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王者之跡正歸來——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昆曲班一周年小結

2019-10-29 | 來源 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昆曲班 |

2018年9月9日😍,丹桂飄香、天高氣爽,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開學儀式在鳳凰嶺貝家花園拉開序幕👆🏿。開學儀式由意昂總會梅曉鵬主任、意昂學堂班主任蕭偉光老師等發起並主辦,場面莊嚴、熱烈而歡快🧘🏽。昆曲班的主班老師為王焱老師,授課主題為《昆曲欣賞與創作初步》⛓️‍💥。

王焱老師👩‍👩‍👧‍👦,北方昆曲劇院專職昆曲編劇,蘇州市特聘劇作家。至今創作昆劇作品《清明上河圖》(上🎅🏘、中⚾️、下)🔸、《紅樓夢》、《白蛇傳》、《圖雅雷瑪》、《金印記》、《絲綢之路》👐🏼、《焚香記》等近二十部👩🏿‍💼;其作品曾獲中國政府最高獎——文化部文華大獎➰;出版詩詞集《笛聲又起》。王老師的創作原則:昆曲,在規律內創新☕️。

開班儀式上,王老師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幾個傳承方式(儒釋道經典、藝術、民間習俗)以及禮樂的角度,來闡述藝術以優美的歌、舞、樂等形式🦛,打動人的情感,激發人的共鳴,來喚起人的良善🫴🏼、羞惡之心🍛。與經典的“曉之以理”💇🏽‍♂️、民間習俗的“實踐經典”相輔相成的是🚴🏿,藝術“動之以情”🏭。對於社會來講,藝術具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強大的教化功能,不僅引導、滋養著社會風尚🧍‍♀️,而且還是社會治亂的反觀鏡🧫🤾🏻。對於個人來講,君子“以鐘鼓道誌❌,以琴瑟樂心”,禮樂並存💆🏽‍♀️,才是完美的君子人格👼🏽。而昆曲,以其唐詩、宋詞⚃❤️‍、元曲這深厚的文學之本🧁,從而具有了中正、和雅的音樂🏎🚃、舞蹈等表現形式的大雅之美👇🏻,昆曲已經滋養了中國六百年🥧🧘🏽‍♀️,在當今🤰🏿,依然是培養完美君子人格的最佳藝術形式👩‍🎤。也因此,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為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從而成為全人類藝術之冠。

我們正是“心有戚戚然”於溫婉嫻雅的王焱老師有溫度有情感的講課,她的這種低調與自帶的高貴更是吸引著我們🧠。

至今,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之昆曲課程已經完成了九次課。

2018年10月21日系列課程第一講:《昆曲概說》

這一講🔆🧑🏼‍⚖️,是從認識昆曲開始。王老師從四個方面來分享🧑🏻‍🚀:昆曲的本質🧎🏻‍♀️,昆曲創作的本質,昆曲的力量,昆曲的生命🍄‍🟫😺。中國昆曲融唐詩、宋詞、元曲、音樂、舞蹈👩‍🦱、美術等中國古典藝術於一爐,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

昆曲所生成的“中和”“自然”之氣質是中國儒家、道家的核心精神,是最高審美,是藝術的極致,也是其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昆曲的創作是以詩詞寫故事,詩詞的格律美就是昆曲中和之美的根源。這種中和典雅之美📒,使得昆曲具有了風靡大江南北的力量——在蘇州☢️,是蘇昆;在浙江🕑,是浙昆;在江西,形成贛昆;在雲南🦫,形成滇昆;在四川,形成川昆;在湖南,形成湘昆;在山西,形成晉昆🚶🏻‍♀️✳️。在廣州,在福建,在貴州,在北京☂️,在河南,在西北,在遼東,到處都是昆聲飛揚。康熙二十年以後,大汕和尚還把昆曲送到了越南。形成“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壯觀景象。昆曲在幾百年的時間裏,令大江南北🥠🦣、各行各業的人士對其如此垂青,其普及程度之高、規模之大🏌🏻,在後世花部亂彈的傳承中都是罕見的。

