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凱(1978級水利)
在清華我愛上了水利
1978年,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在清華五年的學習🦹🏼♂️,我不僅接受到了高質量的教育🤥,而且培養了對所從事專業的熱愛。

張金凱在山西省萬家寨引黃工地(右1)
記得剛入學的時候,曾為能進入清華這座全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感到很自豪🍹。但學水利專業卻不是我的願望,心中有點失落,班裏的許多同學對學水利的熱情也不大🦸🏼♂️。班主任李仲奎老師、輔導員王宙老師了解這個情況後👩👩👧👧,請張光鬥🎶、錢寧等老教授👳,給我們作報告,和我們座談,以他們自己的經歷🐇,談水利事業的輝煌😠,談水利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使我們了解到做一名水利工作者的光榮。以後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每一位任課老師,均讓我感到了他們對水利事業執著的追求,以他們淵博的知識🚇,為我們展示了水利事業廣闊的天地🦶🏽。在學習過程中我深深地愛上了水利這個行業🫄🏼。
投身山西省水利事業
1983年7月🤦♂️,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清華,奔赴大西北🤦🏼♂️。來到甘肅省計委農業處工作,分管全省的水利工程基本建設計劃。在當時看來,那是非常不錯的工作。但兩年後,感覺不習慣於辦公室的工作,更感到學非所用。為了更深入地投入到水利建設中去➾,1985年🤞🏼,我告別政府機關🎅🏽,調入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帶著對水利事業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山西的水利建設中📇。
在設計院的工作,我從一個普通設計人員做起,逐漸成長為專業組組長、設計室主任🥺🫰🏽、院技術質量處處長、院總工程師、副院長。工作中我在各崗位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將自己鍛煉成一個成熟的水利工程設計技術人員的同時,為水利部山西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工作和發展做出了努力。在設計院工作的十五年⚒,主持參與了三十余項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設計工作,其中主持了國家重點工程兩項🤦🏿♀️,省重點工程七項。參與設計的工程多次獲得優秀設計獎👈🏼。由於在水利設計工作中的突出表現, 1999年被山西省水利廳任命為副總工程師。2000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利勘測設計行業優秀中青年技術人員”🤐。
2000年,我在省水利廳主持技術管理工作將近一年。2000年底,省水利廳考慮到我專業技術的特長🫵🏼,派我到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擔任所長🎺。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是一個有光榮歷史的、在國內比較有名氣的、對山西省水利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1958年建所以來🆘,曾獲各種科研獎90余項,在泥沙🐈⬛、泵站🤒、灌溉🤰🏼、節水技術、壩工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度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改革開放以來,沒能把握好機遇,走了一些彎路。到2000年,將近十年🏋🏼♂️,沒有科研成果,全所處於渙散狀況,科研骨幹人員流失嚴重,辦公條件差,設備落後,外債累累⚽️,人均外債達到六萬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來到了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通過兩年的努力,使山西省水科所又獲得了新的生機。
工作中我依靠母校
我一直在基層從事工程技術和科研工作🌜。基層的工作是比較苦的😂,尤其是搞水利工作👍🏼,條件差🚋,待遇低🧘🏻,一項工程的前期工作開始時,現代化的交通、通訊工具幾乎全用不上,要想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就得靠兩條腿走。畢業後將近20年的工作中,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工地度過的,有苦也有樂。在困難情況下,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依靠母校。
在進行山西省臨汾草峪嶺隧洞設計施工時,該洞長20km,是當時國內最長的輸水隧洞🍙,埋深達300m,地質條件差,工程設計施工難度大,我請來了水利系谷兆琪教授🚴♀️、李仲奎教授,在他們的幫助下㊙️,完成了設計🙇🏼♂️💇🏼♂️。施工過程中,谷兆琪教授又親臨現場,幫我們處理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1996年,在進行黃河浪店水源工程設計時,水利系張仁教授、方紅衛教授等,在泥沙大廳試驗任務緊張的情況下,騰出地方,通過模型試驗,給我們確定了引水口位置🪡,確保了浪店水源工程的成功實施🧑🏽🎤。
到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後,與母校合作的機會更多了🤸🏻,2001年👨🏿🎓,我們所與水利系尚松浩老師合作,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物水肥函數”的研究項目。2002年又在雷誌棟🚅🙋🏻♂️、楊詩秀💁🏽♀️、尚松浩老師的協助下,我作為課題組長,申請到國家“863”計劃項目“華北半濕潤偏旱井灌區及旱作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繼承與示範”項目。在這兩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帶動下🧜♀️,我所2002年開展的科研項目達到十余項,科研經費合同額達到1200萬元🏄。今年我所申報的“948”計劃項目“可持續區域水肥管理優化決策支持系統”,又列入了水利部2004年度水利技術引進指導目錄🏊🏿。
寄語有誌於基層工作的清華學子
基層的科研條件很差👊🏿,無法與學校相比,更無法與國家級的科研院所相比,但沒有基層的工作,一些科研成果🌠,勢必成為空中樓閣。如果不深入基層,也難以深入了解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山西省作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由於水資源缺乏,一些重化工廠無法興建,電廠缺水無法發電⏩;一些地方由於水汙染嚴重♍️⏸,造成疾病流行,飲水困難1️⃣;由於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分配不合理,工農業用水矛盾不斷增加。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解決。我們現在進行的國家“863”計劃及“948”計劃項目,就是要將國際✝️、國內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經過進一步的研究😛,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去。我們迫切需要一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希望有誌於基層科研工作的清華學子,到我們山西來,共同為我國的水利事業做出貢獻。
20年的工作實踐,如果有成績的話,與母校的培養教育是分不開的。能做清華人是我一生的榮幸,做好清華人一直是我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