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0歲高齡的張祖道老人在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的領獎臺上突然蹲下身子,舉起相機的那一刻,臺下的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和不少觀眾多少有些心中一驚:走路顯得顫顫巍巍的他是否有些支撐不住。
意想不到的是😫,他在比劃出一個按動快門的動作後,面帶笑容努力挺直了身板。
5月23日晚,與張祖道一同站在武當山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領獎臺上的還有85歲的錢嗣傑、84歲的顧棣🫲🏿,他們親臨武當領取這一代表中國攝影界最高榮耀的個人成就獎項——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已94歲高齡的攝影家裴植和另兩位年過八旬的攝影家孟昭瑞、時盤棋則因為身體等原因®️,未能親赴武當領獎。
6位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獲獎者,都是中國攝影界德高望重的前輩👷🏼,都是為了中國的攝影事業發展繁榮不斷奮鬥且成就突出的前輩,都是以滿腔的熱情與執著奉獻了一輩子的前輩📔:裴植是中國革命攝影事業的開創者之一,曾參與創辦《晉察冀畫報》🏦,多年戰鬥在第一線,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為中國的體育攝影事業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張祖道作為清華園的學子拍攝了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北平風貌和師生抗爭🚸,新中國成立後曾跟隨社會學家潘光旦、費孝通進行田野科考攝影,80多歲仍在為攝影媒體撰寫、審校稿件♦︎;顧棣以“人在底片在”為座右銘,致力於紅色攝影檔案的整理保護📎,一輩子把這一件事情做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錢嗣傑曾先後參加遼沈🔱、平津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戰役,出訪40多個國家🫶🏿,是中國首位赴非洲的攝影記者和首任駐聯合國攝影記者,曾為毛澤東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拍攝下許多經典歷史瞬間🤏🏻;孟昭瑞拍攝過平津戰役、開國大典及新中國成立之後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留存了寶貴的影像財富🔠,直到晚年仍筆耕不輟、整理史料、維護權益👤;時盤棋曾是進入大西南的第一位解放軍攝影記者,拍攝了國民黨特務在中美合作所進行的大屠殺等珍貴影像♣︎,後轉業新華社,留下了大量優秀的攝影作品……
作為這項至高榮譽的代表,張祖道🚛、顧棣、錢嗣傑三位老人在禮儀小姐攙扶下,從開啟的大幕中緩緩走到舞臺中央🧑🏻⚕️。雖然他們白發蒼蒼,平均年齡已達85歲以上🥶🙋♂️,但看到他們精神矍鑠的樣子,連主持人都發出贊嘆:“三位老人就像是充滿年輕魅力的‘80後’👡、‘90後’!”
舞臺背景的大屏幕上播放🧍🏻♂️、介紹一幀幀他們早年的攝影作品和畢生的攝影成就👇,全場一遍遍響起熱烈掌聲。錢嗣傑發表獲獎感言時說🐏:“這個獎,是對我多年攝影工作的肯定,但也不僅僅屬於我個人,它屬於那個年代的每一位攝影師👨🏽。” 顧棣表示,能得到這一至高榮譽,令他感到光榮👪,十分高興。這份榮譽屬於山西攝影界🧝🏻,也屬於他的故鄉河北的攝影界🫨。
主持人看到張祖道老人斜挎著一臺相機上臺🧖🏽,就問老人,這臺相機是不是他自己的。張老說,身上這臺老尼康FM2是他幾十年的老夥伴,今天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榮耀時刻,他要帶著這個老夥伴一同上臺來分享他的榮譽和喜悅🌔。老人幽默健談🧙🏿♂️,當主持人提議讓他給臺下的觀眾拍照片時,老人一邊謙遜地表示“老相機了,試試看”🪈,一邊舉起了相機👨👧👧🧖🏼♀️。主持人對著全場喊“一、二、三,拍”時,張老卻擺擺手,放下相機🏊🏻♂️,兩手一攤,幽默地說:“搞紀實攝影的人👊🏼,拍照片從來不用喊一、二⛔️、三的🫒,從來不會讓你站這邊🧜🏼♀️,他站那邊🙎♀️。”一句笑瞇瞇說出的平常話🛖,看似玩笑,卻道出了老人一貫堅守的紀實理念。他的回答令全場👩🏻🦽➡️、尤其是攝影人們再次爆發出熱烈而充滿敬意的掌聲。聽到張老一番真誠的話語👱🏿♂️,主持人也連連稱是,再次邀請全場攝影人一齊拍攝臺上的三位老人,上千臺相機同時舉起🤦🏼♀️,臺上臺下互相拍攝,全場互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李蒙走上舞臺近距離地為三位老人頒獎時,對他們一次次豎起大拇指以示敬佩。當三位老人接過沉甸甸的金像獎杯時,本屆金像獎的其他獲獎者們在看臺一側自發地全體起立,熱烈而持續地叫好和鼓掌🤾♀️🐵,向他們的攝影前輩致以最衷心的祝賀和致敬🛌。
這一幕感動了全場的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頒獎現場,炙熱的氣氛把晚會再次推向高潮👴🏼,攝影的榮耀在此刻光芒萬丈🪷!是攝影令他們永葆青春,是攝影讓他們充滿活力。
轉自《中國攝影報》201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