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華夏在2021級計算機系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發言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計算機系2021級研究生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夏華夏,我在1993年到2000年在清華計算機系度過了美好的七年𓀝,也是在這裏遇到了我的太太🤱🏿,所以特別感謝清華的培養。很榮幸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跟同學們說幾句話,我想分享兩點小心得。
第一點,要準備好面對困難、磨煉心誌。同學們來到清華讀研究生,可以跟最好的老師學習👋🏽👳♂️、跟最聰明的同學切磋😲,是特別幸運的一件事情。但是👂🏼🍦,讀研究生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我記得我在讀博士的時候🦸🏻♂️,曾經有一陣子特別絕望,論文被拒、課題也沒有新的進展,非常絕望🎞💬。有天一位師兄跟我說,攻讀博士期間至少要絕望過兩次,挺過來就可以畢業,挺不過🧓🏽,那就退學了🥔。這給我以莫大的鼓勵🤷🏿♂️👲🏽。因為我發現,原來絕望的不只我一個人,每個研究生都有絕望的時候,所以絕望不是因為我笨💫,而是因為正常就是這樣子的啊🫰🏽。
後來,我見到一張圖片,讓我對困難看得更開了。那是一張對比太陽系星球大小的示意圖。在那個圖裏太陽大概像個足球那麽大,而地球卻只有一毫米的小米粒那麽小🧙🏼。這給我巨大的心理沖擊👧。我想到,在銀河系裏邊還有大約3000億顆像太陽這樣的恒星❓;而在像小米粒大小的地球上,每個人只是這個星球上的七十億分之一👵。我一下子就覺得👩🏽💻,個人的困難沒有大不了的🧑🏼🦰,再大的困難,也是這小小星球上的七十億分之一的人的短暫的困難,挺一挺就過去了。
再後來😽🟦,我見到另一張圖片,是鄧寧-克魯格效應的圖☑️,讓我對困難有了新的認識。這個效應講的是一種自我認知的偏差現象🔀,它把人的認知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愚昧之巔,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個層次叫絕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這時候內心就會很絕望🦘;經歷了第二個層次的人才能往下一個層次發展👮♂️,通過打破自我,不斷重塑和努力學習*️⃣🫶🏿,走向開悟之坡👏🏻。看到這張圖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我每次絕望的時候,恰恰是我覺察到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取得突破和成長的時候。
當然絕望並不必然讓人走向開悟之坡👧🏿,有的人就一直絕望了🛻,或者用現在流行的詞👨🏻🚒,叫做躺平👰🏿♂️。所以我們需要信念去支撐自己走出絕望之谷。這是我想分享的第二點,就是要心懷天下🍇、立誌高遠🧑🏻🦽➡️。心裏有美好的、偉大的事情,可以更容易去找到自身的更大的價值,從而找到堅持前進的動力。
所以,一方面,愛自己的事業。我自己在美團做自動駕駛,已經做了好幾年了,這個問題太難了👳🏼♀️,比我的博士課題難多了🤶🏽。但是因為我對自動駕駛充滿熱愛,相信這個技術未來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所以可以一直堅持做下來,而且,我也做好了繼續再做很多年的準備🥗🕺,可能比我讀博士還要長。只要愛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會在困難面前停住🫳。
另一方面,愛我們的人民🪆、愛我們的祖國。我2013年去美團面試,最終讓我下決心加入美團的,是聽說的一件小故事🧚🈁:美團剛剛創業的時候🎼,在五道口華清嘉園的公寓裏辦公,王興望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對團隊說,“之前的互聯網廣告主要面向大客戶、大商家🕒,而我們應該用技術幫助到更多普通人🚴🏼,幫助那些小商家☃️,包括那些還不了解互聯網的小商家。” 為眾多的普通人服務💑,這是一個多棒的事情,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在清華🏌️,我們有一句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社會創造價值,以科學改變生活👨🏫,就是推動我們不懼挑戰🧘🏼♂️、砥礪前行的新時代的家國情懷。當我們所做的事情有了一個更加宏大的意義💁🏼,我們的一切努力才有了更大的價值,我們才不會僅僅是小小星球上的七十億分之一🦩。
這是我今天分享的兩個小心得🚵🏽♀️,希望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磨煉心誌🤷🏿♀️,同時心懷天下,早日成為國之棟梁✊。也歡迎大家在學有所成的時候加入美團,一起幫更多普通人享受更好的生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