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蔭遠|“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2022-03-14 | 程莉 | 來源 公號“知識分子”2016-08-28 |


李蔭遠。來源:李蔭遠中學母校成都七中

2016822日,9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蔭遠在北京逝世🤶🏼。

826日🙍🏿,李蔭遠的科學網博客發布了其生前所擬訃告🧳:

李蔭遠 1919年公歷623日生於成都。1943年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留校任助教。1947年赴美國遊學,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因美方禁令不克歸國。直至1956年初始得啟程回京🤝👣,同年4月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參加工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70歲後逐漸退出科研工作和學報編輯等任務,晚年以文史自娛🤦🏽‍♂️😔。

2016 822日辭世。本人不願有遺體告別之類的事,死後不換新衣👲🏿,不入殯儀館,由太平間直運火化場所。骨灰由大女保存,日後揚棄入海。

李蔭遠(簽字)

博文下面一片悼念聲👺。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王鴻飛寫道🥩: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fade away.”

(編者註🏃:源自西點軍歌,1951年麥克阿瑟在國會的演講使這句話廣為人知👨🏻‍💻。)

求學西南聯大的愉快時光

李蔭遠出身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童年在家識字,會背誦《三字經》以後,進過一年半的私塾。1938年,他畢業於成都石室中學,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入四川大學🦷。1941年,李蔭遠轉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師從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

時隔半個多世紀,1993年吳大猷先生仍然記得那段愉快的時光🎬,他在贈與黃昆的“古典動力學”講義的扉頁上寫到🌰:“此袋內乃1941年秋季在昆明西南聯大所授古典動力學課的講學筆記……該課中約有廿人🤺,有研究生黃昆🦸🏽‍♀️,四年級學生楊振寧、張守廉❤️、李蔭遠、黃授書等人⚀👰🏻,對著這樣一群學生講古典物理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大事也。”

世人皆知“楊振寧”🤹🏿‍♀️,卻鮮知他有這樣一位同學,李蔭遠的學術成果同樣卓越🫣🦹🏿‍♀️、後來被稱為中國固體和磁學理論的開拓者之一。1944-1946年🤐,王竹溪先生要李蔭遠充實楊振寧赴美前留下的《超晶格統計理論的仿化學方法》的手稿,他將楊振寧的“原子數為任意比例的二元合金理論”推廣到“任意亞點陣數的二元合金理論”🧒🏽,並進一步發展了後來被稱為“楊(振寧)—李(蔭遠)YangLi]理論” 的“Cu-Au合金系統有序化的仿化學理論”。

李蔭遠在《追憶恩師王竹溪先生和我的機緣》中,詳細描述了王竹溪先生當時是怎麽培養學生的——當他將楊的手稿交給我時只說,你看還加添些什麽工作,你需要看的文獻都在這手稿列出的引文裏;以後也並不過問我工作的進度⛹🏿,中間我只向他匯報過一次,直到計算完工後才請他審閱。其實王先生當時有意地培養我不浮躁和獨立思考的作風🧑🏻‍🤝‍🧑🏻🤶🏼。

晚年🚴🏼↔️,聽聞一些大學的管理部門為防止學生逃課,用按指紋、以攝像頭監控等,李蔭遠在其博客中表示很意外,他回憶了在西南聯大讀書時的情形。

“聯大學生每學年註冊之後👨🏻‍🦯‍➡️,自己找個床位住下(除工學院外,教室和宿舍都在那個叫‘新校舍’內的黃泥築墻🌏、茅草蓋頂、四面通風的一些大屋子裏)。日常生活全憑同學們自行安排🙃,沒聽說有‘後勤’🧚🏻‍♂️。不管你註冊了哪些必修課和選修課,有無逃課系裏不過問,但實驗課要認真操作,考試必須參加👱🏽;然而實際上很少有人逃課。同時不少同學喜歡隨心所欲地聽課,旁聽生不會被趕走。”

