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文🤳,江西省靖安縣人。1932年9月生🧎♂️,195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南昌市旅遊局滕王閣管理處總工程師、高級建築師。1985年後擔任江南名樓滕王閣重建工程總建築設計師,該工程獲1992年全國優秀設計銅牌獎🙎🏽♀️,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及科技明星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初唐俊才王勃的千古絕唱,更讓滕王閣名噪天下。從公元653年,唐高祖之子李元嬰建起“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滕王閣,到1926年北伐戰爭的戰火焚燒🐯,被世人稱為江南三大名閣的滕王閣歷經29次災難和重生後終成廢墟。那麽,如今的滕王閣展現的是唐🐂🗽、宋⌨️、元還是明、清或者民國中哪個時期的風姿呢🪳?重建工程總設計師陳星文如今已有70余歲🫔,揭秘重建舊事時已是百感交集🤰。
一幅宋代宮廷畫裏找到了滕王閣
“滕王閣其實是一個復原的古董👩❤️👨,嫵媚而又不失莊重”。陳星文說起滕王閣,回憶起恩師時略顯惆悵🥤。
李元嬰出生在帝王之家,在任洪州都督時被封為滕王。因為喜愛“遊觀宴集”的宮廷生活,從蘇州帶了一批歌舞樂伎,修建了滕王閣作為歌舞之地。
歷史上,滕王閣屢興屢廢有29次之多。復原滕王閣,究竟復原哪個歷史時期的呢👩🏻🔧?從復原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李元嬰時期的最好。但有關李元嬰時期的滕王閣圖像至今沒有找到。陳星文認為,復原滕王閣,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功不可沒👩🏽🍳。這梁思成不是別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梁啟超的長子🔋🧚♀️,而且在解放後,梁思成夫婦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通過🌝。
“1926年🤤,滕王閣被北洋軍閥鄧如琢一把火燒了後,直到1942年,當時的江西省政府一直想重建滕王閣。剛巧👩🏻💻,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築路過江西♖,時任省建設廳廳長的楊綽庵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陳星文說,“要想重現滕王閣談何容易,當時的梁思成也一籌莫展”。
當時,南昌有一個天籟閣的藏品店4️⃣,梁思成得知這裏藏著一幅宋代的宮廷畫《滕王閣圖》後🫢,進行了研究。同時🚮,楊綽庵還從南方募捐了萬元大洋。於是🙎🏼♀️,梁思成與其助手莫宗江便依據這幅宮廷繪畫以及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一書開始了重建滕王閣的圖紙繪製。經過70多天的繪製👺,他們終於完成了8幅《滕王閣復原意向草圖》👁,其中包括平、立、剖面及渲染圖。

宋代的宮廷畫《滕王閣圖》


滕王閣的設計更多的是參考梁思成先生的8幅草圖
宋代的滕王閣裏有唐代的影子
陳星文說🔡,梁思成當時設計的滕王閣僅有兩層,25米高🥷,最大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5米。由於資料有限,梁思成繪製的草圖只有樓閣主體部分,並且標註的是古代木結構的尺寸。由於抗戰期間時局混亂,重建工作遲遲沒有展開。8幅草圖便一直保存在民國時期的省建設廳✫。解放以後,才轉交到博物館。
1962年,重建滕王閣再次被舊事重提🧚♂️。省領導將重建任務交給了江西省綜合設計局(現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而正在該局工作的陳星文便接受了這個任務。省文化局便將當年梁思成繪製的重建圖紙,交給了省綜合設計局🧑🏻🎨。而巧合的是💂🏼♂️👰🏽,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的陳星文正是梁思成的門生👴。
“1983年,在廬山召開了一個全國古建築專家會議。滕王閣重建,就提出了到底是建成唐代的風格還是宋代的風格的問題🧜🏻♂️。有人說追求唐風,但立刻遭到眾多專家的反對。他們認為唐代的建築風格沒有定型🩷,到了宋代💭,出了一本《營造法式》,這個實際上就是政府對所有建築提出了標準,是建築風格成型的時期,所以滕王閣應該追求宋風。”陳星文說🫀,可惜的是,中國唐代的建築基本已毀👐🏿,所以尋找參照也是難題💙⛲️。
1984年,滕王閣重建委員會成立🧲。1985年,滕王閣籌建小組成立,並開始了滕王閣的選址與設計✬。顯然,依據宋代宮廷畫《滕王閣圖》設計滕王閣是一條捷徑🧑🦼,畢竟宋代的建築是對唐代建築藝術的延續🎆,因此🏂🏿📀,找到宋代的滕王閣🌮,或許就等於接近了唐代的滕王閣👍。
然而,僅僅依靠梁思成設計的草圖,仍然不能夠滿足重建滕王閣的需求。“梁先生的這個復原草圖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啟發🫸🏽,但是他繪製的僅僅是一個意向圖”。陳星文說,要把一個古建築從一幅畫轉成一個復原圖,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要非常懂得營造法理。而梁思成已經先做了一步。
宋代宮廷畫只是一個建築外觀
陳星文告訴記者,宋代之前的滕王閣是建在一座小山包上,後來江水將山包沖垮👨👩👧,滕王閣也隨之倒塌。宋朝以後🤌,滕王閣便建在了城墻上👩🏼🚀。“過去的滕王閣並不是在現在的位置”♤,陳星文說🍰,重建滕王閣選址時,共參考了38個地點,最後才選擇如今的所在地🚗。這個位置,是因為該處沒有任何建築🧑🏿🎨,只有一片沙灘🧑🏻🏫👩🏫,且水利部門正好要在附近建河堤,此地重建還可以利用河堤的高度。

