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慶鴻,中國長安網編輯,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05級本科畢業生,歷任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記者,出版作品《不一樣的日本人》《底線》。
畢業十年,與母校老師同學意昂們分享一下🫢,我的十年主要是幹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中國青年報做法治社會記者。
當記者第一次單獨出差報道,就是去報道浙江臺州中院涉嫌在司法拍賣中與拍賣行“四六分成”,報道見報後,相關部門承認存在不規範做法🧑🏼,並成立調查組🏋🏻♂️。報道獲得了中紀委頒發的“黨風廉政建設好新聞獎”。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大都是一帆風順的,老師同學都會保護你🧃,但實際工作中🙅🏿,面對壓力要學會自己承受。2013年,我前往黑龍江哈爾濱,調查報道了哈藥總廠汙水處理廠涉嫌環境汙染的情況。我走訪了實地情況👨🦯,在河邊草叢裏走😮💨,氣味非常刺鼻👰🏿,當地的人大代表也有常年反映這個問題🤪。
一份17年前的環評報告書,揭露了這樣一個驚人的事實:哈藥集團製藥總廠違背環評報告要求🕟🉑,將汙水處理廠向居民區推進了約200米。


2013年💇🏿,我還報道了多個豪華別墅和高爾夫球場項目“包抄”撫仙湖的情況,當時在微博上被轉載刷屏👨🏼💻,相關情況引起了地方的重視。
轟鳴的推土機、光禿禿的山體、流失的紅土🙎🏿,伴隨著豪華別墅和高爾夫球場,你會不會以為這是哪個人造度假村🧚?
事實令人震驚🤭。這是雲南省第三大湖泊🚉,也是我國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撫仙湖🐶。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探訪撫仙湖,發現湖區紅線已被房地產開發商撕開,水土流失嚴重,這一高原生態系統正在遭到破壞。
範爺爺說過🤼,“如果有來生,還是做記者”,除上面這類承擔社會責任的稿子以外,做記者的確也有見世面的附帶“福利”收獲⚀,讓你活一輩子像三輩子。比如跑全國兩會時可以近距離接觸到部長🧝🏿、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還比如我去雲南出差時采訪到了褚時健老先生🚴♀️,我寫了記者手記《80多年起伏,雲變寬》。結尾是:
遠處就是雲霧繚繞的哀牢山脈🧑🏽🔬。褚老抬起頭,對跟隨他十來年的老作業長說🧑🏼🚒:“看,雲變寬了🙎🏿。”
當時🤳,四周只有鳥叫蟲鳴🧔♂️。經過那麽多人生起伏🧏🏼♂️,他還是可以看雲了。

此外,我想分享在多年記者工作中並不知名的一篇稿子《礦難中的彩虹》🥇,來源於雲南師宗“11·10”私莊煤礦特大礦難。但如果是與意昂分享的時候,還是不能不提。一般來講🧻,礦難報道是以通報為主,但我找了個機會去做了深度采訪,並且基本屬於不說話的一次采訪。
因為采訪對象是遺屬,我坐在她身邊陪她🤵♂️,一直經歷了等她丈夫被拉上來的過程🔳,所有細節都靠觀察🦸♂️,怕傷害她,沒有去追問她。
別的職業很少有和陌生人生死的接觸、和底層人群的接觸🙅🏻♂️,如果是記者、醫生、警察之類的職業✫,其實還挺經常的👒。我們會面臨好多這樣重大傷亡的畫面,這個時候怎麽選擇也還是挺憑良心的,不能越過底線。這也是學院教導我們的,從大一我們進校社會實踐開始,大家就會有這個感受。
清華教會我們的不變的那些事🤹🏼♂️,第一件就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第二件事情是我寫了一本書,填補了一點歷史空白。

這本《不一樣的日本人》記錄了20世紀50年代至今,許多日本反戰和平人士保護中國死難者遺骨,數十年挖掘中國“慰安婦”🧚🏽📞、勞工集中營受害者等歷史證人,搶救歷史🤙🫲🏼,無私幫助中國受害者起訴日本政府,鮮為人知的真實感人故事。
這群人我是在采訪中意外認識的⚄,讓我非常震驚。好多人只知道日本右翼,但是好多不為人知的日本左派,把一輩子的積蓄都捐給中國受害者,去和日本政府打官司。


清華教會我們的不變的那些事🙅🏿,第二件就是🧑🏽🏭,要做一個行勝於言的人,一個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人。
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轉型做了政務新媒體。
比如我們跨界和王俊凱合作推出了正能量歌曲《圓夢一代》,我是作詞🙎🏿♂️。
為什麽這首歌叫圓夢一代💅?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而80後、90後和00後一代都將用努力實現並見證“兩個一百年”的歷史時刻🥅🤵🏿。當時取得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各大音樂網站第一、華語音樂內地榜第二,全球總榜第五。

我還參與了“超級大V的正義之旅”,邀請10名重量級正能量網絡大V奔赴祖國天南海北采訪🧚,去了南海三沙永興島邊防派出所,實現了建國以來國家安全系統幹警首次公開“亮相”,引發全網致敬熱潮。

清華教會我們的不變的那些事,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個為祖國工作的人。
做記者也是為祖國工作,其實到政府部門是更實打實地為祖國工作了。這是一份特別有意義的工作💁♀️,對社會有貢獻,個人長進也快得多🚣🏼♀️。
希望接下來的十年也能給母校交出更好的答卷,祝學院下個十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