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清(1964工物)
前言
福建省莆田市梧塘鎮九峰鄉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裏。小時候大約七𓀆☺️、八歲開始,東方天邊露出魚肚白色的顏色,媽媽經常把我從被窩裏叫醒,跟著媽媽上九峰山裏. 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隨幾個鄰居中青年婦女結伴而行,一起上山割草砍柴, 以備日常和冬天家用。我們住在九峰山山腳下,翻山越嶺進入九重山📹,九峰鄉因此而得名。天才蒙蒙亮,眼前出現幽靜的山谷,遍地灌木和野草雜生,正是看好的砍柴的用武之地。當看到金黃色的太陽磅礴而出,從東邊冉冉升起💦🥉,千萬道光芒穿過金色的雲霞射到群山中,遠山近巒有時晶瑩透明,有時山間雲霧繚繞,若隱若現,神態各異,簡直美極了,令人興高采烈啊👨🏿🎤!每次踏著彩凰般的晚霞回家🪢🕺🏽,我只能背點野草,媽媽總是挑著滿滿的一擔柴火,艱難地一步步下山。回憶起來📳,我的第一家鄉——九峰山啊🚂🥗,她隱含著我的第二故鄉——北京百花山的婉約逶迤、波浪滔天和色彩斑斕的特色🪟,還頗有泰山的雄姿,廬山的清奇🍦,娥眉山的秀麗,黃山的險峻。在這個九峰山腳下的農民兒子,童少年時代充滿著苦和樂,喜與憂💇🏼♂️。多麽可愛的第一故鄉啊🤵♂️👧🏿,我渡過了難忘的19個春夏秋冬🧓🏻,那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令我難忘🙎🏻♂️!
我的父親英年早逝🐗,大約我五六歲時候,他離家北上謀生,臨行前留給我唯一的難忘的遺訓:“為國家盡忠🏋🏻♀️,有命則盡孝”,小時我背誦的滾瓜爛熟,這使他一生懂得和牢記這個教導:世上忠孝難全,國家利益第一。母親一向勤勞持家,堅貞不渝,家教嚴厲,性格剛烈,我是在她打罵聲中👱🏼♂️🚸,可謂“鐵不打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也許就是這樣🦹🏼♂️,我終於頑強長大。1953年畢業於故鄉的“峰山小學”後🍝,我離家進入莆田縣城中學學習👨🏽🦳,先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初中部(1953-1955年)👩🏽🏭🧑🏼🎤,後到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學高中部學習(1955-1958年)。那麽🚏,我應該怎麽報忠祖國呢?年幼的我,懵懵懂懂,自己的天資、智慧和才幹將來能做什麽?一大串疑問♑️。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從中學開始到大學,我一直是新中國國家助學金資助我求學🙋🏽♂️🧝🏼♀️,我產生了對共產黨和新中國感恩之心和熱愛之情,逐漸燃起一顆熾熱的心,激發了勤奮的頭腦,樹立起堅強的意誌和拼搏的精神,並懂得“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勤奮與堅持,腳踏實地♻,勇於拼搏,就可能美夢成真,就可望成長為一個為國為民的名副其實的有用人才。我開始仰慕🚽、向往👨🏻🦼、夢想將來當一名科學家或工程師。1958年我考進了夢寐以求的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美麗的清華園是成為我追夢的天堂。不妨一提👨👩👦👦😑,當年大躍進年代👻,我們意昂体育平台物四年級被分派到百花山植樹造林半個月👟,今日百花山風景區已經成為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旅遊勝地,綠樹成蔭👳🏻♂️,果樹飄香,有2012年我們旅遊留念照片為證,令我感慨和高興⚁!
