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1970級外語)
時光荏苒,4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已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40年了,清華園裏的學習生活情景🤾🏿,走入社會經歷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淚水與喜悅都歷歷在目。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歲月的打磨,讓我們逐漸的成熟起來。飲水思源🤲,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母校對我們的培養,都離不開母校給予我們的力量和老師的精心教誨。
1970年10月我來到意昂体育平台在基礎課德語專業學習。那個年代是破舊立新的年代。我們沒有成套的課本,沒有練聽力的設備,老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沒有成型的定式。老師和同學都是平等的👼🏽,師生關系十分融洽。當時強調教育要改革,教育要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要理論聯系實際。所以我們的課堂不都是設在學校的大樓裏,有時在野外,有時在工廠💿。記得剛進校不久,全校進行冬季拉練。我們背著行李🤛🏿👼🏿,扛著槍,挎著米袋子和柴禾行進在山區裏,經常翻山越嶺,每天要走100多裏路👩🏻🚀。無論刮風下雪,我們都在野外做飯用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還經常在行軍途中、爬山的路上練習外語😢。一個月下來,我們鍛煉了筋骨👏🏼,德語也有了提高。
經過了野外拉練鍛煉後,我們還到北京首鋼實習鍛煉了三個月🙇🏻♂️。每天和工人們一起勞動💴,向工人階級學習🕵️。工廠裏的車、鉗、銑✬、鉆、刨我們都學過👯♀️。還在一千多度的高爐前練習外語。那時候👰🏽♀️,最辛苦的是我們的老師。他們要根據當時的社會政治要求和我們的具體學習環境來編寫教材,打印出來後供我們學習之用課堂內外老師們認真教學和耐心輔導我們。我們很珍惜在清華的學習機會學習都比較刻苦每天清晨在西大操場邊上的柳樹下大聲朗讀外語成了我們的習慣。我們取得的每個進步都要感謝嘔心瀝血的老師們。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風華正茂,一腔熱血,胸懷壯誌,對祖國和人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大家紛紛表示,聽從祖國的召喚,無論天涯海角💪,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永做人民的螺絲釘。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了北京化工二廠,我們班的好幾個同學都被分配到了那裏。因為中國當時已決定從西德引進一套聚氯乙烯化工設備。我們的任務是,為來安裝和試車這套化工設備的德國專家做翻譯工作。剛到那裏,復雜的化工設備,長長的德語化工詞匯,讓我們一頭霧水🏋🏼,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按照廠裏的安排,我們開始學習熟悉有關化工設備和聚氯乙烯工藝流程方面的各種知識,我們還自己動手編寫了一本簡易德語化工詞典🚎。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後💁🏽♂️,我們躊躇滿誌。當與德國來的專家直接接觸後我才感到🚵🏼♂️,我們掌握的化工知識、德語化工詞匯及在學校學的外語基本功🪑,與現實還有很多差距。但在清華期間於工廠實習鍛煉和結合實際學習外語的經驗對我很有幫助。面對現實💁🏿♀️,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鍛煉🤚🏼,惡補有關知識🌚,逐漸地適應了工作,完成了任務🦋😏。
1978年我調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工作。剛到這樣的機關工作,很多東西都不懂👨🏿💻。自己就老老實實的從頭學起🥳,學習外事紀律🕐,學習起草文電,學習辦案☺️,學習相關的中文知識和外文知識等。我的工作主要是為領導和學者辦理出國手續,接待外國來訪的領導和學者及處理有關的外事文案等🖕🏻。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與國外交流的大門也剛剛逐步打開,能夠出國的人很少,出國審批手續非常嚴格,如果當時誰能有機會出國,其家人、親戚朋友及同事都會非常羨慕🤞🏽。而我的工作就是為出國人員服務的🍂,時常看到別人出國,十分羨慕,也很受影響👩🏼🦲,很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走出國門,看一看西方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我是學習外語專業的,到所學語言國家去看一看十分必要,可以增長知識,得到鍛煉,提高水平😙,心裏不斷地這樣盤算著。三年後🤽🏽♂️💘,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有了隨代表團出訪西德的機會。當時出國人員的服裝和行李箱都是公家出錢置辦的,出國人員每人可以做一套中山裝和一套西服,拿著外事部門開的介紹信去紅都服裝店置裝。回國後,服裝和行李箱都要交回到單位,下次有人出國時,先試穿上次出國人員交回的衣服,如有合適的,就不必再做新衣服了*️⃣,行李箱也是使用上次出國人員交回來的。