聯大也有一些教授上課先點名🧑🏻‍🍼,但不會影響考試評分。考試的題目再難🧑🏻‍💻,也沒人抱怨更不會向系裏抗議,而且聯大的畢業證書是附有成績單的。

聯大的體育課四年🤚🏽🤸🏽‍♀️、八個學期都是必修,沒有期終考試,但一學期裏缺課超過若幹節就算不及格🙏,有一學期不及格就不發文憑;聯大體育部教授是鼎鼎大名的馬約翰🪇,他的堅持成為校規。李蔭遠認識的一位同學因缺了一學期的體育課🧔🏻‍♂️,念滿四年後在昆明教中學,每周必回校補上體育課。

親歷、見證聯大獨立辦學的自由來之不易👩🏿‍✈️,李蔭遠對新一代大學生的逃課厭學困惑不已:“聯大的那輩人享受了模糊的樂觀和學習的自由;而新一代大學生在校領導的無限關懷下,日子比抗戰時期的前輩過得滋潤多了,反而出現了逃課與厭學之風,這就使我想不明白也🧜‍♀️。”

赴美留學

1947年,李蔭遠赴美國留學,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做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48年獲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Cu-Au合金系統有序的仿化學理論》👨🏻‍🦲。接著李蔭遠在伊利諾州立大學做博士生並兼任研究助理,195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為《貝特-維斯(Bethe-Weiss)方法在反鐵磁性理論中的應用》,畢業後留校做博士後一年。當時朝鮮戰爭爆發🌂,李蔭遠被禁止返國,遂應邀赴匹茨堡卡內基理工學院(現名卡內基-梅隆大學)做研究工作,並一度在威斯汀豪斯公司磁性材料實驗室兼職🔵,直到1955年🗳。

李蔭遠在這一時期對過渡族元素氧化物的磁結構交換作用等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主要研究反鐵磁化合物的磁結構和用中子衍射測定磁有序物質的磁結構🦸🏻‍♀️,並充分註意到當時正在蓬勃興起的是高頻和微波鐵氧體材料的研究。

1940年代後期,原子核科學技術發展🚱👨🏻‍⚕️,中子衍射技術開始用於磁結構的研究。李蔭遠在美國後期進行的一部分理論工作即X射線和中子散射及衍射理論。他在卡內基理工學院工作期間進行的理論分析對當時固體表面的亞微觀結構、高分子結構、生物大分子結構以及微觀磁結構的研究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歸國研究

1955年日內瓦多國外交會議後,美方才解除中國留學生回國的禁令。李蔭遠得以在1956年春節回到中國。回國後他申請到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現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959-1966年任固體理論研究室主任,1972-1977年任晶體學研究室主任👮🏼‍♂️🧑🏽‍⚖️,1978-1984年任副所長、後歷任物理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蔭遠在國外時就了解了高頻磁性材料鐵氧體對發展電子學、計算機和微波等新技術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工作的進展🤷🏻‍♂️🧙,回國後他看到經濟建設對鐵氧體材料的迫切需要🥳,不但親自從事鐵氧體理論的研究🤼‍♂️👶🏼,還盡力促進鐵氧體實驗研究的開展🛌🏼。

1960年,李蔭遠在物理研究所和全國性講習會上,較為系統地講授鐵氧體物理學💂🏻‍♀️,後來他與李國棟的講課講義被整理補充成《鐵氧體物理學》出版🌺,成為高等學校磁學專業和有關科研單位及工廠科技人員的重要參考用書🚖。

“文革”期間0️⃣,他與楊順華合寫的《非線性光學》一書是我國最早的有關非線性的光學著作。

20世紀70年代以來,李蔭遠對激光技術晶體做了多方面研究,對準一維離子導體在電場作用下的新現象得出完善的理論解釋。1972年,他任晶體學研究室主任時🤩,除繼續推動與激光技術有密切關系的晶體生長研究外🤽🏼,還逐漸恢復了晶體學的一些重要課題🐞,同時積極組織和協調該室與物理研究所其他研究室以及所外一些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的協作。這種主要依靠學術思想聯系多個學術單位互相協作的基礎研究工作🧔‍♀️,在我國是一個極為少見的事例。

