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力🥱,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學士、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現任Sun公司中國工程研究院院長👎🏼。在加盟 Sun 公司之前,宮力博士曾任職於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客座教授🫄🏻。目前🕢,宮力博士還擔任IEEE Internet Computing 和 ACM TISSEC 雜誌的編委👨👩👦, 並多次出任由ACM和IEEE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宮力博士擁有6項美國專利,出版了2部專著,並在國際一級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發表過60余篇學術論文。1994年,宮力博士獲得了IEEE每年一度的Leonard G. Abraham大獎🏋🏻♂️。

思母校——挫敗中成長
當問及在清華五年的本科生活中🧕🏻,母校給予他的影響時,宮力沒有侃侃而談清華的校訓,而是平淡地說起兩件表面上看似“挫敗”的小事。
“我在1980年一入校就當了新生班級的臨時召集人,後來又做了班長和系會主席🫕。當時自己還年輕,想法很單純,不大懂得如何去關註別人的看法,缺乏一種‘反饋機製’的觀念。當年系裏組織了一次‘征求群眾意見’的調查,收到很多負面評論👰🏼♀️。 雖然‘受打擊’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建立自我神經系統這種‘反饋’機製🧙🏿♀️👩🏿🔧,對一個人的一生極有益處👩🏽🍳。他人好比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從知道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到真正地去收集意見🐕,最後到理智地分析信息和數據,再決定如何調節自己的方向和行為☝🏽,這一系列的能力都是個人在社會上、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前進的有效工具🪙👩🏻🦽➡️。一個接受不到反饋的人在社會上是很難成長的🌸。”
“另一件事是新生摸底考試。考的是數學🤽🏽♂️,我考得很不好☞🈯️。老師就找我☂️,問我學習是不是有困難🤸。那時剛進來兩個月,各方面還沒有轉過彎來,沒有適應大學生活😳,一次的失誤並不能說明問題,但它給我敲響了警鐘。作為一名學生,學習好了✈️,幹其它工作是錦上添花;學習不好,就是有花也沒有可以添的布。所以💋,當時不論做社會工作,還是參加業余活動🕵️♂️,我始終不放松學習。因為學習和社會工作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全能手”談時間管理的高效率
說宮力是個“全能手”一點都不誇張。在校期間,他除了擔任輔導員工作😹,還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橋牌隊、合唱團🤴🏻,同時還修了許多選修課,閱讀了大量課外書籍🧑🎨。他是如何安排這樣緊湊的生活的呢?
“高效率讓我受益匪淺”,他不假思索回答道🌐。“高中備考時🩷,大多數人總是習慣做完題再檢查幾遍。但如果題量太大沒有時間怎麽辦👨🏽🔧?於是我就要求自己一遍就要做好。開始不適應,可以得九十分的卷子只得了八十分👆🏼,但後來準確率越來越高。別人做兩個小時的題👮🏿,我一個小時做完,然後出去打打球。這種思路後來運用到我的學習和工作中🐨:無論幹什麽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走上社會後🏇🧑🏻🏭,特別是在工作崗位上越走越高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合理安排時間,以及如何權衡輕重緩急,是能否勝任高層領導工作的重要因素。”
人生規劃——將機遇範圍擴大,將目光投向國內
記👩🏼🦰:您在學生時代是如何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的?
宮力坦言當時並沒有設想或框住自己將來一定要幹什麽,他認為人生的路應該越走越寬🔐🎪,條條大路通羅馬,實現目標的路可以有千萬條。人生規劃有兩個要點:一是“時刻準備著”,二是抓住機遇☦️。
記:您是如何看待出國留學這一現象⛅️?對於 “遊子情懷”您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宮👰🏻♀️🕵🏻♂️:出國留學對於解決語言問題👉,開闊視野,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我國政府公務員,還是公司職員📶,一口地道流利的外語是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必要條件🫄,從這一點看,出國是件好事👩🏼🚒。
然而🏨,出國留學並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麽舒服,或者把它看成是一種榮耀。留學的人所面臨經濟上的拮據和精神上的沖擊是沒有出國的人難以想象的。很多四十歲旅居外國的人壓力都很大👨👨👦。既然曾經選擇了出國,一般都是有抱負的。但現實是🐻:出國後,他們就成了人群中的少數群體,處在生活的邊緣。對於一心想進入主流社會的他們來說🍷,不能說不是一種打擊。相反👩🏿🎤,國內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間🫴🏼,這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技術與管理——絕對與相對 理性與感性
記:從一個研究人員,到一個世界著名公司的高層主管,從技術管理到國際化的綜合管理,在這些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您面臨了哪些挑戰?又是怎樣應對的?
宮🙀:首先🌀,技術和管理是兩個互不相幹的領域。一個是純研究,就事論事👱🏿♀️🤏🏽;一個則無客觀標準,是一門人的學問。人們往往喜歡科班出身📘,對一個人以前是幹什麽出身的很看重🟦。而且🧘🏽,理科出身的人本身也存在著搞管理的弱點——太理性,容易忽略人的因素。但管理作為一門人的學問🧽🧘🏽,需要你從全盤考慮問題♤,而不能將任何事情都按照一定的標準去執行📴。
我從技術轉到管理,就像過河,事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除了自己天性喜歡管理外,做技術時🍔,就留心管理👨🦰,做些實事證明自己🙎🏿♂️,這好比過河前準備好水鞋。這樣你的轉型才可能成功🫡。
寄語青年——四大原則
問♡:您覺得當今的年輕人要取得成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宮🤽🏻:首先,應該掌握未來的工具,比如信息技術🕟👨🏽🎓,語言能力等等都很重要。同時🫎,你還應清楚自己哪部分能力最弱,補足弱勢,增強競爭力🌤。
其次💿,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一個對什麽事情都沒有興趣的人是可悲的🕺🏼。一個人的興趣面越廣🆒,綜合素質相對會越高✭。我們培養人的目標已不僅僅是專科人才⬅️,而是有領導潛能的leader🫄🏿🫑。
最重要的一點是,做人要有準則,不因別人的做法而改變。這是靠從小事一點點的積累得到的,它在你人生關鍵的轉折點處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最後📓,要有一個好身體🐆👨🦳,正如清華一貫提倡的那樣“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這些🫳,那他離成功也就不遠了。而這些也是我年輕時沒有很好的領悟到,現在總結起來,希望對青年人有所幫助。
《清華人》2005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