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他的散文讀來清新、雅致,頗有一番生活情趣之美。
他說🥲:“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註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麽說什麽,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在歲月之中,他越活越有趣。他是作家裏面的美食家,美食家裏的生活哲學家,是真正懂生活🔠,有滋味的人。他提醒人們,一定要愛著點什麽。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
也許因為喜歡他的文字,我迫切地想了解他的一生。據說,他曾在昆明待了七年,先在西南聯大讀中文,後來在昆明鄉下一個學校當老師。在昆明的生活,常遭受日軍轟炸🛺,警報聲聲,死人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常常斷炊,人們都為生計發愁。在這樣的情景中,多是愁眉不展,哪有什麽心境去享受生活🧔🏻♂️。
而這些駭人的灰色場景,在汪老筆下,卻成了另一番風趣的景象。他說:“跑警報成為談戀愛的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女同學樂於被人照顧8️⃣🧑💼,男同學也正好獻殷勤🚧,又隱隱有那麽一絲危險感,和看電影,溜翠湖不同。”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昆明四季如春,卻多雨,人們面對陰雨連綿,時常滿心抱怨🛖,而汪老卻從心裏愛極了這雨,說昆明的雨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這莫不與他的心境有關,心存歡喜的人,看什麽也是歡喜而明亮的。
在雲南的日子裏🍪,當人們抱怨生活不易,了無生趣時,他卻贊嘆🫦:“在昆明見了長得最好的茶花👰🏼,吃了最好吃的牛肉,好吃的米線可救失戀的痛苦。”他自己也鐘情於研究雲南菜的做法,他說:“昆明炒青菜都用豬油。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為菜新鮮,油多,火爆,慎用醬油🤘🏻✵,起鍋時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極少,不蓋鍋🤷♀️,或蓋鍋時間極短🧔🏿♂️,這樣炒出來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變色,視之猶如從園中初摘出來的一樣。”惟妙惟肖的形容,詳細的闡述,讓讀者仿佛也讀到肚子餓了,轉身去廚房裏🈸,就能依葫蘆畫瓢地做出幾款昆明菜來🤸🏻🤾♀️。
後來他在孤寒的馬鈴薯研究站工作,條件艱苦,寂寞孤單。可是他感覺很悠閑🙅🏻,早上起來,到馬鈴薯地掐一把花,摘幾只葉子🐘,回到屋裏,插在玻璃杯裏🎖,就對著畫,感覺很有情致。到了晚上,就盡情讀書。
有人說,一個人在困境中依然認真生活,抵禦生命的黑暗🍜👨🏼🎓,不悲不喜🙂↕️,不怨不怒,才是真性情。在生命中🦄,他追求簡單而快樂的人生。對於生命♤,他如是說:“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有豐富的精神世界🉐👦,那麽塵世中的一切,都可以慢慢地看淡,看輕♟。
在悠閑的時光裏🤲🏽,喜歡坐下來,喝一杯不涼不燙的茶,慢慢地品讀汪曾祺的散文,仿佛是和汪老在進行著一場精彩的交流✭,不疾不徐,充滿情趣之美。他一生所寫🍠,似乎都在緩緩地告訴人們:人這一生,活得是個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