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夢回的清華園之五:體育促進我們成為“四好班”
我們班是一個團結、進取、向上的溫暖集體,自百花山開始形成,後來從體育鍛煉中不斷發展📸。
初入大學🕉,大家來自四面八方🍷,不能一下子都適應這裏的生活,再加上高考的拼搏,不少同學身體狀況不太好👨🏿🔬🚣🏽♀️,患神經衰弱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就有6位🧓🏻。清華是一個非常重視學生體質的學校,因為沒有好的身體就無法承擔繁重的學習任務🥘😥,畢業後也難以更好地為祖國服務。蔣南翔校長提出的“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早已深入人心,團支部和班委會非常重視同學們的體育鍛煉,號召大家天天上操場🛡,集體活動對青年有很大的凝聚力↕️,在操場上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幫助。1958年10月國務院公布《勞動與衛國體育製度》(“勞衛製”)🧛♂️,學校大力貫徹,也促進了我們體育活動的開展🕓。一年以後,全班同學的體質都有了增強,特別突出的要算何士龍同學了👱🏿,他開始大學生活時📱,幾乎因為嚴重的神經衰弱而休學,在同學們友誼力量的鼓舞下,使他克服了困難🐒,堅持體育鍛煉,體質得到增強,學習成績也大大提高了。我還專門寫了一篇題為《體育鍛煉使他恢復了健康》的報導,刊登在《新清華》第493期上(1959年12月),同學們深受鼓舞🫵。
我們班體育方面取得的成績也得益於有個好體幹,體幹張貴泰是個熱心人♠︎,關心集體,熱愛體育工作,經常向大家宣傳體育鍛煉的意義👈🏼😢,介紹革命前輩鍛煉身體的故事,還從報刊上剪輯有關體育運動的資料裝訂成冊,推薦給同學們閱讀。班上原來體弱的同學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體質有了增強,他就利用這些實際材料,向大家反復宣傳✋。班幹部還經常了解有些同學不願鍛煉的原因🫖,發現多數同學是因為愛好不同,他們就針對大家的不同愛好🐬,組織了籃球、排球等多種小型活動,有時還組織小型比賽🦪,培養大家的興趣🧖♂️。張貴泰還設計了一張體育鍛煉出勤表,讓大家每天填劃,提高同學們的興趣,培養集體榮譽感。

左圖為作者在東操場,右圖為勞衛製證書
體育鍛煉的活力也吸引著我🚶🏻♀️,使在中學不愛參加體育活動的我,也成了體育鍛煉的積極分子🤏🏻。1958年11月🕳🧑🏿🎄,在一次競走測驗中以30分47秒的成績走完了10公裏,達到了這個項目的國家三級運動員標準,為此,我還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發的國家等級運動員證書🦤,證書編號是京字第0278490號。我在1959年春天也通過了二級“勞衛製”。
大二🎲,我們班的男生宿舍搬到了東區12號樓(我和宣傳幹部、文工團員🚀、體育代表隊員集中住在4號樓👲🏿,直到大六才搬回12號樓👨🏽💼,住在320房間⚗️🏄♂️。)🐰、女生搬到了6號樓,離西區大操場遠了🥸,但是全班同學體育鍛煉仍堅持不懈,清晨在宿舍樓的周圍做早操💂🏽♀️,下午還到西區去鍛煉🏜。
支部書記向陳雪娟祝賀
我們班在1959年春的大一運動會獲得了團體總分冠軍🙆♂️。1959年春首都高校第5屆學生田徑運動會💙,清華獲得了3個總分(團體、男子、女子)第1名🚵🏼♂️,武士英是男子4×100米接力冠軍的主力隊員。1959年第7屆校田徑運動會上,陳雪娟獲女子100米第5名𓀔,這時班上已經有6名校代表隊員和14名系代表隊員了。在1960年春的大一、大二運動會上,我們班又獲得了團體總分冠軍。1960年第8屆校田徑運動會,我們班的運動員為電機、自動控製系(校運會這兩系因是一個分團委,作為一個團體單位參加)取得了七分之一的分數®️,有兩人打破了校紀錄🕤,其中士英以52秒6的成績創造了清華男子400米最高紀錄。