“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在昆曲風靡的年代🤑,民風普遍淳樸🧑‍🔧,百姓安居樂業。它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熱愛,文化不死⛹🏼‍♀️,昆曲這一雅部正音永不消亡!在浮糜的當代社會💯,非常需要一種具有中和氣質的藝術,來消解遍布社會的戾氣。昆曲,是最佳良藥⛅️。

2018年11月18日系列課程第二講:《唐詩風采與昆曲》

昆曲的魅力吸引著大家風塵仆仆如期而至。第二講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詩到唐時最風采。

詩是什麽?詩,是地之花草樹木🤛🏿,是花草樹木之碧色☄️💯,是天之日月星辰,是日月星辰之光輝,是智慧👨‍👩‍👧‍👧,是王者🦉,是君子,是人間最貴者。詩來源於我們的性情👨🏽‍💼。性情來源於外物所感。詩與自然天地直接交感相應,所以動天地,感鬼神者🏎,莫過於詩。詩心並不是縹緲之心,而是天地之正心,是“載營魄抱一”🚵🏻‍♂️、與天地🩸、與自然接通的天真之心。性情與學識,是詩之兩翼🧻,缺一不可👩‍🦯🌮。也正因為此,詩便具有大雅之美🐧,便具有智慧的特質,也同時具有君子之風,王者之風。

隨後王焱老師逐一剖析了詩的功用🏌🏼‍♀️、詩的分類、詩的變遷、學詩之道等。詩,除了藝術之“美”,還具有社會之“用”——不僅滋養、啟迪人之學、養🧹,而且具有強大的教化功能,六經之首便是《詩》。詩教之人✧,溫柔敦厚;詩教之國,便為禮儀之邦。詩的教化功能,不僅及於當代,而且“實被於萬世”。因為詩中有道,詩道正大。因此,詩者,師也。

緊接著便進入唐詩(近體詩)🧑‍🦼‍➡️:唐詩的結構、唐詩的用韻、唐詩的聲律🧛🏽。

唐詩的結構是起➖、承、轉、合。唐詩的用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唐《樂府雜聲》說✊🏻:律呂相應🏋🏿‍♂️,物類相感。聲律非出於人為,而是出於自然。“有心則有詩👰🏽,有詩則有歌🫳🏻,有歌則有聲律👩🏻‍💼,有聲律則有樂歌🙍🏽‍♂️。”聲律雖由人為,但是合於自然而作🧙🏽‍♂️,因此是自然之美🦢。詩到唐時⛹🏼‍♀️,形成典雅端莊、雄渾悲壯之氣質,是詩之至。

第二部分:情溢詩心成昆劇🐮。

白石道人說:“小詩精深📧,短章蘊藉🌙,大篇有開闔,乃妙🎎。”葉夢得《石林詩話》:“長篇最難,晉、魏以前🖱,詩無過十韻者。”唐代有長詩以及樂府詩🐝,比如《長恨歌》《琵琶行》👨🏿‍🦳,是以敘事來抒發胸中塊壘🤏🏼🆚。

前面講到,詩乃情感滿心而發而成。小詩,小情懷😙。長詩,大情懷。有一種情感,詩可以表達。有一種情感,詞可以表達📡。還有一種情感,僅憑數句詩詞遠遠難以裝載。

明《藝圃擷余》🪔:“今人作詩♠︎,必入故事。”故事正式進入了詩中✸,抒情的詩,成為了詩借故事來抒情。明徐禎卿《談藝錄》“及夫興懷觸感📢🧞,民各有情📆。賢人逸士,呻吟於下裏,棄妻思婦,歌詠於中閨👨🏽‍🎤☯️。鼓吹奏乎軍曲🤌🏽,童謠發於閭巷,亦十五《國風》之次也。”

至此,詩歌的表達經由元雜劇❔,到了明代便有了另一種更加宏闊的前途,就是傳奇🤴🏿,也就是我們現在上演的昆劇。“辭盡意不盡”“辭意俱不盡”至此得到了圓滿解決😺🎐。這是詩詞發展之壯觀。

