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憶王世襄先生
楊乃濟(1956建築)
今年五一節前夕🎺,收到田家青老弟撰寫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一書的打印稿𓀚,書即將在5月25日世襄先生百年誕辰時出版,囑我也多少寫一點。此時正值我身體不適💭,而且早在2008年出了最後一本書後🏃♂️,我就自覺頭腦遲頓💒,再蹦不出一點心靈的火花,還是就此擱筆吧。只是看了家青的書稿以後,覺得不把共同的感懷說出來,便如骨鯁在喉難以忍受了🗜。就從我結識明式家具說起吧。
1956年春我從清華建築系畢業後,分配到建工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室,第二年就被戴了帽☯️🧏♀️,但卻未被發配到北大荒,仍留在建築史研究崗位🧜🏻♂️。可走到哪兒都比別人低一頭的我,就不能插手那些熱門的課題🖕🏻♠︎,只能選一個沒什麽人愛幹的古代建築裝飾與家具研究。
大約在1962年🦓,我為了能見識一下釣魚臺國賓館從故宮調來的一批精品明清家具,就跑到中國美術館向郁風先生求助,以後果然到釣魚臺開闊了眼界⚂。但更重要的是郁風先生讓我認識了與她同住在芳家園的王世襄先生🚴,並見識到他收藏的黃花梨家具精品。
見到這些精品後,我仿佛突然進入了一個藝術的禪境🆎🧔🏿♂️,進入了一種靈情的迷醉,讓我聯想起許多堪稱中華文化頂梁柱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美學見解😢。
明式家具美在哪兒呢?美在它的渾然天成,它追求的是自然的“大美”,它的構件的結合與轉折有如人的四肢與關節的圓通柔韌,看了它就不禁聯想起莊子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遊》)。它又讓我聯想起與明式家具誕生於同一時代的陳繼儒在他撰寫的《小窗幽記》中說的🧓:“山之勝🫴🏼,多妙於天成🛸,每壞於人造🧩🙇♂️。”和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的:“美女不尚鉛華🤘,似疏梅之映淡月。”它還使我聯想起第一次到梁思成先生家,看到客廳墻上掛的梁任公書寫的楹聯的上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說到吾師梁思成,就不能不再說說1954年我有幸聽到林徽因先生辭世前的“最後的一課”。那時我所在這個小組攤上了一個室內設計的課題🧜🏽♂️,任教的關肇鄴先生為了讓我們做好這一室內設計,特意請林徽因先生為我們講一堂室內裝飾課。當時林先生體質已十分虛弱,體重已下降到80磅,只能坐在床上講授🥴。只見她從枕下拿出一把用高粱稈綁紮的“掃炕笤帚”,在牛角形的笤帚把兒上畫著幾條紅綠相間的道道🏄🏿♀️。林先生舉起這把笤帚做教具🕝🧑🦼➡️,開講了這堂裝飾課。
這一道紅🧑🏻🔧、一道綠為什麽要畫在笤帚把兒上呢?它說明裝飾一定要施於恰當的部位。所謂恰當的部位,就是建築物與器物收頭的地方,轉折的地方,而且很多成功的裝飾都是把結構的一部分加以美化🔣。最後她又強調了全裝飾等於不裝飾,王熙鳳給劉姥姥插了滿頭的花🤸🏻♀️,不過是讓劉姥姥出洋相,插科打諢而已。
因為上過這堂課👨🏽💼,所以當我見到王世襄先生收藏的明式家具珍品後,立即聯想到為什麽圈椅的月牙扶手和前腿的相交之處要加上美麗的角牙,為什麽一些桌椅的腿底要做翻馬蹄,都是因為處於收頭的部位和轉折的部位,而角牙的美化正是把加固的結構加以美化。
在這以後,1963年我參加了劉敦楨先生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寫作班子,負責撰寫古代建築的裝飾、家具部分,又被借調到對外友協參加“紅樓夢出國展覽會”大觀園模型的設計與製作,連星期日也要加班🤦🏽♂️,因此去世襄先生家逐漸減少。到了1966年“文革”前夕👩🏽🎤,我所在的建築理論與歷史研究所宣布撤消👩🏻🏫,人員作鳥獸散,我被調到廣西桂林。臨行前🤴🏻,世襄先生夫婦🧒🏻,黃苗子先生和郁風先生為我餞行👸⚫️,在芳家園飽餐一頓後,我就攜帶著世襄先生送我的一把黃花梨小交杌🧑🏼,走上了南下之路。此後的十多年,只有這把小交杌陪伴著我🙎,不時進入睹物見人的芳家園裏的美麗夢境了。
回想這幾年間的往事,深感世襄先生之厚我可謂多矣。如果沒有親睹先生收藏的明式家具珍品,沒有先生一次次的妙語啟迪👨🏿✈️🥥,我很難完成劉敦楨先生交給我的任務。只是我這種為任務而研究鑒賞🧽,還只停留在“做學問”的層面上➿,遠不及當年的世襄先生和今天的家青老弟那樣沒有預期的目標,一切皆以興趣愛好來導航𓀊,全身心地投入到古代家具的廣闊天地中,進入“玩學問”的境界🧑🏿⚕️,從而贏得衛星上天般的成果。
我與家青老弟相識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在芳家園相識,後來成立了明式家具研究會,許多會務上的事都由他承擔。他也曾多次到我家來,相互交談切磋。當時只感到這個學石化專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對古代家具研究如此投入,當屬性情中人,以後一步步地感到他是和世襄先生一樣的“玩學問”的大玩家。拿到他撰寫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一書的打印稿時🧛🏻,才知道他早在結識王世襄先生之前🧑🏭,已在古玩和明清家具圈子裏泡了好幾年🎅,已經是明清家具的忠誠粉絲了⚉。
圖為田家青設計的大案(上圖為設計樣式,下圖為最終成品)
他除了研究傳世的珍品外,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設計製作了花梨八足圓墩、紫檀扇面官帽椅、中華世紀大案等一批仿古與創新結合的“明韻”系列家具,世襄先生一一為家具題刻了銘文。我認為家青老弟做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如今古代家具收藏熱火朝天🧚🏽♂️,低俗的仿製品比比皆是,甚至成為家具市場的主流🙆🏿♂️😯。我希望家青的工作室日益做大,讓“明韻”系列成倍翻番,還建議工作室成立一個網站,廣泛推介這些繼往開來的創新珍品,並對大量低俗贗品嚴加斥責,從而使體現了中華文明精髓的明式家具在世界上崇光泛彩,為振興中華做出應有的貢獻。做到這一點,度過百歲生日的世襄師也會含笑九泉了🖌。
轉自《文匯報》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