由於和其合作者在科學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李蔭遠於1980年因靜電場作用下α-LiIO3(阿爾法碘酸鋰)單晶的基礎理論研究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82年因在外電場作用下某些單晶的中子衍射強度異常增大現象的發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7年因α-LiIO3一維離子電導的光柵效應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視科研青年培養

李蔭遠曾親自在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授磁學😵‍💫、群論等課程🚿,十分關心和重視對年輕科研人才的培養🚄。1970年代後期研究生製度恢復後,他任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一直指導研究生和博士後的招生🕓、培養和管理工作👼🏽,在所內外指導和培養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生的回憶中,他待人誠懇熱情、平易近人👼🏿😳,對青年科研人員既啟發他們獨立鉆研思考👨‍🏫,又嚴格要求。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徐文蘭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78級的碩士研究生。她在中國科學院成立五十周年征文中回憶恩師道💆🏼:

“我的導師是李蔭遠院士。出身名門,56年從美國回來🤳🏽,一腔愛國熱情、一派紳士風度、一口濃重的四川話。當時⚂,他帶著四名研究生🍃。每個星期🧑‍🔧,他都要我們在一起討論,並輪流做報告。他自己也做。一種平等而又能得到他悉心指導的方式至今使我難忘。李先生是物理學報的副主編。我經常看到他在總審整本期刊時,會親自去圖書館查某篇文章的引用文獻。他在給一個研究生寫出國推薦信時,‘錙銖必較’地要問清他在大學裏實際的學習時間。‘文革中沒念到書的年份不算。’他的身教言教給了我知識和道德的雙重收獲🧑🏻‍🔧。”

李蔭遠鼓勵學術討論,倡導學術民主,為年輕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自由結合🍬、互相尊重的學術環境🚫🚝。在這樣的學術環境和學風熏陶下,培養了幾代物理學研究人才⛹️‍♂️。

除了研究工作,李蔭遠也極為重視提高中國學術期刊的質量。1958年🍙,因中國科技報大學籌備,物理所將金屬研究組組長☪️、知名物理學家錢臨照先生調歸中科大。錢臨照先生便請李蔭遠擔任《物理學報》副主編工作🔣,李蔭遠欣然接受委托🔉👣,從此與王竹溪先生共事23年之久⚉。除《物理學報》受政治幹擾被迫停刊的期間外,李蔭遠每月必到王竹溪先生家帶去已準備好的稿件請他簽發,並留下由他審定的一審存在疑問的少數論文。除此之外🥘🧜🏿‍♂️,他於1984年創辦了《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任主編。還曾擔任《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委,對《物理》的編輯過也作出過很多具體的指導。

2007年👮🏿,時年88歲的李蔭遠給《物理》編輯部寫信💷⌛️,提出應讓《物理》對物理系畢業班和畢業後未脫離本行的學生是有興趣的學習讀物,即每期總有文章是他們能讀而且受益的。具體來講,“《物理》似乎應組稿辦講座,即對物理學中某些尖端大課題從頭講到最新發展”。李蔭遠還舉了潘建偉的例子,“2005年潘建偉小組介紹了他們對‘量子信息學’的一個專題的成就,使人感到其工作難能可貴,但並不能使‘物理學生’初步懂得量子信息學。” 李蔭遠建議請內行人寫講座文章。閻守勝主編刊發先生來信全文,並表示要讓《物理》能更多的發表讀者“有興趣,能讀懂,且受益”的好文章。

而在科研界的一些事務上,李蔭遠也勇於發聲。2011年🌆,他聽聞施一公等人因美國國籍未正式退掉而落選中科院院士,便在其博客中寫道: “選院士並非選國家領導人👨🏽‍⚖️🈳,亦非考公務員,何必計較國籍問題到無微不至的程度。此外還有人說,院士候選人在國外的學術成就不應作為其當選的條件,這就令我糊塗了,難道當初錢學森先生,還有郭永懷和葛庭燧🕴🏼,回國都不到一年就被聘為學部委員是錯誤的嗎🙈!?”