唐詩的起承轉合之結構形式,是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結構形式的直接來源,也是傳奇以及昆劇結構的基本形式。

昆劇中許多唱詞或念白中👨‍👩‍👦,或直接或間接地常常可以看到唐詩的影子,且不說人物上下場時的唐詩集句📥,唱詞中化用唐詩的地方比比皆是。

唐詩講究煉字💮,昆劇依然如此,全劇中字字如金👩🏼‍🦰。《玉簪記》中“細數離情曲未終”,一個“細”字,將潘必正儒雅、風流、傷感🕵🏿‍♀️、渴慕的書生氣質活脫脫呈現出來。

詩的興盛帶來唐宋元明清詩話的興盛🐲:《詩品》《詩式》《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石林詩話》等等🍬,為詩的鑒賞、評論😞、創作提供了理論依據。昆曲的繁盛同樣帶來明清諸多曲話的問世:《曲律》🤼‍♀️、《曲品》、《曲藻》😌、《曲論》、《遠山堂曲品》等等🧑🏿‍💼,為昆曲鑒賞、評論、創作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尤其是《滄浪詩話》提出作詩要“須是本色🧑🏻‍🦰,須是當行”,曲論中據此提出唱曲🤦🏻🧕🏻、作詞也要“本色當行”。來自詩話的“本色當行”之說📇,成為了昆曲的重要理論。

詩有詩韻,曲有曲韻。“世之腔調🧜🏿,每三十年一變”,曲韻同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的變化而變化著👩‍🦯。

昆曲的劇作家,無一不是詩人🦚:梁辰魚、湯顯祖🤵🏻‍♀️🧍🏻‍♀️、高濂、洪昇、孔尚任等等,詩的基礎,為他們的劇作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

而唐詩的聲律之規則、典雅之氣質🧑🏼‍🔬,直接被吸收到昆劇中。

可見,昆劇與唐詩,不僅從詩體上😟,從結構上,從審美上,而且從理論上🤽🏼‍♀️,都是一脈相承🏇🏿。唐詩是昆劇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昆劇是唐詩的恢弘發展。昆劇創作是以詩詞寫故事。

因此🈯️,唐詩的大觀氣象,已經悄然開啟了雅部正聲昆劇的大門。唐詩的典雅端莊,雄渾悲壯,是昆劇氣質之源👊🏿。

“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則大雅之聲亡,則昆劇亡。今天努力振興詩詞,是在從根本上來培植昆劇的根。我們一起期待著“王者之跡歸而詩興”👩‍🏭🏋🏿‍♀️,詩興則大雅之聲興👨🏻‍🔬,則昆劇興。

第三部分:漫詠輕吟學律詩

這一部分🐏,講到了學詩過程:“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入門要正,立誌須高👰🏼;巧妙構思;莫做寒酸語;莫作讖語;如何化用典故🤲🏿;如何雕琢;巧用連綿詞🧑🏿‍✈️。之後詳細講解了五絕、七絕的做法🥠🌛。

這些內容✊🏻,把我們一步步領入學詩的殿堂。在王老師的鼓勵下,大家現場作詩,並紛紛誦讀自己當下的處女作或自己喜愛的詩歌作品。

【讀詩展示環節】

苗士贏誦自作詩:《霧霾日偶得》朔朔冬風至🙂,車車黃葉飛。天涯無限路🧑🏼‍🤝‍🧑🏼,何日霧霾歸🚶‍♀️‍➡️。

張薇誦唐崔顥詩《黃鶴樓》🧑🏽‍🚒。

梁嘉琳誦唐杜甫詩《春夜喜雨》👭🏻🧕🏽。

劉穎誦唐陶淵明詩《飲酒》。

夏青誦唐常建詩《題破山寺後禪院》。

楊旭誦自作詩《初秋》💇‍♂️:一二枝頭花謝了,三四菊苞探頭笑。五六喜鵲晴空鬧,七八秋意似剛好👩🏻‍🦱🙅🏻‍♂️。

李秀梅誦自作詩《欣遊》🔎:暮拜國清寺,夜瞻隋高塔。月明星不稀,厚誼對吾眨。清溪繞寺田,豐茂稻立塔。求雉西峰裏🧑🏿‍💼,情人在哪答?