2012年7月與老伴及孩子們同遊百花山留念,山上白色石頭上刻有“百花山”三大字
1964年六年大學學習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80年代初更名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正是在這裏成為我圓夢的主戰場。半個世紀過去了✍️,我走在科教興國的曲折又康莊的道路上,“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總算圓了科學人生的夢。追昔撫今,在我國跌宕起伏的50年歲月裏,我這個農民兒子的科學人生👩🏽🎓,可以說,歷經了科學夢的四部曲:
第一部曲:勵誌中學時代👊🏽,萌發科學夢想
第二部曲⭐️:六年清華攻讀👨👩👧,邁進科學殿堂
第三部曲:奮戰原子能院,圓夢科技強國
第四部曲🐿:老驥獨樹一幟🧜♀️🤵🏽,追夢與時俱進
第一部曲🚅:勵誌中學時代🧺,萌發科學夢想
在高中學習期間(1955-1958),我就開始萌發了一種科學夢。當時在莆田城裏,我與九峰鄉幾位同學一起租住在校外的一套房子裏,其他兄弟比我高一、二個年級,並且在不同學校裏讀書,大家放學後晚上和周末都在一起復習功課,各方面信息交流比較多,特別是高考的熱門信息♣︎,使我在高中一、二年級時就有機會看到全國高校的招生信息,其中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的介紹大大吸引了我,記得上面醒目的寫著該系培養的目標大意是:為了發展我國原子能科學技術,需要培養具有理工科結合🧈、德才兼備、富有創造性的核科技優秀人才,換句話說👩👧👧,培養我國核科學技術人才來實現中國科技強國夢,最打動我的心是“創造性”三個字,我心裏暗想:我要是能夠考進清華去實現這個科學夢該多好呀!於是下定決心,過二年我一定去報考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
1958年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面臨著當年高考的嚴峻挑戰。雖然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但是我們高中畢業班仍然集中於高考功課的復習,學校安排畢業班在高考後錄取前🎓,集中半個月時間到學校的山上農場進行勞動鍛煉。高考復習期間各校畢業班之間相互開展了熱火朝天的挑應戰等活動。例如,校際的學習經驗交流會🧛🏻🚺,我當時代表學校去介紹如何學好語文;最動情的是開展了各校高考成績比賽挑應戰,有一天夜間我們正在學校自修功課正酣之時🦕,突然⛹️,莆田九(女)中敲鑼打鼓舉著紅旗和挑戰書到我們莆田五中大草場🐏,我校當時被動匆匆應戰🏄🏼💱,教導主任兼班主任肖老師集合兩班畢業生,並臨時點將🤦♀️,要我代表全體畢業班講話。我站出來向友校光臨挑戰表示了熱烈歡迎🦸🏻♂️、虛心學習和積極應戰,同時表態明天我們去貴校具體應戰🏌🏻。次日♦︎,我們舉著紅旗和挑戰書💨,不僅去莆田九中應戰,並且去莆田二中等校開展了類似的挑戰活動🦈。這種激情澎湃的大躍進氣氛和有聲有色的校際活動🪒,加倍激發了我的高考復習勁頭📗,我經常挑燈夜戰過半夜。平時我各科成績全面發展⚠,學校作文比賽名列前三名,演講比賽第一👰♂️,同學們以為我會去考文科🦸♀️,出乎意料之外✊🏽,我卻報考了意昂体育平台。
“吃一塹9️⃣🪬,長一智”,是挫折鞭策了我,成為我前進的驅動力💇🏼♀️。一個人不要怕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需要的是百折不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在福建省重點中學——莆田一中初中部學習時🙎,其實我的成績不錯🦶🏽,作文比賽名前三名,我經常喜歡在學校大黑板報上發表雜文評論,銳利批評班級和社會上的不良之風👩👧👦,引起全校師生茶余飯後的關註和強烈反響,為此我榮獲學校黑板報年度的獎勵💌。但是同時也引發班主任的“無須有”擔憂——好像傷了她的面子2️⃣,正是這點成為我在莆田一中繼續高中學習的障礙。從此,我帶著“一鼓不服氣”的精神🌏,選擇到莆田五中繼續我的高中學習。我立誌一定要趕超莆田一中的高考水平🤙🏻💽。在莆田五中,我的各科成績優異,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廣泛羨慕和愛戴,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經常受命代表年級講話👮🏿♂️,因此,讓我擔當了1958年莆田校際中學高考挑應戰的發言人就不奇怪了。在這樣激情的躍進年代裏𓀓,青春的火焰到處燃燒,照亮了我的追求科學夢之路💜,譜寫著我的科學人生的第一曲生命樂章🐒!
