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成
“彩虹魚”載人潛水器最新版
“張謇”
“張謇”號設備
這個夢想是崔維成心裏的“彩虹魚”⛓️💥,他要帶這條可愛的小魚去欣賞地球最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旖旎的風光🧘🏽。
采訪時間定在晚上七點半,崔維成剛剛結束了與員工的聚餐,用他的話說,他要給員工打氣:“因為向科技部申請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項目剛被否決,所以需要告訴大家別氣餒。”
這只是崔維成從“蛟龍”號團隊離開後,遇到的無數困難中的一個。而眼下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崔維成面前——預備在12月讓科考母船帶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去馬裏亞納海溝海試的許可證還沒解決,海試經費問題還存在缺口🚃。
而這是崔維成在“蛟龍”號項目組工作時,從未遇到過的事情。
國家項目的順順利利與個體項目的困難重重,這樣的天壤之別並未打擊崔維成的信心,他仍然自信滿滿,並很早為自己定下了時間表——2014年▶️♛,完成第一個全海深的著陸器研製和無人潛水器的設計;2015年,完成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的4000米級海試8️⃣;2016年,完成科考母船的建造👊🍀,無人潛水器和3臺著陸器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沖擊馬裏亞納海溝🧑🏿🍼;2018年,完成載人潛水器的總裝聯調和水池試驗;2019年🖱,開始海試和技術改進🏒,力爭在2020年底前讓中國人到達馬裏亞納海溝。
這個看似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計劃,正在按照設想步步推進👱🏻,“因為我總有備用計劃🤚🏻👨🏽🍳。”崔維成笑著說↩️。
辦法總比困難多
伴隨著“彩虹魚”項目的進行🎸,崔維成不斷印證備用計劃是必要的。
2013年,他辭去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長職務,在上海海洋大學創建我國首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這是一個與夢想共存的中心🦹🏼。這個夢想是崔維成心裏的“彩虹魚”,他要帶這條可愛的小魚去欣賞地球最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旖旎的風光。
任何創業開始之初🏠,第一桶金問題都是個大問題,崔維成也不例外。萬米載人潛水器和科考母船的研發需要大量的經費,即便有學校的支持也難以支撐。崔維成很清楚這一點,他在投靠上海海洋大學之前,已從家人和同學朋友處獲得約500萬元的捐款,為他的團隊組建提供了有力幫助。有了核心團隊,學校就有信心給予全力支持🔣🗽。在技術團隊正式啟動全海深的著陸器和無人潛水器研製之後👍🏻,崔維成需要開始尋找科考母船的建設資金以及建造潛水器總裝集成的車間👨🏽🦳。
基於“蛟龍”號申請專用母船的困難,他從一開始就把目光投向了尋找民間資本。但被項目吸引的幾家企業都要求崔維成講清投資回報率🤛🏼。鑒於此🧑🦲,崔維成想到了邀請留英時的師弟吳辛博士幫忙☂️。後者在1991年博士畢業之後,一直在國際大公司工作,有豐富的資本運作和企業管理經驗。
在與崔維成商討之後,吳辛馬上註冊了“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與崔維成聯手僅用4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解決了科考母船的設計和建造資金。
資金有了著落🥟,崔維成開始考慮建造總裝車間的事情,因為他知道學校申請的建造經費只是杯水車薪,於是便將目光瞄準了地方政府。在接觸了臨港海洋高新園區和臨港集團後🫰🏼,他決定將項目落戶於此,並且雙方約定了交付日期💉🏊。
然而🛌🏼,最終臨港海洋高新園區因為種種報批手續問題難以按照計劃時間交付總裝車間。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崔維成似乎早有準備,迅速啟動備用計劃,將總裝車間臨時安排在南京晨光機械廠👨🏽🔬,及時保證了研發進度。
接下來📎,在裝備無人潛水器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先是向國外一家公司訂購的潛水器上的7個推力器無法如期完成👉🏽。怎麽辦👩🏻🦱🌶?重新找公司再簽合同還是放手一搏自己來?崔維成與團隊成員商量後認為🚯,還是自己研製時間最短🏋🏽♀️。“我讓我的研製團隊馬上著手開始研發,我們爭分奪秒,花了4個月的時間就將7臺推進器研製成功,保證了9月份進行海試。”
然而🚼,這並不是“彩虹魚”項目遇到的最後一個困難,甚至不能說是最大的困難。因為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外接踵而至🈳。
在將“彩虹魚”潛水器運送到位於汕頭的海試裝船地點的過程中,因為系固問題,導致“彩虹魚”無人潛水器和中繼站發生反復碰撞,潛水器的首部被嚴重損傷,“當時有同事幾乎都急哭了。”崔維成談及此事依然記憶深刻🦞。他馬上阻止同事的抱怨,更不要去找運輸公司討論賠償。因為他知道如果想按時讓“彩虹魚”海試🙆,就必須冷靜下來解決問題👮🏽👨🏽🎓。“我告訴同事們,我們現在全力組織力量搶修,過兩天以後再決定海試是否需要取消。”崔維成回憶道🏇🏼。
