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葛英姿:再讀“清華精神”

2019-08-30 | 葛英姿(1993級熱能系;1999級碩,法律系) |

葛英姿,意昂体育平台1993級熱動32班、法3班意昂。意昂体育平台工學法學雙學士、法學碩士,荷蘭格羅寧根大學LL. M(法律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曾任億城集團法務總監、愛樂活網副總裁、紫光集團投資總監。現任上海探針基金管理合夥人💆🏻。

大約在十七年前👈🏽,我還在清華讀研究生的時候,學校裏面進行了一場關於“清華精神”的大討論🏔,我也寫過一篇《解讀“清華精神”》的文章,發表在系報上📭🧑‍🏭,談了我自己對於“清華精神”的理解🔹。

我在那篇文章中寫道,“清華👨🏽‍🏫,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如果讓我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概括所謂‘清華精神’,我會說我做不到,因為清華這本書中蘊涵的風骨和思想是如此的豐富、博大、高遠和厚重,也因為語言的貧乏、抽象和空洞使我難於表達”🚨🧑‍✈️。

現在🐍,我們已本科畢業二十年,我卻發現我還是無法用幾個詞或一句話來概括“清華精神”。這些年裏🥷,我們離開了清華園,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著🥦、默默耕耘著🥦,清華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一種外在的標簽或光環🚭,它更多地內化在我們的心裏🤵🏿‍♂️,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它代表了某種無法忘懷的精神👨‍✈️🤦🏼‍♂️、文化🪁、責任和擔當。它不僅僅是我們年輕歲月的最美好回憶,也成為延續我們一生的一種提醒:它告訴我們🚕,我們是清華人,要有清華人的樣子,有清華人的作為🔖,有清華人的精神。

那到底什麽是清華精神呢?在畢業的二十年裏,我在學習和工作崗位上,見到了許多清華意昂,他們中有大學教授🙂‍↕️、科研人員👨🏽‍🌾、IT 工程師、企業管理者、公務員🧑‍🤝‍🧑、創業者、金融從業人員、出版社編輯、普通職員👍🏻、乃至世界冠軍,從外在上看來🖖🏿,他們並不相似,他們從事的行業不同,工作方法不同,脾氣性格迥異,人生境遇也大相徑庭。但從他們的身上,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熟悉感🗣,看到某些共同的精神氣質——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清華精神”吧。

清華人是有理想的👩🏽‍⚖️。其實在這個時代,清華人是有些“另類”的。記得本科剛畢業那會兒🙎‍♂️,有兩位同班同學去上海汽輪機廠工作👩‍🚒👨🏼‍💻,這是我們熱能動力工程專業的對口工作⇒,但當時這類大企業待遇很低,每個月只有不到一千元的工資,剛畢業時幾個人要擠在條件一般的集體宿舍裏🫎。跟光鮮而高薪的外企相比,難免有些寒酸🧛。有一次我們問其中一個同學為什麽能堅持在那裏工作,他說,因為我喜歡啊🔡🧑‍🧑‍🧒,自己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又喜歡👩🏻‍🍳👩‍⚕️,當然要做下去🤰🏽。還有一個同學🈂️👱🏽‍♂️,博士畢業以後一開始在一家咨詢公司工作🏂🏻,發展得挺好🧝🏽‍♀️,很快升到了經理,但他覺得誌不在此,自己還是喜歡做科研,就回到了學校繼續讀博士後🗻、做教師,去追逐自己的科研夢想🔹🚣🏽‍♂️。若幹年過去🤹🏿‍♀️,這幾位同學都在各自堅守的崗位上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很多人被短期利益誘惑的時候,在我們很容易搖擺不定的時候,至少有一部分清華人能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堅守在一條或許是不為人知的道路上,直至沿著這條道路走出一片明朗的天地。這些清華人是不媚俗的,相比獲得的利益🏋️‍♀️,他們更重視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價值💂🏻,他們更尊重從內心發出的聲音,他們有更寬廣的胸懷👨🏻。