羅金英誦自作詩《寄詩一首》:花葉和不多,美各有千秋。葉花有君歌,雲芳香五洲。

蔣巖誦自作詩《昆曲學藝》🫚:日暮寒風緊,讀書聲不停。觸景詩心起,生情落筆輕👨🏿‍✈️。漏盡推敲苦,藝成功夫精6️⃣。看我出師日,開腔四座驚。

2018年12月16日系列課程第三講✖️:《宋詞雅韻與昆曲》(上)

王焱老師首先“開腔”為大家演唱了一段《牡丹亭•遊園》【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數百年的經典唱詞,再加之昆曲深厚魅力,被王焱老師演唱得如癡如醉,學友們欲罷不能⛹🏼‍♂️,紛紛學唱起來。

接下來王焱老師開始今天的“宋詞概說”部分🛤,分析昆曲與宋詞的緊密關系。

詞的情感來源——情之柔者。清•焦循【雕菰樓詞話】:“人稟陰陽之氣以生,性情中所寓之柔氣,有時感發👎🏿,每不可遏。有詞曲一途分泄之,則使清純之氣👨‍🎨,長流行於詩古文。”詞的形式來源——詩之余。詞兼有詩和樂兩種功能,唐代及宋初期的詞作都是根據曲調填寫,所以稱:倚聲填詞🧪。

詩詞有別。詩詞雖同一機杼,而詞家意象亦或與詩略有不同。詞中境界👩‍👦‍👦,有非詩之所能至者。詞不同乎詩而後佳,然詞不離乎詩方能雅。承詩啟曲者,詞也,上不可似詩,下不可似曲。詞不在大小淺深,貴於移情。"曉風殘月"、"大江東去",體製雖殊,讀之皆若身歷其境,倘怳迷離,不能自主👩🏽‍🔧,文之至也。

詞以意趣為主💼,要不蹈前人語意。詞要清空,不要質實。重在氣格🦼,不在字句。貴在自然,雖千錘百煉,卻又似唾口而得🤭。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佳句。

最後是真刀真槍的“試學填詞”階段👵🏼。這一階段💆🏿‍♀️🛂,從選宮調、擇詞牌、擬標題、小令中調長調🏃‍♂️‍➡️、詞的用韻講起,方知“詩有題而詩亡,詞有題而詞亡。”並以柳永的【雨霖鈴】和溫庭筠的【菩薩蠻】為例,詳細講解如何填詞——

詞的章法❓:起、結💂🏻,及換頭🛡。詞🤵🏿‍♂️,積字成句,集句成節,集節成片。而吞吐之妙,全在換頭煞尾⛹🏿‍♂️🧗🏿‍♀️。詞的句法:單句🫁,對句,領句,疊句⛹🏻‍♀️,設想、層深、翻轉、呼應、透過、擬人。詞的字法💍:動字之境界👨🏿‍🔬,形容字之豐滿,虛字之傳神,俗字之忌用、疊字之流動、代字之含蓄💇🏻、去聲字之跌宕🏋🏻‍♂️,果然是“詞字字有眼,一字輕下不得👨🏽‍💼。”詞須雅正,“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所謂淳厚日變成澆風也。”

本次課👩‍🎤,班主任蕭偉光老師親臨昆曲班🤌🏿,對大家的學習熱情給予高度贊揚和鼓勵。

2019年元月13日:系列課程第四講《宋詞雅韻與昆曲》(下)