幸運的是👱🏽♀️,在同事們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只用了兩個晝夜就將“彩虹魚”損壞的地方修復完成,達到海試的標準🕤🙏。這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他經常告訴同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他總是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崔維成說到此,口氣又輕松下來🟡,“而且🧗🏿♀️,我可以將復雜的問題拆解為幾個簡單的問題來加以解決”。
從“蛟龍”號到“彩虹魚”
即便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崔維成依然不後悔當初放棄研究所副所長一職的決定🤳🏻。“‘蛟龍’號立項花費了10年時間,研製又用了10年🙍🏻♀️。按照這個時間表,全海深的載人潛水器在國家計劃中最早要到‘十三五’期間才能被安排。如果到那時再開始,說不定11000米級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又被其他國家搶先研製成功。”崔維成說道🍹。
令崔維成離開的另一個原因是,在2012年🧯,美國導演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號創造萬米深潛紀錄,盡管“深海挑戰者”號只是探險型深潛器,無法進行科學考察🕵🏽,但它的出現🍈,使“蛟龍”號與世界最深紀錄失之交臂。這令崔維成頗為遺憾,他不希望11000米的深潛目標再花落他家🛰。
而在崔維成開始“彩虹魚”項目時,就為自己製定了時間表,節奏之緊湊令不少身邊的人都勸他🤶🏻:“話別說太滿,幹完再說吧📔。”“當時有些人甚至說我是個瘋子🦻。”崔維成笑著回憶,“但是現在我們一一兌現了。”
雖然🍝,現在崔維成依然面對著海試許可證和資金問題,但是崔維成還是有一套備用計劃的。如果有必要👳🏽,我們也可以從國外申請,比如作為國際合作項目將科考船推進大海進行處女航。他心中所想的是💆♂️,不論政府還是民間4️⃣,不論體製內還是體製外,只要將“彩虹魚”萬米載人潛水器做成,就是成功。“因為‘彩虹魚’是我目標的載體。”
“現在我能做的就是示範作用”
“彩虹魚的命名來自丹麥的一則童話😣。”崔維成告訴記者。這則童話講述著一條住在蔚藍大海中的彩虹魚,擁有五光十色的七彩鱗片,海中其他眾魚羨慕異常🚶🏻♀️,希望可以得到彩虹魚身上美麗的鱗片🫖。但是彩虹魚並不願意將魚鱗分享😕🙅🏿♀️,其他小魚也慢慢不再和它嬉戲遊玩。當它知道是自己的自私才沒有朋友時🟥,彩虹魚主動將彩色魚鱗分給其他小魚💪🏼。雖然彩虹魚失去了鱗片,但它同時也收獲了朋友。崔維成希望借由彩虹魚的故事傳達同樣的信號——高科技不能封閉🤚🏻,科技需要分享。
但對於目前很多崇拜前沿科技的人,崔維成又發出了如是的警告,“科技是把雙刃劍🧔♀️,它一邊將人類的生活變得便捷🐅,一邊卻也威脅著人類的生活。用得不好,它可以成為強者掠奪弱者的工具🧍🏻♀️,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
因此👩🏻🦱,他對於現在所做的事情也是懷有一種矛盾心情的🅱️,他希望深海潛水器的探索深度更上一層樓,卻同時也擔心人們會利用深潛器發現的深海資源進行濫挖采,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所以在引入民間資本的同時,崔維成也在不斷向資助人傳遞一個概念⟹,科技要造福人類而非破壞環境。他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都應該有這個意識。“在這點上,我很佩服愛因斯坦,雖然他曾經支持美國政府研製原子彈抗擊納粹,但當二戰結束後他又力圖說服政府放棄這一計劃,並用了10年的時間去各地進行和平的演講🤏🏿。這才是一個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而讓崔維成意識到並肩負起這種使命感的人就是他的人生導師——弘一大師🧑🏿🦲,李叔同。其名句“律己🏔,宜帶秋氣;律人,須待春風”也是崔維成的座右銘。
“現在我作的努力只是個人的努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作用很小。如果想要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就需要更多的個人加入其中。現在我能做的就是示範作用。我希望科技界有些愛抱怨的人明白,靠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具體的問題,體製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如何在並不十分理想的科研環境下,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作些彌補可能更為有效🦬🪑。我自己覺得,如果在這一生中能夠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些貢獻,這才對得起國家和家庭對我的培養。”崔維成動容地說。