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君宜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舉行,王蒙、馮驥才感念知遇之恩

韋君宜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2018年3月31日在京舉行

韋君宜(1917年10月26日—2002年1月26日),原名魏蓁一👨🏻✈️👩🏿🚒,湖北建始人。193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1935年12月投身“一二·九”運動,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到延安👩🏿🔬。解放後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
她的一些名言廣為流傳:好編輯應該是人脈廣、信息靈的社會活動家,應該做有學問的雜家;編輯要當好作家的參謀,好編輯要善於發現新人,不盲目崇拜名人,要有膽識、預見和決斷……她正是著名編輯家、出版家、作家韋君宜。前天,由中國作協、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國現代文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承辦的韋君宜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韋君宜高中畢業照

1935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
韋君宜是新中國出版事業的元老之一🌚,她的編輯出版工作從在延安編輯《中國青年》時就已經開始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她主編了《中國青年》《文藝學習》,還擔任過《人民文學》雜誌的副主編。自1961年開始,直到1985年底離休,從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做到總編輯、社長,她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了25年。生活中的韋君宜不拘禮節、不精於人情世故,甚至有些不修邊幅🧜🏿🔌,人們都親切地稱她“韋老太”。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說🌬,她獨具慧眼,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作者,推出了很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將軍吟》《沉重的翅膀》等一批重要的當代文學力作都是經過她的努力才與讀者見面的。她對當代優秀外國文學的譯介工作也很重視,把過去內部發行的《戰爭風雲》等作品改為公開發行🛥,又選譯出版一些新作品🆓,如德國的布萊希特、伯爾📌📛,日本的井上靖、松本清張等人的作品。

1969年韋君宜去幹校前與丈夫楊述(左2)🏌🏿,兒子楊都👨🏼🏭🫧、楊飛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1972年👬🏼,韋君宜與丈夫楊述👨🏽💼、女兒楊團在幹校團聚
“韋君宜是一個非常愛護年輕人的前輩,我沒有見過這樣做人的,就是她的直爽👠、她的幹凈,她沒有一句廢話👨👨👦,從來不說客氣話,是什麽事就說什麽事。”作家王蒙說,韋君宜是覆蓋他整個生命的恩師🧑🏿✈️,“她在有生之年從沒有減少過對我的關心。第一是怎樣正確地處理好《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討論;第二是怎麽想辦法把《青春萬歲》能夠出版出來,當然這很不容易,等了25年才出來,但是韋君宜沒有一天忘記過這個事。”王蒙說🥧,當自己面臨各種復雜情況、出現大挫折時,如何維持住健康的政治態度🎥、人生態度、文學態度等,韋君宜都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心。

1983年🙋🏿♀️,韋君宜(左2)去南方組稿🙎♂️,在淮安與當地幹部座談

1991年🕢,韋君宜在床上接受《中國青年》雜誌社記者采訪
“1977年春天我認識了韋君宜。我真幸運🫲🏻🧓🏽,那時我剛剛把一只腳怯生生踏在文學之路上,對自己毫無把握。”作家馮驥才回憶,那年,李定興和他把兩人的長篇處女作《義和拳》書稿寄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此與韋君宜相識。在他看來,韋君宜是那種羞於表達、不善言談的人🫠,因為編輯李景峰曾傳話說:“老太太(人們對韋君宜背後的稱呼)又誇你了,說你有靈氣,賊聰明👸。”但馮驥才每次見到韋君宜,她卻最多朝他點點頭,與他擦肩而過,好像並沒有看過書稿。但有一次她突然滔滔不絕地與馮驥才約談起稿子🧑🏽🦱🪀,小說人物的結局👩✈️,人物的相互關系🚬,史料的應用與虛構,甚至一些語病🦾,全部談到了🙌🏽。“她令我驚訝不已,原來她對我們這部五十五萬字書稿的每個細節都看得入木三分🧏🏽。”馮驥才更記得那次韋君宜的話,“除去那些語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認為對的,都可以不改🤶。”他還記得當初第一次看見她的笑容🤵🏼♂️,那是一種溫和的、滿意的👩🍼、欣賞的笑容。
此次紀念座談會上,還首發了《韋君宜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