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語
我的眼前有時閃出一個長隊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齡順序排成了的。我還沒有站在最前面……這個長隊緩慢地向前邁進😒😷,目的地是八寶山。時不時地有人“捷足先登”,登的不是泰山👨🏽🦰,而就是這八寶山🧏🏻♀️。我暗暗下定決心👩🏻🍳:決不搶先加塞🧘,我要魚貫而進。什麽時候魚貫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揮手,向人間說一聲“拜拜”了……
談往事
我仔細讀了讀這兩年的日記🐸,覺得比我最近若幹年寫的日記要好得多〰️。後者仿佛記流水賬似的,刻板可厭,間有寫自己的感情和感覺的地方,但不是太多。前者卻寫得豐滿👩❤️👨,比較生動♘,心中毫無顧忌🧑🏻🔧,真正是暢所欲言。我有點喜歡上了這一些將近七十年前自己還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毛頭小夥子時寫的東西。我當時已在全國第一流的文學雜誌和報紙上發表了一些散文和書評之類的文章,頗獲得幾個文壇上名人的青睞🦟。但是♛,那些東西是寫給別人看的,難免在有意無意間有點忸怩作態,有點做作。日記卻是寫給自己看的,並沒有像李越縵寫日記時的那些想法。我寫日記,有感即發,文不加點,速度極快🤸♀️,從文字上來看,有時難免有披頭散發之感,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與那種峨冠博帶式的文章迥異其趣。我愛上了這些粗糙但卻自然無雕飾的東西👮🏼。
——《清華園日記》
在北大五十余年中🪓,我走過的並不是一條陽關大道。有光風霽月,也有陰霾蔽天;有“山重水復疑無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後者遠遠超過前者🤾🏻♀️。這多一半是人為地造成的🧗,並不能怨天尤人。在這裏,我同普天下的老百姓,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大家彼此彼此🧘♂️,我並沒有多少怨氣,也不應該有怨氣。不管怎樣🕢,不知道有什麽無形的力量👮🏽,把我同北大緊緊縛在一起,不管我在北大經歷過多少艱難困苦,甚至一度曾走到死亡的邊緣上,我仍然認為我這一生是幸福的🆙。
——《我和北大》
我感到悲哀,是因為我九死一生經歷了這一場巨變,到頭來竟然得不到一點了解,得不到一點同情,我並不要別人會全面理解👈🏽👨👨👧,整體同情。事實上我對他們講的只不過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有一些細節我甚至對家人好友都沒有講過,至今還悶在我的心中🏄🏿。然而,我主觀認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喚起別人的同情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於是我悲哀。
我孤獨,是因為我感到☝🏻,自己已屆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個人踽踽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樹葉,逐漸飄零。年輕的對我來說像日本人所說的“新人類”那樣互不理解。難道我就懷著這些秘密離開這個世界嗎?於是我孤獨。
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千載難得的經驗一旦泯滅,以千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驗教訓就難以發揮它的“社會效益”了🗜。想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了。於是我恐懼。
在悲哀、孤獨、恐懼之余🦉,我還有一個牢固的信念👙。如果把這一場災難的經過如實地寫了出來🤹🏻♀️,它將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面鏡子。常在這一面鏡子裏照一照,會有無限的好處的🪴。它會告訴我們🍄,什麽事情應當幹,什麽事情又不應當幹🏄🏽♂️,決沒有任何壞處🎦。
——《牛棚雜憶》
談生活
我的家就我一個孤家寡人👣,我就是家⚄,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這樣一來👶🏽⌨️,我應該感覺很孤獨了吧👭🔵。然而並不❤️🔥。我的家庭“成員”實際上並不止我一個“人”。我還有四只極為活潑可愛的,一轉眼就偷吃東西的,從我家鄉山東臨清帶來的白色波斯貓,眼睛一黃一藍。它們一點禮節都沒有🕵🏼♀️,一點規矩都不懂🚴🏽♂️,時不時地爬上我的脖子,為所欲為,大膽放肆。有一只還專在我的褲腿上撒尿。這一切我不但不介意,而且顧而樂之🙇♀️🚍,讓貓們的自由主義惡性發展。
——《九十述懷》
我時不時地總會碰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讓自己的心情半天難以平靜😅。即使在春風得意中,我也有自己的苦惱。我明明是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卻有時被認成是日產鮮奶千磅的碩大的肥牛。已經擠出了奶水五百磅,還求索不止⚙️,認為我打了埋伏。其中情味,實難向外人道也👩🦼➡️。這逼得我不能不想到休息。