這一次課,從王老師繼續教唱南曲【皂羅袍】開始。

之後便進入第二部分,如何填好詞♓️:取之於真情🥕,熔鑄為意境💷,達之於境界。

王焱老師講道:學詞程序📃🧿,先讀🟫🤾🏼。將古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於吾想望中。然後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靈與相浹而俱化,乃真實為吾有而外物不能奪🫅。

讀詞之法🚣🏼‍♂️,要心細如發。先屏去一切閑思雜慮,然後心向之🏋🏼‍♂️,目註之😳🤦🏼,諦審而咀味之,方見古人用心處。若全不體會🧝🏿‍♀️,隨口唱去♉️,何異老僧誦經,乞兒丐食。如此涵永於香卷之中,涵養性情。一自遇到某種情境相通,則滿心而發,肆口而成。初作詞,先求妥帖、停勻,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穩、沉著😵。

王焱老師還強調“詞人之德”😻👮,告誡每一位同學要做大雅君子🦤,力戒淫詞🎼、遊詞、鄙詞、寒酸語、俗語。

緊接著王老師講了自己的填詞體會:怎樣起心的👨🏻‍🦼2️⃣、怎樣選擇詞牌、怎樣布局、怎樣選韻、怎樣借景抒情、四聲如何照顧、怎樣用典🚚、自己最得意之處✊🏼、不滿意之處。

第三部分,宋詞與昆曲🏋️‍♂️。這一階段,王焱老師繼續深入地詳細剖析【雨霖鈴】詞作,並對比昆劇《長生殿•迎像哭像》,講述了詞表達情感的“委曲”方式,正是昆曲細膩表達情感的獨特方式。也就是說🦷,詞的抒情方式,正是昆曲的抒情方式。這進一步揭示出昆曲完全不同於其他戲曲劇種的獨特之處🎅🏿。

之後🛠,王老師繼續從幾個方面來闡述宋詞對昆劇的深刻影響:由宋詞發生的昆劇💁🏿‍♀️,昆劇中的宋詞化用,詞牌與曲牌的關系,歷代昆劇作家的詞作等等👩🏻‍🦼🧑🏿‍🎓。

最後一個階段是點評作品。王焱老師對每一位同學的詞作進行點評🛴,並幫助大家現場修改。

參與此次學習的還有詩歌班的主班老師郭順才👬。郭老師簡明扼要地為大家總結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他激勵大家多讀多練,潛心學習唐詩宋詞。只有引入時空觀,並且感同身受地抒發感情,這樣的詩詞才能有意境👨‍⚕️,才能感人🧙🏻‍♀️🧗🏻。

王老師繼續總結,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意生活是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活。昆曲的美,代表了中華民族靈魂深處對美的追求和認知——就是詩詞的意境呈現。唐詩的格律🙏、起承轉合、典雅端莊、雄渾悲壯,為昆劇準備了格律、結構基礎和氣質內涵🫲🏻;宋詞的詞牌🌹、字法句法🤵🏽‍♂️、以及細膩委婉的抒情方式❎,是昆劇曲牌、唱詞結構以及細致入微的抒情方式的直接來源。正是因為有了唐詩宋詞🤶🏽,才有了昆劇;而正是因為有了昆劇,詩詞才有了更加宏闊的發展。唐詩與宋詞,都是昆劇的源頭活水。願昆劇之大雅,引領當下社會的審美,滋養世世代代的人心。

2019年3月30日🦹🏻‍♂️、31日蘇州遊學

這一次課,我們將課堂搬到了昆曲發源地蘇州👩🏽‍🚀🍭,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百戲之祖”的前世今生🕯,以期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昆曲這一中華國粹、人類之寶。本次遊學內容豐富🗃🎣,多視角👩🏼、多層次地透視了昆曲之大美🏋🏻‍♀️。

