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全世界的人口從30億增加到了60億。如果按照聯合國的估算,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可能會達到160億🙋🏿。巨大的人口增長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無論是食物🚔、能源👨🦳、材料、運輸、藥物等𓀛。未來人類的發展空間在哪裏🍖💇🏻♂️?肯定是海洋,因為海洋占了地球面積的71%。
全世界超過70%的貿易是在海上,中國90%的貨物進出口在海上,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全球戰略視野🥭。
聯合國提出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海洋——人類需要一個清潔的海洋、健康的海洋🚙、可以預測的海洋,也需要一個安全的、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不斷產出的🙏🏼、透明的海洋🙆🏻♀️。
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構建透明海洋的主題被納入聯合國未來十年海洋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裏面,2029年十年一次的全球海洋觀測大會將在中國青島召開,這是中國海洋科技界對世界的貢獻。
一個可觀測的海洋,一個可認識的海洋👩🦼➡️,一個可預測的海洋🤱🏿,對於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的環境安全非常重要👨👧。
談到海洋科技發展的時候,有幾個大的問題,諸如海洋與可宜居的地球、海洋的健康、藍色經濟、海洋的安全等,當然還可以列出很多。人們對海洋的認識程度可能不足20%🚎,還有人說不足10%,甚至有人說不足5%,所以海洋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地方,未來的重大科技發現可能將產生於此🧒🏿。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8️⃣🉐,它包含著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未來十年,海洋觀測將往哪個方向發展☛?科學家要發展水下無人技術、衛星觀測技術,更加精準地觀測海洋,不光是海水的溫度🚂、海水的流動,包括裏面的化學過程以及相關資源等。
“藍色經濟”涉及能源問題🛃、生物資源問題、戰略性礦產問題🧚🏻♂️、交通問題、旅遊問題等🏇🏽✴️。以能源為例,歐盟做了一個預估🟠,大概到2050年歐洲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大概可以占到50%~70%以上👈🏼,海洋能源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能源👩🏽💼。
打造“藍色藥庫”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因為人類都面臨很多疾病的挑戰,中國海洋界聯合世界的海洋界可以從海洋裏面要藥物資源來打造“藍色藥庫”,服務全人類。
海洋是重要的蛋白質資源🐖,老百姓餐桌上保守估計20%~25%的動物蛋白來自於海洋🚕。我國這個數字可能更高🏠。近海環境的壓力,給養殖帶來一定的限製👎🏿✯,如何能夠在未來給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蛋白質,這是海洋科學家的使命👨🏼🏭。
要打造“深藍大腦”。我個人認為量子計算機在某些領域可能非常重要🚴🏼♀️,海洋科技工作者需要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先進計算,才可以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深藍大腦🤽🏽♂️🥠,為未來海洋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吳立新,系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