“當時為了搶工期🙇🏽,樓閣的正式圖紙還沒有出來的情況下,就進入了打樁階段”,陳星文說👨👩👧,由於只有宋代的《滕王閣圖》,沒有更多的宋代或者唐代的舊閣作為參考,設計師們只能翻閱各種文獻。
如今的滕王閣是一個由主閣和一些附屬建築組成的建築群。主閣的南北增加了兩個輔亭,並通過回廊與主閣相連👩🏼🚒,使整個建築的立面更加雄偉莊重👨🏽✈️,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巍峨的“山”字。然而,記者所看到的那張宋代宮廷畫裏,並沒有這兩個輔亭。
“每個朝代,都會對當時的大事做記載,這些歷史記載就成了主要依據”,陳星文說👴🏻,明朝的滕王閣前有兩個亭子,但具體如何擺放,是兩座怎麽樣的亭子都無法考證。他們只能根據整個工程的建造情況🤸🏽♂️,以及宋代建築的特點下手🌉。
“那時候🫁,由於其他原因1️⃣,一些設計師離開了🫷🏿,具體有多少設計師參與設計也記不清了🧗🏿♂️。”陳星文說:“當時🙋🏻♂️,我們也看了宋代的《滕王閣圖》🧑🏻🦽➡️,那只是一個外觀,梁思成的設計草圖有當代人的設計理念,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參考梁先生的8幅草圖。”
鋼筋混凝土構架宋代“木”閣
“我們主要是建築設計,南昌市有色冶金設計院主要搞結構設計🥤,包含了水電、電梯、通風等”🕵🏻♀️,陳星文說🤜。現在的滕王閣完全是一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仿木建築。那麽🕵️♂️,設計師們是怎樣用鋼筋混凝土仿造出木結構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表現出宋代宮廷畫裏滕王閣的原貌呢🤌🏼?
“梁思成繪製的圖紙👗,完全是依照木製結構設計的,而我們要建造的卻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樓閣”,陳星文說,而且不僅僅在材質上的差異,由於到現代,周圍的樓房聳立🧕🏻,原設計25米高的樓閣根本無法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所以,將圖紙改為了3層,57.5米高的樓閣。
鬥拱是在整個中國古代建築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宋代以前,“鬥拱”起到的是支撐作用,直到清代以後才逐漸轉為美化作用。因此👨🏼🌾👨🦱,不同朝代的鬥拱其樣式都很明顯。“所以,要建造一座宋式的樓閣並非易事。”陳星文告訴記者。

宋式的鬥拱,古色古香的紅墻綠瓦🈚️,一切都讓人仿佛回到了過去,令人浮想聯翩
“我們非常怕把這個鬥拱做壞了,一旦出現差錯,那麽整個樓閣也就出現問題”。陳星文說🤹🏼♂️,當時,每個鬥拱都是經過放樣以後再做模子,然後再倒出來🎴。它們的體積都很大,而且這些鬥拱要掛上去,都需要用鋼板焊接。為了確保質量,每個鬥拱都做過試驗,它們都載重三噸多的用力壓◻️,所以都是比較牢靠。
陳星文指著滕王閣的畫冊說👃🏼🚣🏻♂️,從外面看,現在的滕王閣猶如木材所造,而樓閣上雕梁畫棟⛸,栩栩如生。這是重建工程最為驕傲的地方。這座歷經4年才“還原”的江南名閣🧖🏿♂️,也因工藝精湛獲得了國家設計大獎、建築工程魯班獎。
“還原”之後的外觀比對
宋式的鬥拱,古色古香的紅墻綠瓦🥽,一切都讓人仿佛回到了過去,令人浮想聯翩。然而陳星文直言,事實上,宋代的滕王閣與現在的仍有差異。
現在的滕王閣“明三暗七”🈸💁♂️,全部加起來共有9層,而最頂層也因此得名“九重天”🚵🏻。但是👨👩👦👦,在宋代甚至是宋代之後💢,以及梁思成所繪製的圖紙♊️,滕王閣只有2層🦓👩🏼🔬。
陳星文告訴記者💷,重建滕王閣的時候🫴🏽,他們繪製的圖紙本也是兩層的樓閣。在打完樁後不久,當時武漢市副市長來此考察↗️,見到圖紙後便提出建議,認為根據當時選址的環境🍟,兩層的樓閣過矮。經過再三考慮🪽,最後的設計圖則改為了如今主樓全高57.5米的三層樓閣🔏。

相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滕王閣,如今的滕王閣是最具規模的🍭🔃。在歷史上,滕王閣規模最大的時候,也僅僅是宋代一座18米高的樓閣🤵🏼🫄🏻。相比之下🧑🏼💼,如今的滕王閣更顯氣魄3️⃣,並將主樓閣進行延伸,使滕王閣的內容更為豐富🪠。此外,在古時,滕王閣位於江水之中👩🏫,是往來文人墨客匯集之處,呈現出“迎來送往滕王閣”的景觀🛗。而如今,滕王閣不僅僅成為旅遊勝地,也成為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但是,滕王閣的整體發展,仍然令人擔憂”🚻➜。陳星文說,隨著社會發展❕,滕王閣附近高樓聳立🧙🏼♀️,盡管有一條仿古街🍥,可是整個氛圍依然很缺乏。而如今的滕王閣卻已經被高樓大廈遮擋住了光彩。(鄧旭敏)
摘自 江南都市報 200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