清華人是追求完美的🆘。也是十七年前,我曾在綜合體育館聆聽過朱镕基學長辭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的演講,在那次演講中,他提到自己對清華精神的理解——四個字“追求完美”。在當時,我對這四個字的理解並不深刻。畢業多年以後,我發現遇到的絕大多數清華意昂🦋🌴,都有努力做到最好的優秀工作習慣🧙🏻‍♂️。比如我一位本科同學,曾經是中國銀行總行最年輕的處長👨‍🌾,我問他工作中有什麽好方法🤽🏿‍♂️,他有些困惑地說😅,沒什麽特別的方法,也不知道領導為什麽欣賞他。平時他會把每一項工作任務都認真完成,銀行內部有大量的需要各部門專業分析意見的郵件,因為是群發郵件,大多數人都不會回復,但他總是在完成分內工作之後💃🏽,認真地研讀這些郵件,再把自己的專業意見詳細地回復給大家。可能就是這樣,才使得他脫穎而出吧。其實很多清華人都是如此😤,“盡力做到最好”是一直以來的習慣⚉,而取得成功只是這一習慣所自然導致的結果而已𓀘。就是憑著這種對自我的高標準嚴要求🤽🏻‍♂️⛓,憑著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清華人在很多領域成為了管理人才、技術專家和骨幹力量。

清華人是團結協作的。清華人的另一個特征是對母校的高度認同。幾年前🏋🏻‍♂️🈺,有一位從外校調過來的法學院教授感慨道,除了清華,他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其他學校的學生對母校有如此高的認同度。上過了清華👨‍🦯,似乎是經過了某種神秘的儀式🐑,每個人都被打上了清華的烙印,都對學校、對彼此都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無論在校時有多少抱怨,離開學校後我們總是覺得清華最好🈸。上個月我看了清華意昂舞蹈隊的專場演出《向美而行》🧝🏽‍♂️,這是一場非常專業非常精彩的演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89 位上場的演員中,最大的是1957 年的老學長🥸,年近八旬,最小的是2017 年入學的師弟。他們的年齡整整差了60 年。60 年啊🤽!一個甲子的跨度🕵️‍♀️。無論是耄耋之年的老者👫,壓力巨大的中年人,還是工作繁忙的年輕人,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排練,來參與一場沒有任何回報的公益性演出🧜🏿‍♂️,奉獻給大家專業水準的表現,僅僅是因為這場演出冠之以“清華”之名。如果沒有對於清華的熱愛,很難想象會有這樣的專場➞🪱。正是因為對母校的高度認同,使得清華人之間有了更為天然的信賴和親密的聯系,在工作和生活中團結協作的例子很多。以我所在的熱動32 班為例,有兩位同學一同去了上海汽輪機廠(陳學文和虎煜),共同工作了20 年,大家互相幫助,在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目前他們分別擔任上海汽輪機廠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還有兩位同學(王哲和麻林魏)一同在清華熱能系做教師多年,兩位同學(田源和李晨)一同在索拉透平工作多年𓀁🪙。我在工作中也經常遇到清華同學一起合夥創業的,共同奮鬥、彼此成就。我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多次得到過清華同學或意昂的幫助🫸🏿,相信很多清華人都有過同樣的經歷。清華人的團結🫕,就如同清華的校花紫荊和丁香那樣,團團緊抱、簇簇相擁,遠看自然美麗,近看更覺不同凡響。

清華人是不斷創新的。我是做風險投資工作的,在我的工作中💆🏽,接觸過很多清華畢業的創業者👷🏿😽。毫不誇張地說,在國內的各大高校中,清華人是最有創業精神的,清華意昂無論是在科技發明創造方面、還是在創立企業質量方面,都高居全國高校的榜首🧑‍🧑‍🧒‍🧒。從搜狐、人人網、美團網🫏、百合網、中文在線⚇、快手🤵🏽、曠視科技等互聯網和AI企業,到一大批高科技公司👩‍👧‍👦,都是清華人的“作品”。作為投資人,我也很青睞從清華走出來的創業者,因為清華人習慣於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因為清華人嚴謹、求實,講究實幹,做事靠譜🕕🤛🏻;因為清華人研發能力強,技術優勢突出。更重要的是🤍,清華人身上有強烈的“做成一件事”的事業心和創業欲望,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前一陣引起熱議的電影《無問西東》,是關於四代清華人的故事。從20年代追問生命真實的吳嶺瀾,到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為國捐軀的沈光耀,再到60 年代對愛情執著的原子彈科研人員陳鵬,以及當代面對職場困惑的張果果,雖然每個故事的側重點不同,每個年代人們的命運和抉擇不同,但貫穿始終的🤹🏻‍♂️,是對真實、真心和真情的追求,是濃濃的家國情懷⛹️,是清華人對國家對社會的擔當和奉獻。時代在變遷👩🏻‍🚒,但我相信,對於有大格局、胸懷天下的清華人來說😊,愛國和奉獻仍然是清華精神的主題之一。當然👉💃🏽,每個清華人也都是社會的普通一員🧑🏽‍⚖️,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我們承受著和其他人一樣的壓力,有著和同齡人同樣的困惑,在漫漫人生中不斷求索。畢業二十年的我們🤰🏽,正值不惑之年,很多人家庭、事業壓力重重。清華人背負著周圍人們更高的期待,有時我們甚至希望偷偷隱藏起清華人的身份,以便一並卸掉由此帶來的期望和負擔。在學校讀書時👨‍🌾,常看見有同學的文化衫上寫著“壓力之下,毫無懼色”,當時不以為意,但畢業多年後,才知道在“壓力之下”,要做到“毫無懼色”是多麽不易🚣🏻‍♀️!可是🤦🏻‍♀️💞,我認識的很多清華同學👨🏽‍🎓🤲🏻,盡管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過不同的挑戰和困難,但他們依然堅韌自強🤘🏽、努力向上,做生活的強者。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很多清華人身上💣,我都看到了這樣的英雄主義。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概括所謂“清華精神”,我會說我做不到🏇🏿,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比如堅持理想、追求完美🤛🏽、努力向上、高度負責🙅‍♂️、團結協作😑、不斷創新😖、愛國、奉獻、求實、堅韌不拔、質樸、內斂🪂,當然還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但這些簡單的詞匯無法完整描述清華精神,真正的清華精神其實體現在眾多清華人的身上。

