》成功,創刊後深受讀者歡迎👭。一天,張祖道興沖沖地來找我🫅🏻。他知道我手下只有幾個編輯,忙得不亦樂乎,就說🦆:“我來幫幫你吧➕。”我說:“文摘類報紙,所用圖片都是原發圖書報刊上的,不用攝影記者。”他笑了:“這我知道。你們不是還沒有物色到專職校對嗎?我來幫你看看校樣還是可以的。”我曾聽他說過🫂,巴金的《隨想錄》再版時,他曾主動當起了校對,結果還真的發現了幾處錯誤🫱,贏得了巴老的贊許,並送上大三十二開線裝五卷本《隨想錄》表示感謝♋️。但我考慮到他已年逾古稀,又是近視眼,再幹校對工作太吃力,就婉謝了他🫶。我說:“還是趕快把你的照片資料整理一下🔤,你又能寫,出幾本有價值的書吧!”20024月,我寫了一篇《生正逢時——我所認識的吳祖光》🧍🏻‍♂️🧙🏼‍♂️,在一家大型刊物上發表時需要配發照片,這時我就又想到了張祖道。打電話給他的第二天,他就把他拍攝的七八張吳祖光不同時期的照片送到我家來了🧚‍♀️🈯️。其中最為珍貴的一張🥯,是19566月吳祖光和《新觀察》記者龔之方坐著馬車隨新鳳霞到楊三姐的故鄉去演出《楊三姐告狀》的照片🏃🏻‍♀️,令我深受感動。那天我問他🧏🏽:“你回憶攝影生涯的書寫得怎麽樣了?”他回答:“學不會用電腦了,正在寫著呢💢,慢慢會一本本寫出來的。”他果然沒有食言,從2007年開始,就在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連續出版了《江村紀事》《1956,潘光旦調查行腳》《刹那——中國當代文化名人剪影》三本書𓀀。日前,我到首都圖書館查閱了不外借的這三本書🧑‍⚖️,看到裝幀精美的《刹那》畫冊的封面上,襯底的是約一百六十個金色的名字,右上角頭一個是胡適🧔🏼‍♂️,左下角末一個是郁風。可以說,幾乎包羅了近現代所有的文化名人👩🏻‍🎓♦︎。最令我驚奇的是,其中居然還有茅盾文學獎的得主遲子建。這張照片攝於1997412日✝️,當時他已是七十五歲高齡了,離休也十年了🌹,他依然執著於他鐘愛的紀實攝影事業,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多讓人敬佩啊!

這是張祖道先生所攝吳祖光不同時期照片中最為珍貴的一張♢:19566月,吳祖光(右)和《新觀察》記者龔之方(中)坐著馬車隨新鳳霞到楊三姐的故鄉去演出《楊三姐告狀》。

  2012年,九十高齡的張祖道榮獲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大會宣讀的頒獎詞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考入西南聯大社會學系🧨,社會學的訓練和背景奠定了張祖道一生攝影的基調。他在革命時期隨軍轉戰南北🪭,和平時期進入媒體繼續從事報道工作。他帶著學者的思考,以及文化自覺的態度記錄了豐富的人文世界……他是中國紀實攝影的先行者。”

  誠哉斯言。這樣一位一生老實做人幹事的老同事、老朋友悄然駕鶴西去♙,教我如何不想他?

轉自《文匯報》20141020

相關新聞

  • 072022.01

    張祖道:有社會學自覺的攝影家

    攝影之路始於清華園張祖道,1922年2月7日出生在湖南瀏陽東鄉的一個小山村。那個時代的湖南農村普遍貧窮🚵🏿🕵️‍♀️,但外部世界的新鮮“玩意兒”卻沒有被阻隔不入,小集鎮裏居然也有了簡陋的照相館💂🏽‍♂️🎽。一次難得的照相經歷激起張祖道幼小心靈裏的好奇🧑‍🦰。他看到:照相師傅把頭鉆進一面紅一面黑的大方布罩🔅,在裏面鼓搗幾下又鉆出來,一邊嘴裏叫著“坐好🧑🏿‍🦰、別動”🤹,一邊把相機前的圓蓋取下,手臂優美的一忽悠,馬上又蓋上圓蓋...

  • 272022.11

    紀念趙元任誕辰130周年 紀念張祖道誕辰100周年∣趙元任張祖道紀念展覽在意昂体育平台揭幕

    “原來大師還有這麽好玩的一面”……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一樓展廳,幾位參展者圍在“燈箱”前面➗,看著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趙元任留下的“滑冰五部曲”影像感嘆道。與此同時,部分師生駐足在新清華學堂和校史館外寬闊的廣場平臺上欣賞張祖道的優秀攝影作品。11月16日下午,在學生藝術團合唱隊悠揚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聲中👨🏼‍🦳,“好玩兒的大師——趙元任影記”和“張祖道鏡頭下的清華”紀念展覽揭幕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新清華學堂...

  • 312012.05
  • 192016.04

    陳茹玉院士:中國有機磷農藥研究先行者

    支撐她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績的正是她的座右銘👫:“能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092024.10

    孫湘⌨️🪺:追尋“人造太陽”的先行者

    孫湘(1916.5.30—1999.1.1)🦂⛽️,江蘇無錫人,我國著名光學與等離子體物理學家。1948年留學美國🤳,1953年獲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55年偕同丈夫李正武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二機部585所(現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副所長、研究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學會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孫湘🙍🏿‍♀️,我國受控核聚變實驗研究的先行者。她參與研製成功核爆炸(裂變)光學測試儀器,圓滿完成地下...

  • 092014.09
  • 012023.12

    範源廉:百年變局中的教育現代化先行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宏偉藍圖,並明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地位✝️。1840年以來的歷史啟迪我們🏌🏽‍♀️,教育強則國強📕,教育思想和實踐範式的落後必將帶來國家的整體落後。當前↕️,全球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處在一個愈發不確定👷🏻‍♀️、不穩定的時代,...

  • 052011.05
  • 062020.01

    中國存儲系統的先行者——記中國工程院新當選院士、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

    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上起課來激情澎湃,談起研究來妙語連珠……你或許不太相信,年過七旬👹、白發蒼蒼的鄭緯民現在仍是課題組裏每天最早到達實驗室的那個人。組裏的....

  • 082008.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