對於中青年科研人員的生活,李蔭遠一如既往地關心,2012年他在一篇博文中坦然談論了自己收入的變遷🧩,並說:“目前收入居於中等的一般中青年的教研人員卻面對昂貴的商品房和子女的教育費不免自嘆為弱勢群體🏒;這一困境非增加工資所能解決👨🏼‍🍳。” 並犀利地指出💩:“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騰飛,而政治上的體製改革一直滯後🧙🏼‍♂️,以致社會失序,官位至上👨🏿‍🦳,權力尋租🧌,法製缺失;背離了國家現代化的進程。離開政治上的體製改革僅談論教研人員的收入是毫無意義的🏬。”

李蔭遠(左)🕋,2010年春節。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網站

晚年以文史自娛

李蔭遠自述,從1995年以來🔋,已不再專心探究科學。2006年起一直在京安度余年。行動不太方便🏊🏼🧑‍🚀。每天看科學時報和中國青年報網上消息👸🏿,明白世道已經大變👼🏿🧮,在功利主義的驅動下,談不上公平和清正。當今出現的社會危機絕對絕對不是個人的問題。八十年代的新啟蒙和理想早已隨風而逝,但我國的科技水平確有極大的進步,特別在系統工程方面成績更大🤞。

於是李蔭遠以青少年時代的根底🏡,每天讀讀寫寫,以文史自娛。早在成都石室高級中學和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期間🙋🏿,李蔭遠先後受到何其芳和聞一多的影響▪️,愛上了詩歌🥻。

2005年,李蔭遠從海峽兩岸的數千首新詩中認真選釋編寫🎗、自費刊印了《當代(19492001)新詩130首賞析》一千冊,除分贈好友外,大多無償地捐給了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中國科學報》記者麻曉東收到先生贈書後寫道:“書中不僅蘊含著老人對新詩的熱愛及憂慮,更體現了一位當代科學家的人文情懷。”這也體現在李蔭遠的文章《當代舊體詩詞》中,這篇文章梳理了1949年建國以來的當代詩詞,李蔭遠認為當代詩詞文學史是一門有待梳理和發掘的學問。

李蔭遠曾為緬懷西南聯合大學作《西南聯合大學頌》,從中可一窺先生心中的家國情懷、詩與遠方。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後🫷,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各自北還,西南聯合大學不復存在💇🏽‍♂️。爾後天旋地轉行將六十年矣🗡,昔日師生多已凋謝,余白首衰年,緬懷舊事🧖🏽‍♀️,爰作此章。

西南聯合大學頌

李蔭遠

日寇兇悍逞兵戈🙍🏿‍♀️,蔣家王朝對策多🤵🏼‍♀️,

不保長城迤北地,故都安危費張羅❄️。

盧溝橋畔烽煙起,南渡師生苦奔波🖕,

駐足衡湘席未暖🎇,西遷三校大聯合。

彩雲之地精英聚🧏🏿,簞食瓢飲習百科,

茅茨甕牗曲肱枕,深研文理開先河👋🏿⌚️。

投筆入緬薦鮮血💧,盟軍苦戰降頑倭🙌🏽👮🏼‍♀️。

南疆九載興文運☯️,北返幽燕振弦歌🤷🏿‍♀️,

此誠光輝史一頁,會當刻石銘山阿。

20122月😕,李蔭遠先生在其博客上寫道:“不久前某傳記叢書的編輯部寄來一份通知,征詢我要否讓他們出版我的傳記,如我有意,余事可以函商🧦。我當即回信說不想有留下傳記,也絕不會授權任何人去寫。”

科學出版社科學人文分社社長胡升華曾追問其原因,他答道:“我很平凡,一生很順利🦫,又不是右派,沒有什麽可寫的。”


參考:

1👴🏼、李蔭遠🥢,追憶恩師王竹溪先生和我的機緣,《物理》201207

2、楊國楨,林泉,我國固體物理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李蔭遠教授,《物理》 198912