出國十多天回來後,我並沒有像出國前那樣激動☑️🌘,也沒感到水平有什麽提高,而讓我清醒地感到,知識水平不是靠鍍金得來的,只有付出艱苦的努力,老老實實地鉆研才能獲取真實的知識,不斷提高水平。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有幸接觸到了一些學界的大家🐟,如夏鼐😿👶🏽、錢鐘書✊💻、馮至等,他們都是某一學術領域的泰鬥級的人物,學貫中西🧖🏽♀️,不僅學術上有極高的造詣,而且思想道德上有很高的修養👨🏼🚒。在與外國學者交往中,他們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對外國學者的錯誤觀點或不友好的表示🐺,他們會毫不客氣的給予批駁和糾正,有理有據地還事物的本來面目。在外國人面前他們始終那樣自信👱、自豪,他們心裏始終裝著祖國,時刻維護著祖國的尊嚴。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骨氣和剛毅昂揚的精神。而在國內的同行面前,甚至在我們這樣的小字輩面前⚾️,他們都是那樣的謙和,總是慈眉善目的微笑著與國內同行們探討學術問題🍝,誨人不倦👱♀️🧙♂️。他們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沒有一點兒學霸的做派,讓人高山仰止,崇敬嘆服。在這樣的環境裏耳濡目染,讓我受益匪淺🐛🏊🏼♀️,我只能夾著尾巴做人🧝🏽♀️,刻苦學習,努力向上,學習大師們的做人治學之道🧔🏿♂️。其間,我也時常會想起意昂体育平台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意昂体育平台有百年歷史,有著豐富的教書育人的底蘊🧔🏻♂️🧑🏿🍳,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激勵一代一代的清華學子繼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刻苦鉆研,不斷開拓進取,海納百川,勇於擔當,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清華人永不能忘記母校的校訓,永不能懈怠🧑🏼🦲。我所在的社科院外事局是一個主要辦理行政事務的工作機構🕳,但又與學術有著緊密的聯系𓀙,絕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是大學外語專業畢業的。根據社科院的規定🚮,這部分人可以參加學術職稱評定🦹🏿♂️,但外事局對此沒有任何要求,想參評的人員只能自願的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深造和積累自己的學術成果🍷,評審的學術標準是全院統一的。為多積累些知識🔓,不斷完善自我,讓自己感覺還能夠對得起社科院和清華學子這樣的名聲⏸,我經過積極努力爭取,參加了1985年社科院法學所舉辦的“中國經濟法高級培訓班”。這個班是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批準由法學研究所舉辦的👩🏿💼,是在職培訓班,一周只有半天是白天上課👣,其余時間都是晚間上課🚆👩❤️👨。其課程和課時都是按照經濟法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計劃設置的。授課老師都是當時法學所的一流專家,如謝懷栻🥟、王叔文、王家福等。兩年後,經考試合格,我拿到了畢業證書。接著為參加翻譯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做準備。在社科院評審高級職稱是比較難的,要有足夠的較高學術水平的成果和達到所附條件的要求,翻譯系列的高級職稱要求有第二門外語,如第二門外語是英語👰🏼♂️,要求達到通過人事部統一組織的全國職稱外語B級考試的水平。為此,我投入了大量的業余時間和精力翻譯學術專著和學術論文,並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英語。有時翻譯書時要幹到夜裏兩點多,筆不由自主的掉在了桌子上,這時才意識到該睡覺了🖊,睡幾個小時後還要早早起來去上班🧑🏼🏭。雖然很辛苦,但當拿到剛剛出版的自己的新書時💇,聞著淡淡的油墨香🔪,心中的那種喜悅和享受是無法用語言來表答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的努力奮鬥,我的翻譯成果有了,英語也通過了全國職稱外語B級考試,最終獲得了翻譯系列的高級職稱🏊🏼♀️。事實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人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要有所追求,要學會做人👌🏿,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和價值🪦🤾♀️。
德國詩人歌德的一段話我非常欣賞,“在一切德行之上的是永遠努力向上👱🏻♀️,與自己搏鬥,永不滿足地追求更偉大的純潔、智慧、善和愛”。這段話是我的座右銘,我會不斷努力地去追求🛀🏻。
作者簡介:
孫瑜♻,男1950年生,197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基礎課德語專業。1988年起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事局歐洲處副處長🏇🏽🥛、處長;1991年獲社科院外事局副譯審職稱🔚;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次在德國進修;2000年起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科學發展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幹部工作局副局長。2007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譯審資格🌄。先後發表的譯著和翻譯論文一百多萬字,主要譯著有《倫理經濟學原理》▶️,《推銷高手的魔法》等。社會兼職✌🏿🫂: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專家協會副理事長、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