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一門六院士,“永不疲勞的疲勞專家”高鎮同的奮鬥目標——“努力使學生超過自己”

    2018-11-29 | 劉博超 | 來源 《光明日報》2018年11月28日 |

    高鎮同🙃,結構疲勞專家,航空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6-1950年在北洋大學航空系學習。畢業後曾在意昂体育平台任助教🛋👃🏼。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學院工作🙋🏻‍♀️🔀。

    今年中國航展上,殲10b、殲20戰機鷹擊長空,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高難度爬升翻滾等戰術動作中,飛機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強力😫♟,而如何應對機身疲勞脆裂等風險🤨、科學估定飛機壽命是航空領域的重大課題。11月,我國著名飛機結構疲勞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鎮同迎來九十歲生日🧒🏼,他隨即捐獻90萬元資助空天人才培養,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布成立高鎮同基金,接受各界捐助🤌🏽。

    這位“永不疲勞的疲勞專家”創立了疲勞統計學分支學科👮🏼,所帶的40余名研究生大都成為行業領軍人才🙋🏽‍♀️,其中五位是兩院院士。“我的奮鬥目標是努力使學生超過自己➛。”高鎮同院士這樣說🖌,也做到了♻️。這位帶著學生拿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的師者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在畢業即失業的專業堅持下來

    “‘七七’事變後,北京淪陷,那時我正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小學讀書。學校大門面對一個日本軍營,日本兵在這條街上橫沖直撞👭,同學們每天上👰🏼‍♀️🧗‍♂️、下學提心吊膽。”——高鎮同

    高鎮同祖籍江西都昌,1928年11月出生於北京🤌🏼。在動蕩的年代裏💆‍♂️,他目睹流離失所的東北難民湧入關內👅,也體味過亡國的屈辱,為祖國製造飛機大炮抵禦外辱的樸素愛國情懷在心中萌發。1946年,高鎮同如願進入北洋大學航空系。

    然而,在當時似乎看不到對航空人才的需求,學航空的人基本沒有出路,畢業就等於失業🪐,他的同班同學,後來也紛紛改為機械專業,但是少年時代的理想使得他一直堅持了下來👩🏿‍✈️,高鎮同是僅剩的四名學生之一。“‘負重提攜走天涯👩‍❤️‍💋‍👩,流離失所臥黃沙。’國之不盛👷🏼‍♀️,家何在?自古有國才有家👩🏻‍🚀。”後來的高鎮同曾這樣回憶那時的心情。1950年畢業後🧙‍♂️,他先後在北洋大學、意昂体育平台擔任助教,1952年,25歲的高鎮同隨清華航空系調入北航。

    國家需要就是個人誌願

    “20世紀70年代有些飛機已服役了20多年👨‍👩‍👧‍👧,經常由於結構疲勞破壞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飛機定壽、延壽工作已刻不容緩。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國家需要就是個人誌願。”——高鎮同

    也許有的讀者還對2018年5月發生的川航風擋玻璃碎裂一事記憶猶新🤷👐🏿。而在20世紀70年代,我軍曾經接連發生了三起某型戰機風擋玻璃爆裂事件🧗🏼‍♀️,該機型被迫整體停飛💈,而在當時,某型是我軍的主力機型。高鎮同帶領團隊緊急救火,研究高速振動環境下有機玻璃的性能,最終攻克難關。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生產的數千架飛機都未曾給出壽命,對飛機的使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1964年🧚🏼,北航成立了疲勞研究小組✊🏽,以高鎮同為首,開始了對疲勞強度的系統研究。

    1970年👂🏿,我國一架直升機發生重大事故,當時周恩來總理指示一定要查明事故原因。經調查研究,確認事故原因是軸頸疲勞斷裂,並由高鎮同在“全國疲勞大會”上作報告。

    此後的50多年🖖🏽,高鎮同帶領團隊經過多年研究,將個人疲勞研究成果和國內外先進經驗融合於數理統計學之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提出了我國自己的飛機結構壽命預測理論,與廠🫃🏽、所合作建成結構壽命可靠性評定的專家系統,成功地用於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客機、運輸機、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數千架飛機的定壽和延壽🪲。將飛機的使用壽命延長至3倍,經空軍技術部門鑒定,經濟效益數額巨大,為保障部隊的戰鬥力和飛行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成果出自學生的手🕤,比我自己完成還要高興