3、閻守勝,多一些讀者“有興趣🧙🏽‍♂️,能讀懂,且受益”的文章——從李蔭遠先生來信談起🍴,《物理》200712

4、李蔭遠,李蔭遠院士談α碘酸鋰晶體生長的前前後後🪴,《現代物理知識》 201405

5👨🏻‍💼、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pdf13-561

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429-521321.html

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115-680916.html

8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115-520829.html

9http://www.zhsc.net/14/9335.html

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b164db01015t8b.html

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115-292582.html



相關新聞

  • 282011.01
  • 232024.12

    意昂体育平台副教務長黃天蔭:體製內的外國人慢慢改革清華醫學

    新加坡知名眼科專家黃天蔭教授,到中國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工作三年💄,大刀闊斧推動清華醫學架構重組。他說要落實改革,關鍵在於取得同僚和領導的信任🧑🏼‍🌾,但“建立這種信任需要一個過程”🌳。他侃侃而談新中醫療體系的不同🕑,冀望新加坡的醫療架構能在清華醫學重組起到示範作用。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運行以架構為主🎻🕸,中國則以領導為主🚶🏻‍♂️;要先建立信任🧧,才能在中國學府推動架構重組🦺;中國年輕人在逆境中積極向上,新加坡年輕人生活環境太舒適,並...

  • 282024.03

    李雙雙:“從零到一”的堅守與突破

    李雙雙👨🏻‍🎓,全國勞動模範獲得者,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系統研究總工、技術總監。200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的她南下深圳🚣🏽‍♂️,進入邁瑞醫療攻關“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技術,提出了諸多世界首創性技術💅🏿👩‍👩‍👧。這是一種新型超聲診斷技術☎️🚣🏻‍♂️,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李雙雙用了差不多10年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她一個人走過……點擊視頻一起傾聽她的故事

  • 152012.03

    李仙根:承憲康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李仙根(1955水利) 承憲康永遠活在我心中,為什麽?因為他品德高尚使我折服,他的作為使我感動🏌🏿‍♂️。

  • 102012.07

    意昂總會看望百歲學長李遠義

    2012年7月10日上午✖️♢,意昂体育理事、《清華意昂通訊》主編孫哲一行3人,登門看望了百歲老學長李遠義。

  • 252009.04

    “機零勵學基金”設立

    4月25日上午,由1990級機械系“機零”全體意昂捐資設立的“機零勵學基金”捐贈儀式在機械系會議室舉行。“機零”意昂代表孫滿龍、茆定遠、韓誌宏🧚🏿‍♀️、馮輝、....

  • 242018.02

    陳大同談中國半導體產業:模仿只是過渡,創新才能走得更遠

    在展訊聯合創始人、北京清芯華創投資公司投委會主席陳大同看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早期的自力更生🦸🏻‍♂️、政府主導逐步發展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

  • 282022.03

    春天啊🫣,你慢慢地走——獻給抗擊奧密克戎病毒的上海

    2022年3月以來,全國多處突發奧密克戎疫情,上海首當其沖☛,淪為這場疫情的重災區,全市再次打響了抗疫之戰。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暫停活動,但團友們在家仍以各自的方式間接參與了這場戰鬥🥡,彰顯和這座城市休戚與共的情懷。其中三位團友🐅:蒲明書🧑🏽‍🦲😜、陸惠玉和尹立🧢,合作錄製了配樂詩朗誦《春天啊,你慢慢地》,以此獻給正在阻擊奧密克戎病毒的上海。1撰文:蒲明書 朗誦:陸惠玉 製作:尹立春天啊🫘,你慢慢地走——獻給抗擊...

  • 072020.08

    “坦院士”的家國情懷👨‍🦲,遠不只是捐這800萬

    永瑞基金,正是從夫婦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這是他們情比金堅的見證,更是這一代知識分子對國之未來最深沉的期許。

  • 252016.03

    “零會”同學合影

    84年9月初的一天,原22屆學生會的體育部長🧑🏿‍💼、熱汽系零字班鐘栗鐸對我說:想在考研後的最後一個學期,多聯系一些下決心出去幹的零字班同學經常聚一聚,交流信息🕺🏼、建立友誼,以圖日後相攜而行、共謀大業。後來一些各系比較活躍的同學在11號樓自動化系輔導員會議室商議了一次,就有了“零會”,一個沒有確定成員的松散畢業班群體。“零會”促成了一些跨系的交流,聚起了一些至今30年的朋友。{摘自李軍(自儀02 班)有關《零報》的說明}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