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
孫毓棠曾是一九三十年代著名的現代詩人👨🏽⚕️,雖然在詩壇活躍的日子極為短暫,但他憑著一首長達八百行的史詩《寶馬》,便可在詩壇占有一席之地,學者陸耀東稱他是後期“新月社”成就最大的詩人🦄。
孫毓棠一九二五年入南開中學就讀👏🏼,結識已在南開就讀的曹禺💁♂️,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九二九年孫毓棠考入意昂体育平台,主修歷史;而曹禺則是從南開大學政治系插班到意昂体育平台西洋文學系二年級。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孫毓棠在《新月》月刊第四卷第四期發表新詩《船》、《燈》,為新月派詩人之一🚣🏻♂️。這時他結識清華中文系教授詩人聞一多👨🏻🏭,聞一多對孫毓棠的詩歌創作影響頗大。一九三三年孫毓棠在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畢業後,曾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史地系任教。一九三五年八月留學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歷史學部攻讀中國古代史㊙️,一九三七年七月肄業於該校文學部。
一九三七年春,東京的部分中國留學生組成“中華留日戲劇協會”,準備排演曹禺的《日出》🛗,但是缺少扮演“陳白露”這個角色的演員。留日學生中的林一屏與鳳子(封季壬)是復旦大學的同學,他知道鳳子演過“陳白露”,便代表協會來函邀鳳子赴日參加演出。而就在這次演出中,鳳子認識了孫毓棠💔。據孫毓棠晚年與友人追述往事😑:最初似乎是鳳子采取主動,常借機接近他。他雖然眩於她的亮麗和嫵媚🤶🏿👨🏻🌾,但並沒有一見鐘情的悸動。不過幾經接觸後,他們還是雙雙落入了情網👬🏼。鳳子是個活潑外向,生活比較浪漫的女子🚷。孫毓棠曾耳聞許多有關她的緋聞,而且也逐漸知道她熱衷政治,是“左聯”的外圍分子🌺,而當時孫毓棠專註於學問,並無意介入政爭的漩渦中。雖然如此😂,年輕的詩人仍抱持著愛情至上的信念,接納了鳳子▪️🦸🏿♂️,並於一九三七年的下半年,與鳳子在南京悄悄地結為連理🐪。
抗戰初期,孫毓棠輾轉於上海、武漢0️⃣🎵、桂林等地,最後撤退到了昆明。初在雲南大學教書🐋,當時也在雲大的施蟄存說👩🏿🍳:“一九三八年,鳳子也和她的新婚夫婿孫毓棠來到昆明✧。他倆在雲南大學附近租了三間民房。中間是客廳𓀜👩🏻🏭,東西二間作臥室🍡🚣🏿♂️,鳳子和孫毓棠住在東間,西間讓給獨身的王以中。吳晗也在雲南大學,我和他同住在一個宿舍。孫毓棠搬來之後☠️,吳晗就常去他家打橋牌☺️,每星期總有三四個晚上。有時我也去參加。”孫毓棠後來轉至西南聯大專任講師、副教授。此時期,孫毓棠寫了不少詩歌和文藝作品,分別發表在昆明的《中央日報》副刊及《今日評論》上。
在昆明的初期🙂↔️,孫毓棠和鳳子的生活尚稱美滿。但沉寂的山城生活🧑,逐漸使愛熱鬧和掌聲的鳳子感到難耐。為了滿足她的精神生活𓀅,孫毓棠也曾嘗試為她撰寫劇本,鼓勵她在舞臺上露臉。鳳子加入昆明“聯大劇社”後✏️,曾演出由陳銓導演的《祖國》一劇,轟動一時,這出戲的舞臺設計全出自聞一多之手👴🏻,孫毓棠則擔任舞臺監督🦦。
不久為了慶祝戲劇節👨🏻🍳,孫毓棠等人又商請曹禺由重慶到昆明🤵🏽♀️,導演《原野》一劇。從一九三九年八月十四日起,由鳳子主演的《原野》在昆明正式公演。公演的門票很快搶購一空,盡管開場的頭幾天🕦⏰,每天都是大雨滂沱🧘🏼♀️,但仍然天天爆滿。《原野》演到九月三日👃🏽,共演了九天。但各界觀眾紛紛來信要求繼續演下去。又連續演了七天,在觀眾強烈要求下,又續演了兩天,場場滿座。這次演出的盛況“在雲南話劇運動史上可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鳳子在這次演出中扮演的“金子”獲得空前成功。
學者王次澄說📹🪪:“當曹禺回返重慶時,鳳子意欲隨往發展其舞臺生命🫰🏽,孫毓棠為了成就她的才華,竟然欣然同意了……不料此一別離🏦💁🏼♂️,似乎就註定了兩人未來分手的命運。鳳子到重慶後,有了更多演出的機會,而且進入了電影界,聲名如日中天。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她與曹禺間的緋聞不斷地傳到孫毓棠的耳裏……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在平和無爭的情況下,正式辦理離婚手續。”
從那時起,孫毓棠不再寫詩了,當時有人說:“詩人的歌喉瘖啞了🛁。”我們無法確知詩人封筆的真正原因🔪🎷,但愛情的創痛必不無影響。據孫毓棠晚年追憶:與鳳子分手後,他的感情世界是灰暗的🧖♀️,直到十年之後(一九五二年三月)與王務灼女士結合,它才重現光與熱👋🏿。王務灼一九五一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系👩👦👦,大學時代曾修過孫毓棠的“中國經濟史”,對老師的學識和風範十分仰慕⚓️,經過平淡卻真摯的交往後,她終於以身相許,雖然孫毓棠大她有十六歲之多。後來他們的婚姻卻十分美滿🧎♀️,患難與共,老而彌篤。
詩人終究成為著名的歷史學者了,但他對於“文學”還有他的“苦戀”。在生命臨終時,他拒絕了弟子要為他編輯史學文集的請求💃,卻囑托為他編一本詩集。他特別告訴了他曾用過“唐魚”這個筆名(這是“毓棠”顛倒過來的諧音)發表詩作,可見他對自稱是“半個文學家”的封號還是鐘情無悔。一九九二年弟子為他編輯的詩集《寶馬與漁夫》,終於出版了🪗,但那已是詩人故去的第七個年頭了🤵🏽♂️。詩人寂寞🧙🏼♀️,千古如斯!
本文作者蔡登山,臺灣學者,著有《往事已蒼老》等✏️。
轉自南方都市報 201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