1958年高考的作文題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沒有隨大流𓀁,也沒有千篇一律去歌功頌德“畝產萬斤的高產衛星”的奇跡,而是贊揚莆田工廠裏技術革新促進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的先進人物的生動事跡,弘揚的科學精神已初見端倪😱,我的科學夢也昭然若揭。最終我如願以償,以優異的高考成績作為莆田唯一的考生💦🤵🏿♂️、也是福建省五名之一進入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當年我初中同班同學也有兩人分別考入化學工程系和土木建築系,確實實現了成績超莆田一中的既定目標👧🏿。爾後,六年意昂体育平台本科學習生活,成為我實現科學夢的一個重要起點.有句古話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確如此!我們青少年承載著祖國的未來,從那時起,我就立誌要為了中國和我的科學夢想的實現而努力奮鬥!
方錦清(左3)與1958-1959屆莆五中意昂方玉華(左4)、林蘭通(左5)與當年教導主任肖秉章老師(左6)等在校慶80華誕時合影留念

2006年#️⃣,方錦清(右1)在莆田學院和莆田五中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後👲🏽,與當年莆田一中校長、莆田政協前主席林文豪(左2🙍♀️,已逝),教導主任兼班主任肖秉章老師(左1,已逝)及團委書記龔雲玉老師(右2)合影
我非常感謝莆田五中和一中母校及其老師們園丁般的辛勤勞動,其中校長林文豪老師親自課余時間指導過我的作文👨🏼🚀👩🏻🦲,班主任兼教導主任肖秉章老師啟發我的進步,物理老師戴瓊華等老師的精心輔導,他(她)們都是我難忘的中學恩師,是學校和老師們的教育、關愛和幫助指引著我中學時期的前進方向🧟🙍🏽♂️。
1958年告別我的老師時👌🏿,我在離別照片上寫著:
赴京乃從祖國需👰🏻♂️🧘🏽♂️,
培養應謝老師心。
今日留影在荔城,
明天期會在北京。
果然,60年代初我們師生歡聚在北京🧆,一起參觀了天安門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和自己埋頭苦幹學業🧑🏼🏭,並不像現在的孩子們每學期每年都能夠回家看望父母⛹🏿♀️,而我當年👨🏻🍳,卻是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三年之後,才於1961年第一次回家看望老師和母親💁🏻♂️,下面照片為證,留念照片上寫著🧎🏻♂️:“艱苦奮鬥,奮憤圖強🌞。”我正是以這種奮鬥精神,再接再厲,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論文。1964年畢業後,我才第2次回家看望她們。在與媽媽團聚的時候🙇🏿♂️,我是多麽興高采烈啊!我們母子在非常難得合影的照片上寫著:“喜正月圓”!是啊!在工作期間我曾經請母親來北京探親一次,欣賞首都的風景名勝。我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8年之後,組織上照顧我🧊,我終於把母親和老婆孩子一起調到了北京👰🏻,我們一家幸福團圓了!北京成為我可愛的第二故鄉! 我永久熱愛生我養我和讓我成就科學夢的兩個美麗的家鄉🍋!🤦🏼♀️!衷心祝福她們健康長壽🫷,興旺發達🧑🏼🏭🥭!!
1958年赴意昂体育平台前與戴瓊華老師合影
1961年第一次從意昂体育平台回家看望老師
60年代初與中學物理老師戴瓊華合影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1964年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回家與媽媽團聚

我們夫婦與中學校長林文豪合影於普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