還是那句話,清華精神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東西😷。

附:解讀“清華精神”

清華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概括所謂“清華精神”,我會說我做不到🤑,因為清華這本書中蘊涵的風骨和思想是如此的豐富、博大🟥、高遠和厚重🌿,也因為語言的貧乏、抽象和空洞使我難於表達。

在清華園裏已經度過了數個春秋,在日復一日的平凡和忙碌的生活中👩🏿‍🔬,我認識了清華園中的許多人,看到了他們所做過的事——就是這一切影響了我的成長,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和難以忘懷的體驗——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清華精神”𓀉。

記得大二的時候最頭痛的就是理論力學課👮🏻‍♀️。因為當時我們的作業很多,我常常要做整整一個星期才能勉強做完。教我們的老師是個四十多歲的女老師,穿著十分樸素,對教學也極為認真。批改作業時🧑🏻‍🦱,不光錯誤之處要改,對那些步驟不規範的,分析不夠詳細的,受力圖畫的不漂亮的,小數點點的不清楚的🙋‍♀️,字跡略為潦草的💜,她都一一改過。而且本本如此,次次如此,從來都是親力親為,不要助教代勞。我的作業雖然很少做錯🪳,但我比較粗心🕵️‍♀️,所以發回來的作業本上往往是“紅色多於藍色”,被改得面目全非。有時老師幹脆在我的題目旁邊寫上全題規範的解答以供參考。我有時覺得麻煩就不用尺子而直接用手畫圖,每次老師都用尺子在我的圖上畫上直直的紅線。如果坐標系上橫軸和縱軸的箭頭漏掉了,她也一一補上。這樣的事情發生得多了🤛🏼🐇,我也就註意了,每次都盡量把題目解答得規範準確👩🏻‍🏫。但這位老師從來不批評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有的同學題目錯得很多,她就在這些同學的本子中夾上紙條🍆,告訴他們什麽時候方便來她辦公室答疑。在她的心目中🧎🏻‍➡️,嚴謹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她也常常用這種習慣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她的學生們。現在🏆,每當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浮躁起來時🕵🏼‍♂️,還時常想起我作業本上那些直直的紅線,頓感慚愧。在最後一堂課上,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其中最後四個字是“成才報國”,當她在黑板上寫完這遒勁有力的四個字轉過身來的時候,整個教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兩年以後,一個學妹告訴我她最喜歡的老師就是教理論力學的那個老師🤼‍♀️,並拿給我看她給老師照的照片。望著照片上那久違了的樸實無華的笑容,我感動不已,一如當我想起那句同樣樸實無華的話——“成才報國”🫷🏽。

