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我習慣於泰然處世,可以說是無憂無慮地走過了百年……”這是9月19日南京大學在慶祝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施士元先生百歲壽辰暨文集首發式上,施老的一段講話。那天,由於天氣原因他未能到場,而是由他的大女婿、著名學者俞邃先生代為宣讀。但這位老人的長者風範與淡泊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動並感染了到會的每位嘉賓。令人扼腕的是,就在9天之後,9月28日5時20分,施士元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但是,正如施老形容自己的一生“無憂無慮”,他雖離去,卻已圓滿走完這百歲人生。今天上午,施士元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市殯儀館舉行。
作為居裏夫人為中國培養的惟一的物理學博士,施士元開辟了我國的核物理事業,第一次提出了“原始粒子”的猜想。施士元在科研與教學領域專心致誌地辛勤耕耘了近60年,不僅科研碩果累累,而且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物理人才,這些學生中迄今已有12人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有相當一批人成為我國“兩彈”研製的骨幹力量,這其中就有被譽為“美籍華裔的居裏夫人”的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吳健雄。
17歲成首屆清華學子
施士元,又名公島,筆名萬乙,1908年3月18日生於上海市崇明縣。1920年夏,施士元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於崇明三樂小學,旋即考入上海浦東中學,六年學製,他五年完成。學習期間,凡遇數理化難題,他不是遠而避之,而是鍥而不舍,千方百計地求得其解。對待難題,養成無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1925年夏,施士元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成為意昂体育平台首屆學生。施老在回憶錄中寫道:和我一同進校的意昂体育平台首屆學生共有120人。只有男生,沒有女生。入學的時候,每個學生到學校醫院進行體格檢查。120個學生中有3個因有某些缺陷,當即退學。後來這剩下的117個學生在大學四年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退學、休學的有三分之一。所以最後實際上只有80個學生畢業。那時,退學率很高,考試三門不及格就要退學,身體有病也要退學。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大部分時間,施士元在圖書館看書、做題目,或到林間草地上讀外語,或偶爾到校園附近的圓明園散步。四年間,他學習認真,獲得了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為以後開展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居裏夫人讓他免考讀博
在回憶錄中,施士元說:“居裏夫人對我的影響最大,她那不屈不撓的性格,嚴謹的工作作風、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讓我終身受益。”1929年底,施士元來到巴黎大學,當時學校的教職工及學生都分散居住在城市的各處,巴黎大學外面有一條馬路叫做學生路,路邊有個小旅館,當時他就住在三樓一間8平方米的小屋裏,僅有一床、一桌等簡單的生活用具,當時施士元在那裏生活了近四年。
在巴黎大學註冊時,施士元收到了一疊教授名冊打印件,上面排列著數十位法國學者和各國移民科學家的名字,其中有居裏夫人。在意昂体育平台四年級學習的《近代物理》最後一章“放射性”中曾介紹過居裏夫人,這位法籍波蘭科學家是舉世聞名的鐳發現者,於是施士元就給居裏夫人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尊敬的居裏夫人: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於1929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畢業。考取了國內江蘇省官費留學來到法國。希望能在您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工作,不知能否接受?”這封信是周三發出的,星期五施士元就接到居裏夫人的親筆回信,約他星期六上午8點去她的鐳研究所面談。當見到那位滿頭銀發的西方科學巨匠時,施士元把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的推薦信交給居裏夫人。通過簡短的交談,居裏夫人說:“按規定,到我的研究所必須通過考試,但因為施先生通過了國內的考試,所以可以免考,直接來工作。”就這樣,施士元成為居裏夫人為中國培養的惟一的物理學博士。
在施士元的眼中,居裏夫人是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待人的師長。在施士元做實驗時,居裏夫人經常站在他身邊,反復提醒必須註意的事項,叫他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接近放射源時,要用鉛盾擋住身體,要屏住呼吸,防止把放射氣體吸入體內。留法期間,施先生和居裏夫人及其助手一起,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如發現了α射線精細結構的能量與一些γ射線的能量嚴格相等。
施士元的博士論文答辯是在巴黎大學理學院階梯教室進行的,由居裏夫人等三人組成答辯委員會。施士元的博士論文答辯很順利,答辯結束,居裏夫人宣布休會20分鐘。一會兒,三位大師從會議室裏走出來,居裏夫人滿面春風地宣布:“論文通過,很好。”並向施士元伸出手,祝賀他論文答辯成功,獲得博士學位。
25歲成全國最年輕教授
1933年,施士元婉言謝絕了居裏夫人希望他留法的要求,雖然那裏有居裏夫人這樣一流的老師指導,有世界上最好的實驗設備,還有許多重要課題等著研究。但施士元腦海中浮現的卻是當年學成報國的宿願。他應中央大學之聘來到南京,成為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當時,他只有25歲,是全國高等學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教授。
在1933—1952年的19年中,他每學期開2門課,有時開3門課。除無線電課程以外,其余課他都開過。
由於當時只有外文參考書,沒有中文教材,因此他在講課過程中,常常自編講義,先後編寫了普通物理學、原子物理學、理論力學、光學等講義。他一般在開課前半年或者幾個月,參考國內外相關的書籍、編寫講稿。第二天有課,他前一天半夜醒來就會考慮把第二天課怎樣講好,以求深入淺出,觸類旁通,在他的教誨下,培養了一批物理學人才。
創建中國核原子物理專業
施士元為了配合我國發展原子能事業,在校領導支持下,創建了原子核物理專業。第一屆國際和平利用原子能會議在日內瓦結束以後,蘇聯來我國幾個大城市,進行原子能和平利用圖片資料巡回展覽。
施士元和南京大學一批師生到上海蘇聯展覽館參觀學習。會上來了十幾位蘇聯專家作學術報告。翻譯人員沒有專業知識,牛頭不對馬嘴,聽者茫茫然。為彌補僵局,施士元作輔導報告,深入淺出,聽眾恍然大悟。出版社得知此訊,索要施士元講稿,成書出版。《核反應堆理論導論》就這樣於1960年出版。這是我國當時唯一的反應堆理論書籍。過後多年,這書依舊是從事反應堆設計的學生們的入門教材。
作為居裏夫人的學生,施士元開辟了我國的核物理事業,成為中國核物理研究最早的開拓者,施士元成名很早,但因種種原因,解放後未能參與我國核發物理的一線研究工作,未能成為“兩彈一星”的功勛。但他在科研與教學領域專心致誌地辛勤耕耘了近60年,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物理人才,這些學生中迄今已有12人之多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有相當一批人成為我國“兩彈”研製的骨幹力量,更有後來被譽為“美籍華裔的居裏夫人”的世界著名核物理學家吳健雄。
80歲學油畫寫唐詩意境
79歲時,施士元退休。退休以後,他做了兩件事:第一是編寫了130萬字的《漢英物理學詞匯》,從1982年著手到1987年完成,1993年出版,歷時10年;第二件事是無師自通學油畫。80歲時,施士元開始學油畫,十多年間,共創作了一百多幅油畫,內容主要是風光和人物,其作品《雁歸來》還參加了1993年中國油畫展。雖然油畫是西方人的,但施老的油畫意念卻完全是中國化的。在他看來:“自然界豐富多彩,因此油畫的內容也各色各樣。我是結合了唐詩和宋詞來畫油畫,油畫的內容與唐詩和宋詞結合起來。”柳宗元的《江雪》、王勃的《滕王閣序》、《詩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孟浩然的《春曉》等名篇裏的意境都曾化作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躍然紙上。
(來源:揚子晚報 轉自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