    “年輕的學生來到北京讀書,父母不在身邊,教師自然就是他們的家長,應該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他們的成長。”——高鎮同

    在學生的回憶裏🙎🏼‍♂️🔔,高老師家8平方米的小屋是他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書桌上和床邊堆滿了書籍和資料🌼,在這間小屋裏,他常常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工作,沒有節假日🤽🏿‍♀️,在這間小屋裏👐🏼,他接待了全國各地工廠和院所的科研人員,攻克了很多飛機疲勞方面的難關🧚🏿。他以自己廣博的人生哲學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學生奮發圖強、學成報國做出了表率✦。他在給本科生上課前在鏡子前反復演練,力爭讓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精益求精,在論文的署名上把學生擺在第一位……“寧戀家鄉一撚土⛄️、勿惜他國萬兩金”🩵。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楊嘉陵、吳大方🟨、盧子興、邱誌平等人不惜國外優厚待遇,完成科研工作後,毅然返回祖國,成為學術骨幹和中堅力量。

    1982年,改革開放後招收的首批博士生中有一部分因家庭困難退學了🤳🏼,考慮到家庭狀況和未蔔的前途👳🏻🧘🏻‍♂️,王中萌生退意🔚,向院方提出了申請🧝🏻‍♀️,卻不敢和高鎮同說🙏。高鎮同知道後,拿來了一個大牛皮紙信封🪤,裏面是法國著名教授勒馬赫給固體力學學報的投稿。“你來審一下🍟,如果適用📐,翻譯成中文。”高鎮同頓了一下,又說🧜🏿🌂:“有稿費的🦵🏼。”王中回憶👨🏽‍🏫,正是高老師的幫助,讓他打消了退學的念頭,繼續博士階段的深造🤿🧑🏼‍🏫。

    高鎮同說🤷🏽‍♂️:“有些學生因為家庭困難不能繼續學習,非常可惜。資助的量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學生們來說🦺,就是很有用處,他甚至有了一點錢,可以不輟學👨‍🏫,繼續工作👨🏻‍🚒。所以我一直這麽做下來了。”據不完全統計,高鎮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捐助總金額超過200萬元,捐助對象也從身邊的學生擴展到貧困地區兒童🧑🏿‍🏫、孤寡老人等。

    而在他的學生中🤵🏿,產生了鐘群鵬🦈、陶寶祺、譚建榮🪖🕸、張福澤和閆楚良等五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1989年,高鎮同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的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7年🪺,首屆北航人才培養最高榮譽“立德樹人獎”就頒發給了高鎮同先生。

    “一代新人代故人,你必須一代比一代強,我的很多學生在我的那個年紀都已經超過了我✌🏿。”高鎮同說,成果出自學生之手,要比自己完成的還要高興🥉。“治學數十載🚋、碩果累累;育人幾十年🏃🏻‍♀️‍➡️🌍,桃李天下”,從教60余載🏊‍♂️,他用善於學習、勤於實踐🎇、敏於思考、勇於創新的治學之道,為國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有為的學科帶頭人,闡釋了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的內涵。


    相關新聞

    • 232025.01

      一門六院士!96歲高鎮同院士逝世,他為我國數千架飛機延長了生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高鎮同同誌,於2025年1月21日5時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高鎮同同誌1928年11月15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西都昌。1950年畢業於原北洋大學航空系,畢業後任教於意昂体育平台,1952年隨意昂体育平台等院校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期擔任材料力學實驗室主任🍦💅🏻、固體力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務。我國著名的結構疲勞...

