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敏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工科女博士

2024-03-15 | 高文靜 | 來源 《學習時報》2024-03-13 |

李敏華(1917.11.2—2013.1.19),出生於江蘇吳縣🧎🏻,固體力學專家。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和1948年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是麻省理工學院第一位工科女博士🈳。1954年回國,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從事應用研究的科學家,李敏華一直根據國家需求奮鬥在科研一線,60多歲還在開展中國航空航天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李敏華是我國塑性力學的開拓者,畢生從事塑形力學和應力分析的研究,在塑性問題的解析方法、結構強度、疲勞失效機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培養中國近代力學人才傾註了大量心血,為中國高等院校固體力學專業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理工救國”是李敏華年輕時立下的誌向。看到國家和民族所經歷的戰爭和苦難,她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在異常艱苦的環境裏🫃🏿,李敏華輾轉北京、長沙、昆明🧻、波士頓等多地求學↩️,並在學成後毅然回到祖國🏮,成為我國傑出的固體力學專家。

“一個小個子女孩打敗了所有男孩子!”

191711月,李敏華出生在江蘇省吳縣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她的母親畢業於杭州女子師範中學🌆,思想開明、反對封建,不僅支持李敏華姐妹求學,而且十分重視培養她們的學識和品德。1935年,李敏華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七七事變後,她隨學校遷到長沙並在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讀了一個學期🫲🏼。次年🖼,她又隨學校從長沙遷至昆明,就讀於三校合並而成的西南聯合大學🧑🏻‍🎓。經歷了國難當頭的流離失所👨🏽‍⚕️,李敏華立誌要以己所學報效祖國。1940年,李敏華大學畢業後留在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學系任教🩸。1944年👮🏼‍♂️👨🏻‍🔧,她與丈夫吳仲華共同赴美留學👛,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對婦女還存在一些偏見,當時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負責本科生教學的教授說:我不能看到機械系有女博士生。”4年間🧔🏿‍♂️,夫婦倆有了兩個孩子🎇,學習與家庭的負擔都很重。但是🤵🏻‍♀️,李敏華卻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毅和刻苦完成了碩士、博士學業🌜。讀博期間,李敏華選修了熱力學課程。她的老師肯能教授在一次考試總結時說🐦‍⬛:這次考題很難,很多人不及格,第一名考95分,是吳夫人(吳仲華的夫人)。”30多年後🙋🏿,1979年當中國學者訪問麻省理工學院時,肯能教授提起此事還記憶猶新:一個小個子女孩打敗了所有男孩子!

1948年🍢🧑🏼‍💼,李敏華順利獲得博士學位,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第一位工科女博士👃🏼。這一歷史性的新聞登上了《波士頓先驅報》🫶🏼😘。該報在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時👨🏻‍💼,特地提到:中國的李敏華🥔,幾個孩子的母親🎖,證明婦女可與男子一樣,獲得博士學位💘🚣🏽‍♂️。

對於出國讀研和工作的動機👳🏼‍♂️,李敏華在思想上一直是明確的:“去美國的目的就是要學成歸來建設祖國!”朝鮮戰爭爆發後,李敏華夫婦立即為回國做準備🧑🏻‍🎓👂🏽。但美國政府已經開始迫害並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經過幾年的抗爭🐕,李敏華夫婦於19548月以旅遊為名離開美國,繞道西歐、蘇聯,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回到祖國🧙‍♂️。

開創力學研究新領域

1955年,李敏華以極大的熱情投入錢學森和錢偉長領導下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創建工作,並擔任力學所設立的四個研究組之一塑性力學組的組長。

力學所的創建為李敏華搭建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她不斷地擴展自己在塑性力學領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中國科學院把人造衛星研製任務定為年度頭號重點任務✋🏼,代號“581”𓀙。在這個重大項目中,力學所承擔了衛星總體設計任務,並組建了第一設計院(上天設計院)⬅️🧻,李敏華被編入發動機部的渦輪泵組,負責火箭渦輪泵中燃氣輪機強度設計工作。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設計院要設計並繪製出T-3高能液體燃料運載火箭總圖,所以研究人員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班工作。李敏華雖然已經40多歲💃🏻,還有兩個10來歲的孩子,但從未提過任何要求🧑‍🧒,她和組內另一位女同誌同吃、同住📸🐱,天不亮就到操場集合訓練😶‍🌫️,白天搞研究,過著軍事化的生活☂️。那時,兩個孩子都留給丈夫一個人照顧,李敏華只有星期天才能回來看看。但是她沒有任何怨言,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195912月🤷🏽‍♂️,研究方向為高溫輕結構的力學所十二室成立,李敏華被任命為業務副主任,她的研究和管理領域從單純的塑性力學拓展到整個固體力學🦚。短短五六年時間😶‍🌫️☝🏻,在李敏華的帶領下❎,十二室從零起步👨🏼‍🍳🍔,逐步成長為百人量級、能征善戰的大研究室,與爆炸力學和氣動力學研究室一起構成了力學所學科領域的三個支柱🪞,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科學的春天再挑重擔