第一站♝,參觀中國昆曲博物館👵🏿。在這裏,大家在王焱老師的帶領下,在曲聖魏良輔雕像前虔誠三鞠躬。之後在郭臘梅館長的引領下,參觀了整個博物館🫄🏼,郭館長為大家講解了自明代至今朝的代表劇目和劇作家,詳細講述了博物館搶救、保護、傳承👩🏻‍🦯、弘揚昆曲的過程👦,以及館內展演✨、陳列、收藏🦔、研究、傳承的方方面面🧚🏿‍♂️,大家還親身體驗了戲樓的美妙回音、昆曲臉譜的化妝🙆🏻‍♀️。郭館長以其高度的學識和智慧⟹,賦予靜態的博物館以勃勃生機。

第二站👟,就是參觀蘇州昆劇院🌭,這更加深了大家對現代昆曲的認識與理解。蘇州昆劇院辦公場所、昆劇傳習所👩🏼‍🦱、演出場所,這三部分形成一座既相互獨立又渾然一體的雅致園林💘。蔡少華院長為國學班師友講了一堂生動的課程“昆曲的活態傳承”。蔡院長以其連任蘇昆院長十八年的經驗積累𓀚,與大家分享了他對國學的理解、對昆曲的理解、昆曲的傳承與發展、如何培養昆曲人才👳🏿‍♀️、青春版《牡丹亭》的製作☎、文人學者對於昆曲的貢獻等內容⇨⏳。蔡院長的激情演講,讓我們看到了一代代文化守護人執著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令人動容🗃。

蘇昆廳堂折子戲的演出和實景版《遊園驚夢》的首演讓我們了解了昆曲的音樂與伴奏,近距離欣賞到昆曲演員一絲不苟的表演✸,也真切體會到昆曲從文辭✋🏿、唱腔、音樂💦、身段、服裝👊🏿💀、妝容全方位的美……園林與昆曲,就這樣在優美的旋律中情景交融、完美結合,讓我們看盡人間悲歡的至情至性👽。

第三站💆‍♀️,就是31日上午,我們赴江南古鎮——吳江震澤參觀了絲綢小鎮。龔潔副鎮長談起昆曲與吳江的淵源時如數家珍。她自豪地說👩🏼‍🔧,蔡正仁🍊、王芳這兩位昆曲表演藝術家都是吳江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說的是春蠶,又何嘗不是昆曲人!

此次遊學還得到了蘇州清華意昂會周鋼副秘書長的大力支持。蘇昆蔡院長熱情邀請蘇州清華意昂常來蘇昆參加活動、組織活動🧎🏻‍♂️‍➡️,幾位老意昂欣喜地接受了邀請💁🏻。遊學時間雖短,收獲卻頗豐厚。昆曲之美、絲綢之美🧛🏼‍♂️,蘇州之美、震澤之美,就如一幅幅和雅✍🏽🧑‍🧒‍🧒、溫潤的畫卷❇️👭,印在了我們的生命中。

2019年5月12日,系列課程第五講:《元曲悠揚與昆曲》

本講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詞到曲。王老師從襯字的出現與使用🫵,講到由詞到曲的發展。曲是由詞演變而來的一種詩體,盛行於元代,所以又稱元曲,與唐詩宋詞並列💘👩🏻‍🍳。詞最初曾與音樂關系密切✍️🦕,後來就與音樂完全脫離了關系。曲卻始終與音樂密不可分。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

詞有詞牌,曲也有曲牌,格式固定🖼,但是,曲可以在正調之外,再加“襯字”。

第二部分:一代之文學——元曲。

元曲三要素🏌️‍♂️:唱(唱詞)📿,科(動作),白(對白)。元曲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裏程碑🦮,成為繼唐詩、宋詞之後的“一代之文學”。它一方面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另一方面抒發了宋元朝代更迭之際文人深厚的家國情感👰,更加接近民間🧗🏿,揭露現實更加深刻,甚至描寫愛情都比詩詞來得濃艷🦵🏻、潑辣🥨、大膽。

元雜劇的結構——四折一楔子⏪。來自唐詩結構的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註重舞臺性,角色分工類型化等等👖。

之後,王老師詳細講解了元曲的宮調🏃、曲牌🏄🏼‍♀️👱🏿‍♂️、曲韻、平仄、對仗⚙️、襯字👴🏼,以及作家和作品。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第三部分🚣🏻‍♂️🏐:元曲對昆曲的影響