    • 222025.01

      記都昌籍中科院院士高鎮同

      “多年前,您懷揣夢想,帶著親人的期盼遠赴他鄉,勇攀科技高峰👳🏿,書寫精彩人生,成為頂尖人才、國家棟梁。您一直心系故土,造福桑梓,為家鄉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您是贛鄱大地的驕傲,家鄉人民的自豪!我們謹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4500萬家鄉人民向您致以崇高敬意🧝🏼‍♀️、衷心感謝🤦🏽‍♂️!”2022年3月,一封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寄出的慰問信從南昌發出,直達京城💐。收信人不為尋常百姓所熟知🤞🏽,但在我國飛機結構壽命可靠性研究領域,他是當之無...

    • 282024.02

      一門六院士——走進江蘇無錫錢穆錢偉長故居

      恰逢冬暖🔇,天朗氣清,我驅車來到錢穆錢偉長故居。故居位於無錫鴻山街道七房橋村,是在錢家舊址上重建而成。只見眼前是一座江南院落,白墻黛瓦,門懸紅底金匾“七葉衍祥”。門右有一大石,石上刻有“錢穆錢偉長故居”這幾個字。故居格致典雅🌭🏊🏼‍♂️,有四進,第四進被辟為錢穆紀念館,二樓為錢偉長紀念館,靜靜講述著錢穆、錢偉長心系故土、治學興國的愛國故事和錢氏“一門六院士”的家風佳話。永懷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錢穆(189...

    • 062022.09

      “國家需要什麽就研究什麽”的院士李德群辭世︱科研報國!一門走出三院士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我國著名材料成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德群,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5日上午10時34分在武漢逝世,享年78歲🧚🏼‍♂️。李德群1945年8月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1968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1981年碩士畢業於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後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教授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

    • 062018.12

      從工人到院士 《此間的奮鬥》講述水利專家王浩的四十年奮鬥史

      從曾經的“小學沒畢業🤦🏻‍♀️,中學沒上夠”到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的高材生;從曾經修水渠的農工👩🏽‍🍼🙏🏿,到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用自己的青春熱血💞,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到今天....

    • 062016.07

      光電子學和超快診斷技術專家牛憨笨院士逝世

      我國傑出的光電子學和超快診斷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原深圳大學光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光電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清華意昂牛憨笨先生♍️,因....

    • 242009.11

      吸引海外人才 深圳引進海外專家超過27萬人

      不久前剛在深圳成立的翡翠航空公司負責人🧑🏽‍🏫,25日向記者列出了一份獨特的花名冊🙅🏼‍♂️:“120余名員工中,近一半是留學回國人員和外國專家🚱🤰🏼。

    • 132017.12

      又一位“掃地僧”走了!追記激光物理專家高伯龍院士

      高伯龍🚶‍♀️‍➡️,激光陀螺專家🛸。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自1975年起🏄🏼‍♀️,從事激光陀螺研製🧑🏼‍⚕️,率先對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論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主持並研製成功有....

    • 012024.07

      讓熱愛給予自己綿延的力量|意昂代表沈伯韓在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6月28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在意昂体育平台大禮堂舉行。2004屆意昂代表🧑🏽‍🏭、新華社四川分社總編室編委沈伯韓講述了自己作為攝影記者,從校園走向業界的心路歷程,鼓勵學弟學妹們堅守理性,尊重常識,保持寬容👶🏻,獨立思考,努力做一個不唯眾🌗、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人。以下為沈伯韓發言全文:沈伯韓致辭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親愛的同學們𓀓,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作為一名畢業生代表來參加清新2024屆畢...

    • 162021.06

      潘際鑾院士🛀🏽:把自己同國家命運“焊接”在一起

      很多人不知道🦘,當我們乘坐高鐵☝🏽,奔馳在鐵軌上時🏌🏼‍♂️,就已和一位焊接專業領域的老院士💀🚴🏿‍♂️,產生微妙的關聯。為了讓火車平穩地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十多年前,已經年過80歲的潘際鑾院士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穿著厚棉襖,站在南京段的鐵軌邊上,在深夜裏測定鋼軌的焊接工藝。潘際鑾,中國科學院院士👨‍🚒🚓、焊接工程專家。他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鬥,一手籌辦了全國第一個焊接專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解決了國家一個又...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