——《九十述懷》
談人生
我生平優點不多,但自謂愛國不敢後人🦹🏿♀️,即使把我燒成了灰,每一粒灰也還是愛國的。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現在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耳雖不太聰,目雖不太明👨🏼🦰,但畢竟還是“難得糊塗”,仍然能寫能讀,焚膏繼晷⛷,兀兀窮年,仿佛有什麽力量在背後鞭策著自己,欲罷不能。眼前有時閃出一個長隊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齡順序排成了的。我還沒有站在最前面,前面還有將近20來個人。這個長隊緩慢地向前邁進,目的地是八寶山🏥。時不時地有人“捷足先登”,登的不是泰山,而就是這八寶山🛏。我暗暗下定決心:決不搶先加塞,我要魚貫而進。什麽時候魚貫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揮手,向人間說一聲“拜拜”了🍪。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我這樣一個平凡的人,有了點名,感到高興,是人之常情。我只想說一句,我確實沒有為了出名而去鉆營🦸🏽。我經常說,我少無大誌🤟,中無大誌,老也無大誌🛃。這都是實情。能夠有點小名小利,自己也就滿足了。可是現在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子🛃。已經有了幾本傳記,聽說還有人正在寫作🤽🏽♀️。至於單篇的文章數量更大🤽🏿♀️。其中說的當然都是好話,當然免不了大量溢美之詞。別人寫的傳記和文章,我基本上都不看。我感謝作者,他們都是一片好心。我經常說🎑💶,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在病中》
我的人生觀是順其自然,有點接近道家😒。我生平信奉陶淵明的四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在這裏一個關鍵的字是“應”。誰來決定“應”“不應”呢?一個人自己🐄,除了自殺以外👩🏻🔧🧜🏻♀️,是無權決定的📢。因此,我覺得🚵🏼♀️,對個人的生死大事不必過分考慮。
——《九三述懷》
談治學
被戴上“國學大師”這一頂桂冠🎅🏿,我渾身起雞皮疙瘩🧖🏻♂️🥕。說到國學基礎,我從小學起就讀經書🧑🏽🦱、古文、詩詞。對一些重要的經典著作有所涉獵。但是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後來專治其他的學術,浸淫其中,樂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劇女角詞)!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為此,我在這裏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在病中》
談長壽
看到我已經有了一把子年紀💃🏽,好多人都問我🧜🏿♀️:有沒有什麽長壽秘訣。我的答復是:我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或者不要秘訣。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相信秘訣的人👊🏻,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比如,吃雞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因為據說蛋黃膽固醇高;動物內臟決不入口🧘🏿,同樣因為膽固醇高。有的人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用的刀子還要消毒,不在話下;削了皮以後,還要消一次毒🐈⬛,此時蘋果已經毫無蘋果味道🧑🏻🍳,只剩下消毒藥水味了🔥。
至於我自己呢,我決不這樣做,我一無時間,二無興趣。凡是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裏維生素統統見鬼去吧。心裏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
——《老年談老》
我首創了三“不”主義: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名聞全國。我並不絕對反對適當的體育鍛煉🤟。但不要過頭。至於不挑食,其心態與上面相似。第三點最為重要🏋️。對什麽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決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決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決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有這樣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長壽?
——《長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