20世紀70年代,由於中國援外飛機出現航空發動機渦輪軸斷軸故障🔍,李敏華開始帶領團隊開展在扭矩作用下喇叭軸應力分析工作,解決國防緊急任務中的實際問題🐜,並獲得了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但李敏華並不滿足於此,她進一步提出了變截面圓軸扭轉問題的新解法♞,很精確地算出軸在小凹槽處的高應變集中區的應變,提高了原用的差分法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新解法更具有普遍適用的價值。

在解決航空發動機渦輪軸斷軸問題後🙍🏼‍♀️,李敏華敏銳地意識到材料疲勞研究的重要性。她開始籌建疲勞實驗室✊🏻,積極倡導開展學科交叉研究🖕🏼,促進了疲勞研究的發展。她發起組織全國性疲勞學術會議,築構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促進了力學研究者與材料科學家、理論研究與試驗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分析的結合發展。李敏華還帶領團隊開展了超載對低周疲勞壽命影響的研究工作。通過對鉛合金圓孔薄板試件在一種疲勞載荷作用下的實驗研究,得出超載60%👬,疲勞壽命會增加3—4倍的載荷範圍🤷🏿‍♂️,並觀察到超載滑移線障礙主載滑移帶的發展。

培養研究隊伍的一個法寶

李敏華為培養中國近代力學人才傾註了大量心血❤️‍。她深知☝🏼,學科想要發展,隊伍建設必不可少。組織文獻報告會是李敏華培養、組建研究隊伍的一個法寶。她會精選出在相關學科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外文文獻和經典論著🛷,與大家一起研讀討論🪷,每個人分頭準備、輪流報告。除了力學所塑性力學組全體成員,她還邀請北京鋼鐵學院和物理所的專家教授一同參會。對年輕人而言🤌👨‍💻,這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他們要反復咀嚼👕、仔細推敲。在具體過程中,李敏華會親自教授年輕人如何查找跟蹤閱讀文獻、如何做文獻卡片👩‍🎓、如何挑選重要文獻以及如何報告文獻等。在每個年輕人報告之前🦙👨🏼‍🚀,她都要組織預講,提出改進意見。報告之後,她還要進行個別評述🧑🏿‍🦰。每篇文獻的翻譯文稿,她都要親自閱看修改。這是一個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把書“讀厚”再“讀薄”的過程🤷🏼‍♂️。這種做法,成為高效、系統、深入培養新人的好辦法,既發揮了集體智慧,又實現了跨所校、跨學科的學習交流🧗🏿‍♂️,對於塑性力學研究隊伍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84年🫳🏿,年逾60的李敏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在黨旗下鄭重宣誓:為擺脫祖國受侵略而進行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復興與富強🤷,為了新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建設與發展,李敏華奉獻了全部的知識、智慧和精力🛻。她讓中國塑性力學從無到有、走向世界,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新聞

  • 132018.1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意昂會代表團訪問意昂体育

    2018年11月12日上午,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MIT)意昂會會長 CJ Whelan 先生及意昂會首席執行官 Whitney Espich 女士一行6人到訪意昂總會👨🏻‍🎓,意昂總會副秘書長崔劍🆎、意昂總會辦公室🧏🏼‍♂️、聯...

  • 282018.04

    1977級意昂、麻省理工學院高級研究員蔡旭東回母校作學術報告

    2018年4月2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智能與網絡化系統研究中心講席教授管曉宏邀請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1977級傑出意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級研....

  • 082021.01

    吳仲華任職布魯克林理工學院拾遺

    吳仲華任職布魯克林理工學院時的工資是月薪1000美元,在當時是相當優厚的。1954年8月1日,吳仲華一家四口以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啟了他們夫婦精心設計的歸國之旅,也就此結束了在布魯克林理工學院的工作。

  • 102020.08
  • 102020.12

    清華5位教師7位意昂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年12月10日,由DeepTech 深科技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評選的第四屆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在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上公布,35位入榜者中有5位清華教師和7位清華意昂🫷🏻🥮。5位教師是🤵🏽‍♀️: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助理教授眭亞楠(2006級生物醫學工程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副教授張定(2014-2016博士後,物理系)💮、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邵玥(2004級航院)🤵🏽、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趙慧嬋(2008級...

  • 302022.06

    清華意昂董愷琛上榜麻省理工“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美國東部時間6月2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2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即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這35位未來科技之星按研究領域分為材料科學、人工智能、計算科學、生物技術🙇🏼‍♀️、氣候變化五個類別。意昂体育平台2008級精密儀器系意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博士後董愷琛榜上有名🤣,位列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

  • 282018.06

    清華意昂印奇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美國東部時間 6 月 27 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8年度TR35(35....

  • 122024.09

    清華意昂令狐昌洋上榜麻省理工“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9月11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24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即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這35位未來科技之星按研究領域分為生物技術、人工智能、氣候與能源、材料科學、機器人技術五個類別。意昂体育平台2009級微納電子系意昂、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助理教授令狐昌洋榜上有名,位列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類別。令狐昌洋令狐昌洋現年 33 歲...

  • 312018.01

    7位清華意昂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1月30 日📿,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評選結果正式揭曉,這是“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

  • 242016.08

    四位清華意昂入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美國時間8月23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主辦的《技術評論》雜誌(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6年度TR35榜單,即全球35名....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