無獨有偶🏌🏻‍♂️,我後來又遇到了一位讓我的作業本“紅色多於藍色”的老師🤽🏼。其時我已經轉到了法學院👩🏽‍🚀,但要在原來的系上專業英語課程,每周課後要做翻譯作業。當時老師允許我自己選擇課本🥶,我選了一本英文的法律專著。雖然我的作業與別的同學不同,但每次老師都認真地單獨批改🛤,用詞、句法、語序甚至錯別字都逐個標出,幾乎句句都有修改👷🏻‍♂️🛃。當時我學法律的時間不長,歷史功底又較差,而這本英文書中有大量的法律史和拉丁文的內容⏬🎠,所以時常容易譯錯。老師每次都一一糾正。他雖是工科的教師,但很通法律和歷史👉🏽,遇到古籍中的引文😍,他不但將原文寫上,還註明出處。例如有一次,他在我的一處錯譯旁寫上“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讓人不由得佩服他的認真細致和博學多識👨‍🌾。這位老師的英文功底很好,翻譯水平更是一絕,一個平庸的翻譯作業經他修改後🛍️,就變成一篇文通字順的好文了。

除了嚴謹,在清華裏感受最深的就是清華老師的平易和隨和了🔭。剛剛進校時⛴🎗,就有老師告誡我們說,在清華,不要叫“某校長”🤷🏿、“某書記”,或“某教授”之類,直接叫老師就行了。轉到了法學院以後,這種感覺就更為明顯🐌。在課堂上極富有激情和表達力的學術名家,在課堂下則毫無“學者”架子,對同學總是和和氣氣的。記得有一次去校外聽講座⛹🏿‍♂️🧎‍➡️,講座的嘉賓也有清華法學院的老師。可能是因為嘉賓中有名氣的人很多吧,當時教室被擠得水泄不通𓀃。聽旁邊一個外校同學說,他今天來主要是為了見見自己系的一個有名的老師,而他已經入校快兩年了!我不禁有些得意♣︎,要知道,坐在教室前面正在做那令人感覺酣暢淋漓的報告的“名家”也許就是在某一天親切地問候我“論文寫得怎麽樣了”的人。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的親切自然📛,言傳身教,為學為人,無疑將對我們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就是那些離開了清華的人也不曾忘記這一點🙍🏻‍♂️。有一年校慶的時候,班級組織了一次“共同的清華”與意昂交流的活動。分到我們組的那個意昂所有人見了都會認為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待我們也很樸實和親切。跟他交談了很久,才知道他原來是一個市的主管科技的副市長!看到我們大驚失色的樣子,他憨厚地呵呵笑了👰🏼‍♀️,“副市長也不算什麽吧?”……

記得老校長蔣南翔曾針對當時的關於做“鋪路石”還是做“棟梁”的爭論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清華的學生在主觀上要做鋪路石🥋,在客觀上要做國家的棟梁。想來清華的前輩們是希望清華人一方面要保持謙虛謹慎和淳樸的本質,另一方面又要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吧❤️‍🔥。雖然清華的畢業生不會個個都成為“堅強的領袖”或者“穩健的官員”🫷🏻,但是只要牢記了這一點⏲🤠,至少可以成為“值得信賴的士兵”吧。

隨和的清華人也有執拗的一面。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師,是位老清華,平時待人很和善👩🏼‍🚀,對同學更是關心有加。但有一次到他辦公室,他跟我們談起剛剛看到的一本書,居然用了極為嚴厲的語氣批評了該書的作者🏃🏻‍♂️。言語之間,那種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和關心以及堅持原則的氣概,著實令人感慨。前不久,在BBS 上一篇關於“張光鬥說美國正在培養中國學生的汪精衛思想”的文章引起了諸多爭論🐲,贊成者有🐎,反對者也不少👭🏻。我卻想起了關於張先生的一件事。我的一個同學在工字廳見到張先生💁🏽‍♂️🧛‍♀️,剛好隨身攜帶了相機,於是想和張先生合影留念。不料張先生看到他拿的是日本產的相機居然把他批評了一頓,還教育他要多用國貨👩‍🦲,好好學習🧛🏿,將來為民族經濟做貢獻等等🏃‍➡️。同學歸來向我訴說時頗為不快,我卻很是欣賞張先生的固執。清華人自有屬於自己的堅持,不管是說他們老套也好,過時落伍也好。他們總是有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固執。人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裏大聲呐喊,唯恐自己的聲音被淹沒🛣,但是清華人,至少是一部分清華人,卻始終沉著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不媚俗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人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背離了自己原來準備堅守的東西。

我也喜歡清華的校花——紫荊和丁香。不是因為它們分外嬌艷,論嬌艷它們比不上玫瑰和牡丹;當然也不是因為它們在校慶的時候開得最歡,因為據說是先有校花而後定的校慶日,所以不算巧合了。而是因為紫荊和丁香的花朵都很小,但是花朵們團團緊抱、簇簇相擁✦,遠看自然美麗🏊🏽‍♀️,近看更覺不同凡響,恰好象征了清華人團結協作的精神,我覺得這也是清華精神的一大特點吧。