從內容講,很多傳統昆曲直接傳承自元曲,如《西廂記》《竇娥冤》

等等🚵🏻‍♂️。從宮調上講,昆曲的宮調基本將元曲的宮調全部吸收🥧。從曲牌上講,昆曲曲牌中,北曲的曲牌就源於元曲🧑🏽‍🦰。從曲詞上講,昆曲對於元曲有的是整句保留,有的是風格相近。從角色行當上講,昆曲基本沿襲了元曲的行當分類。

唐詩,為昆曲結構的形成🥇、典雅規範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宋詞🧔🏼‍♀️🧘🏼,為昆曲如何刻畫人物委曲細膩的心理開辟了道路;元曲,則為昆曲在內容、宮調、曲牌、角色行當等等提供了基礎👰🏻‍♀️。至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昆劇這一藝術形式所需要的一切要素皆已形成🩻🧔🏽。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昆劇中,故事並非根本,唐詩🤱🏽、宋詞、元曲🥫,這種詩性才是其靈魂。因此,昆劇並非以故事為主,並非以沖突的劇烈為主👩‍👧‍👧👷🏽。以詩詞寫故事的寫意性,才是昆劇創作的根本。

當代的中國昆曲,受到西方戲劇的強烈沖擊🧛。西方戲劇的情境論、寫實論🧑‍🦲、沖突論、矛盾論✋🏻、突轉論、間離論等等,帶有深刻的西方文化的背景🪑🛫,棱角分明🤷🏽‍♀️,若強行與具有寫意圓融性、中和性的昆曲相結合🦕,雖則勉強填之以曲牌,必然導致該作品非驢非馬。因為,昆劇的根本是唐詩🐬🧵、宋詞🗄🧧、元曲,承載的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禮”與“和”,以及道家思想的“自然”,無論形式🙎🏿‍♂️、內容還是思想,都是純粹中國的👨‍👩‍👧‍👧,是以劇作家的一顆與天地與大自然相通的“天真”之心而創作的。

課程最後一部分,是昆曲班與人物班合作的重頭戲——昆劇《歸來兮👩🏻‍🏭,君子》的創作。之前𓀅,大家在蕭老師人物班的引導下,已經對梁啟超這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進行了學習。這次課上🍜👨‍👨‍👦‍👦,大家紛紛發表框架及角色分析的意見,人物梁啟超,大女兒思嫻、爺爺、母親🗜、夫人♿、周校長👼🏿、蔡鍔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都進入了劇作之中。根據分工,大家在課後進行每個人物題材的準備,為以後的創作打下基礎𓀖。

2019年9月22日系列課程第六講:“文人大夫與昆曲”

這一講,是我們昆曲班上課以來最輕松的一節課。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上半部分🤘🏻,王焱老師從昆曲的創作及演出二個方面把文人士大夫對於昆劇的貢獻清晰勾勒出來。

創作方面——史上的重要創作者及作品娓娓道來。梁辰魚的歷史劇《浣紗記》,為昆曲從文人清唱轉向舞臺演出做出歷史性貢獻,使得昆曲煥發出蓬勃的舞臺生命力。該劇雙線結構的模式,使得該劇一問世便使昆劇創作達到高峰。該劇與同時出現的“現代戲”《鳴鳳記》⛹️‍♂️,開啟了文人紛紛創作昆劇的繁盛時代。

之後湧現出許多的劇作家,如葉憲祖、顧大典、張鳳翼🫗、湯顯祖等🔫,以湯顯祖的代表作《玉茗堂四夢》最為著名🙇🏿‍♂️。

明末清初的李漁,在戲曲的結構和演唱技巧上,都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

清代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這兩部劇成為昆劇創作的回光返照。之後的年代,由於沒有了新鮮血液註入🔍,昆曲便進入了衰落期🛅⚁。