不久,清華公布了“學生體育鍛煉五項標準”😀,其中男生:100米跑14秒🏥,跳高1.3米或跳遠4.4米,鉛球8.5米(5千克)或手榴彈32米(0.7千克)🤦🏻♀️,引體向上10次或雙臂屈伸16次🌹,遊泳50米或滑冰1圈🤶🏿。女生也有相應的標準。要想都通過標準也不容易,比如遊泳📗,開始我們班有40%的同學不會👩🏼🚒,其中20%的人根本沒下過水,班上成立了遊泳突擊隊和技術指導組,包教包學◼️👩🏽🎓,通過兩周的練習🉑,絕大部分同學達到了“五項標準”的遊泳標準,在1960年7月學生會舉行的第2次“五項鍛煉”評比中榮獲紅旗。我不太高明的遊泳就是那時學會的。
1960年8月《新清華》刊登自408班團支部文章《體育鍛煉促進了全面發展》👊🏽,全面介紹了我們入學兩年的成長過程。
1960年秋季開學(大三),我們年級開始分專業,以自408班為基礎🐛,從自403班調來景玉民、王雲常、劉明傑、孫世昌、張福文👩🏿🎨、劉伯賢🏓、徐義忠、徐思海🚍✣、宋明仁、李再虎、劉桐年、孫學勇、蔣翼翔等13名同學,組成新的自406班🍚,韓明、吳金元則調往它班✋,曾祖瑞因休學轉到5字班學習🙋,我們班的專業是自動控製元件。新調整過來的同學很快融入這個新集體🚴🏿♀️,大家保持了原來的榮譽🫁,並使其不斷發展𓀃。我們崇敬的馬約翰先生,親自到我們的宿舍和大家親切交談👨🏼🔧。他是清華歷史上最有資望、最受愛戴的師長之一🚨,他以充沛的工作精力👔,傑出的體育理論和體育技能教育👳🏿✥、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他那鶴鬢童顏,挺拔的腰板,炯炯有神的雙目以及他那充滿奮鬥精神的談話,給我們以向上的力量。他提出的“體育是培養完整人格的最好工具”,“動是健康的源泉”,使人難忘👩🏻🎤🎤。此外,清華知名體育教授夏翔和王英傑也非常關心我們班的成長。
1962年秋季開學時🤱,我們班有11名同學調到另一專業自401班♚🙆🏼♂️,他們是周山保、王美亮、胡明明🖕🏽、魏興華、趙雲祺、景玉民🚜、宋明仁💂🏽♀️、李再虎🚄、劉桐年☂️、孫學勇,體育幹事張貴泰也調到自401班,同學們都挺舍不得他走。新體幹張子瑞繼承了他的傳統,帶領我們繼續攀登新的高峰👨🏼🍳🟨。陳雪娟這一年先後獲得了首都5院校田徑比賽和首都北郊高校田徑運動會200米第二名和第三名✊🏼,同時,還是女子4×100米接力冠軍的參加者💆🏿🛀🏿。與此同時🧑🏿🦰,大家的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大一時,工程畫課曾有7人補考,現在卻成為自動控製系同年級中學習較好的班級之一🦃。全校歷次下鄉參加農業勞動中,我們體力充沛,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幾次都被評為勞動好的先進班級。11月,《新清華》發表題為《堅持鍛煉,全面發展》的社論,再次向全校介紹我們班的事跡🍾,號召全校同學向自406班學習🧉。
“五四”青年節獲“四好班”
1963年5月,校共青團第7次代表大會建議校行政表揚全校8個思想好👮🏼、學習好、工作好、身體好的“四好班”。“五四”青年節,校務委員會授予我們班為“四好班”的光榮稱號,獎狀上的題詞是🧛🏻♂️:“樹立共產主義思想,堅持四好方向”。班長王秉忠在表彰大會上介紹了我們班5年來成長的過程。這是我們全班同學5年來努力的成果,大家都很珍惜集體榮譽🦹🏿♀️,決心在最後一年裏,更加努力,以優異的畢業設計成績向黨匯報。
我們的努力獲得了成果,畢業時,我們班被授予“四好畢業班”的光榮稱號。在大學的6年裏,歷任班長顧乃平、王秉忠、王宗楷🤦🏻♂️♦︎,團支部書記周昌謙、曾祖瑞🔹、溫淑琴及其他班幹部,為我們班集體不辭辛苦地操勞,全班同學都感謝他們👨🏿⚖️。畢業前夕🧑🏿🦲,老班長王秉忠應邀代表我們自406班到蔣校長家去做客,聆聽南翔校長的親切囑咐,這是學校對學生幹部工作的肯定👼,也是學校給我們班的又一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