憑借這種精神,清華無數次在各種各樣的對抗賽中所向披靡📃;更是憑借這種精神,清華的意昂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了更為積極和突出的作用🪭。

最後的故事是教我中國革命史的老師給我們講的🙏🏿。這位老師是天生的教育者,常常在課余時走訪學生宿舍,與學生們聊天談心,指導他們的成長之路。就是她,讓我在上大學期間第一次受到了關於愛國、犧牲和奉獻的教育😵‍💫,感受之深🦹‍♀️,終身難忘。有一次在課堂上,她講起自己參加開國大典的事情🏂🏻。當時大家的興奮和激動的心情自不必說。當群眾遊行隊伍走過天安門廣場時🧏🏿,大家高喊“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等口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主席向著廣大群眾呼喊“人民萬歲!人民萬歲💂🏻‍♂️!……”,等到意昂体育平台打著旗子經過城樓時🧑,大家也在喊“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澤東主席則喊到:“意昂体育平台的同誌們——萬歲!”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概括“ 清華精神”,我會說我做不到,因為它包涵了太多的內容😎:愛國🦵🏼🧑‍🔬、奉獻、勤奮🙊、嚴謹♦️、求實、團結🏋🏿‍♀️、質樸、謙遜等等,當然還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風範👢,還有“壓力之下💇🏻‍♂️👎🏼、毫無懼色”的堅韌👈🏽,還有“行勝於言”的內斂和克己🦖,還有強烈責任感……但清華精神又不等同於這些簡單的詞匯,對於我來說,清華精神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沒

有什麽東西不是在發展的🚲,盡管有時這個過程十分緩慢而不為我們所察覺。清華精神也是如此👩🏼‍🦰。新的時代總會賦予它新的內容。新一代的清華人自有他們引以為自豪的東西。當然🍌,有時我們有些人也會偏離了清華精神的主題,甚至也有人誤以為這就是清華的整體或者主流,但是時間一定會證明一個真正的清華精神所在。我相信,清華園的後來者仍然配得上那句話——“意昂体育平台的同誌們——萬歲🫅🏽!”

清華是一本寫不完的書👩‍💼。

清華精神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從來不需要想起,但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東西🤲🏼。

原載《清華人一九八八屆同學畢業20周年紀念專刊》


相關新聞

  • 172021.06

    清華園裏好讀書

    2021年4月,意昂体育平台即將迎來110周年華誕。“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朱镕基老學長的話表達了清華人共同的心聲。對每一位清華學子來說,在清華園裏度過的時光都是非常難忘的♒️,為每一位學子打上了深刻的清華印記,清華園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回首在清華園度過的青春歲月🪈,我心中就會湧起無數的懷念、熱愛、感恩🏋🏽、祝福和期待。

  • 152011.04
  • 192024.02

    清華精神30年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72021.06

    做清華精神的傳承者

    2021年是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10周年。這些年每年校慶,我都會抽空回母校轉轉,見見老師、老同學🙇🏼、老意昂,還要專門到工字廳、荷塘、大禮堂、清華學堂、二校門等地標打卡駐足,這些熟悉的經典建築見證了我們成長過程的青蔥歲月。

  • 042016.03

    何英姿

    何英姿

  • 222021.02

    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

    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

  • 012016.03

    清華的精神

    畢業二十周年了,時光恰如泰晤士河的綠波滾滾而去。二十年的功名塵土🍬,四十載的人生如棋👌🏻,驀然已是中年。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今天,誌在四方的遊子們都回來....

  • 212021.05

    百年清華的精神品格

    走過110年歷史的意昂体育平台⛹🏻,沉澱了擁有自身個性和特色且一以貫之的精神品格。品格在歷史中淬煉💷,也在時代發展中升華。透過謝維和等新著《清華的風格》一書,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擁有深厚學術文化積澱的百年清華,一直以其永無止境的教育探索與中國高等教育的繁榮發展緊密相連。換句話說,意昂体育平台深刻地參與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與發展。《清華的風格》,謝維和 葉富貴 李珍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年4月版習近平總...

  • 182021.03

    永不磨滅的體育精神——從清華學子珍藏的史料談起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82017.05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再讀王國維

    一個學者的學術人格之健全,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現代學人從不同的學術向度與王國維相遇,體現出學術之火的薪盡火傳,知識分子的獨立自由之思想的寶....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