演出方面——昆曲在明清兩代的興盛💮,不僅與文人士大夫創作劇本密切相關,而且🧧🤚,家庭戲班🤦‍♀️、職業戲班、宮廷演劇也功不可沒。

明代宮廷內演出昆劇⏺,是從萬歷年間開始的。帝王如此,皇親達官也成為一時風氣👩‍👧。除了宮廷王室外,私人家庭也擁有自己購買置辦的戲班🧔‍♀️。在隆慶🉑、萬歷年間🧟‍♀️,家庭戲班有了進一步發展,而萬歷末年♿️🍹、天啟崇禎年間,家庭戲班空前繁盛興旺。家庭戲班凝聚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審美🚴🏻‍♂️,對昆劇的唱腔藝術、表演藝術以及劇本創作都產生過重大影響。關於職業戲班🪠,在梁辰魚《浣紗記》演出的成功後,在吳中一帶🧑🏻‍🍼、江南廣大地區,進而至於北京等地🥿🧎🏻‍♀️,職業戲班的昆劇演出日趨繁盛💙。昆曲在全國興盛起來之後💫,職業昆班便以蘇州為中心向全國各大中城市發展,每到一地🫱🏽,便把當地語音、語調的特色,溶於昆腔之中,甚至把當地有影響力的地方戲曲的某些表演藝術上的特色,也吸收到昆劇的表演藝術中。所以形成蘇昆、北昆、川昆🚦➰、湘昆👋🏻、滇昆、晉昆等等。

除了家班和職業昆班🤪,對昆劇表演藝術做了貢獻的,尚有一些愛好者,主要是文人墨客🏒,他們有的成為曲家,有的成為著名戲曲評論家👩🏽‍✈️。

在皇室內廷的促動下,在文人士大夫的積極參與下,明清兩個朝代中🏄🏿‍♂️,家庭昆班和職業昆班為昆曲做出了巨大貢獻。

下半部分,我們進行了昆劇《歸來兮👨🏿‍🍼,君子》讀劇本以及分角色的坐排💊。夜色降臨之時🤹🏿‍♀️,大家興致更增👶🏻,於是利用晚餐時間繼續商討該劇的具體事宜🏄🏻‍♀️。昆曲🪲,將大家緊緊連接在一起🖐🏽。

【附:微昆劇《歸來兮,君子》創作緣起及創作過程】

昆曲班第一次課上,王焱老師提出以後要帶領大家集體創作昆劇,名字就叫《歸來兮✌🏽,君子》。

2019年5月18日晚🧘🏼,清華意昂學堂國學班雅集——群情振奮,共商昆劇創作🚣🏻。清華意昂會總會梅曉鵬主任、國學班顧問楊向群老師、班主任兼人物班蕭偉光老師、昆曲班王焱老師、詩詞班郭順才老師🤹🏽、中醫班趙林冰老師以及班委代表共聚一九一一餐廳,向梅主任匯報半年學習的收獲,更重要的是討論國學班年會和微昆劇《歸來兮,君子》的創作事宜👮🏼‍♂️。蕭偉光老師匯報了《君子》籌備的情況。王焱老師講述了這次選定創作《歸來兮,君子》這部昆劇,一是因為梁啟超先生乃清華四大國學導師之一🕴🏼,二來梁先生的演講《君子》對清華一直產生深刻影響,三是當代社會需要君子的歸來。

2019年6月16日及7月14日,王焱老師二次對《歸來兮,君子》的創作進行細致的講解與輔導🧑🏼‍🦱。讓我們更加清晰創作的思路🤦🏿‍♂️。經過一個暑假的打磨,我們終於提交了自己的初稿💅🏻,並由蕭偉光老師🧜‍♀️、王焱老師修改定稿。

雖然,我們僅僅是一些業余的昆曲愛好者,但是我們對於昆曲的熱情已經被點燃🚘,我們已經成為昆曲的點點星火㊙️,我們也會盡一己之力去引導發展中國的昆曲事業🏷。把這一大雅之聲,傳遞給子子孫孫,讓大美昆曲繼續滋養千秋萬代。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